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A's forum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藝術 從生活經驗開始

向下

藝術 從生活經驗開始 Empty 藝術 從生活經驗開始

發表 由 ABCgo 周日 2月 12, 2012 7:14 pm

【明報專訊】藝術是什麼?霎時間,答不上。

我只認識一些畫家,齊白石、梵高、畢加索……

明明白白的上了九年免費美勞課,往後提起畫筆的次數較十根手指頭還要少。

倒是畫家林東鵬說得坦白﹕他們畫什麼,關我咩事?

無論是時代或地域,他們距離我們都太遙遠了吧。事物總要在我們身邊出現過,才易惹人聯想——把學習對象拉近一點,說不定,學生沉睡已久的好奇心會頃刻蘇醒。

林東鵬當年會考藝術科拿的是D級。他說,沒想過要挑戰制度,但心裏有個想法,有一種自己認為是藝術的藝術。然而那到底是什麼,他並非一開始就清楚。他說,在香港讀書時,從不認為藝術是畢業後可以繼續做下去的東西,藝術是一種幻想、一種傳說,而這些傳說都很遙遠,書上讀到的梵高、達芬奇,跟我們處於不同年代,在我們生活的環境中不留下任何痕迹。

藝術不虛無 就在你我身邊
是以,考進中大藝術系以後,他一度覺得藝術很「虛無」,直到後來得獎學金赴英深造,才漸漸開竅。在倫敦的日子,他的生活捉襟見肘,要寄人籬下,也有過別人認為是難熬的時候。可是,他得以在街頭與知名藝術家擦肩而過,看過書本上的畢加索以後,可以動身到不遠處的博物館親近真迹;藝術不再是傳說,創作原來可以很踏實。然後不同的事物就有了串連起來的基礎,「藝術其實可以就在身邊」;而香港的藝術教育,正正就缺了將體驗結合創作這一環。

幾年下來,東鵬將經驗轉化成靈感,投射到作品上。「藝術其實一行落街就已經存在着,看到的一切都可以作為學習或創作的一部分」,博物館裏的展覽、荷李活道的陶俑,這個城市的生活,什麼都可以是創作的元素,一切只在乎你有否有仔細留意,把它們拉近與自己的距離,把它們看在眼裏。即將舉辦的個人展覽,林東鵬會走入天水圍,與小朋友一起創作巨型展品,據他說,這亦是他從另一個層面與這個城巿拉近關係的嘗試。

經驗作為一種創作基礎
林東鵬的畫,媒介多元,包括紙、布、木板、鋁片等,描繪手法則啟發自水墨畫。這要追溯到倫敦的那些年,一天他突然渴望看看中國書法,嗅嗅墨盒的味道——林東鵬覺得這非關身分覺醒,而是他對某種生活方式的嚮往。他將水墨畫從宣紙移植到木板上,墨水滲進木板後逐漸化淡的情景,尤其讓他着迷;他追求的,或許就是一種慢慢融合的和諧。

水墨遇上木板 探索環境缺失
然後他不斷嘗試在木板上創作,由用畫筆蘸顏料逐筆畫上,到把前人畫作影印後移至木板上再創作,他視為一個探究過程,以重新審視身處環境缺失的部分。

技巧純熟後,他又開始想如何將創作發展下去。於是當康文署為他主辦個人展覽,他就想到跟天水圍的小學生合作,讓他們先各自在木板上描繪自己的社區,再拼湊起來,於是他走到新界西北,邀請了20個小學生,一同製成一幅巨型的天水圍木板寫照。

木板畫工作室 釋放小朋友創意
20個小學生,由事前對木板畫毫無認識,到聽完介紹動手畫,再挑選自己心水之作印到木板上,全程兩個多小時。

東鵬首先讓他們看奈良美智及八大山人的圖畫,以資參考,也為擴闊眼界,兩位畫家來自不同時代和地域,但他們筆下人物都「藐嘴藐舌」,生動活潑,與尋常生活中常遇到的很相近。東鵬故意選擇與小學生合作,因為他相信教育限制了創造力,小學生年紀還小,仍是白紙,創作力更有條件盡情釋放。木板和炭筆,對他們都是陌生的工具,他們在兩小時裏不斷嘗試和探索。問男孩炭筆畫只有黑色,是否比粉彩畫的難看?他說﹕老夫子漫畫都是黑白啦,很好看!我一怔,林東鵬大笑。相對於大人的固有想法,小朋友更能輕易打破框框,而創作人本應要守住這靈活的位置。

畫夠了六、七張紙,東鵬讓他們選好自己的最佳圖畫,然後教他們反轉畫紙,把粗黑的線條倒印在木板上,印好了,每塊板自成一幅畫,拼湊而成的天水圍,三米乘一米,是一次大人細路一同摸索的創造與轉化,將會在銅鑼灣中央圖書館展覽。女孩問﹕銅鑼灣在哪?我答﹕在哪不重要,重要是所有香港人也能看見。我以為女孩會雀躍興奮,誰知我的着眼點再一次沒有切中小朋友的意識小宇宙﹕才不要讓同學見到,他們會取笑我!

無規範的另類藝術教育
旅居英倫回港後,林東鵬跟朋友在火炭開studio,繼續創作,後來也試過在母校教素描畫。上他的課,沒有既定教程,千萬別期望他會告訴你素描該先畫直線還是曲線,倒過來,他期望學生在不斷摸索的過程中,找出自己的素描基礎。沒有規範的課堂,別以為很輕鬆,三個月的課程完結後,不少同學都說難度很高。林東鵬說,這才是最需要學習的,世間上的事情,不應用只有對與錯的二元看法去思考,如何反應、如何抉擇才最重要。教育,是要教學生往後面對社會時,如何從過往的經驗作出個人反應、抉擇。

這個教學法建基於他的個人經歷,是他所創,稱為「實驗教學」﹕無預設結果,無既定步驟讓學生一步一步跟着做。這次他教小學生,當然亦是實驗教學,他只提供材料和工具,任由小朋友在發揮小宇宙的同時,摸索炭筆與木板究竟可以如何產生關係,而不是一五一十我話過你知。其中一個長髮女孩,畫大樹葉子時畫錯了,用手指頭去擦,愈擦愈髒,卻發現看上去像為葉子添了顏色,高興地把其他畫好的葉子都擦擦擦,樹葉填得滿滿,反而讓大樹更富質感。這恰如林東鵬期待,留給他們自己發現,小朋友會更享受學習的過程。

林東鵬作品展
《觀察•寫》——林東鵬作品展
地點﹕銅鑼灣高士威道66號中央圖書館4-5號展覽館
日期﹕2月23日至3月4日 時間﹕10:00am - 8:00pm
地點﹕天水圍天瑞路77號天澤商場地下中庭
日期﹕3月7日至15日 時間﹕10:00am - 10:00pm
費用﹕免費入場
查詢﹕www。lcsd。gov。hk/apo
文 陳嘉文
圖 尹錦恩、受訪者提供
編輯 潘建文

藝術 從生活經驗開始 _12pv010_x_new_02_2012
20個小學生,由事前對木板畫毫無認識,到聽完介紹動手畫,再挑選自己心水之作印到木板上,全程兩個多小時。(尹錦恩攝)

藝術 從生活經驗開始 _12pv001_x_new_02_2012
林東鵬(右)(尹錦恩攝)
avatar
ABCgo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回頂端


 
這個論壇的權限:
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