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A's forum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老人半數孤獨

向下

老人半數孤獨 Empty 老人半數孤獨

發表 由 Yahoo 周五 6月 18, 2010 5:02 pm

中國正步入老齡社會。最新數據顯示,全國現有 1.67億年齡在 60歲以上的老人,當中有一半是無子女或子女不在身邊、獨自生活的「空巢老人」。他們當中大部份感到孤獨寂寞,不少人以反覆坐巴士或在公園呆坐來排解寂寞。專家認為,解決空巢老人問題除了需要政府、社會、家庭來共同努力,老人們也應培養興趣免生活空虛。

在北京朝陽區水碓子社區, 60多歲的張先生每天都去坐公共巴士,從始發站坐到最尾一站,再坐回來,以此排解寂寞。另一名 70多歲的史婆婆每天和老伴分頭在社區裏散步,不到吃飯、睡覺的時間都不想回家。她最常做的事就是坐在小公園,望着滿園景色發呆。這兩位老人是內地最常見的空巢老人,他們生活能自理、也有退休金,但心裏卻充斥着孤獨寂寞。

據悉,內地由於實施獨生子女政策,家庭結構小型化格局已基本形成, 4- 2- 1時代(四個老人、兩個中年人和一個小孩)正式到來,但獨生子女往往無力兼顧事業和多位老人,家庭的養老功能正在逐步減弱,因此令空巢老人現象將更加普遍。目前,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空巢老人比率更達 70%。專家認為,這個社會問題應由政府、社會、家庭來共同解決。人們也應改變養老觀念,「不僅包括物質上的準備,還包括心理等各方面的準備。最好是從年輕時就培養興趣愛好,老的時候生活才不空虛」。
中新網
avatar
Yahoo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老人半數孤獨 Empty 中國人未富先老 老齡化應對不足

發表 由 hkinca38 周一 6月 21, 2010 11:38 pm

【中央社╱台北20日電】2010.06.20 11:49 am

截至2009年底,中國老年人口已達1.67億人,佔總人口12.5%。據「中國新聞週刊」報導,相關調查顯示中國正加速進入老齡化社會,但是政府及社會各方面仍未做好應對準備。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制定的標準,當一個國家人口,60歲及以上的人口比例達到10%時,便意味著該國步入老齡化社會行列。

中國新聞週刊報導,2009年底,中國的老年人口已達1.67億人,近一兩年,中國老年人口年平均增加800萬至900萬人。預計到2020年,中國老年人口將達到2.48億,老齡化水平達到17%。而到2050年,中國將進入重度老齡化階段,到時候每3個人中,便有1個老人。

近年來,大陸社會頻頻有老年人遭遇欺詐的新聞爆出。中國人民大學人口研究所博士孫鵑娟表示,目前步入老齡階段的這個群體有其獨特性。他們大多在中共建政前後出生,平均接受教育水平較低。

她指出,知識匱乏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老人對藥品保健品等相關知識的認知,因此很容易被吹噓「高科技」,「神奇效果」的不法商家所迷惑。同時,老年人生活圈子縮小,知識與信息不能及時更新,導致他們與社會漸趨脫節。

中國人口學、老年學奠基人、人民大學人口研究所教授鄔滄萍表示,老年人頻遇欺詐,除老人自身的原因外,根本原因脫離不了中國「未富先老」的基本國情,必須通過國家、社會、企業、社區、老人、子女等的多管齊下才能因應老齡化社會來臨。
【2010/06/20 中央社】
avatar
hkinca38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老人半數孤獨 Empty 百歲人瑞可靠基因序列鑑別

發表 由 KateBush 周五 7月 02, 2010 7:29 pm

(路透)2010年7月2日 星期五 10:21

(路透華盛頓1日電)研究人員發現,有若干基因序列比過去任何方式更能準確預測誰能活到百歲以上,即使這些人有其他跟疾病有關的基因也一樣。

這項研究刊登在2日出版的「科學」(Science)期刊,它提供預知什麼人能夠長命百歲的可能性,因此很具有吸引力。

同時,市面上有些檢測聲稱能預測罹患阿滋海默症(Alzheimer's)等慢性疾病的風險,但這項新研究讓人質疑這些檢測方法的準確性。

好幾批研究人員已經找出跟格外長壽有關的基因序列,但波士頓大學專家塞巴斯提亞尼(PaolaSebastiani)和柏爾斯(Thomas Perls)所率領的研究人員表示,他們的研究結果最為準確。

他們利用基因組相關性研究法(genome-wideassociation study),研究1000多位百歲或更長壽的老人,並和另外1200人進行對照比較,以找出在人瑞身上比較常見的基因序列。

他們意外發現,一般人會有的許多跟疾病有關的基因,人瑞身上也有,但讓他們長壽的基因,似乎會抵消疾病基因的效果。

柏爾斯在電話簡報中告訴記者說:「很多人可能會想:『誰會想要活到100歲?」因為他們認為,他們行將就木,會得到各種老年疾病,肯定會得阿滋海默症,但事實不然。」

他說:「我們在先前的研究中注意到,有90%的人瑞平均年齡93歲時,還沒有任何殘障的現象。我們長期以來假設,如果要活到100歲,不能有很多跟疾病相關的基因變異。但這次研究發現情況不是這樣。」

研究人員在150個基因當中發現19個基因序列,並說靠著這些序列,可以預知哪些人會格外長壽,準確度達77%。

塞巴斯提亞尼說:「有些序列跟活得最久有關,有些跟最晚罹患痴呆症、心血管疾病和高血壓等老年疾病有關。」

研究人員強調,具有這些基因序列,不表示當事人可以抽菸、飲酒和過量飲食而不受影響。
中央社(翻譯)
avatar
KateBush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老人半數孤獨 Empty 沖繩患病老人 與摯親享受當下

發表 由 KateBush 周三 7月 28, 2010 11:55 am

香港人是世界第2長壽,排第1的是日本沖繩人,每10萬人就有67人超過100歲。

6年前砂川先生打球臉不紅,氣不喘,如今96歲的他,患病後依然堅持到球場,閒來寫作,跟太太的一往深情都通通記下。

「身體像工具 閒置會生鏽」

這天,他洗腎後就出發到門球場。這個門球場是他寫信致政府,為區內長者爭取興建的,現在就是很多公公婆婆的遊樂場,也是砂川聚天倫的好地方。門球打了35年,即使是3年前患上了腎病,他都離不開這塊草地,因為身體就似工具,閒置了就會生鏽。

5年前,砂川的太太患上老人癡呆症,他於是為妻寫了一本書叫《偕老同穴》,記下老伴以往的點滴,她美麗又勤力。晚上睡覺時枕頭位置歪了,他輕輕為她移好,這是重視和珍惜。

七旬樂手:人生是開心尋寶

這邊是酒吧,傳來鋼琴聲。音樂就是人生,以往總不把時間當做一回事, 那是6年前的事了,今年屋良文雄70歲,一場精彩演出後,他無悔地跟家人和樂迷說再見。

屋良文雄是爵士樂手,把沖繩的琉球風格帶進年輕時在美軍軍營學回來的爵士裏。對他而言,音樂是無窮無盡的寶藏,人生就是開心尋寶去。彈了一輩子的鋼琴,屋良文雄每晚都在自己的酒吧以曲會友。

帶病忍痛與子合奏

4年前,屋良文雄患上癌症,但他仍每天在醫院裏彈琴,又請假去開演奏會。在最近一次的音樂會上,屋良文雄坐在輪椅,左手已經不能再動,兒子替他彈和弦。但他的右手仍然很有力,疾病帶來的痛楚,隨音符飄走,轉換成激動人心的力量,全場的觀眾都因他動容。

他還是那樣地笑得開懷。音樂會後一個月,屋良文雄走了。兒子守著酒吧那座老鋼琴,樂迷一樣捧場,爸爸的精神一樣在這裏。

砂川先生家中掛滿了嘉許狀和獎牌,和自己有關的剪報一張一張的收納得井井有條,日記本填滿了一個抽屜,曾孫女在旁看著,眼前的曾祖父真厲害;酒吧牆上掛著一幅屋良文雄的畫像,看著鋼琴邊的兒子彈得驕傲。

兩條生命線各有不同的方向,對於疾病,兩個老人都坦然接受,還要活得更精彩。他們是戰士,要跟疾病比賽到底。

沖繩連綿不盡的海岸線隱隱告訴你這裏的生命會活得更長久,因為他們都享受當下。

香港電台《黃金歲月》第2集「大海之笑顏.一別六年」,可於港台網上廣播站 http://tv.rthk.hk重溫。

文:李小冊
avatar
KateBush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老人半數孤獨 Empty 孤獨損健康 等同酗酒癡肥吸煙

發表 由 KateBush 周五 7月 30, 2010 4:37 pm

現今社會選擇獨身的男女愈來愈多,美國一項研究發現,社交生活圈子狹窄的人,健康較差,原來孤獨對健康的影響等同酗酒、癡肥及吸煙。相反,家庭生活美滿,身邊多好友及鄰居者,長壽機會增加五成。專家呼籲單身人士要擴闊生活及社交圈子,以免晚年成為孤獨長者。

美國猶他州揚百翰大學分析一百四十八份有關社會支援與個人健康的研究,當中包含三十萬人的社交圈子及健康狀況資料,例如每日與多少人接觸等數據。

社交圈廣 健康長壽
分析發現,社交圈子愈廣泛的人,健康活至老年的機會增加五成。相反,經常孤立自己的人,健康狀況猶如每日吸煙十五支或染上酗酒惡習,甚至比癡肥帶來嚴重一倍的健康風險。專家解釋,家庭及朋友能令平淡的生活添上意義,有助培養責任感,令生活有目標,進而珍惜自己的健康,減少染上不良習慣。

一項調查六萬七千名十九至四十四歲人士的美國研究亦證實,從未結婚的單身人士,壽命較已婚或曾離婚者為短。專家指很多獨生子女及單身人士都習慣孤獨,呼籲他們多參與社交活動,促進身心健康。

avatar
KateBush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老人半數孤獨 Empty 老人服鈣強骨 恐引發心臟病

發表 由 hkinca38 周六 7月 31, 2010 2:29 am

(法新社)2010年7月30日 星期五 12:05
(法新社巴黎29日電) 今天公佈的研究報告顯示,年長的人為了強化骨骼而服用一般鈣補充劑,卻可能增加心臟病發機率。

研究人員表示,這項發現顯示,應重新考慮鈣在治療骨質疏鬆症上所扮演的角色。這項研究報告刊載於「英國醫學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

鈣片是常見的處方藥,用以促進骨骼健康。但最新臨床檢驗顯示,對於年長健康女性,鈣片可能讓她們的心臟病發次數與其他心血管問題增加。

紐西蘭奧克蘭大學(University of Auckland)瑞德(Ian Reid)領導的國際研究團隊,對1萬2000名患者共進行了11種不同的臨床檢驗。

他們發現,補充鈣和心臟病發機率提高約30%之間,互有關聯。

中風和死亡的機率也略有增加。

這種關聯在各種檢驗都是一致的,無關年齡、性別和補充劑的種類。

報告撰寫人警告,對任何個人而言,增加的風險並不顯著,但廣泛使用鈣補充劑,可能對整個人口造成相當大的疾病負擔。

先前研究發現,藉由改變飲食習慣來增加鈣攝取量,心血管問題就不會與之俱增,意味著風險來自鈣補充劑。

英國赫爾大學(Hull University)的克勒蘭(John Cleland)和同事在一項評論中指出,不論影響心臟病發的機率為何,鈣片降低骨折的功效並不是很高。
(譯者:中央社鄭竹雅)
avatar
hkinca38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老人半數孤獨 Empty 長者活得自在 獨居不孤獨

發表 由 Jack 周六 8月 14, 2010 3:38 pm

最新人口普查最令大眾關注的,除了社會進一步女多男少外,就是人口老化會持續。根據聯合國定義,一個國家或地區60歲以上人口佔總人口的一成以上時,就進入老齡化社會,而香港19區中,已有13個區錄得這樣的數字。

人老了都希望安享晚年,幾代同堂當然開心,入住老人院也是其中一個選擇,兩者都能得到較好的照顧,但近年愈來愈多長者選擇獨居。

荔景村是本港典型的「長者村」,走進村裏,不難看見長者圍在一起乘涼聊天的情景,原來村內兩成人口是65歲以上,住了30多年。別以為獨居就是孤單,說是晚年坎坷,其實獨居生活一樣可以精彩,取決於你如何度過。

獨身婆婆做個愛美快活人

85歲的郝寬婆婆年輕時打住家工,工作忙碌,出外的機會不多,在28歲那年決定梳起不嫁,自力更生,生活優哉悠哉,現在獨居於荔景村,閒時看大戲錄像,邊看邊唱,又或到樓下社區中心坐坐,與村內老友記談談天。雖然未有愛情滋潤,但郝寬婆婆的皮膚亮麗雪白,臉上皺紋數目跟年齡不成正比。拿起桌上一瓶瓶的護膚品,在兩邊臉頰塗一點,又往額上塗一點,左搽又抹的,郝寬婆婆叮囑冬天天氣乾燥,要多用一點,200多元一小樽的潤膚露,她都捨得花錢買下來,延續年輕時的漂亮容顏,縱然婆婆笑說:「可身材卻不復當年苗條!」愛美就是女人的天性,無分年齡。愛美也是一種讓自己快樂度日的堅持。

跟「豬油撈飯」說再見

除了面容,保持身體健康也是晚年生活的關鍵。凌晨3時多,73歲的周柳心就已經梳洗好,喝一杯牛奶,吃幾塊餅乾,背起小包,拿起行山杖,準備出門晨運去,日日如是,風雨不改。周婆婆的腳步很快,每天鍛煉讓她由天黑一直動到天亮,一副精力不盡的軀體,石級、欄杆就是她做健美操的輔助器材。勤做運動之外,周婆婆也十分注重飲食,少吃多餐,不沾肥膩食物,小時愛吃的豬油撈飯更是不再吃,其實都是老掉牙的養生之道,在乎你是否重視身體,堅持還是放縱。

護士走進屋村 授護理知識

獨居的生活自由自在,但長者還是雖要社區的關懷。在荔景村,很多公公婆婆都是瑪嘉烈醫院的「常客」,他們很多時忘記食藥,或缺乏基本健康及飲食知識。兩年前,瑪嘉烈醫院與南葵涌服務中心合作,在荔景村推行長者互聯網計劃,派遣「一屋村一護士」跟進長者的健康狀况。本身是瑪嘉烈醫院資深護師的卓玉玲,於計劃開始時就進駐荔景村,透過家訪教導長者正確的服藥方法,又向他們提供自我護理的知識。憑著專業知識和愛心,現在卓玉玲走進村內,都有街坊跟她熱情地打招呼。

老年往往與孤獨、固執硬頸畫上等號,但只要懂得與自己的生活互動,社區亦與其互動,晚年生活仍可安逸。

文:李小冊
avatar
Jack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老人半數孤獨 Empty 長者少食多餐 改善食欲

發表 由 ultra 周二 10月 05, 2010 6:30 pm

隨着年齡增加,身體機能會漸漸老化。故此,攝取足夠的營養對長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可是,很多長者都有食欲不振的問題,因而增加營養不良的機會。究竟長者為何會有食欲不振?

長者出現食欲不振的因素,可能是許多長者有牙齒脫落、味覺和嗅覺退化等問題,這大大影響他們的胃口,而減少食量。此外,病患是另外一個因素,有很多長者身體都出現毛病,例如身體感染、中風及癌症等,使其食欲下降。再者,長者的消化及吸收能力都減退,使營養不良的問題更加嚴重。

有甚麼方法可以改善食欲不振呢?其中一個方法是少食多餐,因很多長者未必能在正餐進食足夠分量。另外,若長者喜歡進食較酸的食物,餐前可進食一些酸瓜或飲用小量檸檬汁,以增加食欲。倘若長者的食量仍不足,可嘗試提高食物的熱量及營養素,例如飲用營養奶粉、麥精飲料等,或將它們加入食物中。

此外,很多長者都喜歡飲用湯水,建議選用高澱粉質的湯料,包括淮山、薯仔、粉葛、南瓜等,而且盡量將湯料切細,方便進食。但患有糖尿病的長者則需避免飲用高澱粉質的湯水,以免影響血糖。最後,鼓勵家人盡量抽時間陪長者用膳,這使他們心情愉快,自然胃口較好。 林潤梅

香港中文大學營養研究中心

http://www.sphpc.cuhk.edu.hk/cns/
avatar
ultra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老人半數孤獨 Empty 過半 45至 54歲當自己老人 中國人自覺衰老快

發表 由 hkinca38 周三 10月 20, 2010 1:54 am

英國保柏健康機構日前一份調查報告顯示,中國人覺得自己衰老得最快, 45至 54歲的人群中,有五成四的人把自己看成老年人,比例遠遠高於其他國家。

法國人心理最年輕
據悉,英國保柏今年暑期對 12個國家的 1.2萬多名公眾進行網上調查,結果中國 45至 54歲的人群心態遠較其他國家老。法國則是心理最年輕的國家, 32%受訪者認為要超過 80歲才是老年;超過七成的印度人不擔心自己變老。

北京理工大學教授胡星斗對此調查結果表示,這是中國長期的慣例與國情決定的。他認為,中國的傳統文化認為「老」是智慧、道德的象徵,強調「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意味着 40、 50歲就應該對人生有所把握、掌握生命的真諦了。另一方面,該年齡群中國人都經歷過文革、下崗等變革,大多數人生活不如意,可以說是被遺棄的一代,再加上工作競爭大,精神及經濟雙重壓力下,心態易老。此外,中國子女過份依賴父母也是主因之一。中國父母既要對子女供書教學,結婚、買樓等也要操心,甚至要幫着帶孫輩和還貸款,令這個人群心態衰老。
《北京科技報》
avatar
hkinca38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老人半數孤獨 Empty 長者步速愈快愈長壽

發表 由 hkinca38 周五 1月 07, 2011 1:03 am

長者行得快,壽命也較長。美國一項研究分析三萬四千多名六十五歲或以上的社區長者,發現長者每小時步速一千六百米至五千六百米不等,其中步行速度最快,即每分鐘可步行近百米的長者,十年存活率高於步速慢的同齡長者;而步速每小時增加三百二十米,存活率會提高百分之十二。

美國匹茲堡大學分析九個在一九八六年至二○○○年進行的長者步速臨床研究,合共跟進逾三萬名長者。專家要求參加者以日常速度步行二點四米至六米,他們平均每秒步速為零點九二米。大學跟進這批長者六年至廿一年,發現有六成長者有十年存活率,八成半長者有五年存活率,其中步速快的長者,壽命較長。

助制訂合適護理程序
研究分析參加者在七十五歲時的存活率,發現步速較快的男性,存活率達八成七,但步速較慢的男性,只有一成九仍活着;至於女性方面,九成一仍存活的參加者屬於步速快組別,步行較慢的女性只有三成半存活。長者每秒步行一米或以上,他們的壽命較預期長;若每小時行多三百二十米,存活率則增加一成二。

專家指出,步行需要心、肺、骨骼和身體多個器官配合,故步行速度可反映身體狀況是否健康,相信今次研究有助醫護人員評估長者的健康情況,制訂合適的護理程序。

avatar
hkinca38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老人半數孤獨 Empty 長者養生保建13式

發表 由 katebush 周日 2月 27, 2011 3:02 pm

長者身體機能日漸衰退,易患高血壓、糖尿病等長期病患。有團體推出了一項「長者四時養生計劃」,教導長者配合四季時節以不同作息、食療、中藥湯水及練習「養生十三式」,再配以針灸、中醫會診提升長者體質。不少參與計劃的長者聲稱,肝腎功能都獲改善,甚至有原本須坐輪椅的長者可改靠撐拐杖走路。

四時養生指在一年四季中配合時令注意生活宜忌,達保健養生之效。嗇色園去年四月至十二月期間,與屬下一間安老院及社區中心合作,推出長者四時養生計劃,先安排長者驗身,再由中醫與長者定期個別會診、針灸,治療疾病。

該計劃主要教導長者在日常衣食住行中配合四季。在飲食方面,春季宜食薑、蒜等辛溫食材預防流感;夏季宜食綠豆粥等消暑解渴;秋季宜食酸味食物補肺;冬季宜食堅果類食品進補。作息時間亦應配合四季日照,建議長者多戴帽子、穿襪子防寒。長者亦應注重心靈健康,進行適量運動如養生十三式等行氣活血,外出參與活動亦可加強人際聯繫。

計劃共有二十名長者參與,十九人完成。負責計劃的嗇色園主辦可蔭護理安老院院長吳少英指,完成計劃的長者均指健康有改善,不少人肝腎功能指數最初超標,計劃後回復正常。

輪椅嫗可用拐杖慢走
參加者程碧蘭婆婆今年八十五歲,去年初中風後行動不便須依靠輪椅出入,後經社區中心介紹下參加養生計劃,經針灸治療、改善飲食後,已可依靠拐杖慢慢行走,「依家可以上落樓梯,膝頭都唔痛;連續行五個球場圈都得!」程婆婆的女兒更指養生十三式幫助母親活動身體各部位,臉色較以往紅潤。

吳少英指養生計劃暫已完結,但參加者反應極佳,正研究與嗇色園中藥局合作再推計劃。她又指嗇色園推出的《長者四時養生手冊》,內含四時養生要點,穴位按摩、刮痧、浸浴等資訊,並已印製約二千本,於轄下安老院及社區中心免費派發,內容亦上載至嗇色園網頁www.siksikyuen.org.hk供免費下載。

四時養生13式重點
髮常梳 手掌由前額掃向頂部、後腦回到頸。早晚10次。

目常運 閉眼後睜開,眼珠順時針打圈;逆時針重做,重複3次。

齒常叩 上下排牙齒互相叩合36次,毋須過分用力。

漱玉津 舌頭順、逆時針舔牙外側各12圈,吞口水;內側重做。

耳常鼓 雙手掩耳,手指輕輕地敲後腦3次,放手,重複10次。

面常洗 搓手36次,手暖後上下揉搓臉部,以及向外打圈揉搓。

頭常搖 閉目垂頭,頭慢扭向右再恢復原位6次。反方向重做。

腰常擺 左右扭腰,兩手分別拍打前後腰部。每天50至100次。

腹常揉 兩手交叉,圍繞肚臍順時針揉搓36次。

攝谷道 吸氣時收緊肛門肌肉,閉氣數秒後呼氣放鬆。

膝常揉 兩手按於膝蓋上輕揉打圈。

常散步 心無雜念,挺直胸膛,輕鬆散步。

腳常搓 兩手分別搓擦雙腳,由腳跟至腳趾再擦回腳跟。

資料來源:嗇色園《長者四時養生手冊》

avatar
katebush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老人半數孤獨 Empty 預防肌肉流失

發表 由 KateBush 周三 3月 14, 2012 12:50 pm

「肌肉減少症」( Sarcopenia)是指長者的「淨體重」(即人體除脂肪組織以外的重量,當中包括肌肉、骨骼、內臟及其他結締組織)持續下降,長遠會令他們出現老年衰弱的風險增加,症狀包括體重減低、營養不良、握力變弱、步速減慢(每秒少於 1米)、易倦及疲勞等。
醫學界相信,長者透過定期運動及改善飲食,可以預防或減慢肌肉減少症的出現。當中一些可訓練抗阻力的運動,對此尤有幫助,包括踏單車、游泳、使用啞鈴、拉彈力帶及健身器材鍛煉等。研究指出,阻力運動和耐力訓練,能有效增加長者的肌力和重量,從而改善身體活動能力和機能。

宜增加高蛋白質食物
若長者的身體狀況許可,可在每星期進行約 15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訓練,或每 75分鐘大強度運動訓練。若情況不允許,則每天步行約 30分鐘,或平日步行上樓梯,對改善身體肌肉狀況也有幫助。可是,下樓梯對長者膝蓋無益,下樓時宜使用升降機;此外,長者在進行任何運動訓練前,應先諮詢醫生意見。

飲食方面,老年人重建肌肉所需攝取的蛋白質份量,比預防營養缺乏的建議量還多。由於長者的牙齒退化,即使平日飲食不缺,他們出現營養不良的風險較高。因此,保持長者口腔衞生非常重要,在食物選擇上,不妨增加肉類及高蛋白質食物。事實上,已有研究指出,長者體重若輕微高於標準,其生存率亦有所提升。

隔周三刊出
撰文:香港老人科醫學會老人科專科醫生歐陽東偉
學會網址︰www . hkgerisoc . org
avatar
KateBush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老人半數孤獨 Empty 長者外遊貼士

發表 由 KateBush 周四 五月 17, 2012 1:14 am

幾乎每個假期也是港人的旅遊旺季,長者有機會跟兒孫旅行,自是快樂事。如果長者本身健康良好,平時有一定活動量,體力應足以應付一般旅遊;但如果健康狀況欠佳,在決定外遊時必須當心。

宜先接受身體檢查
高血壓、膽固醇高、糖尿病、心臟病、呼吸系統毛病等,都是長者常見慢性疾病之一,這些慢性病患者,若自覺病情受控,近日也無不適症狀,固然可安心去旅行;但若病情反覆不定,身體虛弱易倦,出門前便應三思。

患上述慢性病的長者在外遊前,須有充足準備,尤其是當旅遊點在非城市地區或高地,以及需要參與較多體力活動等,宜事前跟醫生見面及接受身體檢查,以了解身體狀況是否適合,並聽從適當指示才作決定。

醫生會根據個別情況給予意見,例如慢性呼吸系統毛病患者,醫生需視乎其近來呼吸暢順程度及服用藥物劑量,作為判斷指標。若最近有上斜路時容易氣喘、心翳不適等,暫時便不宜外遊。
病人在出發前,可主動要求主診醫生寫一張病歷紙(俗稱平安紙),內裏包含病人情況、正服食藥物等資料,萬一旅行時因身體不適而需要求醫,也可避免與醫護人員之間的言語障礙。

隔周三刊出
撰文:香港老人科醫學會老人科專科醫生何韻施
avatar
KateBush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回頂端


 
這個論壇的權限:
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