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A's forum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客死香江大半世紀 蔡元培歸葬北大無期

向下

客死香江大半世紀 蔡元培歸葬北大無期 Empty 客死香江大半世紀 蔡元培歸葬北大無期

發表 由 Oscar 周四 11月 24, 2011 11:11 am

「懇請將蔡孑民先生(蔡元培)之靈續莽於香港,供世世代代莘莘學子瞻仰」

中國近代偉大教育家、「北大之父」蔡元培,晚年因戰亂而流寓於本港,及後更在香港逝世,安葬於香港仔華人永遠墓場,至今已超過一個甲子,而一直以來,不少北京大學校友、教育界及報界等各方人士,都有聲音認為應該將蔡元培遷葬北大的未名湖畔,但由於北大以校園為文物保護區為由,故至今未能成事,最近內地再有學者為蔡元培不能歸葬北大提出質疑,並且在南北各地引起不少回響。

記者張維利報道

蔡元培生於1868年,是中華民國時期首任教育總長,後受當時國民政府委任,1917年至1927年間出任北京大學校長,任內倡導平民教育,首行男女同校,又認為「大學就必須有容乃大」,故以「思想自由,兼容並包」作為治校方針。在其領導下,北大分別招聘了不同政見、學派的學者到北大任教,大開自由開放的學風,令北大很快就成為全國思想自由的學府,且是「五四」運動的搖籃,蔡元培更成為五四運動的推動者之一。

  出殯場面哄動萬人空巷

無奈於1937年,發生盧溝橋事變,日本開始全面侵華,時任職中央研究院院長的蔡元培,與其他研究員本打算從上海取道香港,再轉赴重慶報效國家,但礙於當時蔡元培年事已高,並患有足病,怕未能長途跋涉,所以最終未能成行,只能暫時寓居香港。三年後的1940年,蔡元培因在寓所失足跌倒,導致胃部出血,最終客死於異鄉,落葬在香港仔華人永遠墓場。蔡元培出殯時,哄動香江,萬人空巷,不少學校及商戶更下半旗致哀。

  1985年初次提出未成事

自中國抗戰勝利後,就已經不斷有人提出,蔡元培既為「北大之父」,又是中國近代其中一位最偉大的教育家,讓其屍骨流落異鄉,於情難容,於理不合,於是不少人提出應將蔡元培遷葬北大未名湖畔。唯有關提議一直未能成事;最近有人舊事重提,內地學者傅國涌更撰文,對於蔡元培不能歸骨北大表示質疑,他在文中表示,早在1985年,已故的香港前《大公報》副總編輯兼《新晚報》總編輯羅孚,就已經在報章呼籲,應將蔡元培遷葬回北大,並指香港仔華人永遠墓場萬墓如海,不能讓蔡元培先生之墓淹沒在一坡墓海之中,但羅孚的呼籲,在當時卻未有得到回應。

翻譯家巫寧坤及後亦致函北京大學,表示「懇請母校早日迎蔡孑民先生(蔡元培)之靈歸葬於北大校園,供世世代代莘莘學子瞻仰」,本港一些北大校友,對此亦有同感。不過,北京大學校方以北大校園屬文物保護區,一切翻修和重建事宜,皆須遵照文物保護法的有關規定批准後才得執行為由,拒絕蔡元培歸骨北大的建議。

社會各界對北大的理由紛感質疑,他們反駁指出,蔡元培本身對北京大學而言,就是一個珍貴的文物,北大校方本身就應向當局提出申請要求;亦有蔡元培家鄉紹興的市民認為,既然北大無意將蔡墓遷至校園,紹興市就應該藉機歸遷蔡墓,讓蔡元培葉落歸根,不致流落於異鄉如此淒涼。

本報記者特意到香港仔華人永遠墓場的蔡元培之墓了解,據在場工作人員表示,他們會不時清理墓地,加上不時都有人前往墓前拜祭,故蔡元培的墳墓尚算清潔,但各個墓碑擁擠不堪,確有如羅孚所言,有讓人聯想到山邊木屋區之感。

  現葬香港仔華人永遠墓場

香港華人永遠墳場管理委員會則回覆本報表示,過往並未接獲有關蔡元培遷墓的申請,而根據規定,申請起回及遷離先人骨殖,須由墓地持證人提出,並須帶同有效身份證明文件及與先人關係文件,親臨配售處辦理申請手續,若墓地持證人已離世,申請人須出示墓地持證人的死亡證明文件,以及其與墓地先人屬近親關係證明文件,並在獲先人在世親屬同意下才可申請處理墓地事宜。 若申請人未能與墓地持證人聯絡,申請人須出示其與墓地先人屬近親關係的證明文件和獲先人在世親屬同意後提出申請,申請人亦須按委員會規定在報章刊登告示及宣誓,委員會將按情況考慮是否接納有關申請。若遷離先人,申請人須提供墓地先人日後安放或安葬地點的資料。
avatar
Oscar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客死香江大半世紀 蔡元培歸葬北大無期 Empty 浸大「蔡元培堂」紀念偉人

發表 由 Oscar 周四 11月 24, 2011 11:17 am

蔡元培一生貢獻教育,提倡「學術自由,兼容並包」精神,令北京大學後來成為五四運動的搖籃,雖然內地紀念蔡元培的活動仍比較少,但在香港,除香港北大校友會每年都到蔡元培墳前拜祭外,香港浸會大學亦將其中一個學生舍堂定名為「蔡元培堂」,以紀念蔡元培對中國教育的貢獻。

  設「蔡元培節」及「教育基金」

「蔡元培堂」現屆宿生會主席梁啟榮向記者介紹,宿舍剛建成時,只以「A、B、C、D」為名,校方後將每個舍堂都以不同的中國名人命名,紀念他們對中國的貢獻,同時令學生理解不同名人的精神和理念。他又表示,宿舍處理宿舍事務時亦秉持着蔡元培的思想自由、兼容並包精神,所以每個宿生都可以自由發聲,而這種自由開放的引伸,就是希望每個學生都追求卓越,都追求自由。

該宿舍亦已連載舉辦了七年的「蔡元培節」,梁啟榮指這成為舍堂的一個傳統,由於3月5日是蔡元培的忌辰,所以每年3月,他們都會舉辦為期一個月的「蔡元培節」,向校內宿生推廣蔡元培的思想,當中的活動除包括到蔡元培的墳前獻花紀念外,亦邀請教授名人演講和擺放展板等,希望透過這些活動,讓宿生明白蔡元培的精神。

另外,蔡元培堂舊生會,亦致力將蔡元培授學的精神在其他地方植根,這些舊宿生成立了「蔡元培教育基金」,希望可以在內地辦學,後來在浸大的協助下,得悉廣東省陽江市陽東縣一所農村小學因欠缺資金,面臨停辦的命運,最終將基金投入到小學中,並且將其改名為「蔡元培學校」。

舊生會代表歐卓榮表示,希望透過該計劃,宣揚蔡元培的教育理念,為內地有需要小孩提供教育機會。舊生會除每年都會與同學到該小學義教外,未來亦希望能夠開展一項遙距教學的工作,在蔡元培學校設置一個資訊科技課室,並與香港的小學連接,讓兩地學生可以理解各自的課堂,做到直正的「兼容並包」。
avatar
Oscar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客死香江大半世紀 蔡元培歸葬北大無期 Empty 校友看遷葬 理性與感情矛盾

發表 由 KateBush 周四 11月 24, 2011 11:42 am

被譽為中國近代最偉大教育家的蔡元培,晚年流寓於香江,最終更客死異鄉,葬於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對於有意見認為應將蔡元培遷葬北京大學,北京大學的校友各持不同意見,現為北大香港校友會副秘書長的香港著名兒童文學作家宋詒瑞表示,校友會對蔡元培遷葬一事雖未有一個立場,但她個人而言,對蔡校長遷離香港,感到有點矛盾;但亦有校友贊成遷葬建議。

曾出版《小小作家》、《難為了班長》和 《少女心事》而獲獎無數的兒童文學作家宋詒瑞直言,「從理性上來說呢,蔡校長遷回北京也是一件合理的事,但從感性上來說,就不是太想」。她表示,蔡元培當初寓居香港本非情願,而是礙於戰爭而未有回國,現在既然國泰民安,將蔡元培的墓遷回北京也是合理之事。不過,她指北大香港校友會每年都有舉辦活動,前往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向蔡元培致祭,順便可以讓校友聚在一起「活動活動」,但如果蔡校長遷葬北京,日後要拜祭就沒現在般方便。畢業於北京大學法學院,且四代都曾就讀北大的喬示簡則認為,蔡元培遷葬北京大學才是最合適的。她解釋,蔡元培在中國近代史上有特殊的意義,「他是首批將西方『思想自由,兼容並包』精神引入中國的華人,雖然現時中國還未去到這樣的境界,但也朝着這個方向前進,將蔡校長的墓遷到北大,就可以有更深一層的意義了」。

「落葉歸根較留在香港好」

對於有意見認為,北大校方若不願在校園內設置蔡元培的墓地,則可以將蔡校長遷葬其家鄉紹興,喬示簡則認為,回鄉安葬落葉歸根雖然是中國人的風俗,但這樣就「將蔡校長在民族國家上的意義,縮小至民俗上了」,不過,她認為即使是遷回紹興,落葉歸根,都較留在香港好。雖然兩位校友對蔡元培應否遷葬有不同感受,但她們同樣認為,安葬事宜,其實最終仍要視乎蔡元培後人的意願。
avatar
KateBush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客死香江大半世紀 蔡元培歸葬北大無期 Empty 丁新豹:香江有幸埋忠骨

發表 由 KateBush 周四 11月 24, 2011 11:44 am

除蔡元培外,香港雖是彈丸之地,亦葬有不少近代中國名人,前香港歷史博物館總館長丁新豹博士,便曾出版過一本名為《香江有幸埋忠骨》的書籍,書中介紹以香港為安息之地的名人義士,當中除在港被刺殺的興中會首任會長楊衢雲外,亦包括中華民國首任國務總理唐紹儀,以及首位到西歐留學華人學生之一的韋寶珊,而中國著名女作家蕭紅亦在戰亂中病歿港島西半山的聖士提反女子中學,一半骨灰埋在校園內一棵樹下。

唐紹儀楊衢雲遭刺殺

若對中國近代史有認識的讀者,應該對唐紹儀這個名字相當熟悉,他生於1862年,12歲被清朝公費派至美國留學,是當時第三批留美幼童,後肄業於哥倫比亞大學,回國後曾出任多個公職,主理外交工作,亦曾出任山東大學首任校長,並成為中華民國首任國務總理,但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由於未被轉移到後方,滯留上海,當時國民政府因害怕唐紹儀遭日本招攬,而當時亦有此傳說,故派出特務將唐紹儀刺殺。

唐紹儀被刺後,由於當時其家人身處香港,所以就將唐的遺體移運到本港,準備日後才遷葬回鄉,可惜戰爭曠日持久,家人最終只好將其葬於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

楊衢雲則是辛亥革命最重要的人物,地位甚至與孫中山不相伯仲。楊衢雲1892年與謝纘泰等10餘人組織輔仁文社,成為革命運動初期的重要根據地,及後再與孫中山在夏威夷成立的興中會合併,出任興中會首任會長,至1901年,楊衢雲在上環結志街遭清廷派員暗殺,遺體經過好友陳少白、謝纘泰等多番奔走,才得以下葬跑馬地香港墳場,但為免墳墓遭到清廷破壞,所以其碑上並未刻上名字,直至今年辛亥百周年,香港特區政府才為其在墓前立碑。

香港人可能對韋寶珊這個名字相對陌生,但他在香港歷史上的角色絕對不輕。韋寶珊是近代歷史上首位到西歐留學的中國留學生之一,18歲時在家人安排下到英國留學,入讀英格蘭萊斯特的斯東尼蓋爾學校(Stoneygate School),後更升讀蘇格蘭的大來學院(Dollar Academy)。他回港後熱心公益事務,先是在1880年當選為東華醫院總理,並又出任廣華醫院的倡建總理,獲勳為爵士,是第三位獲爵士勳銜的華人,過身後家人將其葬於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

作家蕭紅骨灰埋校園

至於蕭紅,1940年與作家愛人端木蕻良因逃避戰亂到香港,並在港完成《呼蘭河傳》、《馬伯樂》等多部名作,但31歲時便在戰亂中病歿於聖士提反女子中學,一代才女英年早逝。端木蕻良將她一半骨灰埋在校園一棵樹底下,因蕭紅愛看海,故另一半骨灰埋在淺水灣海濱,至1957年在淺水灣的骨灰遷葬廣州,但在聖士提反女子中學的另一半骨灰,則未知確實埋葬地點。
avatar
KateBush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客死香江大半世紀 蔡元培歸葬北大無期 Empty 國父一句話 打動掌北大 思想自由 兼容並包

發表 由 KateBush 周四 11月 24, 2011 12:08 pm

北京大學是全中國首屈一指的高等學府,但當年蔡元培要出任北大校長時,其朋友卻因怕北大有損蔡的名聲,反而大力反對。不過,孫中山的一句說話打動了蔡元培,令他毅然上任,結果其任內不但改變了北大,令其成為當時全中國思想最自由的學府,更成為「五四運動」的搖籃,而蔡元培亦因而被喻為「北大之父」。

記者張維利報道

蔡元培於1868年1月11日出生,為浙江紹興山陰縣人,祖父蔡嘉謨當地經商,育有七名孩子,長子蔡光普為錢莊經理,乃蔡元培的父親,亦育有七子,蔡元培排行第四,6歲入讀私塾,11歲喪父後,由曾念書的六叔蔡銘恩指導學習《史記》、《漢書》、《文史通義》等,17歲考取秀才,開始博覽群書,1884年年僅18歲便設館教書,翌年到杭州參加鄉試,1892年清光緒光緒十八年壬辰科補殿試,蔡元培中二甲進士,光緒二十年散館授翰林院編修,而他留心新學,同情維新派,戊戌變法失敗後,清政府殺害他崇拜的譚嗣同,令他深感清廷「無可希望」,斷然離開翰林院南下,提倡新學。

感清廷無望離翰林院

他1902年在上海與章炳麟等發起成立中國教育學會,並擔任會長,提倡民權及鼓吹革命,1904年與龔寶銓等在上海建立光復會,密謀武裝起義,翌年加入同盟會,1907年5月往德國到萊比錫大學聽課,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取道西伯利亞回國。辛亥革命後,蔡元培任南京臨時政府教育總長,提出廢除讀經等改革措施,後因不滿袁世凱的專制統治而辭職,1913年旅居德、法,從事教育、哲學和美學研究。

至於北京大學,則創辦於1898年,原是清政府成立的「京師大學堂」,乃中國第一所高校,直至1912年才改名北京大學。北京大學在最初建立時,不但是當時中國的最高學府,且是最高教育行政機關,然而當時的北大校方腐敗,在北大任教的講師以及就讀的學生,都只視北大為當官從政的踏腳石,而非求學致知的學術機構。

當年北大腐敗須整頓

所以當年國民政府發電報給旅居法國的的蔡元培,希望他執管北京大學,但蔡元培的朋友大多反對,認為北京大學太腐敗,出任北大校長,會有損蔡元培的名聲。不過,孫中山認為正正由於北大的腐敗和被官僚氣氛所籠罩,蔡元培才應該前往整頓,主持全國教育,「北方當有革命思想的傳播,像蔡元培這樣的老同志,應當去那歷代帝王和官僚氣氛籠罩下的北京,主持全國教育」,蔡元培對於孫中山的說法大表贊成,最後受聘赴任。

蔡元培走馬上任後,立即大力改革,倡議「講學自由」、「思想自由,兼容並包」之風,為北大樹立了自由的學風。他聘請教授時,只問其學術成就,從不講資歷、思想派別以及政治主張,所以當時有很多年輕而有學識的學者,都被北大所招攬,如新文化運動領導人之一的胡適,在擔任北大教授時只有28歲,而朱家驊、梁漱溟等更只得26歲,成為校園內年輕的教授。

校內教授的政治及學術主張,更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無論是主張帝制復辟的辜鴻銘和劉師培,抑是共產黨員陳獨秀、李大釗,還是國民黨的王寵惠等,都可以自由教學,而文學上既有桐城派的林紓,也有白話文學領袖胡適。

正是蔡元培「兼容並包」的學術主張,令北京大學成為「五四運動」的策源地,最終改變了中國。美國教育家約翰杜威對蔡元培有過這樣一段評價:「拿世界各國大學校長來比較,牛津、劍橋、巴黎、柏林、哈佛、哥倫比亞等等,在某些學科上有卓越貢獻的,不乏其人,但是以一個校長身份,而能領導一所大學對一個民族、一個時代起到轉折作用的,除蔡元培而外,恐怕找不出第二個人」。
avatar
KateBush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客死香江大半世紀 蔡元培歸葬北大無期 Empty 五四運動營救被捕學生

發表 由 KateBush 周四 11月 24, 2011 12:09 pm

蔡元培在任北大校長時,多次為了營救因在遊行示威中被捕的學生,四出奔走於政府各部門之間;不過,蔡元培亦曾試過因為學生的「過激行為」,甚至要和學生決鬥,但無論是救、是打,一切都是出自對學生的愛護。

在各方壓力下一度辭職


蔡元培1917年底就任北大時,正是學生運動萌芽的階段,當時學生常常因政府在國際事務上的軟弱無能,而走上街頭抗爭、示威,而每每當學生因示威遊行而被警察拘捕時,蔡元培都會努力營救。當年其中一名北大學生曹建就曾經表示,1919年熱火朝天的「五四運動」,不少學生都被警察拘捕,當時大家都束手無策,但蔡元培就走上講台,向學生表示:「你們今天所做的事情我全都知道了。我寄以相當的同情。我是全校之主,自當盡營救學生之責。關於善後處理事宜也由我辦理,但我只希望你們聽我一句話就好了。那就是從明天起,照常上課。」

幾過經番交涉之後,被捕的學生終於在5月7日獲得釋放。然而,為了保護學生和學校不受政府干預,蔡元培在各方壓力下,被迫於5月9日辭職,離開北京,後來才再回北大擔任校長,直至1927年。

要與意氣風發學生決鬥

不過,這樣一位愛學生如子姪,保護學生如己任的校長,都曾因學生過於頑劣而大動干戈,甚至大叫要和學生決鬥。話說當年學生在五四運動後,意氣風發,每每有任何不滿,都以抗爭手段解決,後學校因要向學生收取印刷講義的費用,引起學生不滿,隨即組織起來,在學校貼滿針對當時代總務長沈士遠的標語,更有學生高呼要「打進(校長室)去,把他們圍起來」。蔡元培對此大表憤怒,立即捲起袖子大叫「你們這班懦夫!有膽的就站出來與我決鬥,如果你們哪一個敢碰一碰教員,我就揍他」!學生都被校長嚇得鳥獸散,風波就這樣平息。

這故事後來還有一個後續,當時高叫要「打進校長室」的學生馮省三,因事件而被開除,他因而去找當時任教北大的胡適,希望他代為求情,但胡適卻對他說:「你既然已經做了英雄,就不妨英雄到底嘛」,拒絕馮省三的請求。

蔡元培雖然支持學生有結社的自由,但同時認為學生仍應視求學為己任,他在《告北京大學學生暨全國學生聯合會書》中,就呼龥學生要回到校園,不要沉醉於罷課、示威,表示「自今以後,願與諸君盡瘁學術,使大學為最高文化中心,定吾國文明前途百年大計」。
avatar
KateBush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客死香江大半世紀 蔡元培歸葬北大無期 Empty 北大名人輩出 飲譽文壇政經界

發表 由 KateBush 周四 11月 24, 2011 12:12 pm

北京大學是中國歷史最悠久的著名大學,在北京大學就學並貢獻世界的畢業生不計其數,當中著名人士幾乎揚名在文理商等各個界別,其中有近400名畢業生當上大學校長,遍及中國各大名校;而現代文學大師茅盾、朱自清,新月詩派主將徐志摩、七月派詩人胡風等,也是來自北大;當代中國哲學家、新儒家代表人物之一的牟宗三,前後兩任外交部長唐家璇和李肇星,亦同樣是北大人。

孕育400大學校長

北大是新文化運動發祥地,也是白話文運動的中心,魯迅、周作人、郁達夫、沈從文、梁實秋、林語堂等現代文學大師都曾在北大任教,北大亦造就大量蜚聲文壇的詩人、作家,除茅盾、朱自清、徐志摩等人外,亦包括的抒情詩人馮至、漢園三詩人的卞之琳、何其芳、李廣田等。另外,北大亦強調美育,故學子中培育了人民音樂家冼星海、戲劇家李約祉、北派書畫藝術的領袖人物郭風惠等一流藝術家。

至於北大培養的外交人才,除有唐家璇和李肇星外,亦包括前外交部副部長徐敦信、周南、前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首席代表凌青等;據不完全統計,新中國成立以來,北大學子中有至少45人出任駐外大使,迄今已有近20位北大留學生校友出任過各國駐華大使。中國司法界也有不少北大人,包括原最高人民法院院長任建新、原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張誌讓、江必新等人。

而為人敬重的牟宗三,則於1933年在北京大學哲學系畢業,他曾在香港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任教,主講中國哲學、康德哲學等,1987年獲香港大學頒授名譽文學博士學位,英國劍橋哲學詞典讚譽牟宗三是「當代新儒家中最富原創性與影響力的哲學家」。

北大出身的內地企業家更是不計其數,當中李彥宏較為港人熟悉,他亦是當代其中一位最具影響力的企業家,他91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信息管理專業,曾先後前往華爾街和矽谷工作,至1999年與拍檔回國創建百度公司,成為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技術公司。
avatar
KateBush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客死香江大半世紀 蔡元培歸葬北大無期 Empty 京師大學堂1898年創校

發表 由 KateBush 周四 11月 24, 2011 12:13 pm

北京大學創建於1898年,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國立大學,亦被公認為中國最好學府之一,初名為「京師大學堂」,是當時全中國的最高教育行政機關,而辛亥革命後才改名為「北京大學」,及後不斷發展,在中國歷史上發揮重大角色。提起北大,亦不得不提燕京大學,現北大未明湖畔的校園,原屬燕京大學舊址,1952年內地實行院系調整,燕京大學被拆分,大部分文理科被併入北京大學。

辛亥革命後改名北大

初期的「京師大學堂」由於被視為科舉的替代品以及是仕途捷徑,猶如一個政府機構多於學術院校,但自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學校長後,致力改革校制,令學校不但成為全國的學術中心,亦促進中國思想的解放和學術發展,當中陳獨秀、魯迅、胡適等一批傑出人物,都曾在北京大學任教。

1937年盧溝橋事變時,北京、清華、南開等大學南遷到長沙,組成「長沙臨時大學」,後來臨時大學遷到昆明,改名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直至抗日戰爭勝利之後,北京大學才於1946年10月在北平復學,後來學校遷入被拆分的燕京大學校園,成為今日大學校址,除燕京的文理科併入北大,其工科併入清華大學,新聞系及社會學科則併入中國人民大學。現時北京大學設立了40個學院、22個研究中心以及7個系別,分別是力學與工程科學、心理學系、中國語言文學系、歷史學系、哲學系(宗教學系)、社會學系以及信息管理系。根據中國大學評價專家武書連出版的的《2011中國大學評價》中,浙大、清華和北京三所大學鼎立,而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100強2010/2011年版中,北京大學位列全球第37位,而北大現任校黨委書記為朱善璐教授、校長是周其鳳院士。
avatar
KateBush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客死香江大半世紀 蔡元培歸葬北大無期 Empty 美國名記者唯一葬北大

發表 由 KateBush 周四 11月 24, 2011 12:17 pm

禍害中國的仆街陷家產之一, 他日起你墳.

貴為「北大之父」的蔡元培,未能得遷北大校園,而燕京大學創辦人司徒雷登安葬未明湖畔的遺願亦未能實現;不過,來自美國的記者埃德加.斯諾(Edgar Snow),卻幸運得多,他1972年逝世後,家人按其遺願將他的骨灰一半安葬到美國,另一半則可長埋北大未名湖畔,成為唯一一個能葬於北大的名人。

客死香江大半世紀 蔡元培歸葬北大無期 HGC

讓西方世界認識中國

有美國歷史學家評價,指斯諾是自馬可孛羅後,在西方世界認識中國問題上影響力最大的西方人。

1928年,當年只有23歲的斯諾展開其環球之旅,並於9月抵達中國,這是他首次踏足中國,而他後來擔任美國「統一新聞協會」駐遠東遊歷記者兼駐北平代表,負責採寫旅行通訊及評論,至1936年6月,他經宋慶齡介紹認識了毛澤東、彭德懷、徐海東等紅軍領導人。斯諾在這次會面中與中共高層建立深厚的友誼,亦因而成為首個能夠採訪邊區的西方記者,他其後在北京完成30萬字的《紅星照耀中國》(Red Star Over China),向西方社會介紹毛澤東等中國共產黨人物,引起極大轟動,成為暢銷一時的書籍。

斯諾曾短暫回到美國,不過在美國,受到麥卡錫主義者的迫害,被迫遷居瑞士日內瓦,及後幾度以美國作家的身份得到簽證再度訪華,是在中國尚未開放時期,外國窺視中國的一個小孔,也是中西交流的一個代表人物,為中國和美國交好作過重大貢獻。

斯諾1972年2月15日病逝於日內瓦,中國官方以「中國人民的老朋友」,表達對這位外籍記者的友誼,由於斯諾其留給妻子的遺囑中寫道:「我愛中國,我希望死後有一部分能留在那裏」,所以中國當局容許斯諾其中一半的骨灰,安葬於北大校園內的未名湖畔。

avatar
KateBush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客死香江大半世紀 蔡元培歸葬北大無期 Empty 蔡元培孫女願祖墓留香江

發表 由 KateBush 周五 11月 25, 2011 12:13 pm

「北大之父」蔡元培71年前在香港病歿,安葬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成報》昨日大篇幅報道近日再響起將蔡元培遷葬北京大學的呼聲,馬上引起極大迴響,而蔡元培的孫女蔡磊砢,昨在西方感恩節前夕,與中國共產黨主要創辦人之一李大釗的後人,到香港致祭這位中國文化、學術界先賢。蔡磊砢表示,其祖父歸骨北大呼聲不小,但蔡家認為蔡元培墓應留在香港。

蔡元培墓位於香港島西南角山坡的華人永遠墳場,該處三面環山、一面臨海,但不少聲音指其墓地應安置在北京大學寧靜的燕園,而非安置在香港擠逼的永遠墳場。「中新社」昨日報道,蔡磊砢昨日赴港,到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拜祭祖父,並回應祖父應遷葬北大的聲音,表示在蔡家而言,並沒有要求蔡元培歸骨北大。

本報獨家報道引極大迴響

她在祖父墓前佇立,心情激動,表示蔡元培墓原本只是一個簡單的小石碑,33年前在港台北大同學的倡議下,祖父的墓地得以重新修葺,而眼前所看到的墨綠色大理石墓碑,是台灣花蓮出產的青麻石頭,碑文則由國民政府時曾任中央文史館副館長的書畫家葉恭綽撰寫,她認為這是一個「絕佳的構思」。

與祖父同為「北大人」的蔡磊砢,在北京大學教育學院博士畢業後留院,任職祖父曾傾注滿腔心血的北京大學。她表示,祖父1940年在香港病故,當時正值烽火連天的抗日戰爭,華北早已淪陷,祖父只能在香港下葬。在擠逼的普通墳場中,蔡元培墓壁仍顯樸素,蔡磊砢則說,祖父嚴於律己,多少年來都是租住房子,沒有屬於自己的房子,這個簡單的墓地,一如先生一生的言行與追求。

與蔡元培一道以北大為基地並肩推動革命活動的李大釗,其孫李清亦出席拜祭儀式。李清認為,蔡元培墓地在港,是香港民眾的福氣。他又認為,墓地環境莊嚴肅穆,在寸土寸金的香港已屬不易,對於社會多方爭取蔡元培歸骨北大,李清認為反映了國人對蔡先生敬重,「但動機好,效果不一定好」。
avatar
KateBush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回頂端


 
這個論壇的權限:
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