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A's forum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香港青年對英殖時期的「懷念」從何而來?

2 posters

向下

香港青年對英殖時期的「懷念」從何而來? Empty 香港青年對英殖時期的「懷念」從何而來?

發表 由 pinky 周四 8月 01, 2019 8:01 pm

香港青年對英殖時期的「懷念」從何而來? GyItRTXeqhrF7jQusLERhnDekoEncIKfKPEtLijxLS4?v=w1440r16_9
撰文:黃奕霖 2019-08-01 17:05 最後更新日期:2019-08-01 17:05

「『以前的香港』是什麼時候?這個問題很明顯,當然是在說港英時代。你在香港搭taxi,隨便問那些上了年紀的的士司機,是英國殖民比較舒服、比較好,還是現在的生活比較開心?十個有九個跟你說是英殖時代,這跟世代沒有關聯。」鄺健銘認為,年輕人會有港英時期比較好的想像,不能忽略長輩對英殖的論述,而很多經歷過殖民的上一代,同樣會認為現今的香港已經走了樣。

鄺健銘提到了在澳門任教的學者黃兆輝—他出身上流社會,年輕時在英國留學,對英殖印象非常好,曾出版兩本著作介紹港英「英式士大夫」的有禮管治風格。「還有原本是建制派的劉夢熊,他後來也反(前特首)梁振英,也認為中共有些事情做得不好,是會毀掉香港的,所以我要強調,如果把焦點放在世代矛盾上是看不懂香港的。」

他表示,「一國兩制」的客觀效果就是令香港人很清楚的理解到,自己跟中國是不一樣的,而在日常生活經驗也都在告訴香港人,英殖的遺物都比中國好。「我們有自己的貨幣、自己的護照,新聞經常都在強調特區護照免簽證的國家超多、但中國護照(獲免簽的)卻很少;然後每天有一堆精英告訴你,香港的核心價值、競爭力來源就是我們的司法獨立、法治自由,每天都在告訴你這就是香港變強的原因,就是香港的歷史脈絡。」

鄺健銘認為,香港的情況很像台灣「228事件」的背景,當時台灣省行政長官代表國民政府接管台灣,不久便指摘台灣人被殖民時代奴化,必須進行中國化來培養愛國意識;然而,不少台灣人卻認為日治時期所帶來的現代化建設,以及文化、禮教、法治等層面,其實都遠比「中國化」先進—他說,香港現在也面臨差不多的情況,「社會記憶就是這樣傳承給年輕人,長輩告訴你香港原來怎樣、成功來自什麼、英殖留下什麼好東西、它們正如何被慢慢消滅、被中國化,他們覺得原本的東西比較好啊。」

「英殖模式」VS「日殖模式」

在《港英時代:英國殖民管治術》開頭,鄺健銘引用了1997年7月1日凌晨,首任行政長官董建華的一席話:「香港人在歷史上第一次以明確的身份主宰自己的命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將竭盡全力,保持香港一貫的生活方式,維持香港的自由經濟體系,堅守法治精神,發展民主,建立富與愛心的社會,確保國際大都會的活力。」但他認為,對香港人來說,主權移交中國後,香港並沒有徹底解殖。

「英殖管治比較放任、比較重視人類學的風格,因為英國文化很重要的一環是保守主義,他們很尊重當地的風俗傳統,基本上你不去弄他,他也不會來搞你。」鄺健銘提到,香港近代著名散文作家兼教育家小思曾說過,港英政府對文化發展採取半明半暗、自生自滅的放任政策,沒有強硬制約的外在規範要求人人遵守,而英國身為商業帝國,管治目標之一便是「以最少的資源做最多的事」,以符合經濟效益,因此英國人相當在意維持殖民地的原貌,在管治上盡量貼近當地文化,以減低要出動軍警鎮壓的成本。但在鄺健銘看來,回歸後的香港,令他聯想起日本帝國管治的殖民地樣貌。

「明治維新時的日本為什麼會擴張?背後的推力就是國家安全,他們覺得自己被很多敵人包圍,非常重視對殖民地的絕對控制權。」鄺健銘表示,1895年台灣割讓給日本時,英國顧問卡庫德(W.M.H Kirkwood)曾建議毋須動用大筆資源讓台灣人學日語、推行同化政策,而應保留當地文化,以節省管治成本,但日本並未採納,而是對法國在阿爾及利亞「非為殖民地而確為一省」的同化模式更感興趣,決定把國家權力完全延伸到當地,以避免治外法權、防止殖民地出現不利宗主國勢力。

「現在的中國跟以前的日本一樣很重視國家安全,什麼嚴密控制,這跟香港人所認知的『自己和中國人不一樣』的情況有所碰撞,為什麼會有中港矛盾?為什麼大家會覺得現在跟以前不一樣?這個印象對我們理解香港是否『仍未解殖』的問題,有很大啟發。」在鄺健銘看來,以「國家安全」思維主導的管治模式,與中央治港相若,同樣傾向以同化與延展國家權力為重心,而尊重本土文化風俗與傳統政治已變為次要。

對此,香港教育大學社會科學系講座教授趙永佳也有相同看法。「英國跟日本的管治方式完全不一樣,日本是本土的延伸,英國是殖民地的概念—不是英國的一部份,所有東西都不太一樣,我也不要你做英國人,你不需要參與,也沒有責任。在我們還沒有代議民主之前,政府與民眾之間就靠本土的精英做中介,做不了也無所謂。你說香港人是不是比較喜歡這種模式?應該說是比較習慣吧。」

然而,香港人也並非一開始就非常接受英殖統治,例如在民國時期,香港的民族主義非常強烈,許多人將香港視作民族主義的基地與港英政府對抗。1925年6月18日受「五卅慘案 」觸發,廣州及香港兩地的工人,曾在中華全國總工會的領導下,發起長達一年四個月、有十多萬人參與的「省港大罷工」,對帝國主義統治表達強烈不滿。但中國爆發內戰後,「中國認同」分成國民黨和共產黨兩派人馬,民族主義的能量也因而減弱。

趙永佳笑說:「這些人自己都打起來了,哪有空打英國人?像我的外婆是共產黨,我的爸爸是國民黨,你很難形成一種對抗英國的『認同』,所以港英政府也不需要做太多事情,你不搞我,我就leave you alone。」

港英政府如何「聰明」地管治?

但趙永佳強調,港英政府在經濟上沒有着墨太多,但花了不少工夫維持政治穩定。例如,新界原居民的民族主義最為強烈,至1899年英軍接管新界時,引起原居民恐慌及反抗,與英軍奮戰六天,最終傷亡慘重。事後港英政府並沒有嚴懲原居民,反而容許戰死的鄉民葬於公墓,後來更把「新界農工商業研究總會」改組為舉足輕重的法定諮詢機構「鄉議局」,以改善與原居民的關係,並把代理人安插入鄉事派的權力核心。

「以前鄉議局裏面,姓鄧的人數最多、土地也最多,是局裏的大宗,最反抗政府。後來港英政府就把一些出身於荃灣、沙田等新界邊陲,原本沒有什麼影響力的人推到前台,用來打倒姓鄧的。到『六七暴動』的時候,鄉議局還發聲明譴責左派。」

除了政治收編,趙永佳還感慨,「港英政府確實是聰明啊,很多事情不會主動去弄你,處理事情也很有彈性。」

他提到,每逢社會有大事發生,港督就會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馬上為事件降溫,「成立廉政公署的時候也是,警察一上街抗議,他就說1977年以前的所有貪污我都不理了,這是法治嗎?其實這沒有法治,但港英政府就是會這樣做,他會很實用主義地找解決辦法,這就是他聰明的地方。」相較之下,趙永佳認為現在的港府包袱過重,常把問題訴諸於「民族大義」、「國家安全」,總強調自己在「do the right thing」,但當政府為自己套上這麼大的「緊箍咒」時,便難以回應大眾訴求。

香港青年對英殖時期的「懷念」從何而來? 6TmtQvDMDxHehcJRmK9aMD9Tz8630IfPrEWPxaxFj8U?v=w1440
現在民間訴求的獨立調查委員會,在港英時期亦曾見其蹤跡。(資料照片)

「香港人最看不起的不是你很奸詐、很壞,我們無所謂的,因為人就是這樣,但我們最看不起的是什麼?就是你蠢,港府這次真的很笨嘛。你說《逃犯條例》要快修是為了移交殺人犯,結果台灣政府一回應就把你K.O了,合法性跟迫切性都沒了。」趙永佳笑說,港府最擅長的就是搬石頭砸自己的腳,毫無政治智慧,才導致港人上街反抗。

在反修例浪潮中,特首林鄭月娥的確進退失據,市民對特區政府的信任度也跌至歷史新低,這又會否促使全民「懷念以前的香港」呢?趙永佳不以為然,因為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於6月17至20日進行的民調顯示,不同世代的看法各異。
pinky
pinky

文章數 : 401
注冊日期 : 2011-09-11

回頂端 向下

香港青年對英殖時期的「懷念」從何而來? Empty 「太過成功」的公民教育 港青的追求不可同日而語

發表 由 Dino 周六 8月 03, 2019 1:14 am

香港青年對英殖時期的「懷念」從何而來? I-u5PXURYMC6C6hogwJ7hlPHVE_71aJMPknCaz5Jwms?v=w1440r16_9
撰文:黃奕霖 2019-08-02 18:00 最後更新日期:2019-08-02 18:52

在反修例浪潮中,特首林鄭月娥的確進退失據,市民對特區政府的信任度也跌至歷史新低,這又會否促使全民「懷念以前的香港」呢?趙永佳不以為然,因為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於6月17至20日進行的民調顯示,不同世代的看法各異。

對現時不滿所創造的懷舊憧憬

「這是對現狀的反彈—我覺得現在不好,所以去想像、建構以前是什麼樣子。殖民(時期)有比現在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很多人覺得八、九十年代很好,說那是我們的黃金時期,但為什麼我經歷過反而不會這樣想?你看現在50歲的人會覺得現在很不好嗎?我覺得不會啊。這其實都是一種想像。」趙永佳說,他們這代人親身見證過各種面向的香港和中國,感受自然和沒經歷過的年輕人有所不同。

「香港是不是愈來愈不好?我也覺得是。但是不是殖民時代更好,現在比較不好?這我說不出口,我知道不是這樣子。」自言看過中國最差一面的趙永佳,認為他所看到的是香港經歷各種改變的事實,而不是年輕人口中那「從前更為美好」的想像。

「主要是港英時期香港人對政府的期望也不高,沒人會要求直選港督。但現在不一樣了,《基本法》訂明立法會和特首都由普選產生,年輕人覺得他應該要當家做主,對政府要求的期望自然跟以前不一樣了。」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榮休教授周永新指出,在經過了社會環境的變遷後,世代間所追求的價值及訴求自然有所差異,也間接塑造了年輕人以為港英時期更加民主、自由、開放的形象。

「其實不一定是港英時期比較自由,而是以前根本沒人去講這些事,大家對政府的要求就是改善生活、穩定沒有動亂,香港人就很滿意了。但現在的年輕人期望的是社會能更公平一些,應該是一個有民主、有公義的社會,政府不應該像以前那樣偏幫有錢人,做什麼事都以資本家的利益為主,但現在的政府還是跟這些權貴混在一起。」

公民意識攀升
港青的追求大相徑庭

九十年代後的香港是繁榮了,但當上一代享受着那些經濟騰飛後的果實時,留給年輕人面對的,卻是一個產業單一、階級固化、貧富差距擴大、難以安居的香港,也難怪那個貌似最自由、民主的年代,會成為大家追求公平正義的想像。

對於不同世代間價值追求的轉變,趙永佳也深有同感。

「現在年輕人的追求不一樣了,他們是香港的主人,想決定自己的命運。但我們這一代,或是現在四十多歲的中年人,我們年輕的時候哪會想這些?就只會想着考試、踢波、追女孩,你不會去參與公眾事務、不會想像現在犧牲那麼大,在我們那時候真的想像不了。」趙永佳表示,殖民時期不太重視公民教育,國共分裂下大家也沒有強烈的國家意識,在一切事務都被政府去政治化的氛圍下,僅有少數精英熱衷討論公共事務。

「太過成功」的通識教育

「董建華前陣子不是說通識教育很失敗嗎?從他的角度看肯定是失敗的,因為他要求通識做愛國教育,那種很正向、但不是active的公民教育。就是你參與就好,但不要太積極。什麼叫不要太積極?就是要認識並熱愛你的國家,接受現在的鳥籠民主。」

趙永佳說,回歸後香港才開始大力行公民教育,而第一批接受相關課程的正好是現在30歲左右的年輕人;當初由於官方認為香港人心尚未回歸,故決定推出提升國家認同的教育,建制派自然極力贊成,泛民派則批評是洗腦,沒想到結果完全背離原意—學生修讀通識課,發現政治體制的缺陷、看到社會政策的不公、發現課本上所說「大國崛起」、「欣欣向榮」的中國,和他們看到爆發毒奶粉的中國完全是兩個模樣。

香港青年對英殖時期的「懷念」從何而來? WUW2iyhkJD1pA_9WQ0YbeB0hEzvkVhjeVkpxy2BKccs?v=w1440
內地爆發毒奶粉事件後,不少民眾前來香港掃購奶粉,讓許多香港市民深感其擾。(資料圖片/林若勤攝)

「現實是矛盾的,矛盾是尖銳的,你要他去念,他就會發現事實不是這樣子。這就是歷史弔詭的地方,通識課修訂過程我都參與其中,結果真的很荒謬、很好笑。」趙永佳笑言,港府原本給予學生「增強公民意識」的「任務」,而學生們把這任務執行得太徹底了;他又自嘲以前不理政治宛如「港豬」,說不定反而是政府最希望培養的公民。

趙永佳也解釋,1990年後確實是香港最民主的時期,立法局的代表性漸漸提高,在這民主化的過程中選舉代替了社會運動,有事情大家會去找民意代表申訴,藉由制度內的方法解決問題。在較能體現政治權利的情況下,大型的社會抗爭自然相對減少。

香港青年對英殖時期的「懷念」從何而來? P7gd05exXJ-K4gDHkzdjdib6KcWSi0Ga0zwen_k8Hp8?v=w1440
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早前提到,他任內推行的通識教育是造成現今年輕人問題的主因。(資料圖片/余俊亮攝)

周永新亦承認,九十年代的香港政治權利確實比現在更多一些,這或許是年輕人最在意的部份。但他也強調,那時的香港就已經是個不公平的社會,儘管當局提出了政制改革,港英政權仍極力保護自身利益不受損害。「譬如現在的太古廣場,1995年以前根本不用投標,政府直接給英國太古公司經營。還有英國的怡和公司,政府永遠為他們在立法局裏留一個議席,貧富差距也在那時候變得愈來愈高。英國表面上說什麼民主自由人權,事實上還是跟權貴靠在一起,這點從以前到現在都是一樣的。」

周永新表示,人的記憶都是選擇性的,覺得這個地方好的時候就會記得這些好的地方,反之亦然。在八、九十年代那個黃金時期,他有許多同輩覺得香港的環境不太好而選擇移民加拿大或澳洲,但他們生活了一陣子過後又覺得香港好像不錯。

香港青年對英殖時期的「懷念」從何而來? YBtJswJIeAZ4DAzPfAPa9ALras-17N18xVGly8VRpcs?v=w1440
周永新亦指出,太古等英國公司在港英時期佔盡了各種特權與優惠。 (讀者提供圖片)

他笑言人就是這樣,以前英國人統治你覺得香港不太好,現在由中國統治你就覺得英國也不錯。儘管如此,周永新也明白,年輕人顯然不是懷念或想被殖民統治,講「香港獨立」也不是真的搞「港獨」,而是藉此表達對現狀、對港府、對中共的不滿。

「因為中央確實收緊了很多,連帶影響到港府的態度。包括DQ、國歌法,我看現在有些公開場合,你要拿中華民國國旗揮舞可能也不太行,或許會被認為影響國家安全。但以前沒有這些限制。」他嘆道,香港人根本沒有「國家安全」的觀念,也沒有想過要「威脅」國家安全,但近年中央積極介入香港事務,難免激化年輕人覺得以前更好的想像。

香港青年對英殖時期的「懷念」從何而來? XLiJRE5pm9o0GbGY4NPAYX7wCSwQKt_yfFzreHxc63g?v=w1440
周永新認為,在中央漸漸緊縮的情況下,在某些場合公開揮舞中華民國國旗可能也有疑慮。(相片由Uwants.com 香港懷舊文化版主 almok 提供)

怎樣幫年輕人追回「逝去的美好」?

問到如何能消解年輕人與特區政府之間的矛盾時,周永新苦笑了幾聲說道:「我看是沒什麼方法,這個問題不是做什麼事就可以解決的。年輕人要求的是公平、公義、人權、自由、民主,你滿足不了這些的時候問題很難解決。所以這幾天有人說應該開始討論選舉制度、政治改革的問題,因為這些是很根本的問題。」他直言,現在最基本的矛盾就是年輕人根本看不起這個特首,因為她並非由普選產生。

7月1日抗爭者衝入立法會,並在議事廳內掛上港英旗幟時,有建制派痛批示威者此一舉動,無疑是「希望香港回到殖民時代去做次等公民」。平情而論。我們無法妄論那究竟代表了何種涵義,或許是基於對現狀的不滿,抑或單純如某些抗爭者所言:「我就是知道中共不喜歡看到它才刻意拿出來」。

每個人行為背後的動機都不盡相同,對於港英時期也有不同的認識,但若因此認為港青是「留戀」英國統治的自我作賤,無疑是以過度放大解讀的方式,迴避了特區政府與年輕人之間的深層次矛盾。

香港青年對英殖時期的「懷念」從何而來? XyW5XvvSm9HSZ4m6Nse9nISNqkgfowfKrOw_jIbsP4w?v=w1440
手持英國旗及港英旗,背後所訴諸的涵義與動機都不盡相同。(資料圖片/莊恭南攝)

或許如Kevin所言:「我知道英殖時期貪污問題嚴重、種族階級分明、有各種各樣不好的東西,但歷史、人類是不斷在變化,我們的價值、感覺也在不斷進步。港英時期不好的地方,我們知道以後不要再犯,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學習以前的良好經驗,把它放到現在的社會裏面,我們能從歷史中得到什麼改進的方向,作為繼續前進的養分?」當局的確有責任反思,究竟要怎樣才能提供年輕人一個更好的未來?

1984年10月3日,鄧小平接見港澳同胞國慶觀禮團時曾說:「變也並不都是壞事,有的變是好事,問題是變什麼……如果有什麼要變,一定是變得更好,更有利於香港的繁榮和發展,而不會損害香港人的利益。這種變是值得大家歡迎的。如果有人說什麼都不變,你們不要相信。我們總不能講香港資本主義制度下的所有方式都是完美無缺的吧?……把香港引導到更健康的方面,不也是變嗎?」

特區政府的行政首長和問責高官,又是否有肩膀與能力,讓「香港變了」不再是一句黯然傷神的嘆息?
Dino
Dino

文章數 : 951
注冊日期 : 2009-12-02

回頂端 向下

香港青年對英殖時期的「懷念」從何而來? Empty 【防偷、防賊、防差人】街坊用幾蚊蒸魚碟KO催淚彈

發表 由 Dino 周日 8月 04, 2019 5:26 pm

【黃大仙衝突】街坊用幾蚊蒸魚碟KO催淚彈 網民:會唔會變違禁品
香港青年對英殖時期的「懷念」從何而來? Zrp6YBZOBXNSZRgGwuerUnjAYr94TNRZHcPYCh3D2Ao?v=w1440r16_9
撰文:安祖娜 2019-08-04 12:26 最後更新日期:2019-08-04 12:26

黃大仙昨晚發生警民衝突,大批市民於地鐵站及巴士站與防暴警對峙,並大聲喝罵:「走啦!黃大仙唔歡迎你哋呀!」有示威者向警方投擲雜物,警方則一度以強光照向街坊及記者、噴胡椒噴霧及多次發放催淚煙,事件中警方拘捕超過20人。

隨着警民衝突愈來愈頻密,市民逐漸想出多個方法應對警方裝備,昨晚有街坊就出動家常蒸魚碟蓋住催淚彈,防止煙霧擴散,畫面被現場記者拍下,不少網民都苦笑,指該低成本方法有效又方便,惟感嘆港人要各出奇謀防備警方。

香港青年對英殖時期的「懷念」從何而來? PKs2gaGbKSw0KIMS72jlN9hDyIlWnZ-KKSdtHiknbR4?v=w1440
有傳媒拍到昨晚黃大仙衝突中,有市民以家常不銹鋼蒸魚碟將催淚彈蓋住滅煙。(有線新聞截圖)

昨晚黃大仙警民衝突期間,大批身穿街坊裝的市民聚集於區內抗議,高呼「香港警察,知法犯法!」、「走啦!無人鐘意警察呀!」等,警方一度呼籲市民離去,否則將會拘捕,反而令更多市民聚集。

香港青年對英殖時期的「懷念」從何而來? C3kPX2vH0tUIZtoCC-EFY9ue8V1pRaBiBXohRAV6IUQ
衝突期間,防暴警察向現場市民發射催淚彈驅散。(有線新聞截圖)

香港青年對英殖時期的「懷念」從何而來? LOsGobC5Qd_Daw-fVDD3vs8mGQj07iKhkFO_JJBTvyQ

香港青年對英殖時期的「懷念」從何而來? LIn-4SF8E0xITozKmI73KFR7IR1gUsOCrjWzPK41szw
有市民嘗試淋水及以物品蓋住催淚彈阻止煙霧擴散。(有線新聞截圖)

香港青年對英殖時期的「懷念」從何而來? FNGReTG1Bd8M-WDuamqtCFRE01JvyYP2HC4jdBwuI3Q
有市民以家常不銹鋼蒸魚碟將催淚彈蓋住滅煙,畫面被網民瘋傳。(有線新聞截圖)

至凌晨時份,防暴警察向現場市民發射催淚彈驅散,不少街坊只能走避,有僅穿T恤短褲的市民則嘗試向催淚彈淋水,有傳媒則拍到有人以一隻廚房常見的不銹鋼蒸魚碟將催淚彈蓋住滅煙,畫面之後被網民瘋傳。

不少網民看到蒸魚碟都直呼「好勁」,形容該方法反映「民間智慧」,苦中作樂指「幾蚊就KO咗幾千蚊的催淚彈」,「阿媽成日用的碟原來係催淚彈剋星」,「隻碟會唔會聽日即時升價」。亦有人感嘆稱事件「一啲都唔好笑」,「其實唔好笑,仲有啲Sad。究竟班年青人食咗幾多催淚彈先練成一身好武功」。
Dino
Dino

文章數 : 951
注冊日期 : 2009-12-02

回頂端 向下

回頂端


 
這個論壇的權限:
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