INCA's forum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醫療器材公司利誘醫生

2 posters

向下

醫療器材公司利誘醫生 Empty 醫療器材公司利誘醫生

發表 由 Passer 周二 9月 08, 2009 2:08 pm

澳洲報章揭露部分醫療器材公司花費數百萬澳元進行游說活動,包括向醫生提出利誘,務求令更多人接受植入手術,例如人造膝蓋和心臟起搏器。其中一間公司曾秘密計劃向當地及海外醫生,提供為數近一千萬港元的獎學金。消息令人關注部分植入人體的人造器官或儀器或未經嚴格測試或政府監管。
avatar
Passer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醫療器材公司利誘醫生 Empty 電擊去皺機大熱

發表 由 p-ma 周四 9月 10, 2009 5:56 pm

刺激臉部肌肉 回復彈性
要去皺,搽 Boots no.7、打 Botox,都是老方法了,英國人現在潮興電擊去皺。愛爾蘭一間公司生產的電擊去皺機,輪候購買名單上有超過 2,000人。生產商聲稱,去皺機是手提,又能刺激臉部肌肉,方便過做手術或打針拉面皮。

愛爾蘭生產商 Slendertone指, Face電擊去皺機使用的電子肌肉刺激技術,是各大醫院過去 40年一直用來令肌肉復原的方法。

使用時,將電擊貼黏在耳朵前面,即顱神經上,電擊發出的震動,就能輕柔地刺激整張臉。戈爾韋大學神經科主管亨尼西的臨床實驗顯示,每周使用去皺電擊機五次,每次 20分鐘, 12周後臉部肌肉的彈性平均改善 18.6%,適合 35歲以上人士使用。

記者卡邁克爾大膽試用,說去皺機會令肌肉震動,就像臉部肌肉的「健身室」,用完後,臉好像燃燒般,「促進血液循環,就能為肌膚重新注入生命。」電擊機售價 300鎊( 3,830港元),但成效仍有待進一步實驗。
英國《倫敦標準晚報》

醫療器材公司利誘醫生 10ww1pa
電擊去皺機使用方便,用家將電擊貼黏在耳朵前面,電擊發出的震動,就能輕柔地刺激整張臉。
醫療器材公司利誘醫生 10ww2pa
avatar
p-ma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醫療器材公司利誘醫生 Empty 保健機械人 借手機控飲食

發表 由 mmvk1 周四 9月 10, 2009 7:18 pm

日本 KDDI電訊公司跟機械人製造商 Flower Robotics,研製了一種學習型機械人「北極星」,只要將手機放進機械人插座,就會下載手機內資料,並會監控機主的健康狀況,建議吃些甚麼食物和做些運動,若機主情況沒改變,會建議機主看醫生。
法新社

醫療器材公司利誘醫生 10ww6pafp
avatar
mmvk1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醫療器材公司利誘醫生 Empty 照CT高危患癌風險激增

發表 由 Dino 周四 12月 17, 2009 6:06 pm

電腦斷層掃描(CT Scan)能快捷又清晰讓醫護人員及病人掌握病情,但原來病人的致癌風險亦可能會因而提高!美國有研究顯示,由於電腦斷層掃描的放射線量驚人,病人只要做一次掃描,等如接受四百多次胸腔X光檢查,而研究人員指出,美國○七年進行的電腦斷層掃描次數多達七千多萬次,並估計因此導致近三萬宗癌病。

醫療器材公司利誘醫生 1217-00180-001b1
電腦斷層掃描利用放射線拍攝人體內器官照片。

一次等同442次X光掃胸
美國《內科醫學文獻》期刊日前發表兩篇研究報告,指出病人接受電腦斷層掃描時,由於暴露在放射線下,恐增加患癌的可能性。第一項研究由加州舊金山大學教授芮貝卡‧賓德曼領導進行,他指出使用電腦斷層掃描的病人,暴露的放射線量比過往研究估計高達四倍。由於過往的研究是以裝上感應器的假人作實驗,但今次研究則親身調查了一千一百一十九名病人,準確度高。芮貝卡‧賓德曼更指,研究發現接受一次電腦斷層掃描,當中暴露的放射線量,等如接受七十四次乳房X光檢查,或四百四十二次胸腔X光檢查。

醫療器材公司利誘醫生 1217-00180-001b3

年達7200萬次 部分屬濫用
第二項研究報告則由國家癌症研究所發表,有份研究的艾米‧岡薩雷斯是引用暴露數據評估電腦掃描引發癌症的病例數字。由於電腦斷層掃描能為病人提供清晰的身體影像,比一般X光優勝,因此在美國被廣泛應用。而研究發現,○七年美國進行過七千二百萬次電腦斷層掃描,估計因此導致二萬九千個癌症病例,其中約一萬四千五百個病例有致命的可能性。

而上述研究亦發現,進行電腦斷層掃描的病人,當中三分之一並非必要接受此類檢查,醫生只是為了省時及難取得病人的病歷,才為病人做掃描。至於女性、小童及年輕人的風險更相對較高。因此研究員都建議除非醫學界能降低電腦斷層掃描的使用率,或減少病人每次接受電腦掃描時的放射線量,否則掃描的致癌風險會每年遞增。

不過,麻省綜合醫院總放射治療師思羅爾醫生則認為,上述的估計患癌數字可能偏高,會嚇怕病人和醫生,在必要時也不敢去做電腦斷層掃描。然而,他同意美國醫療界濫用電腦斷層掃描,並建議為病人掃描前先要評估他是否有此需要。思羅爾又指,不應該在非必要的情況下讓病人接觸放射線,掃描時亦應以最低放射劑量進行。
Dino
Dino

文章數 : 951
注冊日期 : 2009-12-02

回頂端 向下

醫療器材公司利誘醫生 Empty 15病人控掃描輻射過量

發表 由 Dino 周四 12月 17, 2009 6:08 pm

美國亞拉巴馬州十五名病人提出民事訴訟,控告一間電腦斷層掃描器生產商的掃描器安全設計欠佳,導致他們在治療中受高劑量輻射。有病人出現脫髮、記憶力受損等懷疑後遺症。

醫療器材公司利誘醫生 1217-00180-002b1
其中一名出面訴訟的女病人接受掃描後,一圈頭髮脫落,情況嚴重。

現脫髮 損記憶後遺症
起訴書指生產商未有謹慎研究產品設計,及未能作出適當測試,掃描器亦缺乏安全設備警告劑量過高。控方要求生產商設立至少五百萬美元(約三千九百萬港元)基金,為受影響病人提供醫療費用,及定期檢查有否患上腦癌。生產商上周曾強調掃描器運作正常。

其中一名女病人九月在當地一間醫院接受掃描,其後出現平衡問題,記憶力受損,兩耳之間一圈頭髮脫落。醫院其後表示她曾暴露在高劑量輻射中,比所需劑量高十三倍,強調醫院正研究解決掃描器的問題。醫院也已通知另外六十名可能在掃描中暴露在高劑量輻射的病人。
Dino
Dino

文章數 : 951
注冊日期 : 2009-12-02

回頂端 向下

醫療器材公司利誘醫生 Empty 二手心臟起搏器安全受質疑

發表 由 Super 周二 2月 23, 2010 10:52 pm

發達國家不少人死後捐出身上醫療零件,使負擔不起醫療費用的病人受惠,然而二手人體醫療零件本身的性能和安全性卻受質疑。

英國《泰晤士報》報道,發達國家有不少人捐贈醫療零件至發展中國家。美國有類似計劃將用過的心臟起搏器,捐贈至玻利維亞、越南和加納,其他可再用的物料包括人造髖關節、假牙、義肢,甚至人體脂肪。

英禁循環再用
《泰晤士報》引述美國心臟科學院期刊的文章,指出美國有人死後捐出心臟起搏器,菲律賓十二名有需要但負擔不起醫療費用的病人免費接受移植,植入的心臟起搏器在手術六個月後仍運作正常,未有出現感染或併發症。不過有心臟起搏器製造商卻指出,二手醫療零件安全和穩定性未能得到保證,消毒和清潔的過程會使物料耐久性受損。英國基於衞生考慮,禁止國內循環再用人體醫療零件。

另一方面,日本有公司將牙科植入物循環再用,用以生產MP3播放器和電腦硬碟。有挪威商人每星期向美國的醫院「入貨」,購買人體脂肪擬製造生物燃料。
avatar
Super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醫療器材公司利誘醫生 Empty 磁力共振驗乳癌夠準確

發表 由 KateBush 周日 3月 07, 2010 12:19 pm

乳癌是女性最常見的癌症,但如能及早發現,治愈機會非常高。德國最新研究發現,在各種乳癌檢查方法中,以磁力共振的準確度最高,可發現九成三的乳癌或早期癌變徵狀,確診率比X光及超聲波檢查高出近兩倍。另一方面,X光反而可能增加年輕女性患乳癌的風險,故建議改用磁力共振為乳癌高危人群作早期檢查。

醫療器材公司利誘醫生 0307-00176-062b2
德國研究指,磁力共振檢查乳癌準確度最高。

發現率達93%
有關研究由德國波恩大學的研究人員進行,他們在過去五年多的時間,為六百八十多名屬於乳腺癌高危的婦女每年進行磁力共振、X光及超聲波檢查,結果有廿七人被發現患乳腺癌或出現乳癌早期徵狀,其中磁力共振可測到廿五宗個案,發現率達到九成三;相較X光檢查的發現率只得三成三,超聲波檢查亦只得三成七。

負責研究的專家指,X光及超聲波對於檢查乳癌的效果不理想,其中X光的乳癌發現率不僅較低,而且不適宜用於年輕女性,因年輕婦女的乳腺組織對X光射線較年長婦女敏感,過於頻密的X光檢查反而會增加她們患乳癌的風險。因此,專家建議用磁力共振代替X光為乳癌高危女性進行早期檢查,每年只需檢查一次。
avatar
KateBush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醫療器材公司利誘醫生 Empty 虛擬遊戲訓練中風者認知力

發表 由 KateBush 周六 3月 13, 2010 12:28 pm

社會人口老化,長者護理服務漸受重視。香港復康會第二間日間復康護理中心昨日正式開幕,專為患有中風、老年癡呆症、骨科病症及體弱長者服務,更引入全港首部、約值廿萬港元的虛擬系統,透過遊戲鍛煉長者心肺功能、認知能力及改善活動能力。

醫療器材公司利誘醫生 0313-00176-030b1
虛擬現實上肢訓練透過模仿抹爐頭等家務,刺激中風患者腦部和擴闊活動範圍。 (羅錦鴻攝)

高錕夫婦參加中心開幕
位於薄扶林沙灣徑的利國偉日間復康護理中心佔地四百平方米,由金融家利國偉任主席的偉倫基金及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款所成立,結合了中西治療方式與傳統養生概念,提升患者抗病力和身體機能及重建人生,亦為家屬提供情緒支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高錕是復康會主席李文彬的老同學,他與妻子黃美芸在開幕禮後攜手參觀中心設施。

其中,老人癡呆症多感官治療室用以刺激患者五官和訓練認知能力,包括描述觸摸布、膠飲管等物料後的感覺,嗅出膠樽內藏的玉桂、豆豉等往時常用食材等。斥資廿萬元、從荷蘭引入的虛擬現實體感訓練,利用感應器讓中風患者以活動手足玩電視遊戲,訓練心肺功能、平衡力、認知和活動能力。虛擬現實上肢訓練則透過模仿抹爐頭等家務,刺激患者腦部和擴闊活動範圍。

醫療器材公司利誘醫生 0313-00176-030b2
高錕(右)與妻子黃美芸手牽手參觀中心設施。
avatar
KateBush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醫療器材公司利誘醫生 Empty 英學者:藥廠為賣藥發明病

發表 由 B-52 周二 3月 30, 2010 1:14 am

中廣新聞網 更新日期:2010/03/29 19:35

英國學者說,藥廠為了賣藥賺錢「發明」不少病,讓消費者沒事花錢買藥吃。

英國「艾塞克斯」大學「布絲斐」教授說,據他統計,英國健保局一天就要花兩千兩百萬英鎊,大約十一億台幣買處方藥,比十年前增加了六成。濫開最嚴重的是過動和高膽固醇藥。很多醫生明明知道,不少老師、家長拿抑制過動的藥給孩子,為的是要孩子聽話,別搗蛋完全忽略了藥物的副作用。

他說,藥廠為了把藥賣出去,常常過份渲染婦女性功能失調以及孩子過動的病情,讓病人不敢不吃藥。

其實有很多病沒有藥廠說的那麼嚴重,不吃藥也會好。只是藥廠就得關門了,於是,他們常派業務去看醫生,送些小禮物拉攏感情。再加上,病人也覺得看醫生不拿點藥回家很虧。結果醫生樂得開藥給病人,讓藥廠、病人跟自己都高興。結果是英國國民傷了身體,政府的健保也虧損了。
avatar
B-52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醫療器材公司利誘醫生 Empty 全身電腦掃描輻射爆燈

發表 由 hkinca38 周六 4月 10, 2010 1:59 pm

人類透過電腦掃描檢查可準確診斷疾病,全身電腦掃描面世後,能更早發現初期疾病,但這診斷技術可能弊多於利。英國一個關注環境輻射的組織發表報告指出,接受全身電腦掃描的人所接受的輻射,較一般照X光多四百倍,因而增加致癌風險,每五十名病人中,就有一人死於癌病。該組織建議禁用此類掃描為健康人士進行定期檢查,並已獲得英國衞生當局接納。

醫療器材公司利誘醫生 0410-00176-067b1
一次全身電腦掃描的輻射量為X光數百倍,醫學界不建議定期接受這類檢查。

不少私家醫院或診所近年引入全身電腦掃描檢查,為一般人進行檢查,若他們患上嚴重疾病,可在早期發現,甚至建議四十歲以上人士每隔五年或每年接受一次全身電腦掃描。這項技術在美國也廣泛用於心房顫動、骨質疏鬆、心臟病和糖尿病患者身上。

輻射400倍於一般X光
該關注環境輻射組織指,現時只有小量證據顯示全身電腦掃描器的檢查利多於弊。電腦掃描是將大量X光射穿身體,顯示身體個別器官的圖像遠較一般X光影像清晰,但病人因而接受大量輻射,較一般照X光多四百倍。以美國過去三年共有一千五百萬人接受全身電腦掃描計算,他們聚積的輻射量,比得上日本原子彈爆炸後的生還者接受的輻射量。

醫療器材公司利誘醫生 0410-00176-067b2

隨時冇病都照到生癌
報告又認為,這種技術應用作診斷腫瘤和化療期前的診斷,但一般脊骨疾病、骨質疏鬆和其他與肥胖有關的疾病,可使用其他更安全的方法診斷。若每十萬名四十歲至七十歲人士,每五年照一次電腦掃描,估計逾二百四十人會因攝取過量輻射而死亡。

本港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張文龍指出,接受一次全身電腦掃描檢查所接受的輻射量,可能超過照一百張X光肺片,若一年照一次全身電腦掃描,輻射量將多於一生人X光照肺的總和,故醫學界只會在懷疑病人身體某處患癌或其他疾病,才建議他們針對個別器官進行電腦掃描檢查。若健康人士擔心患癌症而每年或數年做一次全身電腦掃描,反而會「照到生癌」,而且該類檢查每次動輒一萬多元,甚至高達數萬元,對病人未必划算。
avatar
hkinca38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醫療器材公司利誘醫生 Empty 簽「生死狀」無礙訴訟

發表 由 hkinca38 周四 4月 15, 2010 1:52 am

近日公立醫院醫療事故頻生,上月至少被揭三宗做手術遺留儀器及物品在病人體內事件,一般人誤以為手術前簽署俗稱「生死狀」的手術同意書後,即使手術出現問題亦不可提出索償,但法律界強調手術同意書並不影響索償程序。

醫療器材公司利誘醫生 0414-00176-073b1
公立醫院事故頻頻,醫管局難辭其咎。

律師梁永鏗指出,手術前病人簽署的手術同意書,並不會豁免醫院在法律上的責任,亦不會影響一旦發生事故後的民事索償程序。不過,梁指部分事故如手術後遺留物件於病人體內,多會在同一位置再開刀,不會額外增加傷口,故索償金額未必高。

至於私家醫院的民事索償程序,雖然與公立醫院情況相若,但遇上醫生與醫院屬掛鈎關係,索償對象便會是醫生,並不包括院方。

手術頻「有嘢送」
上月接連發生手術「有嘢送」事故,瑪麗醫院心胸肺外科為六十多歲女病人切除胸腺瘤後,將紗布留於病人體內;伊利沙伯醫院為七十二歲老婦切除胰臟腫瘤時,將長達八吋的銅板留於病人體內;明愛醫院為七十歲老翁插喉入肺放氣時,亦遺下開胸用的刀片在病人肺部。
avatar
hkinca38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醫療器材公司利誘醫生 Empty 超聲波內視鏡驗癌快而準

發表 由 KateBush 周五 五月 28, 2010 1:57 pm

近年內視鏡技術大行其道,協助醫生有效診斷過往難以檢查小腸等部位,避免病人不必要地「捱刀」。元朗博愛醫院內視鏡中心去年九月引入介入性超聲波內視鏡,可伸入患者胃部及十二指腸尋找病變組織,並即時刺入及抽取組織化驗。負責醫生指,中心現負責新界西聯網所有門診內視鏡檢查,每年可進行五千至六千個檢查,消化系統腫瘤及肺腫瘤檢查準確度提升至近九成,病人輪候期縮短至最長兩個月。

醫療器材公司利誘醫生 0528-00176-064b1
黎兆榮表示超聲波內視鏡除可協助醫生找出病源外,亦可即時取出活組織作化驗或進行治療。(唐宇軒攝)

博愛醫院○七年成立內視鏡中心,現擁有的內視鏡包括介入性超聲波內視鏡、超聲波氣管鏡、膠囊小腸內窺鏡及氣囊小腸內窺鏡,是少數擁有先進內視鏡技術的公立醫院之一。

該院內科及老人科副顧問醫生黎兆榮表示,最新引入的介入性超聲波內視鏡,利用軟管將超聲波探頭及電子鏡頭,由患者食道送入胃及十二指腸。醫生一旦發現疑似病變組織,可即時利用細針刺入及抽取組織作進一步化驗。此技術亦可應用於末期癌症病人,利用刺針注射阻滯腹腔神經叢的麻醉藥物,減輕其痛苦。

「醒咗先知做咗咁多嘢」
六十五歲鄺伯去年暑假突感腹部疼痛,其後惡化至不能進食及嘔吐。他最初向屯門醫院求醫時醫生未能查出病源,轉介至博愛醫院後始發現原來因胰臟炎,其腹腔出現一個十一厘米大的膿瘡,距離胃壁只有六毫米。

鄺伯年紀大,加上出現細菌感染令他身體轉差,醫生遂決定放棄以開刀方式移除膿瘡,改用胰臟假性囊胞引流術。透過超聲波內視鏡監察,醫生先以細針刺破胃壁,再用吸管吸出近一公升膿水,過程只需約兩小時。期間鄺伯只需接受鎮靜藥物注射,毋須全身麻醉,他讚揚此法不用捱痛又無傷口,「醒咗先知做咗咁多嘢,又無唔舒服。」

黎兆榮表示,內視鏡技術大大縮減了過往動輒長達十小時的檢查時間,現時輪候超聲波內視鏡檢查的患者平均只需等候一個月,其他內窺鏡等候一至兩周,胃鏡則要等候六至八周。醫院會優先為身體狀況較差、難以找出病源及需抽取組織化驗的患者提供檢查。
avatar
KateBush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醫療器材公司利誘醫生 Empty 醫療儀器倡4級規管

發表 由 katebush 周三 11月 03, 2010 5:59 pm

規管醫療儀器的討論擱置多年,政府終建議把醫療儀器按風險分為4級(第4級為最高風險級別)進行規管。美容用的激光儀器機被列為第3至4級的高風險類別,只限專業醫護操作。香港美容業總會批評建議不合理,恐怕措施會干預目前的市場競爭,終令消費者在無選擇下被迫「捱貴plan」。

高風險儀器只限醫護操作

香港皮膚科專科學會主席陳衍里歡迎政府建議,認為有助保障消費者安全。他說操作光學儀器有一定風險,不當使用激光可致皮膚灼傷甚至瞎眼,部分人不宜接受激光治療,「但一般美容師未必懂分辨。」

食物及衛生局提交立法會 衛生事務委員會的文件《立法規管醫療儀器的建議架構》中提議,為醫療儀器分4級風險(見表)。彩光儀器(強烈脈衝儀器)可由持有證書的非醫護人員操作,但「高級強度激光儀器」則被列為第3及第4風險級別,只准註冊醫護人員操作。

文件提出,醫療儀器必須獲衛生署 納入列表,進出口商均須註冊,為防產品出現問題無從追究,分銷商須由授權代表作註冊人及主要聯絡人。局方會委任上訴委員會處理發牌及註冊的上訴個案。有關建議將在下周一(8日)由衛生事務委員會討論。

逾六成擁光學儀器 美容業反彈

香港美容業總會主席葉世雄批評,當局在2004年設立自願醫療儀器行政管理制度後,一直沒有下文,目前的建議將影響美容業的生態。他指本港約有4000間美容院,半數接受美容服務的客人選用光學美容,逾六成美容院備有這些儀器,「既然儀器用來扮靚,為什麼硬要列作醫療儀器?醫護人員的基本訓練也不包括激光操作」,他認為應效法目前彩光儀器的做法,「通過職業訓練局的操作測試,就應該有資格操作。」

葉世雄強調,業界不是拒絕受規管,「我們歡迎政府設制度專門監管美容設備。」他稱,由醫生操作光學儀器收費較美容師貴至少一倍,兩者之間有一定競爭,但目前市民可在兩者之間取捨。

他擔心,日後「一刀切」終令消費者減少選擇,被迫「捱貴plan」。
avatar
katebush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醫療器材公司利誘醫生 Empty 婦產科醫生紛紛轉投私營市場

發表 由 katebush 周四 11月 25, 2010 10:10 am

公立醫院婦產科醫生紛紛轉投私營市場,除了工作量的考慮,本港生育率回升,私營婦產科不愁客源也是因素之一,當中更以私家醫院駐院醫生最吃得開。但有醫生坦言,私營市場始終以接生為主,每次手術收費有限,每周收入百萬元的「星球醫生」在婦產科較罕有。

離開公立醫院婦產科的醫生一個接一個,私營沙田仁安醫院婦產科部門主管余啟文估計,公院工作壓力大,以及私家市場形勢轉好均是主要原因。他說,去年全港有近 8萬名嬰兒出生,較 03至 04年的 4萬增加一倍,「未來幾年呢個數都會繼續升」,婦產科醫生在私營市場根本不愁無客。

但余啟文坦言,單靠接生「唔賺得幾多」,婦產科較難如外科醫生般每周可賺百萬元(俗稱星球醫生);他估計,要做到星球醫生,每周至少要為近百名孕婦接生,「有客都冇咁多時間做」。

私院客源最穩
另一名婦產科醫生則稱,私家市場中以私院的駐院醫生客源最穩定,「好多內地孕婦嚟香港生仔,都係睇私家醫院個名,唔係睇個醫生」。

他補充說,「除非係熟人介紹,否則喺一般病人眼中,名教授都只係個普通醫生」。
avatar
katebush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醫療器材公司利誘醫生 Empty 拉隊開診所搵真銀

發表 由 katebush 周四 11月 25, 2010 10:11 am

公立醫院頂級醫生嚴重流失。屯門及威爾斯親王醫院兩大婦產科龍頭醫院,共有 9名資深醫生已經或將於未來半年離職,包括威院婦產科部門主管劉子建及屯門醫院婦產科部門主管張啟斌。張啟斌承認,有三個醫生空缺要明年才能填補,現階段需削減內地孕婦產子服務逾三成。有資深婦產科醫生批評,醫院管理局對醫生流失「冇反應」。記者:陳沛冰、陳凱迎

張啟斌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他會提早退休,明年 2月離職;屯門婦產科另一名顧問醫生將於未來半年內退休。今年 4至 5月婦產科已有三名有專科醫生資格的醫生離職,當中一名副顧問醫生轉投私營市場執業,其餘兩人是初級醫生。該院已擢升醫生填補副顧問醫生職位,導致現有三名初級醫生空缺未能填補。他預計明年 7月新一屆醫科生畢業後,才能填補空缺。

延遲放假急聘兼職
張啟斌承認,屯門醫院婦產科原有 34名醫生,「一年內走 5個算多」;醫生離職原因不同,有人想到私營市場「搵真銀」,有人感到公立醫院工作壓力太大,寧願轉到衞生署。該院婦產科部門運作經理明年 8月退休,今年有 9名助產士離職,已填補空缺。

張表示,由於人手緊張,該院需削減內地孕婦產子服務,由每周約 30人減至 20人,減幅約 33%。因年底是產子高峯期,故安排醫護人員年尾延遲放假,增加可推遲放假的日數,及聘請兼職。

中大婦產科學系系主任鍾國衡接受本報查詢時表示,身兼該系教授的劉子建將於明年 1至 2月離職,威院婦產科原有 36名醫生,今年還有一名顧問醫生、一名副顧問醫生及一名副教授離職。

「政府冇挽留醫生」
劉子建精於產前診斷及雙胎輸血綜合症等奇難雜症。鍾國衡表示,目前臨床服務不需削減,但尖端科技研究及將來發展新服務則會受影響。過去三至四年威院婦產科流失 10多名資深醫生,「公立醫院越嚟越辛苦,好多病人,出去可以自己話事」。若明年再流失 4至 6人,服務必定受影響,「我都驚驚哋」。

他批評,「政府同醫管局冇做乜嘢挽留醫生,冇睇到將來,再走多一成醫生,機會唔係細」。伊利沙伯醫院婦產科亦出現嚴重流失,該院今年 4至 10月有 4名醫生離職,包括兩名顧問醫生退休,及兩名副顧問醫生分別離職及調職到另一醫院。增聘人手後,該院仍有兩名副顧問醫生及一名駐院醫生空缺未能填補。醫管局表示,今年 4月至 10月整體有 13名婦產科醫生離職, 09/10年度則有 17人。

部份公院婦產科醫生流失情況
醫院:威爾斯親王醫院
原來人手: 36 離職人數: 4
流失率: 11%

醫院:屯門醫院*
原來人手: 34 離職人數: 5
流失率: 14.7%

醫院:伊利沙伯醫院*
原來人手: 34 離職人數: 4
流失率: 11.7%

醫院:瑪麗醫院
原來人手: 26 離職人數: 2
流失率: 7.6%

*屯門及伊利沙伯醫院各有 3個空缺未填補
註:流失醫生包括辭職、退休及到另一間醫院升職
資料來源:醫院管理局
avatar
katebush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醫療器材公司利誘醫生 Empty 無導線起搏器減手術併發症風險

發表 由 Julie - Chn 周二 8月 08, 2017 11:26 am

心臟功能像發電機,每天心跳達六萬至十四萬次,正常情況下會自行「發電」令心肌收縮跳動,但若心跳過慢,需植入起搏器,確保血液供氧到全身各器官組織。本港每年平均每百萬人中約一百五十至二百人需植入起搏器,心臟內的電線有老化和感染風險,每隔七至十年需做手術「換電」。公立醫院近年引入無導線的新式心臟起搏器,外形如藥丸大小,減低手術併發症風險。
醫療器材公司利誘醫生 0808-00176-100b4

舊式會老化需更換
心臟科專科醫生劉柱柏說,每分鐘心跳六十次以下屬心跳過慢,部分患者可能低於四十次,甚至出現三至六秒心跳停頓,需植入起搏器校正心律。目前大部分人採用的起搏器,需於患者胸口上方切割五厘米切口,通過靜脈引導絕緣電線入心臟。手術過程大約三至四小時,切口或受感染。為了避免電源耗盡和電線老化斷裂,起搏器需要每隔七至十年更換。

手術過程僅半句鐘
公立醫院在二○一五年引入新式無導線微型心臟起搏器,不需經皮下裝置連接,減少皮膚感染和發炎情況,手術併發症減低四成八。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臨床助理教授奚小嫻說,新式起搏器如藥丸大小,只需微創手術,在病人大腿引入導管運送植入心臟,約需半小時,費用較舊式貴。過去兩年,全港公私營醫院合共一百六十名病人選擇植入新式起搏器。
醫療器材公司利誘醫生 0808-00176-100b5
新式無導線微型起搏器

奚小嫻說,心跳過慢臨床可診斷為病態竇房結綜合症或房室傳導阻滯,即心律緩慢或不規律,令心臟無法輸送足夠血液到身體各部分,造成暈眩、呼吸急促、腳腫和疲勞等徵狀。若情況嚴重,病人可能突然眼前一黑,甚至有生命危險。心跳過慢由自然老化、遺傳性心臟缺陷、某些疾病藥物治療等引起,亦可能是冠心病等嚴重心臟病徵狀,患者中以長者佔大多數。市民若出現上述病徵,應該及早接受心電圖檢查。

記者關琛詩
醫療器材公司利誘醫生 0808-00176-100b2
Julie - Chn
Julie - Chn

文章數 : 133
注冊日期 : 2010-05-15

回頂端 向下

醫療器材公司利誘醫生 Empty 傳統起搏器限制多 礙日常生活

發表 由 Julie - Chn 周二 8月 08, 2017 11:29 am

現年七十四歲的吳女士,廿多年前確診「竇房結綜合症」,當時常感頭暈和心跳過慢,走路易氣喘和腳腫,需要植入傳統起搏器。

七旬嫗更換後可落街買餸
她體內藏着舊款起搏器超過二十年,因電池耗盡,曾經歷兩次接受手術更換起搏器。她日常生活要避免大動作活動,擔心連接心臟的電線斷裂。

吳女士於今年七月在瑪麗醫院更換新式起搏器,胸口再無被儀器壓着的感覺,「以前連遞高少少隻手都唔得,現在經常自己落街買餸,都唔再擔心。」新式起搏器電量與傳統相若,可用七至十年,電量耗盡後新式起搏器會留於病人體內,不需取出。只需再做微創手術便可放置新的起搏器。若病人較年輕,每十年植一個新式起搏器,心臟可以承受多少個新式起搏器,則要衡量風險。
Julie - Chn
Julie - Chn

文章數 : 133
注冊日期 : 2010-05-15

回頂端 向下

回頂端


 
這個論壇的權限:
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