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A's forum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吃加工肉類增腸癌風險

2 posters

1頁(共3頁) 1, 2, 3  下一步

向下

吃加工肉類增腸癌風險 Empty 阿士匹靈減腸癌死亡率

發表 由 Min Chun 周四 8月 13, 2009 6:17 pm

阿士匹靈或有助治療腸癌,美國麻省綜合醫院一項研究跟進了 1,279名患上早期腸癌病人的健康狀況,發現有定期服食阿士匹靈的病人,較沒有服食阿士匹靈的病人因腸癌死亡的風險減低 29%,因其他疾病死亡的風險也低 21%。研究人員指,患者主要因心臟病、頭痛、關節炎或其他痛症服食阿士匹靈,今次研究發現更可以減低腸癌患者的死亡率。
avatar
Min Chun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吃加工肉類增腸癌風險 Empty 吃加工肉類增腸癌風險

發表 由 Min Chun 周二 8月 18, 2009 6:54 pm

香腸及火腿是製作三文治的主要食材,但外國有研究指,經常吃經鹽醃、煙熏或加添了防腐劑來保存的加工肉類食品,例如火腿、煙肉和香腸等,或會增加日後患腸癌的風險,專家建議家長應減少使用這些加工肉類替子女製作餐盒,否則或會影響子女日後的健康。

研究由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進行。專家表示,雖然研究目標針對成年人,但同時指出,兒童由五歲起便開始培養未來的飲食模式,如家長經常給予子女進食經加工的肉類食物,成長後便難以改變。專家建議,家長最好能以家禽或魚類等新鮮食物取代加工肉類食品,並減少給予高脂肪、高卡路里及含太多糖分的食物供子女食用。

吃加工肉類增腸癌風險 0818-00176-062b1
研究建議家長多煮魚或雞肉給子女食用。
avatar
Min Chun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吃加工肉類增腸癌風險 Empty 有機食品:沒有營養優勢

發表 由 mochacha 周三 8月 19, 2009 3:25 pm

如果刨除食品中殘留的氮和殺蟲劑,有機食品和普通食品在營養價值上沒有任何實質性區別

  一斤青菜6.5元,一斤大米10元,一斤豬肉59元,價格能比普通同類商品高4到8倍,全因為它們標著“有機 ”字樣。

  按照國際慣例,凡是有機食品,就意味著生產和銷售過程要求更嚴格:有機食品標誌認證許可一年一換,生產過程中不添加任何化學合成物質,不允許使用轉基因技術,食品本身所含的污染物質低於普通食品。因為對生產過程的嚴格監控,有機食品價格偏高似乎也成了理所當然的事,有機食品從地裡到超市被至少加價200%。

  到2010年,全球有機食品的銷售量估計會達到1000億美元。這個估算絕不是空穴來風,就已有的數據,到2 007年,全球有機食品消費已經到達480億美元,美國和英國在2009年前的有機食品消費年增長量都超過20%。

  2009年,英美的有機食品消費僅增長約1.7%,背後的原因,除了經濟危機導致更貴的有機食品市場萎縮外,還因為有機食品其實並不比普通食品更有營養。

  有機食品營養神話破滅

  就營養價值而言,有機食品和普通食品沒什麼大的區別。這個爆炸性新聞是由倫敦大學的衛生及熱帶醫學院發佈的。

  衛生及熱帶醫學院是倫敦大學的醫學研究生院,英國1/3的醫學研究生醫療教育和研究都是在衛生及熱帶醫學院完成的。英國食品標準署委託衛生及熱帶醫學院進行有機食品的營養調查,正是看中這所學校的醫學研究能力。

  從1958年1月到2008年2月,全球關於有機食品營養研究的論文有52000份,被衛生及熱帶醫學院選中做比對資料的只有162份。真正起作用的論文,則只是其中的55份。衛生及熱帶醫學院列出所有食品的營養價值,認真比對了其中2/3的營養成分,結果發現,無論是有機農作物還是有機牛奶或肉類,和普通食品在營養價值上都沒有太大區別。衛生及熱帶醫學院將把研究的詳細情況發表到9月的《美國臨床營養雜誌》上。

  幾乎與此同時,英國土地協會也得出類似結論。只不過,英國土地協會的研究結果和衛生及熱帶醫學院稍有不同,在衛生及熱帶醫學院的研究中,有機食品和普通食品在20種主要營養成分上基本相同,而英國土地協會的研究則證明,有機食品在胡蘿蔔素上比普通食品高53.6%,在類黃酮上比普通食品高38.4%。胡蘿蔔素可以在人體內轉化為維生素A,對皮膚粗糙和夜盲症有明顯的改善作用;類黃酮有對抗基因突變和抗癌的作用,可以幫助平衡胰島素和血糖水平。

  英國土地協會的主任彼得·梅爾切特本人是有機食品的擁躉,正是他的研究團隊證明有機食品還是在營養價值上更勝一籌。對於衛生及熱帶醫學院的研究,梅爾切特有自己的看法,他認為衛生及熱帶醫學院在樣本比對上本身就存在漏洞,原因是衛生及熱帶醫學院的研究並沒有考慮環境因素和耕作實踐。此外,有機食品裡化肥和殺蟲劑的含量更少,這個事實也沒有體現在衛生及熱帶醫學院的研究報告中。

  衛生及熱帶醫學院沒有否認有機食品所含的酸度更高,但食品的酸度只和口感有關,與食品本身的營養價值並沒有直接關係。有機食品裡含的磷更多,而普通食品裡含的氮更多。磷不是稀缺物質,幾乎所有食物中都含有磷。此外,對中國人而言,磷含量反而太多,多到會阻止鈣的吸收。幾乎所有的洗滌劑裡都含磷,導致中國的水體裡含磷過量,太湖裡就沉澱了60 萬噸磷。至於普通食品裡含氮多,這並不稀奇,用含氮化肥催大(中國禁止使用含磷化肥)的農作物,自然會偵測出更多的氮。

  考慮殺蟲劑,還是有機好

  雖然有機食品並不像之前宣傳的那麼有營養(歐盟一項歷時四年的研究證明有機果蔬裡的抗氧化劑比普通果蔬高40 %,希臘的有機西紅柿甚至可以減少冠心病發病率),但有機食品更少化肥卻是不爭的事實。

  美國喬治敦大學隆巴爾迪綜合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員在2005年1月到2008年1月比對了41個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兒和健康兒童的尿液樣本,結果發現白血病患兒代謝物中的殺蟲劑含量更高。33%白血病患兒的母親在家使用過殺蟲劑,而健康嬰兒的母親只有14%的在家經常使用殺蟲劑。

  喬治敦大學隆巴爾迪綜合癌症中心的研究驗證了2007年法國國家衛生及醫學研究院的研究:家用殺蟲劑會使嬰兒患急性白血病的幾率提高一倍。殺蟲劑很容易通過呼吸和皮膚被人體吸收,對人體的影響通常會潛伏十年甚至更長。

  現在的問題是,由於殺蟲劑對神經系統的損傷並不會馬上顯現出來,世界各國對食品中的殺蟲劑含量並沒有統一的規定。2009年初,可口可樂在英國銷售的芬達橙汁和檸檬汁中偵測出的殺蟲劑含量是開水含量的300倍。芬達飲料殺蟲劑含量超標並非偶然,西班牙哈恩大學的研究者偵測出15個國家的102瓶軟飲料中的殺蟲劑居然多達100種。也是因為飲料中含殺蟲劑成為一個“潛規則”,可口可樂面對殺蟲劑超標的投訴回答非常強硬:被偵測的飲品均符合歐盟和美國的食品安全標準,可以放心飲用;可口可樂公司在中國銷售的所有產品都是中國本地生產,也是安全的。英國飲料中的殺蟲劑最高限度是十億分之十七點四,這一標準是歐盟關於可飲用水中殺蟲劑殘留劑量的34.6倍,用飲用水裡的殺蟲劑標準來衡量飲料裡的殺蟲劑看似也有點苛求。

  會損傷人體神經系統的殺蟲劑主要是化學合成的無機殺蟲劑、有機氯殺蟲劑和擬除蟲菊酯。喬治敦大學隆巴爾迪綜合癌症中心和法國國家衛生及醫學研究院在研究殺蟲劑對嬰兒白血病的誘發作用時,主要針對的是擬除蟲菊酯。這種植物殺蟲劑一般對人比較安全,但重複使用容易引起害蟲抗藥性加強,因此不得不加大用藥量,最終引發的結果就是食品中殘留過多。在對小白鼠的試驗中發現,擬除蟲菊酯會對中樞神經造成毒害,身體中的擬除蟲菊酯如果不能及時排泄掉,會引發頭痛、感覺異常和頭顱神經麻痺等神經類疾病。

  普通食品在生產的過程中由於不可避免地會使用到殺蟲劑,當殺蟲劑到達食物鏈的終端人的時候,勢必會引發健康問題。如果從這個角度考慮,現在用更多的錢買相對安全(雖然並不一定更有營養)的有機食品,可能就會省下將來看病的錢,從長遠看,並不算不經濟。
avatar
mochacha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吃加工肉類增腸癌風險 Empty 阿士匹靈增內出血風險兩倍

發表 由 mmvk1 周二 9月 01, 2009 3:54 pm

藥不可亂服,阿士匹靈( aspirin)也不例外。英國有研究指,健康人士每天服食阿士匹靈,不但無助防止心臟病或中風,反而增加內出血風險兩倍。

愛丁堡大學找來 3,350名中年男女做實驗,分別讓他們每天服食低劑量的阿士匹靈和安慰劑八年,結果發現當中 357人曾心臟病發和中風,而不管是服食阿士匹靈還是安慰劑,他們的病發率沒有多大分別,反映阿士匹靈沒有明顯預防效用。

研究員更驚人的發現是,服食阿士匹靈的男女,有 34人出現內出血,須送院治療,另外有 14人胃潰瘍;服食安慰劑的,只有 20人內出血送院, 8人胃潰瘍。
研究主管福克斯教授總結說,阿士匹靈或能輕微減低心臟病或中風機率,卻增加了內出血風險,所以不鼓勵健康人士服用。
英國《每日郵報》
avatar
mmvk1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吃加工肉類增腸癌風險 Empty 九種發酵製食品飲料含致癌物

發表 由 hkinca38 周四 9月 10, 2009 11:40 am

飲紅酒啤酒不宜食麪包
食物安全中心發現本港市面售賣的紅酒、麪包及餅乾,均含有一種名為氨基甲酸乙酯的致癌物。這物質普遍存在於發酵製造食品,而且在太陽光和熱力下,更會在食物中加速化學作用而大量增加。食安中心提醒市民,飲紅酒或啤酒同時食用發酵製造的食物,會對健康構成潛在風險,呼籲市民不要把食物儲存在高溫或陽光下,以及不要「擺得太耐」。
記者:呂焯均

吃加工肉類增腸癌風險 10la5p1newa

食物環境衞生署轄下的食安中心,完成一項氨基甲酸乙酯在本港的風險評估研究,最近已向食物製造業簡介評估結果,本月中會向外公佈。食安中心在簡介會指出,外國動物實驗已證實氨基甲酸乙酯可致癌,主要是肺癌,也能令身體其他部份演變成癌症。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於 07年已把氨基甲酸乙酯的危險級別升級,由第 2B類「或可能令人類患癌的物質」,升為 2A類「可能令人類患癌的物質」。

勿存於陽光或高溫下
食安中心說,氨基甲酸乙酯是經過有蛋白質成份及酵母菌的發酵食物,包括酒類飲品,在發酵或貯存過程中天然產生的有毒化合物。當蛋白質分解成氰酸酯、尿素或其他分解物後,再在發酵過程中產生氨基甲酸乙酯。若食物儲存期間有陽光照射,或溫度在室溫以上,會繼續化學作用,產生更多氨基甲酸乙酯。

食安中心的本港食品風險評估研究,包括九種發酵製造的食品和飲料,發現大部份含氨基甲酸乙酯,最多的是酒精飲品,其中啤酒類含量較低,紅酒最高;其次是穀類食品,包括麪包和餅乾、豆類食品。但研究顯示,日常食用有關食品,當中氨基甲酸乙酯含量不足以令人體產生高致癌風險,而且人的排泄可把部份氨基甲酸乙酯排出體外。但飲酒太多,同時食用發酵製造食物如麪包,或把食品存放在陽光及高溫下,會令風險提高。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和世界衞生組織的聯合食品添加劑專家委員會亦已提出警告,從食物攝入氨基甲酸乙酯對健康的影響不大,但同時從食物和酒精飲品攝入這種物質,則會構成潛在風險。

狂飲狂食會增加風險
應邀出席簡介會的香港專業教育學院應用科學系食品科學及食物安全課程主任方麗影表示,世衞的指引指出,人每公斤體重吸收 2克氨基甲酸乙酯會致癌, 150毫克會心肺衰竭, 50毫克無明顯影響,而一般食品的氨基甲酸乙酯含量則是以 ppb(億分之一)計算,份量微小;不過,市民不應狂飲狂食,令風險增加。

氨基甲酸乙酯對人體損害
氨基甲酸乙酯份量(按人體每公斤體重計算): 2克
損害:致癌、死亡

氨基甲酸乙酯份量(按人體每公斤體重計算): 1克
損害:麻醉、失去知覺

氨基甲酸乙酯份量(按人體每公斤體重計算): 150毫克
損害:器官影響,包括心肺

氨基甲酸乙酯份量(按人體每公斤體重計算): 50毫克
損害:無明顯影響,若由飲品吸收則器官有輕微影響

氨基甲酸乙酯份量(按人體每公斤體重計算): 10毫克
損害:無影響

資料來源:方麗影

氨基甲酸乙酯曾作藥用
【本報訊】本港食品安全專家方麗影指出,氨基甲酸乙酯在 70年代前曾用作抗癌藥、安眠藥、麻醉樂、治療靜脈曲張用的硬化劑成份,以及局部殺菌劑;現在已沒再用以製造治療人類的藥物,但獸醫仍會用來作動物的麻醉藥。在動物實驗中,氨基甲酸乙酯可令小鼠及金倉鼠生畸胎,雌性的小鼠比雄性更易引起細胞變異而患癌。

方麗影又指出,根據外國的研究報告顯示,飲品中的氨基甲酸乙酯比在固體食物中更易被吸收,各類食品中,紅酒的含量最多,其他如豉油、乳酪也有。

食安中心無意規管
由於國際間沒有氨基甲酸乙酯的劃一規管標準,本港食物安全中心表示無意規管食物中的氨基甲酸乙酯,但會為食物製造業訂出指引,提醒在製造過程、發酵及選材時,均要設法減低氨基甲酸乙酯的風險,例如控制發酵溫度,或用深顏色的樽來盛酒防曬。

現在氨基甲酸乙酯主要用途為化學中間物,可與甲醛反應產生衍生物,用作處理紡織品時的交叉連結劑。
avatar
hkinca38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吃加工肉類增腸癌風險 Empty 腐乳、清酒含致癌物超標

發表 由 hkinca38 周六 9月 19, 2009 11:26 am

食物安全中心抽驗發酵食品及飲品樣本的結果顯示,逾七成含致癌的氨基甲酸乙酯(又稱尿烷),南乳及腐乳等大豆食品含最多,黃酒、日本清酒、梅酒、紅酒均超出歐美標準,長期每日飲用 250毫升以上的紅酒、中國烈酒,便會攝入過多氨基甲酸乙酯增加患癌風險。
記者:蔡建豪 梁瑞琼

吃加工肉類增腸癌風險 19la2p1a
腐乳

氨基甲酸乙酯是發酵食物在發酵或貯存過程中天然產生的物質,不同食物或酒精飲品驗出的含量不一。食安中心於去年 12月至今年 3月間,於全港各區的街市、超市及麪包餅食店等不同零售點,抽取了 276個發酵食物及飲品樣本,進行氨基甲酸乙酯檢測,樣本涵蓋酵穀類食品、豆類、肉類、發酵奶類及魚類、調味料,酒精及非酒精飲品。

研究結果顯示,當中有 73%,合共 202個樣本驗出氨基甲酸乙酯,包括麪包、豉油、豆類食品和酒類等,最高每公斤含量高達 650微克。歐美只有酒精飲品含量標準,普遍為 15至 30微克。

啤酒尿烷含量最低
各項檢測樣本中,酒精飲品的氨基甲酸乙酯含量普遍較高,其中以穀物釀造酒類,氨基甲酸乙酯含量平均值,高達每公斤 93.7微克,如紹興酒及花彫等黃酒, 6個樣本驗出的含量介乎每公斤 140微克至 390微克。其次為水果釀製酒類,平均值達到每公斤 39.7微克,但日本清酒及梅酒樣本,含量最高達到每公斤 230微克,含量平均值則分別為 74.7及 110微克;紅酒及白酒等葡萄酒樣本,含量最高也達到每公斤 47微克,含量平均值分別為 17.7及 24.7微克。蒸餾烈酒的氨基甲酸乙酯含量略低於水果釀製酒。而最普及的啤酒則含量最低,含量平均值為每公斤 1.13微克。

發酵大豆食品,以南乳及腐乳樣本的氨基甲酸乙酯含量最高,其中南乳樣本更驗出每公斤達 650微克平均值是 386微克,是各項檢測樣本中最高含量的食品。其他樣本的含量,全數介乎未有檢出至每公斤 44微克。

嗜酒者需提高警覺
食安中心發言人指出,按調查所得的氨基甲酸乙酯含量數據,再配合市民消費量推算,估計一般市民從本地發酵食物和飲品攝入氨基甲酸乙酯的份量,對健康構成的風險不大。不過,長期飲用大量酒精飲品的市民,則需提高警覺。市民若每天飲蒸餾烈酒超過 27毫升、梅酒超過 76毫升、葡萄酒超過 250毫升,不排除會因攝入較高量的氨基甲酸乙酯,潛在致癌等健康風險。

尿烷含量高的飲食品樣本
-發酵大豆食品-
南乳 含量平均值(微克/公斤): 386.0
腐乳 含量平均值(微克/公斤): 80.7

-酒精飲品-
黃酒 含量平均值(微克/公斤): 265.0
梅酒 含量平均值(微克/公斤): 110.0
日本清酒 含量平均值(微克/公斤): 74.7
高粱酒 含量平均值(微克/公斤): 54.3
米酒 含量平均值(微克/公斤): 50.4
中國米酒 含量平均值(微克/公斤): 32.1
白酒 含量平均值(微克/公斤): 24.7
葡萄酒 含量平均值(微克/公斤): 21.2
紅酒 含量平均值(微克/公斤): 17.7

吃加工肉類增腸癌風險 19la2p2a
南乳

吃加工肉類增腸癌風險 19la2p6a
豆瓣醬

吃加工肉類增腸癌風險 19la2p5a
黃酒

吃加工肉類增腸癌風險 19la2p3a
紅酒

-調味料及醬料-
高粱醋 含量平均值(微克/公斤): 25.0
豆瓣醬 含量平均值(微克/公斤): 10.4

資料來源:食物安全中心

議員促政府立法監管尿烷
【本報訊】驗出氨基甲酸乙酯(又稱尿烷)含量較高的發酵食品及酒類,均是港人常用的飲食,歐美多國已規管該化學物品含量,但本港暫未有規管,立法會議員批評當局進行大型食物調查後未有任何跟進,變得毫無意義,促請當局盡快監管,將尿烷如其他化學物一樣設立食用法定上限,以保障市民健康。

部份國家已規管
長期從飲品中攝入尿烷,或會增加致癌風險,但現時並無國際標準規定食物的最高容許限量,個別國家則已引入規管,加拿大、韓國及部份歐盟成員國率先就多種酒精飲品訂定尿烷最高限量,由每公升 30微克(葡萄酒)至每公升 400微克(水果拔蘭地)不等,美國亦有採取尿烷安全含量標準,所有出口葡萄酒到該國的國家也需符合標準。

紅酒在本港已普及至一般市民,但本港卻未就相關食品訂定最高含量,立法會食物安全及環境衞生事務委員會成員王國興批評食安中心的報告毫無意義,他指,紅酒及其他酒類已成為港人飲食的一部份,當局有責任加強尿烷含量的規管。立法會議員黃容根則指,酗酒對身體可構成不良影響,故不鼓勵市民酗酒,但當局既然發現尿烷對人體的影響,便應研究立法監管,並主動接觸業界,研究如何在生產過程中減低尿烷含量。
avatar
hkinca38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吃加工肉類增腸癌風險 Empty 全球 13%人死於癌症

發表 由 peterwon 周四 10月 15, 2009 1:45 am

跟人類豬流感、愛滋病不一樣,癌細胞不是經他人傳染,而是因為各種原因,患者本身細胞基因突變,導致腫瘤出現。

人類死亡原因中, 13%由癌病造成, 2007年全球就有 760萬人死於癌症。科學家仍未完全掌握腫瘤出現的成因,而癌症種類多,引發原因各有不同,包括遺傳、不良生活習慣、肥胖、酒精、細菌或輻射感染等。

90%的肺癌都跟吸煙有關,鼻咽癌主要受遺傳或 EB病毒感染,肝癌由肝硬化、肝炎、花生和食物發霉後產生的黃曲霉毒素引起,腸癌跟高脂肪、高蛋白質、低纖維的飲食習慣遺傳有關,皮膚癌因長時間在陽光下暴曬所致。

可經手術切除化療治癒
癌細胞會遺傳,但本身絕不會由病人直接傳染給周遭的人。引發子宮頸癌的人類乳頭狀瘤病毒( HPV),則經由性交感染,但只有少數人類乳頭狀瘤病毒會引發癌病,而且女士可通過注射疫苗預防。最近也有美國研究指出,前列腺癌可能由傳染病毒感染。

癌症難醫,死亡率高,但非不治之症,可經手術切除、化療、放射線治療、免疫治療、單株抗體治療或其他方法治療。
英國《衞報》
avatar
peterwon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吃加工肉類增腸癌風險 Empty 孕婦癌病傳胎兒

發表 由 Min Chun 周四 10月 15, 2009 1:47 am

媽媽與腹中塊肉血脈相連,醫學家有一個世紀謎團,就是孕婦會將癌病傳給腹中胎兒嗎?這個世紀謎團,終於有了答案。英國科學家經研究後,發現,一名誕下女嬰的日本媽媽,在懷孕期間經胎盤將癌細胞傳給了胎兒,這些癌細胞,曾發生基因突變,令胎兒的免疫系統無力抗擊,結果女嬰呱呱墮地後也患癌病。這是科學家首次證實孕婦懷孕時可將癌細胞傳給胎兒,但強調案例相當罕見。

儘管對孕婦是否會將癌細胞傳給胎兒存疑,但醫學界一直普遍相信,即使孕婦患癌,也不會傳給胎兒,因為母體內的胎盤( placenta)有屏障功能,可保護胎兒免遭癌細胞入侵,即使極少數癌細胞能穿過胎盤,也會被胎兒的免疫系統排斥和殺死。但倫敦大學轄下的癌症研究所( Institute of Cancer Research),最近研究了一名日本血癌媽媽誕下患癌女嬰的病例,要將生物界這種理論顛覆過來。

胎兒欠免疫力中招
病例中的日本媽媽 28歲,懷孕期間沒驗出患有癌症,誕下的女嬰初時也趣致健康。但女嬰出生後一個月,媽媽陰道不斷出血,無法控制,檢驗後確診患末期血癌(即白血病, leukaemia),最終不治。到女嬰 11個月大時,她右面頰長出腫瘤,檢驗發現是下顎內有腫瘤,癌細胞更擴散到她的肺部,院方後證實她有淋巴癌( lymphoma),經治療後病情好轉。

母女都患癌,雖然類型不同,日本醫生認為,女嬰可能在胎盤內遭媽媽傳染癌細胞,於是找來癌症研究所的科學家查證。癌症研究所利用「基因指紋」技術,發現母女的癌細胞都有相同的突變癌基因 BCR-ABL1,但女嬰沒先天遺傳這種基因,不可能自我感染,因此斷定她在胎盤時已遭媽媽的癌細胞感染。

科學家檢驗女嬰的癌細胞,又發現當中欠缺了用來區別身份的脫氧核糖核酸( DNA),結果在胎盤的胎兒免疫系統根本無法分辨外來和自身的細胞,所以不能殲滅來自媽媽的癌細胞。

病例多血癌皮膚癌
經多重驗證,癌症研究所科學家在權威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刊登報告,公佈孕婦能將癌細胞傳給胎兒的結論。研究所的格里夫斯( Mel Greaves)教授說:「謎團已解,我們確定過往母嬰同患癌的病例,都由母親體傳給胎兒。媽媽的癌細胞入侵胎盤,再進入胎兒體內。」但他強調,母體傳癌細胞給胎兒的情況仍然非常罕見。
之前,科學家曾發現 30宗母親和嬰兒患上同一種癌症的案例,多是血癌或皮膚癌。科學家相信,母女同患皮膚癌原因,跟那對日本母女相似,即都出現癌細胞基因變異,以致母體的黑色素癌細胞,穿過胎盤,入侵欠免疫力的胎兒體內,引發皮膚癌,但引致其他癌病機會較少。

中大醫學院婦產科名譽臨床副教授盧永傑指出,孕婦癌細胞傳染嬰兒相當罕見,過往曾有孕婦患乳癌,懷孕初期會建議墮胎以便治療,若到了懷孕後期則會建議讓嬰兒早產。他說,即使孕婦將癌細胞傳給胎兒,也很難用一般癌症檢查確認,她建議最好每年做身體檢查。
英國《衞報》/《每日郵報》/本報記者

孕婦傳癌病給嬰兒個案
•日本一名患血癌 28歲孕婦,懷孕時將癌細胞傳給胎兒,女嬰出生後罹患淋巴瘤,經治療後好轉,血癌媽媽則病逝

•美國一名孕婦 1999年將淋巴瘤傳給胎兒,誕下男嬰 18天後病逝,男嬰之後也不治

•研究顯示過往有 19宗皮膚癌細胞滲到胎盤,當中 5宗傳入胎兒體內

英國《泰晤士報》
avatar
Min Chun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吃加工肉類增腸癌風險 Empty 吸煙多、壓力大 腸癌加速惡化

發表 由 Min Chun 周五 11月 13, 2009 3:51 pm

癌病患者面對壽命、醫藥費、與家人關係以至復發等憂慮,壓力如泰山壓頂,若不作紓緩,隨時加速病情惡化。中文大學研究證實,壓力過大加上吸煙,會加促腸癌腫瘤生長,實驗老鼠證實腫瘤體積在一個月時間已較對照組大一倍,專家指患者保持心境開朗,有助對抗癌患。 記者:梁洵瑜

吃加工肉類增腸癌風險 13ls2p2nn
受壓及吸煙組老鼠的大腸癌腫瘤(上)在 33日內快速長大,較對照組的腫瘤(下)大一倍。

統籌研究的中大生物醫學學院副院長曹之憲講座教授表示,煙草的尼古丁和壓力所產生的腎上腺素( adrenaline),是腸癌細胞惡化的風險因素。腸癌是本港第二大癌症,每年新增患者逼近 4,000人,預計數年後會超越肺癌成頭號癌症殺手。醫學界一向認為,腸癌與飲食及生活習慣如吸煙飲酒有關,磷狀食道癌及胃癌跟這些生活習慣也有密切關係。

癌細胞有尼古丁受體
該研究透過老鼠實驗,量度老鼠受壓後血液內的腎上腺素水平,了解壓力對癌腫的影響;同時也讓老鼠每日吸一小時煙,相等於人每日吸 20支煙。實驗鼠被注射腸癌細胞,並分為四組:吸煙組、受壓組、綜合受壓和吸煙組,最後為對照組,既無壓力也無吸煙。

在注射癌細胞後第八日,各組老鼠的腫瘤大小並無顯著分別,但在第 33日,同時吸煙及受壓力的老鼠,血清內尼古丁代謝物可鐵蜜( cotinine)及腎上腺素水平均較其他三組高,腫瘤體積達 1.3立方厘米,較沒有吸煙及無壓力的對照組老鼠腫瘤體積 0.61立方厘米大逾一倍;單一受壓或吸煙組的腫瘤體積,則無顯著分別。

「吸煙同有壓力嘅老鼠,個腫瘤喺短短 33日就大多過一倍,即係話,吸煙同壓力會加速腸癌惡化。」他解釋,癌細胞本身有尼古丁受體,具有四個可生成腎上腺素的酶,若腸癌病人壓力大又吸煙,尼古丁一方面會加快癌細胞內腎上腺素產生,另一方面增加在體內腎上腺體分泌腎上腺素,這樣會加速癌變。

癌藥費用高昂增壓力
因此,癌症病人停止吸煙及處理壓力非常重要,香港防癌會癌症康復中心腫瘤科及抒緩科專科護士李淑儀指,患者不但面對生命及病痛的壓力,近年癌藥費用高昂,為患者帶有更大壓力,加上憂慮會加重家人負擔而隱瞞內心鬱結,建議患者與家人一起正面面對,「唔識得處理壓力嘅病人,病情係會差啲。」
avatar
Min Chun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吃加工肉類增腸癌風險 Empty 大便隱血測試防大腸癌

發表 由 George H 周一 12月 07, 2009 4:34 pm

大便帶血、無緣無故地消瘦等,均可能是大腸癌徵兆。本港每年有近三千五百宗新症,每年造成一千五百人死亡。中文大學賽馬會大腸癌教育中心去年五月起展開大腸癌篩查計劃,至今為四千人檢查,發現約十宗早期大腸癌及百多宗大腸息肉個案。中大調查又發現,雖然大部分人認識大腸鏡檢查,但近四成從沒聽過大便隱血測試亦可檢查大腸癌,認為需加強公眾預防大腸癌的意識。

中大消化疾病研究所主管沈祖堯昨表示,去年成立大腸癌教育中心後,展開為期五年的篩查計劃,至今已為四千名市民進行大腸癌篩查,當中包括大腸鏡檢查及大便隱血測試等,結果確診約十宗早期大腸癌及百多宗大腸息肉,已安排患者接受治療。篩查結果亦顯示,分別有約四成參加者對大腸癌檢查感尷尬及害怕接受檢查。逾八成參加者知道大腸鏡可檢查大腸癌,但近四成人從未聽過大便隱血測試亦是其中一種檢查大腸癌的方法;六成人不知道哪裏可進行大腸癌相關檢查,反映公眾對預防大腸癌意識仍然薄弱。

吃加工肉類增腸癌風險 1207-00176-061b3

促政府推行大腸癌普查
沈祖堯續指,不少人對大腸鏡檢查感到抗拒,很少人認識大便隱血測試。據篩查計劃觀察所得,五十歲左右的中年人較接受大腸鏡檢查,因每隔十年才需檢查一次,七、八十歲的長者則較擔心大腸鏡檢查會導致不適及有損傷風險。他們可考慮大便隱血測試,但必須每年進行測試,才可有效監察腸道有否出現病變。

沈祖堯表示,大便帶血、大便習慣改變、無故消瘦及單側腹痛均可能是大腸癌徵狀,但早期病例往往沒明顯病徵,大腸癌篩查有助及早確診大腸癌並進行治療。該中心會繼續進行篩查計劃,搜集更多數據,希望令政府及早推行全民大腸癌普查。
avatar
George H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吃加工肉類增腸癌風險 Empty 口服化療藥治三期腸癌

發表 由 mmvk1 周二 12月 08, 2009 12:28 pm

本港每年逾 1,600人因大腸癌死亡,未來幾年更可能超越肺癌,成為癌症頭號殺手。接受化療嚴重影響晚期腸癌患者的日常生活,醫學研究證明,口服化療藥物可替代傳統以靜脈注射方式的療程,病人的五年無復發存活率接近 68%。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陳子棠指出,第三及第四期的大腸癌患者,無可避免要進行化療。現時以傳統化療藥物 5-氟尿嘧啶配合草酸鉑,患者需接受長達 48小時靜脈點滴注射。

五年無復發存活率 68%
較早前進行的三項第三期腸癌患者研究, 1,886名病人被隨機分成兩組,分別接受傳統化療藥物 5-氟尿嘧啶,以及口服化療藥物卡培他濱及草酸鉑治療。結果發現,接受口服化療藥物組別病人的五年無復發存活率接近 68%,較傳統化療藥物組合高出 7.8%,可作為第三期腸癌輔助化療的新標準。

他指出,口服化療藥物經腸胃吸收後,經肝臟轉化,到達癌細胞才會發揮殺死癌細胞藥性,減少副作用,減低對生活及工作影響。口服化療藥的常見副作用為皮膚乾燥、口腔或手腳潰爛等。
avatar
mmvk1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吃加工肉類增腸癌風險 Empty 腸癌藥醫眼 醫管局亂嚟

發表 由 Dino 周六 12月 19, 2009 1:36 pm

老年黃斑病變是長者三大致盲殺手之一,可於三個月內極速致盲。醫院管理局只將有效治療藥物歸類為「自費藥物」,變成「冇錢冇藥醫」。消息指該局準備引入一種未經臨床認證及認可的腸癌科藥物治療老年黃斑病變,並列入「藥物名單」以廉價提供予病人。該藥物生產商表明不會支持有關方案,病人組織批評做法「不道德」及「不理智」,只為「慳錢」、置病人的健康於不顧。專科醫生提醒病人,即使公立醫院醫生經過忠告後使用該新藥,最後出問題亦可追討醫管局責任。

吃加工肉類增腸癌風險 1219-00174-001b2
腸癌科藥物
一向用作治療腸癌的藥物Avastin,醫管局竟用來治療黃斑病變。

藥廠向醫局劃清界線
本港老年黃斑病變患者超過十六萬人,每年濕性黃斑病變的新症更多達三千個。醫管局兩年前承認眼球注射藥物Lucentis有效改善病人視力,成為有效治療濕性老年黃斑病變藥物,但該藥列為「自費藥物」,當局不資助,令每年約五百名低收入患者無力支付藥費「等盲」,但亞洲多個國家均有政府資助病人使用Lucentis治療。

醫管局高層與藥劑業會面時透露,計劃明年將一種較Lucentis便宜、但未經驗證及認可的腸癌科藥物Avastin治療濕性黃斑病變,並納入藥物名冊內廉價供藥予病人。初步臨床顯示Avastin亦可控制濕性老年黃斑病變,但從未有大規模的臨床研究證實。葡萄牙有三名黃斑病變患者因使用了腸癌藥物治療而失明,加拿大明文禁止使用Avastin治療黃斑病變。

Avastin生產商羅氏大藥廠不支持醫管局的做法,故病人或醫生在使用該藥治療出問題,可能不受法律保障,所以該藥廠絕對不贊成醫管局有關做法。

吃加工肉類增腸癌風險 1219-00174-001b1
長者應定期接受眼科檢查,以及早發現眼疾。

正宗眼藥要病人自費
香港視網膜協會會長曾建平批評,醫管局新方案是「不理智」及「不道德」,把冇錢病人當「白老鼠」,罔顧病人健康及安全,醫管局應為病人提供最適切的治療。他又炮轟該局漠視藥物註冊程序,「醫管局為咗慳錢就畀啲『A貨』市民,連藥物名冊都唔理,究竟佢仲有冇信用可言?」

醫管局昨回應指,現時眼科醫生正密切留意世界各地的最新醫療發展,現正商討有關老年黃斑病變的治療方案及有關用藥成效,但現階段未有落實具體方案。

眼科專科醫生陳偉民指,Lucentis已經廣泛國際驗證,能有效治療濕性老年黃斑病變,但每月開支約八千至九千元,若病人無法負擔,私家醫生會告知病人考慮以「標籤以外」處方每月只需一千元的Avastin,先會解釋清楚風險,故一般不會有責任問題。

吃加工肉類增腸癌風險 1219-00174-001b4
治黃斑病變藥物

正宗眼藥要病人自費
香港視網膜協會會長曾建平批評,醫管局新方案是「不理智」及「不道德」,把冇錢病人當「白老鼠」,罔顧病人健康及安全,醫管局應為病人提供最適切的治療。他又炮轟該局漠視藥物註冊程序,「醫管局為咗慳錢就畀啲『A貨』市民,連藥物名冊都唔理,究竟佢仲有冇信用可言?」

醫管局昨回應指,現時眼科醫生正密切留意世界各地的最新醫療發展,現正商討有關老年黃斑病變的治療方案及有關用藥成效,但現階段未有落實具體方案。

眼科專科醫生陳偉民指,Lucentis已經廣泛國際驗證,能有效治療濕性老年黃斑病變,但每月開支約八千至九千元,若病人無法負擔,私家醫生會告知病人考慮以「標籤以外」處方每月只需一千元的Avastin,先會解釋清楚風險,故一般不會有責任問題。

公立醫院有意引入Avastin作「特別方案」,陳偉民說醫生及病人均「無得揀」,「淨係畀醫生免費開一種風險未明嘅藥,病人就變咗做試驗品。」一旦發生事故,病人必定會向醫管局追究責任,「藥廠講到明用嚟醫黃斑病變,有乜事唔會承擔,公院醫生用之前都應該向病人解釋清楚情況,保障自己,最終由醫管局去承擔責任。」

吃加工肉類增腸癌風險 1219-00174-001b3

吃加工肉類增腸癌風險 1219-00174-001b5
Dino
Dino

文章數 : 951
注冊日期 : 2009-12-02

回頂端 向下

吃加工肉類增腸癌風險 Empty 黃斑病變濕性九成變盲

發表 由 Dino 周六 12月 19, 2009 1:41 pm

黃斑病變是常見致盲眼疾之一,患者的中央視力受損,令影像出現扭曲、視力模糊及出現盲點。該病症分為濕性和乾性兩種,濕性黃斑病變一般較嚴重,惡化得較快,患者因血管異常增生,導致黃斑區的血管滲血及結疤,若無及時適切治療,九成患者有機會喪失視力。乾性黃斑病變同樣會導致血管增生,但視力退化速度較濕性黃斑病變慢。

吃加工肉類增腸癌風險 1219-00176-002b1
黃斑病變可致黃斑區出現疤痕,致令永久失明。

年約三千新症 吸煙高危
五十歲以上、有家族遺傳及有吸煙習慣的人,患黃斑病變風險較高。全港估計逾一萬六千多人患濕性黃斑病變,每年約有二千至三千宗新症,主要與吸煙、年紀大、經常曬太陽等高危因素有關。

現時治療濕性黃斑病變普遍有三種療法,包括激光光照凝結術、光動力療法和眼球藥物注射。不過首兩種療法均有弊端,激光光照凝結術利用激光直接封閉增生血管,若未能聚焦燒毀增生血管,或會破壞周遭的視網膜細胞;光動力療法能破壞和堵塞視網膜下不正常的增生血管,但患者需每三個月接受療程,難以斷尾。

吃加工肉類增腸癌風險 1219-00176-002b2
中央視力扭曲模糊為黃斑病變的重要徵狀。

眼球藥物注射療法則是將血管內皮生長素抑制劑,直接注射入眼球內,以抑制新生血管產生。不過隨年齡增長,長者的眼球細胞不斷退化,有機會令血管再度增生,患者接受注射後兩至三年,或有一至兩成機會復發。
Dino
Dino

文章數 : 951
注冊日期 : 2009-12-02

回頂端 向下

吃加工肉類增腸癌風險 Empty 一味貪平未獲臨床認證

發表 由 Dino 周六 12月 19, 2009 1:56 pm

由於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未有認可腸癌科藥物Avastin作治療老年黃斑病變之用,若醫院管理局決定以Avastin醫治老年黃斑病,乃屬適應症外使用(off-label use)。有藥劑師表示,醫學界一向不鼓勵適應症外使用,並認為當局不應因價錢問題而使用未獲臨床認證的藥物,批評做法有如出賣病人健康。

香港執業藥劑師協會會長鄭綺雯稱,適應症外使用的前提是要有藥理學根據,並能在安全、有效情況下施藥,否則醫學界一般都不建議適應症外使用。她直指,現時並無大型研究證明Avastin對醫治老年黃斑病變療效,故病人採用該藥後未必能改善視力。

運送過程易染菌
同時,由於使用Avastin治療老年黃斑病變時需分裝使用,而該藥物本身又不含防腐劑,故在儲存及運送過程中亦有機會造成藥物細菌感染,增加患者風險。

鄭綺雯指現時已有藥物獲醫管局承認治療老年黃斑病變的療效,批評當局絕不應因Avastin的價錢較平而棄用已註冊的藥物,否則是漠視病人健康,要求當局三思。
Dino
Dino

文章數 : 951
注冊日期 : 2009-12-02

回頂端 向下

吃加工肉類增腸癌風險 Empty 醫管局亂用藥三宗罪

發表 由 Dino 周六 12月 19, 2009 2:03 pm

以患者健康作賭注

無國際公認研究證明Avastin可治療濕性老年黃斑病變,藥廠亦不建議以Avastin治療該症。醫管局做法只以金錢作考慮,犧牲病人安全及利益

肆意改變規則,罔顧病人福祉

醫管局巧立名目,稱改用Avastin治療濕性老年黃斑病變病人,為「藥物名冊外的特別治療項目」,繞過藥物名冊的既有驗證程序,失信於病人及醫療專業

漠視病人基本權利

醫管局未有為濕性老年黃斑病變患者提供可能是最好的、經核准及認可的治療,反提供一種藥物名冊外、未經驗證及認可的癌症科藥物,漠視病人理應享有最具療效及最安全治療的基本權利

資料來源:香港視網膜病變協會
Dino
Dino

文章數 : 951
注冊日期 : 2009-12-02

回頂端 向下

吃加工肉類增腸癌風險 Empty 定期篩檢 防息肉變大腸癌

發表 由 Gigi 周日 12月 20, 2009 2:02 pm

大腸癌是本港第二常見癌症,本港在二○○六年錄得超過三千九百宗大腸癌新症,死亡人數第二多,更重要的是,大腸癌不只出現在男性身上,它亦是女性第二種最常見的癌症。

大腸癌的前身是一些出現在結腸或直腸內壁的良性息肉,經多年才演變成惡性腫瘤,但不是所有息肉都會變成腫瘤。大腸癌最常見徵狀包括﹕大便習慣改變、持續腹痛、腹部有腫塊或梗阻、糞便持續有血、原因不明的貧血或體重下降、無故感到極度疲勞,以及無故嘔吐等。病人可進行大腸鏡檢查,方法是用一條長而可揉屈的纖維鏡,經肛門進入大腸,全面檢查大腸內表層。如發現有息肉,可利用儀器即時割除,整個過程約半小時。

早期大腸癌源自良性息肉,在惡化成癌症期間,很適合病人進行篩選檢查,如及時割去息肉,便能避免演變成癌症。中等以下大小的息肉一般並無病徵,當出現嚴重徵狀時,或顯示癌症已到末期,生存機會已減少。

踏進五十歲,不論男女都應定期接受腸癌篩檢,以防患上大腸癌,有家族史者更應於四十歲開始,每五至十年接受一次大腸鏡檢查。如他們不願接受大腸鏡檢查,醫生會建議他們進行左結腸鏡或電腦掃描虛擬大腸鏡檢查,但這些檢查不及大腸癌檢查好。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李國賢基金腸胃科教授 王振宇教授
avatar
Gigi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吃加工肉類增腸癌風險 Empty 海蜇鋁超標傷肝變癡呆

發表 由 Smart 周日 1月 03, 2010 2:20 pm

新年伊始,內地食物安全問題再受關注,喜歡吃海蜇的香港人更要小心。北京市最新一份消費警示發現,部分海蜇使用過量硫酸鋁鉀,令鋁含量超標,不但損肝腎功能,更可導致老人癡呆症。本港飲食業界表示,本地海蜇多從湛江進口,有信心保證。有專家指出,目前硫酸鋁鉀仍是處理海蜇的必須添加劑,建議市民進食前盡量清洗,「至少可清除部分化學物。」

吃加工肉類增腸癌風險 0103-00176-099b1
酒樓食肆多以海蜇作為伴菜,深受食客歡迎。

「海蜇摸上手最緊要『鞋』身,千祈唔好揀滑手,因為太過滑身都唔知有冇加到化學劑。」在元朗區街市經營雜貨多年的吳女士說,店內售賣的海蜇從內地相熟的批發商入貨。她指,海蜇身一般都是白中呈黃,沒有異味,市民烹調前,應先用清水「啤水」兩至三小時,「浸一浸先食落肚,始終都較安全。」

吃加工肉類增腸癌風險 0103-00176-099b2
本港街市可買到海蜇,需自行切條,海蜇白中呈黃為上佳貨。

增彈性質感 處理必用
吳的提點不無道理,因為北京市食品安全辦公室(食品辦)日前發表今年首份消費警示,發現市內部分海蜇產品的鋁殘留量超標。據內地傳媒報道,今次有海蜇被驗出鋁含量超標,可能與使用過量俗稱「明礬」的硫酸鋁鉀有關,一般作脫水劑用途。食品辦指出,明礬必須使用適量,當中的鋁殘留量也要符合法例上限。

鋁屬銀白色的金屬,常用作食物添加劑,如固化劑、膨脹劑等。城市大學生物及化學系副教授林漢華解釋,海蜇即是水母,含水量高,呈啫喱狀,明礬可令海蜇富有彈性及質感。他曾到內地與炮製海蜇的師傅了解過,傳統上處理海蜇必須使用明礬,否則海蜇無法成形。他亦認同進食前用清水洗浸方法,「至少可清除部分化學物。」

市民吸收過量的鋁,除會損害人體的心、肝、腎及免疫系統功能,甚至會影響腦細胞運作,導致記憶力衰退及思維遲鈍。林漢華指出,過去很多研究發現,老人癡呆症患者的腦部含鋁量均高於正常人,而世界衞生組織亦將人體可攝取鋁含量的安全系數調低七倍,故愈來愈有支持顯示,鋁金屬物與老人癡呆症有直接關係。

吃加工肉類增腸癌風險 0103-00176-099b7
名廚周中:「購買較厚身的海蜇,煮好後再過冷河,令海蜇更爽口。」

吃加工肉類增腸癌風險 0103-00176-099b5
中醫師關之義:「海蜇有清熱除痰的食療價值,脾弱人士應小心,進食後或會頭暈屙嘔。」

港多從湛江進口質佳
香港人接觸到海蜇的機會,多在飲宴上的乳豬拼盤菜式,近年也成為常見的街頭小吃。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榮譽會長陳首銘指出,本港海蜇多從廣東湛江進口,「湛江盛產海蜇,貨源較好。」他說,海蜇來貨時經已處理好,廚房只需切條和醃製加工便可,並不擔心當中化學物超標,「通常都搵有信譽的牌子入貨,所以有信心。」

其實本港市面上大部分食品都含有鋁。去年五月,食物安全中心抽查市面二百五十六個食物樣本,九成七樣本含鋁,包括包點、馬拉糕、班戟等,其中海蜇的含鋁量最高,每公斤含量達一千二百毫克。目前本港沒有法例監管食品中的含鋁量,據中心資料顯示,香港人平均每周攝取鋁的分量,每公斤體重約零點六毫克,相當於世衞可容忍的標準六成。

食物環境衞生署發言人表示,該署會密切留意食物含鋁的情況。

性涼清熱脾虛人士忌吃
燒味拼盤中必備的海蜇,其實是全身透明的水母,海蜇加工後可分為海蜇皮和海蜇頭兩種,其中海蜇皮是水母的傘狀部分,製成後呈半透明圓片狀,上等海蜇皮為白中帶微黃或乳白色,其脂肪含量極低,有豐富的蛋白質。

香港中醫師公會永遠會長關之義表示,海蜇性涼,有清熱除痰的食療價值,適合一些燥熱、有熱痰的人士食用。

煮太久失療效口感
海蜇亦可配搭清涼的食材,例如雪耳、無花果、響螺煲湯,不過就要注意海蜇不可以煮太久,否則失去療效之餘,更會令肉質變硬。他提醒,脾弱虛寒的人士要小心,食用性涼的海蜇可能會出現頭暈和肚屙。

其實除了涼拌之外,海蜇還可以炒和入湯。名廚周中表示,海蜇本身沒有甚麼味道,涼拌時就要靠麻油、辣椒油調味。海蜇最大的賣點,是其爽脆的質感,他提醒,市民可以買一些厚身的海蜇,「滾滾佢之後,要即刻用冷水過一過冷河,海蜇就會更加爽口。」

油炸鬼蝦條曾發現鋁超標
餅乾、油炸鬼、蝦條、薯片、芝士條、瓜子,以上這麼多種「口立濕」,但你一定吃過。不過它們和海蜇一樣,含鋁量都曾經被發現超標。

最高19倍嚇怕市民
在○六和○七年,內地的油炸鬼分別被發現含鋁量超標,最高更超標十九倍。原來不法的商人為了令油條更鬆脆,在製作過程中,加入了含鋁的膨化添加劑,令油條的外形更加吸引。有不少日日食用白粥油條的市民就表示,會因此而轉吃麵包作為日常早餐。

不少大人小朋友都十分喜歡吃蝦條薯片作為零食,不過在○五年,內地發現市面三成半的膨化食品,鋁的含量都超出了國家規定的三點五至四點五倍。

過年過節必吃的瓜子亦不能幸免,有安徽的商人為了令瓜子不易受潮變軟,加入了含鋁的化學物質,○四年被發現其瓜子含鋁量高出標準十三倍。

吃加工肉類增腸癌風險 0103-00176-099b12
不少人早餐必吃的油條,在內地曾發現含鋁量超標。
avatar
Smart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吃加工肉類增腸癌風險 Empty 回復: 吃加工肉類增腸癌風險

發表 由 momocha 周日 1月 24, 2010 2:17 am

吃加工肉類增腸癌風險 Image-B447_4B590B98
avatar
momocha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吃加工肉類增腸癌風險 Empty 阿士匹靈抑制乳癌復發

發表 由 Danza 周六 2月 20, 2010 1:18 pm

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研究發現,服用阿士匹靈有助抑制乳癌復發。該研究由一九七六年至二○○二年進行,調查四千名乳癌患者的乳癌發病率,期間有三百四十一名婦女死於乳癌。調查發現,每周服用兩至五次阿士匹靈的婦女,死亡率減低七成一,乳癌擴散機會減低六成。

吃加工肉類增腸癌風險 0220-00176-069b1
醫學界仍未了解阿士匹靈可減低乳癌復發的原因。

不過,過度頻密服用阿士匹靈的效果未必更好,研究發現每周服用六至七次阿士匹靈的乳癌患者,死亡率只減低六成四,擴散率只減低四成三。至於每周服一次阿士匹靈者,則沒有任何功效。專家至今未了解阿士匹靈減低乳癌復發的原因,估計可能與藥物抑制身體炎症反應有關。

確診乳癌首年勿服用
哈佛大學醫學院的專家指出,過往已有研究指出阿士匹靈可減低腸癌復發機會,此項研究首次證實對乳癌亦有幫助,如日後有更多研究證實兩者關係,阿士匹靈可能成為簡單、便宜及安全的預防乳癌復發方法。

專家並且提醒,阿士匹靈有胃潰瘍及腸胃出血風險,嚴重可致命,對某些人而言,副作用可能大於益處,而確診乳癌頭一年的婦女不宜服用阿士匹靈,否則有可能影響化療及電療的效果。
avatar
Danza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吃加工肉類增腸癌風險 Empty 長期服止痛藥 可致失聰

發表 由 KateBush 周二 3月 02, 2010 2:26 pm

長期服用止痛藥,有機會增加耳聾風險。美國哈佛大學一項研究,調查了二萬六千名男士的服藥習慣及身體狀況,包括聽力問題及有否患病,追蹤期為廿四年。結果發現,三種常用的止痛藥,若經常服用,可增不同耳聾的風險,當中撲熱息痛高達百分之九十九。本港有藥劑師指有關止痛藥十分安全,認為需更多研究,證明服藥與失聰的關係。

吃加工肉類增腸癌風險 0302-00176-071b1
阿士匹靈是常用止痛藥之一。

研究顯示,五十歲以下受訪者,若每周服用兩次撲熱息痛,患耳聾機會高達百分之九十九;若服用布洛芬,有關風險則有百分之六十一,而五十九歲以下的受訪者,如經常服用阿士匹靈,耳聾機會增加百分之三十三。

年紀增長 影響降低
無論服用哪種止痛藥,隨着年齡增長,可致耳聾的機會明顯減少,箇中原因不明。專家指,上述三種藥物屬非類固醇消炎藥,它們致失聰的原因仍有待研究,建議市民若擔心服止痛藥有副作用,應諮詢醫生的意見,或定期接受聽力檢查。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副會長崔俊明表示,醫學界早已知阿士匹靈可致耳鳴,但只要立即停藥,有關副作用便會消失。他指,上述三種止痛藥屬十分安全的藥物,未聞可致耳聾,認為需更多研究作證實,「本港有唔少痛症病人都長期服止痛藥,但未聽過有人食藥食到耳聾」。他建議市民服止痛藥時,可留意聽覺有否受影響,並避免濫用止痛藥,以免產生依賴性。
avatar
KateBush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吃加工肉類增腸癌風險 Empty 筋骨痛中藥治標治本 效果與阿士匹靈相若

發表 由 KateBush 周五 3月 12, 2010 10:07 pm

都市人經常出現的腰痠背痛、膝蓋腳跟痛,在中醫學說中皆因肝腎虛虧所致,除可服食阿士匹靈或其他消炎止痛藥治標,更可以中藥防治。中大中醫學院的研究發現,中藥能有效抑制引致發炎的環氧酶,以達消炎止痛,效果與西藥阿士匹靈相若,治標治本,且無副作用。
記者:梁瑞琼

市民多以為關節及筋骨勞損與搬運、從事粗重工作有關,中大中醫學院客座教授梁頌名指,中醫學說中的筋骨勞損與肝腎有關,因肝主筋,腎主骨,肝會不斷將肝血輸送到筋,發揮濡養作用;骨骼的生長、發育及修補則有賴腎精的滋養,若肝腎虛虧,一旦受風寒濕邪侵襲,便會出現瘀血、痛楚等症狀,引致關節筋骨勞損。

部份中藥也能防治筋骨勞損。中大中醫學院以小鼠進行實驗,測試川牛膝、骨碎補、延胡索及續斷等中藥複方對止痛及消炎的功效,並以阿士匹靈作比較,結果發現,服用中藥及阿士匹靈的小鼠受刺激後四秒方出現痛楚,較沒有用藥的小鼠慢一倍,痛楚次數也較少,同時能抑制發炎引致的水腫,更證實中藥複方如一般非類固醇消炎藥,能抑制環氧酶( COX 2),減少發炎情況。

同時抑制發炎所致水腫
梁頌名指,川牛膝、骨碎補、延胡索及續斷在中醫藥的臨床應用已達二千多年,具補腎強骨、消腫止痛及行氣活血等功效,一般用於治療筋骨勞損、關節疼腫、僵硬及變形,有助消炎止痛,但一直未能肯定其機理,是次研究證實有關中藥療效及治療原理。

他表示,阿士匹靈及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物等西藥均具消炎止痛療效,但一般只能治標,消除痛楚及炎症,中藥複方則是標本同治,既能消炎止痛,更能補肝腎,避免因肝腎不足而出現筋骨關節痛,長遠可減少症狀出現,部份人的症狀更能斷尾,而且未有任何副作用及毒性,但孕婦不宜服用,市民服用前應諮詢中醫師意見。

【健骨中藥功效】
骨碎補
功能:補腎強骨,續傷止痛
藥理作用:促成骨細胞生長,提高骨質密度,抑制炎症性水腫
吃加工肉類增腸癌風險 12ls2p1

續斷
功能:補肝腎,強筋骨,消除瘀血腫痛
藥理作用:抗氧化,減輕自由基對身體損傷,促進骨損傷的癒合
吃加工肉類增腸癌風險 12ls2p2

川牛膝
功能:活血通絡,消腫止痛
藥理作用:改善血液循環,抑制炎症腫脹,調節機體免疫功能
吃加工肉類增腸癌風險 12ls2p3

延胡索
功能:活血、行氣、止痛
藥理作用:止痛、鎮靜解痙
吃加工肉類增腸癌風險 12ls2p4

資料來源: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
avatar
KateBush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吃加工肉類增腸癌風險 Empty 便秘兩月帶血高危 大腸癌病者年輕化

發表 由 KateBush 周日 3月 28, 2010 2:44 pm

突然持續兩個月出現便秘、大便有血,可能是大腸癌的初期症狀。有外科專科醫生表示,不少患者對這些病症警覺性不高,但只要有一種病徵,就有足夠理由求診,而且大腸癌近年一直有年輕化的趨勢,曾診斷僅有19 歲的年輕病人。

記者李芳芳報道

  荃灣港安醫院外科專科醫生周俊恒接受訪時表示,一般大腸癌的症狀,是大便中有少許暗紅色的血、有黏液、滲出超過80 毫升的鮮血、便秘、大便變軟,或如廁時一直有去大便的意欲,但每次只能排出小量糞便等。若突然出現肚屙等情況,且持續約2 至3 個月,可能是大腸癌的初期症狀。他認為,不少患者對這些病症警覺性不高,但只要有上述一種病徵,就有足夠理由求診。

八成案例與遺傳無關

  近20 年來,患大腸癌新症一直飆升,香港每年平均有近3000 個案,發病率是萬分之七,位列亞洲第二。周俊恒指出,雖然大腸癌患者仍以50 歲以上人士為高危群組,但近年一直趨向年輕化,特別是40 歲以下的個案增多,他曾診斷最年輕的病人僅19 歲,且多數個案發現時已屬晚期。除了個案中常見為惡性腫瘤外,亦與年輕人仗着自己年紀小,認為沒有事,而延遲醫治引致。大腸直腸腫瘤包括腺癌、平滑肌肉瘤、淋巴組織瘤等惡性腫瘤,及各種瘜肉、脂肪瘤等良性腫瘤。其中,大腸癌中有九成多屬於腺癌。目前仍未研究出大腸癌確切的成因,且有八成個案與遺傳沒有關係,所以不能以家人病史作為判斷。

高脂紅肉纖少增風險

  醫生相信與個人的飲食習慣有關,他稱,進食過多高脂、紅肉等食物,當中含有的蛋白質及脂肪,分解出某種致癌的廢棄物質,而纖維少,致癌物質停留在腸部的時間愈長,風險愈高。但他強調,事後改變飲食習慣,比如食素,作用不明顯。他建議家長應從小培養子女,多進食纖維類食物,加強運動鍛煉。

  大腸癌最初由從黏膜發展至瘜肉,形成癌症約須10 年時間。而八成半的腺癌由瘜肉,即腺瘤誘發出來,所以可通過照腸鏡,尋找瘜肉,再通過手術將瘜肉割走來作預防。治療大腸癌主要靠手術切除腫瘤,但周俊恒稱,每0. 1%至0. 2%引發併發症的風險。如手術後,數小時至1 日後會流血,1 至2 日後發生穿腸。

大腸癌徵狀

●大便中有少許暗紅色的血
●大便中有黏液
●大便習慣改變,包括便秘、大便變軟等
●大便滲出超過80 毫升的鮮血
● 如廁時一直有去大便的意欲,但每次只能排出少量糞便

資料來源:荃灣港安醫院外科專科醫生周俊恒
avatar
KateBush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吃加工肉類增腸癌風險 Empty 腸癌藥治黃斑病變勁低廉

發表 由 hkinca38 周五 4月 30, 2010 1:51 am

醫院管理局擬資助濕性老年黃斑病變患者試用原本治療大腸癌的藥物,被批評視病人為「白老鼠」,香港醫學會及香港眼科醫學院則表示支持,指腸癌藥的療效及安全性與正式註冊的黃斑病變藥物相近,但正式藥物貴五十倍,並非每名患者均可負擔。兩組織認為,眼科醫生應告知病人兩種藥物的正確資訊,供病人選擇。

醫學會會長謝鴻興昨指出,現時正式註冊治療老年黃斑病變的「Lucentis」於○六年面世,之前醫學界已發現用於大腸癌的「Avastin」亦可治療該症,雖該藥未正式註冊用於黃斑病變,但可以「標示以外」方式處方。眼科專科醫生譚秀雯指出,Lucentis的售價比Avastin貴五十倍,並非所有患者都可以承擔,以藥廠批發予醫管局為例,前者每針八千六百元供一人用,後者每劑三千元可供八十人用。
avatar
hkinca38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吃加工肉類增腸癌風險 Empty 腸癌藥治黃斑病醫局硬上弓

發表 由 KateBush 周三 五月 05, 2010 5:32 pm

醫院管理局擬引入腸癌藥治療濕性老年黃斑病變,最快本月底展開臨床試驗,比較腸癌藥與正式註冊藥物的療效,日後或將腸癌藥列作通用藥物。病人組織批評當局「霸王硬上弓」,正式藥物被列為病人自費藥物,價格昂貴,當局不資助患者使用,反而斥千萬元「研究」未經認可的腸癌藥,逼病人做「白老鼠」,若當局一意孤行,不排除提出司法覆核。

港府將撥款一千二百萬元予醫管局,比較腸癌藥Avastin及已註冊黃斑病變藥物Lucentis的療效及安全性。Avastin雖未註冊用於黃斑病變,但私家醫生已廣泛處方予病人使用,公立醫院患者則只能自費使用Lucentis,每劑八千三百元。

新藥未經國際認可
醫管局消息稱,當局承認Lucentis較Avastin貴至少五十倍,需考慮成本效益決定用藥方針,歐美等地正進行同類研究,最快今年底有初步結果,不排除將Avastin列作通用藥物。

香港視網膜病變協會會長曾建平批評當局將已證明有效但昂貴的Lucentis列作自費藥物,卻藉研究為名,引入未經國際認可的腸癌藥,病人根本「無得揀」,他指當局必須資助不願試用腸癌藥的病人用Lucentis,讓病人有所選擇。
avatar
KateBush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吃加工肉類增腸癌風險 Empty 內地添碘鹽 疑引致甲狀腺病

發表 由 KateBush 周一 五月 17, 2010 3:32 pm

「不能再強迫市民統一吃碘鹽了!」今年初,上海市政協委員周煒建議改變內地已實行十多年的食鹽加碘政策,質疑已令民眾攝入過多的碘,反而誘發甲狀腺疾病,其中上海的甲狀腺癌患者人數,已是十年前的三倍。但衞生部卻稱,當局對遼寧、上海、浙江、福建四個沿海地區進行過調查,未發現碘攝入過量情況,食鹽加碘政策將持續。

中國曾是全球缺碘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多達七億多人口缺碘,因此九五年起強制施行「全民食鹽加碘」,藉此消除「大頸泡」等缺碘疾病。但近年愈來愈4多地區發現甲狀腺疾病高發,當中以沿海地區為主,掀起補碘過多的爭議。

癌患者激增
遼寧省副省長、中國醫科大學內分泌研究所所長滕衞平,早於○二年就向全國人大建議修改食鹽加碘政策。他曾於河北一個農村調查,九九年的甲狀腺癌患者只有十三個,但五年後已增至二十三個,發病率比國際平均值多一倍。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特聘外科專家徐少明也稱,去年收治的甲狀腺癌病例有二百零五例,比十年前要多十倍。此外,有消息指去年底浙江一所學校進行體檢,發現一成五的老師有甲狀腺亢進問題。
avatar
KateBush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1頁(共3頁) 1, 2, 3  下一步

回頂端


 
這個論壇的權限:
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