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A's forum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上水石湖墟 老市集守住當年情

向下

上水石湖墟 老市集守住當年情 Empty 上水石湖墟 老市集守住當年情

發表 由 C9 ?? 周日 五月 20, 2012 2:54 pm

屢聞北區淪陷,商場街道滿是普通話人,火車站外水貨客旁若無人地分配貨物,學校裏本地學童反成少數族裔,醫院急症室被衝閘孕婦佔領,公屋都是新移民,私樓則建給內地炒家……
每說起自己住的地方,上水人都一肚怨氣。

從火車站天橋一路走來,上水廣場、新都廣場裝修得光鮮亮麗、例牌的連鎖店組合進駐,一副對內地客倒履相迎的勢態;步下天橋,一街之隔,則是有300多年歷史的庶民市集石湖墟。
上水石湖墟 老市集守住當年情 _20pw010__new_05_2012
棉質碎花前面有雙袋的女裝內衣,幾十年前媽媽一代的款式,不過是15元一件。(林振東攝)

說起風水輪流轉,大家都記得90年代香港人北上豪氣消費,現在則換了內地客南下掃貨。翻翻書本,在政權與邊界交移之間,深圳河兩岸居民貿易往來的故事其實源遠流長。

清嘉慶年間,河流兩邊還是一國一制的時代,已記載新界發展出元朗大橋墩墟、上水石湖墟、大埔舊墟三個主要墟市;但其實當時很多新界北村民寧願經羅湖渡河,到深圳趁墟買賣,因該處才是珠江河口平原的中心點,水陸交通方便,是農產及貨物交易中心。其時的石湖墟規模甚小,只有一條「咱婆街」共八間店舖。「咱婆」在客家話是外祖母的意思,想來有個客家婆婆長年在此擺賣,成為活地標?

內地客佔領墟市邊緣
1898年新界租借予英人後,北區村民對深圳墟的依賴減少,石湖墟逐漸繁盛起來,成為新界北主要的農產品市集。1950年代韓戰期間,因美國對中國禁運戰略物資,位近邊境的石湖墟更曾一度成為走私中心,不單有走私集團活躍,還多了酒家、旅社和娛樂場所。但這情况只維持了短暫日子;韓戰後石湖墟又回復本地居民買賣農產為主。

直到1980年代上水、粉嶺發展新市鎮,鄰近耕地日漸減少,石湖墟慢慢由農產品墟市轉為賣生活雜貨。近年上水火車站周邊成為大陸客跨境購貨最就腳之地,貼近上水廣場的石湖墟邊緣地帶,亦免不了被服務他們的店舖佔領。墟內一條主路新康街約200餘米,去年底三分之一段約十來間街坊小店,忽然在短時間內紛紛結業,變成萬寧、屈臣氏、七八間中西藥房、卓悅、優之良品、金舖、海味舖、地產舖等等,奶粉黨、水貨客就地「分贓」,內地師奶仔把尿片、牙膏、六七支家庭裝洗髮沐浴露塞爆篋,我討厭那種走路旁若無人行李箱轆到人家腳掌也不說句對不起的粗野無禮,但見對岸人民連一支牙膏、洗髮水都要苦苦的從這裏搬回去,深圳河這邊的安心和理所當然,又能守着多久?

上水石湖墟 老市集守住當年情 _20pw008__new_05_2012
石湖墟很多巷弄,新康街兩旁鐵皮搭的棚屋小檔間別有洞天,鑽來鑽去特別有逛街的樂趣。總愛看那些舊式店舖的門牌字體,店名可以說「求其」,也可以看成是踏實不做作。(林振東攝)

舊商店 闊街道 開揚天空
石湖墟往裏一點走則是另一個世界。過了符興街後的一段新康街是行人專用區,商店門牌字體、陳設裝潢、貨物式樣就像停留在80年代一樣。街道闊、兩旁都是不多於三層的低矮樓房,這樣的建築高度比例讓陽光能照到街上的每個角落,天空開揚寬廣,小巷陌弄亦雅致井然,店主和街坊愜意地坐到路邊乘涼聊天。上世紀中曾兩度歷火災重建的石湖墟,不太有百年老店或很耀眼的懷舊名物;這兒看到的不是活標本式的風景畫,而是一種我們以為已過去了的生活模式,原來在這小區內仍好端端地存在和運行着。
上水石湖墟 老市集守住當年情 _20pw006__new_05_2012

照相館伯伯 堅持用菲林
人人照相 符興街14號閣樓
幾近在香港絕迹的二樓照相館,在石湖墟行人專用區一開首就是。老闆李洪友近70歲,年輕時偷渡來港,在深水埗青山道學師,有了一技之長便到此自立門戶,轉眼40多年,他還記得一開始月租是200元,現在這個小小閣樓已要租9000元。最旺時石湖墟有十多間影樓,相機還未普及的年代,結婚照、家庭照、便裝照都上影樓拍,實在是應了這店的名稱,「好意頭嘛,人人都來影相」,李伯當年請了一隊員工幫手,化妝、外影都做。現在多數生意都是證件相了,自己一腳踢,剛剛好夠生活。他還是堅持用菲林相機,一些熟客也是為這個而來,說數碼相怎麼拍也不太對味。
上水石湖墟 老市集守住當年情 _20pw019__new_05_2012

上水石湖墟 老市集守住當年情 _20pw018__new_05_2012
影黑白相的巨型舊相機,原來兩年前才退役,「有些客人始終喜歡黑白菲林,影得靚啲,又不會褪色」。直到兩年前連菲林生產商也不做了,才沒能再拍。(林振東攝)

好官為民請命 五族供奉
巡撫街
石湖墟在1955、56年兩次發生大火災,房屋商店幾乎盡毁,由政府重新規劃興建,墟市內數條主要街道都以「新」字開頭,取其去舊迎新之意,巡撫街是例外。

話說康熙年間曾發生慘烈的大規模逼遷事件,清廷為免人們可能接濟逃往台灣的明朝遺臣鄭成功,遂頒下「遷海令」,由山東省至廣東省沿海所有居民要內遷50里,並將房屋田舍全部焚毁,不准出海;這下子整個香港新界的村民都流離失所、無以為生。廣東巡撫王來任、兩廣總督周有德極力為民請命,7年後終於成功爭取「復界」,村民可返回原居地重建家園。

上水石湖墟 老市集守住當年情 _20pw012__new_05_2012

新界北最負名望的侯、廖、鄧、文、彭五族鄉民感念兩位巡撫總督之恩,便建「報德祠」供奉,亦捐出田地物業作為祠產,氏族代表處理祠堂的租稅、維修管理,報德祠也因此成為各族聯繫和會面的地方,更有人在此開辦私塾。可惜這幢歷史建築毁於1950年代大火,重建時便於原址設「巡撫街」作為紀念;而往昔管理祠產物業的氏族代表則組成「周王二院」有限公司,現在新財街一幢建築物外牆還可看到他們的招牌。

上水石湖墟 老市集守住當年情 _20pw014__new_05_2012

50年冰室 蛋治紅豆冰夠分量
廣成冰室 新成路10號
石湖墟最有名的食店,已50年歷史,周末常有人龍,既為了那名物紅豆冰、牛肉通粉和蛋治,也為了吃老冰室的裝修。鬆肉粉牛肉不是筆者杯茶,蛋治的蛋還不錯,分量多、不會太熟,蛋汁四溢,標準厚度的白方包實在負荷不來。是日小病,沒喝冷飲紅豆冰,小山般一柱插到杯底的刨冰賣相不俗,鄰桌幾名大男人紛紛掏出智能手機大影特影,誰說拍食物照片是港女特徵呢?
上水石湖墟 老市集守住當年情 _20pw017__new_05_2012

上水石湖墟 老市集守住當年情 _20pw001__new_05_2012
廣成冰室 新成路10號(林振東攝)

新歐陸咖啡店 寧靜愜意
Café Je T'aime 新功街7號
新近開業的歐陸小店,剛好掌握住區內沒有西式咖啡館的市場空隙,年輕朋友常常把這裏的位子佔滿,但氣氛也算寧靜舒適。高樓底,佈置簡單用心,餐具精緻,espresso和蘋果肉桂紅茶都很讚!

楊秀卓與小店的甜蜜巧合
楊秀卓是粉嶺基督教信義會心誠中學的美術教師,住在區內已逾15年,石湖墟是最接近學校和其住所的市集,師生都經常在此走動。觀察老區舊店、庶民生活的美學、民間歷史,是藝術學生重要的創作靈感源。楊秀卓閒時也會到此買點生活用品和創作物料,最愛農曆年前夕的景致,小販攤檔特別多,賣花、傳統過年小食,看看人家寫揮春,一條新康街就像《清明上河圖》般模樣。

這家Café Je T'aime開了,楊秀卓更是特別開心,原來名字於他們師生間有個典故。楊秀卓全校各級的美術課都教,每年中一新生入學,他為了掃除開學第一天的緊張氣氛,就會跟同學們玩一個小把戲。他會說起年輕時到法國的見聞,同學自不然問他懂不懂法文,他說,就只懂一句「Je T'aime」,於是教同學讀,讀完一遍又教男生和女生們對讀,讀了好幾遍學生焦急起來,追問是什麼意思,他才解說是「我愛你」,弄得之前對唱過的男女生嘩嘩叫,第一堂課就在這歡樂中開展。這個小玩笑,幾乎全校學生都領教過,有次女學生在幾層樓高的走廊對着操場上的他大喊「楊sir,Je T'aime!」,讓他心都甜了。是日在墟市街頭和這小cafe裏,楊秀卓都碰着幾個新舊學生,說起Je T'aime的故事,這家小店就像為他們而設一樣。

平淡的感動
沿路行逛,感覺這裏的店主不太習慣外來者參觀採訪,沒能捎回來很特別的故事;但又其實,家家戶戶賣的油糧雜貨、香燭紙品、文具玩具、衣服布疋、家庭電器、牀上用品,都是很簡單和實在的日常瑣碎。只是當此城買家品都離不開超市、日本城和實惠時,走在一個舊式市集裏又有點淡淡的感動,小時候用慣見慣的物事還能在這裏找到,從前從前,生活原是這樣子。

上水石湖墟 老市集守住當年情 _20pw020__new_05_2012
海鷗牌的黑白菲林(前左)、沖曬時用的定影粉(後)、為黑白相上色的顏色紙(前右),都已停產了。(林茵攝)

文 林茵
圖 林茵、林振東
編輯 方曉盈
avatar
C9 ??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回頂端


 
這個論壇的權限:
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