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A's forum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康文署混帳遺失孫中山文物

1頁(共2頁) 1, 2  下一步

向下

康文署混帳遺失孫中山文物 Empty 康文署混帳遺失孫中山文物

發表 由 Passer 周四 8月 06, 2009 10:08 am

為籌建孫中山紀念館,該署在○一年從美國購入一批孫中山文物,總數約二千七百件,總值一百萬元,但點算文物時發現其中廿一件不知所終,當中包括宋慶齡簽名的孫中山相片及孫中山女婿的手槍,但康文署當時竟當作無事發生,讓事件不了了之。更耐人尋味的是到○五年,審計署查康文署混帳時得悉此事,在審計報告初稿中亦有揭露,但到報告正式出街時,有關段落卻被刪除,命運如同該廿一件文物般下落不明。民政事務局承認,康文署在事件上有不妥善地方。

籌建紀念館 百萬購文物
消息人士指出,早在○一年,康文署開始籌建孫中山紀念館,派人到美國洽談並接收總數約二千七百件孫中山文物,當中包括八百多封書信、五百多份文件、五百件家具和餐具、四百本書、百多張照片和七十件衣物,總值十三萬美金,即約一百萬港元。

但當該批文物運抵香港,康文署人員仔細點算時,發現其中廿一件不知所終,當中包括孫中山從法國寄給女兒孫琬的明信片、宋慶齡簽名的孫中山相片、孫中山女婿戴恩賽的手槍等珍貴項目(見表)。

雖然事態嚴重,但康文署當時並無報警,亦無追究任何人,直到○五年底,審計署查康文署博物館混帳時始揭發事件,並於審計報告初稿中列舉康文署「三宗罪」,罪狀一:「在○一至○二年,香港歷史博物館從美國購入一批二千七百零六件文物,總值一百萬元,但有廿一件不知所終。」

罪狀二:「該批文物欠缺有關博物館的名譽顧問評估報告。」根據康文署購買文物指引,購買五萬元以下文物,需要一名有關博物館的名譽顧問同意,五萬元以上文物,更需三名顧問同意。

康文署混帳遺失孫中山文物 0806-00174-001b2
孫中山與宋慶齡的結婚照。

康文署混帳遺失孫中山文物 0806-00174-001b3
孫中山女兒孫琬在澳門與戴恩賽的結婚照。

康文署混帳遺失孫中山文物 0806-00174-001b4
武昌起義時湖北新軍使用的步槍。

康文署混帳遺失孫中山文物 0806-00174-001b5
失落的廿一件孫中山文物中,包括參戰二周年紀念郵票,圖為同款郵票。

審計報告列三宗罪被刪
罪狀三:「賣家被要求帶五件受管制的文物到澳門交收,以繞過在美國申請出口手續。康文署的庫務會計師也曾質疑這個做法是否恰當。」該五件文物均為象牙製品。到○六年四月,審計署發表第四十六號報告書,第五章為「提供公共博物館服務」,可是敍述該「三宗罪」的有關段落全被刪除。

消息人士又說,該批總數達二千七百件的文物最終大部分都沒有展出,質疑康文署浪費公帑。民政事務局承認,孫中山紀念館的長期展覽內只有六件展品屬於該批文物,包括三張孫中山相片、中山艦的航海鐘、總理靈櫬恭移經過北平路線圖及奉安大典紀念章。

康文署遺失的21件孫中山文物
1. 1936年宋慶齡簽名的孫中山相片

2. 孫中山女兒孫琬在澳門與戴恩賽結婚相片

3. 孫琬與戴恩賽及兩人女兒戴成功、兒子戴永豐的相片

4. 孫中山在1909年從法國寄給孫琬的明信片

5. 孫中山元配盧慕貞在1924-1929年寄給女兒的書信

6. 孫中山國葬紀念郵票

7. 參戰二周年紀念郵票

8. 盧慕貞的印章

9. 戴恩賽的墨水筆數十支(有刻名)

10. 戴恩賽的墨水筆數十支(無刻名)

11. 澳門孫中山紀念館木印

12. 孫中山大本營特別出入證

13. 1916年孫中山在廣州就任大元帥時的肖像

14. 盧慕貞的綠色大襟衫

15. 盧慕貞的綠玉鈕、紫玉鈕

16. 盧慕貞的象牙梗

17. 孫琬的日本袍

18. 戴恩賽的手槍

19. 戴恩賽的藏書多本

20. 孫中山在澳門家人的筷子

21. 戴恩賽的茶具

記者甘銘添
avatar
Passer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康文署混帳遺失孫中山文物 Empty 故宮國寶曾揭監守自盜

發表 由 Passer 周四 8月 06, 2009 10:28 am

世界各地的國家博物館亦不時發生遺失文物事件,北京故宮一批國寶級文物曾被監守自盜,當中廿多件更曾於○二年底在港拍賣,內地文物專家發現有可疑,於是與文物部門聯絡,追查下始揭發有人在十年間盜取逾百件文物。本港警方有組織罪案及三合會調查科當年亦接獲內地公安通知,協助查案。

康文署混帳遺失孫中山文物 0806-00176-005b1
北京故宮博物館的無量壽佛坐像,於山西展覽途中失竊。

保管主任涉案
佳士得於○二年底在港拍賣一批乾隆佛像,當中廿多件有「故」字標記,最貴的「乾隆無量壽佛坐像」以二百二十七萬元成交。翌年初,承德外八廟點算文物,發現有文物失竊,追查下揭發一名文物保管部主任監守自盜,涉案的還有三十人,包括承德市文物局官員。

該主任盜取文物的手法主要有兩種,其一是偷龍轉鳳,仿製贗品換走真品,另一招是將沒有入帳的文物帶走。
avatar
Passer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康文署混帳遺失孫中山文物 Empty 遺失文物 賴交收緊迫

發表 由 momocha 周六 8月 08, 2009 1:01 pm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遺失廿一項孫中山文物,該署死撐當日派人赴美接收文物的時間緊迫,無詳細核實點收。但本報得悉,當時負責有關工作的歷史博物館館長吳志華在當地逗留四日,首日接收文物,第二、三日文物裝箱,最後一日則訪問該批文物的原物主。立法會議員指時間緊迫不是藉口,博物館人員有責任點算清楚文物,而且有四日時間也不算趕。

康文署混帳遺失孫中山文物 0808-00176-013b1
孫中山與兩個女兒的合照。

一年內冇得升職
康文署在○一年向身處美國洛杉磯的孫中山女兒孫琬契女司徒倩購入一批孫中山文物,並派出當時的歷史博物館館長吳志華赴美接收。該署副署長鍾嶺海昨在電台節目先歸咎當時七十多歲的司徒倩撰寫的文物清單有錯漏,並稱「派人去睇,時間緊迫,無具體地逐件對,而且數量多……係有少少不足,同事的確有錯失,不夠謹慎。」他說已書面警告有關人員,一年內「冇得升職」。

鍾嶺海堅稱,博物館從未擁有過該廿一項文物。至於能否取回該廿一項文物,鍾嶺海表示,最近聯絡過司徒倩,她精神狀況很差,對出讓文物一事,印象非常模糊。

立法會議員甘乃威說,「時間緊迫、好趕,這些理由一定不可以接受,就算只得四小時都要點算好,何況四日也不算趕。」他指博物館人員接收文物,應有一系列程序要做,例如有表格要填、簽收等,不能馬虎。

甘乃威表示會去信民政事務委員會主席,要求立法會十月復會後,民政事務委員會優先討論康文署遺失文物事件。
avatar
momocha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康文署混帳遺失孫中山文物 Empty 百年革命碉堡 尋國父足迹

發表 由 sidekick 周二 8月 11, 2009 12:02 pm

【明報專訊】「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使命彷彿遠在晚清時期,但其印記卻近在咫尺。在香港最西北面的臨海草地上有一幢三層高的青磚碉堡,昔日背靠通往「革命基地」青山農場的山路,監視著對岸的清兵動靜。1910年初,廣州新軍之役事敗的革命分子便在這裏躲避清廷緝捕,圖謀再度起義。「白泥碉堡」如今已屹立百載,是本港唯一「健在」、與辛亥革命歷史有關的歷史建築。

建碉堡聚集在逃革命黨 圖謀再起義

推翻滿清的夢,由國父孫中山於檀香山創立興中會開始逐步實現,早年與兄長赴檀香山經營農業和糖廠的廣東人鄧蔭南素有反清意圖,興中會甫成立,他便率先加入。因他槍法了得,又懂得製造炸彈,遂追隨國父前往香港謀事,在屯門青山農場擔任經理。

農場以種植畜牧為名,策劃革命軍事為實。據《國父在香港之歷史遺蹟》記載,農場密庫儲藏軍械及炸藥,左面山坡設練習射擊的靶場,1902年的廣州大明順天國之役及1911年的黃花崗一役,事前革命人士皆在此集合、策劃及運濟軍械和糧食。為無後顧之憂,鄧蔭南於1905年向香港政府購入稔灣蠔田旁邊(即現時下白泥浪濯村)一片土地,《國父在香港之歷史遺蹟》作者羅香林指出,1910年初廣州新軍之役失敗後,鄧蔭南與革命黨人被清廷緝捕,他遂於稔灣用青磚與鐵枝建成碉堡和大廠,召集在逃人員,圖謀再度起義。

碉堡樓高3層,頂層設有兩個槍口,能遠眺清兵情况,鄧蔭南當時曾請新界村民趙易華協助開闢石路接連青山農場,碉堡遂成為青山農場的前哨陣地。碉堡旁設有大廠,鄧氏重操故業,經營搾糖及舂米,接濟流亡革命黨人。

碉堡一直被「隱姓埋名」,直至趙易華兒子趙信於1965年證實,加上年長村民楊奎伯憶述,兒時曾見過碉堡和糖廠中有革命黨人的活動,與《興中會史略》所述的歷史脗合,事件才曝光。

第3代傳人:看守碉堡感自豪

其實,碉堡、山路和看守革命重地的趙氏,至今仍緊守崗位。「爸爸臨終時跟我說︰『這屋是國父孫中山留下來,吩咐我們要好好保存它』」,看守革命碉堡之命,至今傳至第3代的趙炳賢,自懂事起,父親趙信已訴說碉堡由來,但革命對孩童來說,未免太沉重。在趙炳賢眼中,在只有數幢寮屋的村中,碉堡卻是你追我逐的好地方。「我們一家十多人都住在碉堡,當時村中兒童都會來玩,跑到閣樓,伸手到槍口底部,從兩層青磚間竟掏出短槍和子彈,很好玩﹗」教他回味無窮的,還有在家中找到像是日本軍用劍。

直至小五時,老師談起孫中山的歷史,他才發現自己原來居於扭轉國民命運之所,「感到很自豪,看守這裏,便覺得自己為協助國父出了少少力」,他指早年更收到台灣國民黨寄來的信件,感謝他們看守碉堡。

今年55歲的他雖已搬離碉堡,但每周仍會回來開一開門,好讓碉堡「透一透氣」,眼看屋內出現裂縫,木樑遭白蟻侵蝕,他希望碉堡早日獲政府照顧,並開放予公眾,讓下一代了解革命歷史。

明報記者 何嘉敏

康文署混帳遺失孫中山文物 15813gc002lno0-i0
樓高3層的「白泥碉堡」位於下白泥白濯村39號,具近百年歷史,但至今仍十分堅固,頂層設有兩個槍口,昔日用作監視對岸清兵動靜之用。(何家達攝)
avatar
sidekick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康文署混帳遺失孫中山文物 Empty 專家冀革命百周年前列古蹟

發表 由 sidekick 周二 8月 11, 2009 12:04 pm

【明報專訊】屯門紅樓雖相傳是青山農場辦事處,是革命史蹟,但至今未有歷史資料證實,相反「碉堡是香港唯一現存的辛亥革命歷史建築」,因此身兼古物諮詢委員會委員及嶺南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劉智鵬希望,趁明年是碉堡一百歲,而且兩年後乃辛亥革命百周年紀念,碉堡能獲列入法定古蹟。

因撰寫《屯門風物志》而在《國父在香港之歷史遺蹟》中發現白泥碉堡的劉智鵬憶述,兩年前與香港歷史博物館名譽顧問蕭國健四處尋覓碉堡,近1小時後,二人到一間士多歇歇,「就在士多後面﹗」士多店東主的一句話,令他們頓時精神起來。

裂縫現 樓梯塌 木樑蛀

「一看便嘩然﹗你怎能想像鄉郊會有一幢如此堅固高大的屋?」劉智鵬經村民介紹認識趙炳賢。推門而進,發現碉堡內已出現裂縫,樓梯於早年塌下,木樑更遭白蟻蛀得通透。「下雨時碉堡會漏水,若要大復修,最少要數十萬。」趙炳賢說,他在廿多年前曾以一、兩萬元復修碉堡。

碉堡一直未獲評級,古諮會於今年3月建議把它升為一級歷史建築,劉智鵬卻認為碉堡的歷史價值足以列入法定古蹟,獲法律保障,「如果繼續無人理,碉堡會進一步受損,這是辛亥革命在港歷史唯一健存的建築,若無法保護它,香港是否能承擔這歷史責任?」他建議,政府應於2011年前把碉堡列入法定古蹟,並把附近土地劃為辛亥革命紀念公園。「若一個國際大都會容不下一間屋,實在太羞愧了。」他說。

古物古蹟辦事處則表示,待收集公眾意見後,會再作詳細研究以確定碉堡評級,認為現階段就會否在2011年前將碉堡列為古蹟屬言之過早。古蹟辦又表示,政府仍在研究碉堡的長遠保存和發展,有待評級工作完成才有具體方案。

康文署混帳遺失孫中山文物 15813gc02cqq44-i0
自爺爺一代已看守碉堡的趙氏趙炳賢(右)指出,碉堡內通往閣樓的樓梯早前已塌下,木樑則被白蟻蛀至空心,劉智鵬(左)希望可於後年,即辛亥革命百周年前把碉堡列入法定古蹟,將復修供公眾參觀及了解革命史。(何家達攝)
avatar
sidekick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康文署混帳遺失孫中山文物 Empty 東華義莊修復獲教科文獎

發表 由 mmvk1 周日 8月 16, 2009 4:50 pm

(星島日報報道)現時位於薄扶林的東華義莊,是香港碩果僅存的「死人客棧」。先別管義莊的恐怖傳說,此「客棧」依山而建,背山面海且環境清幽,莊園更集傳統中式、本土鄉村及殖民地式建築不同建築風格,盛載着早期華人的生活面貌,為罕有的文物建築。

  記者:陳正怡

  逾百年歷史的東華義莊,集本土鄉村建築、二十世紀初殖民地建築及中國傳統建築特色於一身。中國傳統式建築於莊園內處處可見,進入義莊經過的三重牌樓及門坊,每座牌樓上方均刻有大字及對聯,以及綠瓦飛簷的八角涼亭,都展現傳統中國建築風格。

  子虛烏有傳聞拍成電影

  莊房外以一條條長方柱體支撐而成中式長廊,則展示本土鄉村建築特色。莊房旁邊的接待大堂,門口更以兩墩羅馬式圓柱作支撐,則是具西方特色的殖民地建築。

  東華三院高級物業主任談寶林解釋,西式建築着重功能性,於殖民地時代擴建的部分,有的窗戶是玻璃窗外加一層百葉窗,擋太陽之餘亦可令空氣流通。

  東華三院於二○○三年為義莊進行兩期全面維修,別以為輕而易舉,談寶林指「就是因為當時對義莊記錄不多,我們要從二千多幀昔日東華三院辦活動留下的照片放大看,才知道建築物的原貌」,相當考驗工作人員的眼力。是次大維修共耗資近一千萬元,但卻於二○○五年後獲古物古迹辦事處頒發「文物保存及修復獎」,以及聯合國 教科文組織的「亞太區文物修復獎」。

  義莊建築別具特色,內裏的傳聞更引人入勝。看電影內的義莊每到傍晚時分,管理員就會在莊門前喊叫三遍「返嚟嘞!」然後便會把義莊門窗關閉。但在義莊工作逾四十年的管理員黃明明,卻笑言子虛烏有。她每天早上八時半便得起牀上香,接着要打掃整個莊園,需要時要帶來訪客人「睇位」。

  新婚夜嚇至數晚失眠

  黃明明老爺正是前義莊管理員,「當時讀書不多,丈夫一家大小均住在莊園內,故結婚後搬入莊園,其後亦順理成章接手老爺衣鉢」。一個女子住進「死人客棧」不怕嗎?她說:「初初很怕,新婚之夜聽到窗外『咯咯』笑聲,嚇得幾晚不能入睡」,直至有晚看到原來是四腳蛇的叫聲才安心進睡。

  不過,一家人仍遇過解釋不到的「撞鬼」經歷。她憶述:「當時大兒子會考通頂溫習,卻不斷聽到窗外有鐵鏈拖行的聲音,嚇得他立即將八卦放於牀頭」。現在兩名兒子已經長大,只有孫兒陪同她繼續於義莊內居住。她笑言:「我個孫不知幾鍾意這裏,還叫我買起整個義莊……其實不用害怕,因為它們知道我是來服務它們,即使其中一個不喜歡我,仍一定有其他喜歡我的先人維護我呢。」

康文署混帳遺失孫中山文物 158ecrk01im2hc-i0
avatar
mmvk1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康文署混帳遺失孫中山文物 Empty 供靈柩停放 蔡元培亦曾寄厝

發表 由 mmvk1 周日 8月 16, 2009 4:51 pm

(星島日報報道)中國人落葉歸根觀念濃厚,昔日不少華人不惜離鄉背井、越洋過海到美洲、東南亞國家尋金,當中不乏廣東省一帶的人。他們都希望身故後能重返故鄉安葬,而香港適逢是東西航運中轉站。為了讓海外僑胞安排先人運返原籍安葬期間寄放先人靈柩,文武廟值理遂於一八七五年在港島西戶區牛房附近興建一所義莊,同時為本地居民覓地安葬先人前提供靈柩寄放地方。

  隨文武廟值理將義莊交由東華醫院(即東華三院前身)管理後,義莊於一八九九年正式改名為「東華義莊」。

  東院接文武廟手管理

  鑑於地方狹小及設備簡陋及配合市區發展需要,東華醫院遂把義莊遷至港島西區大口環九號現址,佔地六千零五十平方米,義莊成為本港史上唯一為原籍安葬提供配套服務及設施的地方。

  自一九一三年起,東華義莊先後進行多次維修及擴建工程,除建造碼頭方便靈柩運送外,亦為應付需求而增設莊房。義莊設立至今,為不少先人提供寄厝之所,東華醫院創院總理鄧鑑之夫婦及中國近代教育家、前北京大學 校長蔡元培身故後亦曾寄厝於此。

  現時東華義莊內設有大堂兩個、莊房七十二間、骨殖倉一個,最多可存放約三百件靈柩、骨殖及靈灰及骨灰龕位近逾六千七百個等。
avatar
mmvk1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康文署混帳遺失孫中山文物 Empty 孫中山移靈場面重現眼前

發表 由 p-ma 周五 9月 04, 2009 4:15 pm

180幅珍貴照片 南京借本港展出
國父孫中山安葬於南京中山陵今年踏入 80周年,之前爆出遺失國父文物的孫中山紀念館,今日起舉行展覽,將當年中山陵興建及國父靈柩移送南京的盛況,重現市民眼前。紀念館又展出多件首度曝光的國父文物,包括當年印製的「總理遺囑」,及印有國父遺囑原稿的國父遺像海報。

今次展覽由香港與南京兩地的孫中山紀念館,及中山陵園管理局合辦。香港孫中山紀念館館長翁怡表示,今次展出的 180幅珍貴照片,全部由內地方面借出,將 1929年 6月 1日國父移靈及下葬的盛況重現眼前。

康文署混帳遺失孫中山文物 04la6p16n
孫中山病逝後,遺體暫存於鐵獅子胡同行館,靈堂寫上「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的輓聯。

康文署混帳遺失孫中山文物 04la6p17
國父靈柩進陵,由眾人抬上石階。

超過 74萬民眾弔唁
孫中山生前表示,南京是國民臨時政府成立之地,為了不忘辛亥革命,叮囑下屬在他死後要把他葬於南京,臨終前更一再叮囑:「吾死之後,可葬於南京紫金山麓。」國父於 1925年 3月 12日在北京病逝,國民政府先將遺體暫放北京香山碧雲寺,然後隨即修建中山陵,並於 1929年 6月 1日舉行移靈及下葬典禮。

翁怡表示,移靈原定於 1929年 3月 12日國父死忌舉行,惟當年內地不巧碰上連場大雨,令道路工程受阻,惟有將典禮押後。

國父離世後萬人景仰,在生時也深受國民愛戴,翁怡指着一幅幅萬人空巷的黑白照片,說國父病逝後,靈柩由北平協和醫院移送到中央公園社稷壇舉行公祭,由 3月 24日至 4月 1日,有超過 74萬民眾前往弔唁。

康文署混帳遺失孫中山文物 04la6p15n
國民政府教育局印製的「總理遺囑」在文物展首度曝光。

康文署混帳遺失孫中山文物 04la6p20
中山陵內的國父石棺。

總理遺囑印本曝光
今次展出的除了南京借出的珍貴舊照片,也有 30多件香港孫中山紀念館本身的館藏,部份更屬首度曝光,包括由國民政府印製的總理遺囑、國父遺孀宋慶齡寫給英國友人的親筆信。翁怡表示,宋慶齡深愛丈夫,在他離逝後非常傷心,信中流露了不捨之情,更形容自己在失去丈夫的日子,感到恐懼。

康文署早前被踢爆,遺失了向孫中山女兒孫琬 70多歲的契女司徒倩購入的 21件國父文物,香港歷史博物館總館長梁潔玲昨日稱,署方已審視外購館藏的整個流程及制度,並已制訂了新指引,希望可以杜絕同類事件重演。不過,她未有回應對遺失文物一事有責任的康文署助理署長吳志華,是否仍然負責處理管理博物館藏品的工作。

康文署混帳遺失孫中山文物 04la6p21
孫中山遺孀宋慶齡在丈夫病逝後非常傷心,寫信給英國友人訴說哀痛。

陵墓構思
33歲建築師設計「警世鐘」
國父孫中山長眠於南京中山陵內,原來負責設計陵墓,是當年僅 33歲建築師呂彥直(圖)。中山陵設計繼承了傳統,又有創造性突破,平面圖更巧妙地設計成一個銅鐘形狀,予國人「警世鐘」之意。

中山陵於 1926年開始修建, 1929年建成。建成當年的 6月 1日,孫中山靈柩就安奉於此。當年的南京政府為讓國父有一個設計獨特的陵墓,罕有地透過公開招標方式廣納意見,結果由當年只得 33歲的呂彥直中標。

康文署混帳遺失孫中山文物 04la6p13

花 300多萬元維修
呂彥直設計可說是匠心獨運,從陵墓入口設計已可見一斑。中山陵入口處豎立了一個花崗石牌坊,上有孫中山手書的「博愛」兩個金字。

牌坊後是一條長 375米、寬 40米的墓道;陵門以青色琉璃瓦為頂,門額上是孫所寫「天下為公」四個大字。最特別之處是陵墓設計,平面圖呈現一個銅鐘的形狀,寓意是留給國人的警世鐘。

不過陵墓因為日久失修,南京市政府在今年 3月花了 300多萬元維修中山陵,包括按照原貌更換天下為公陵門、博愛牌坊屋面部份琉璃瓦,以及修補中山陵靈堂西北角等滲漏處。

康文署混帳遺失孫中山文物 04la6p11n
中山陵入口處豎立花崗石牌坊,後方陵墓設計成「警世鐘」圖形(框示)。

時代符號--中山陵 1929.6.1展覽
地點:孫中山紀念館(中環半山衛城道 7號)
日期:即日起至明年 3月 17日
時間:每日上午 10時至下午 6時,周日及公眾假期延至晚上 7時,逢周四休館
展品: 180幅講述中山陵興建過程及國父下葬的珍貴圖片,及部份首度曝光的國父文物,包括宋慶齡寫給友人的親筆信
入場費:每位 10元,學生、殘疾人士及長者半價,逢周三、國父誕辰( 11月 12日)及忌辰( 3月 12日)免費

資料來源:孫中山紀念館
avatar
p-ma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康文署混帳遺失孫中山文物 Empty 回復: 康文署混帳遺失孫中山文物

發表 由 p-ma 周五 9月 04, 2009 4:16 pm

康文署混帳遺失孫中山文物 04la6p14
孫中山於 1925年 3月 12日病逝,這是他生前所拍的最後一張照片。
孫中山紀念館提供圖片
avatar
p-ma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康文署混帳遺失孫中山文物 Empty 兩建築列法定古蹟

發表 由 p-ma 周六 11月 07, 2009 11:51 am

有一百年歷史、國父孫中山追隨者葉定仕位於沙頭角蓮麻坑村的故居,以及元朗屏山坑頭村的仁敦岡書室,獲政府刊憲列為法定古蹟。古物古蹟辦事處將分別耗資 760萬及 690萬元為兩幢歷史建築物進行修復工程,預計於 2011年竣工,屆時兩幢建築物會開放予市民參觀。

康文署混帳遺失孫中山文物 07ls4p5
位於沙頭角蓮麻坑村的葉定仕故居,列為法定古蹟。政府新聞處圖片

空置 40年的葉定仕故居約建於 1908年,外觀仿照孫中山於中山翠亨村的故居興建,以青磚及木材建造,屋頂為中式金字瓦頂,糅合中西建築風格。

孫中山於 1907年成立泰國中華會所,爭取海外華人支持革命,葉氏為共同發起及創辦人之一,翌年設立同盟會,葉氏為其中一名加盟者。葉氏在 1936年與家人重回蓮麻坑村定居,於 1943年逝世。

至於已列入屏山文物徑的仁敦岡書室,又名「燕翼堂」,屬三進兩院式建築,確實建造年份難以確定,憑書室正門木匾額刻,可推斷曾於 1870年大規模修繕,屬鄧氏家族在屏山一帶興建的多座書室之一,原為培育家族子弟, 1930年代由屏山達德學校取代。

康文署混帳遺失孫中山文物 07ls4p6
元朗屏山坑頭村的仁敦岡書室,有逾百年歷史。政府新聞處圖片
avatar
p-ma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康文署混帳遺失孫中山文物 Empty 孫中山革命戰友葉定仕故居760萬元修復

發表 由 p-ma 周六 11月 07, 2009 12:32 pm

本報於○七年揭發因當局政策僵化,導致日久失修的孫中山先生革命戰友葉定仕位於沙頭角蓮麻坑村故居,昨日終獲政府列作法定古蹟予以修復,而元朗屏山坑頭村仁敦岡書室與其鄰接土地,也同時被列作法定古蹟。古物古蹟辦事處將分別以七百六十萬元和六百九十萬元為兩幢歷史建築物進行修復,當修復工程於二○一一年完工後,兩幢建築物皆會開放予市民參觀。

康文署混帳遺失孫中山文物 1107-00176-036b1
葉定仕後人葉瑞山爭取多年,政府昨終將葉定仕故居列為法定古蹟予以修復。

仿孫中山故居而建
一八八二年出生的葉定仕早年到泰國當裁縫學徒,其後成立服裝廠承包軍服生產。孫中山先生於一九○七年前後成立泰國中華會所及同盟會時,葉皆為中堅分子,他於一九三六年偕家人回沙頭角蓮麻坑村居住,一九四三年逝世。其故居約建於一九○八年,外觀仿照孫中山的中山翠亨村故居,主要以青磚及木材建造。屋頂為中式金字瓦頂,外牆飾以吉祥圖案壁畫,糅合中西建築風格。建築物的設計簡約對稱,正立面建有門廊,以方柱支撐上層的陽台,陽台欄杆飾以璃琉花瓶。

不過,該屋自上世紀六十年代起被丟空,葉定仕後人葉瑞山曾希望捐給政府作古蹟,但當局一直拖延不肯回覆,令建築物日久失修而淪為廢墟。

至於仁敦岡書室又名「燕翼堂」,屬三進兩院式建築,確實建造年份已難確定。書室原為培育屏山鄧氏族中子弟參與科舉考試而建,其後演化為向村中孩童提供現代教育的地方。

此外書室亦作為鄧族的祠堂,目前仍用作宗族聚會和舉行春秋二祭、婚嫁喜事等傳統儀式及節慶活動的場所。
avatar
p-ma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康文署混帳遺失孫中山文物 Empty 江門中山紀念堂維修竣工

發表 由 Passer 周日 11月 29, 2009 3:57 pm

(明報)2009年11月29日 星期日 09:05
耗資450萬元修葺的江門中山紀念堂於日前竣工,這座有82年歷史的重要建築,已經過第5次維修。

孫中山曾多次到江門會見革命志士,江門華僑也曾多次為孫中山的革命事業捐款。這座屹立了近一個世紀的建築,是江門人為紀念孫中山而建,1927年動工,1929年啟用。

江門中山紀念堂建築面積1300多平方米,原為舊式劇院設計,有放映室、戲臺、化粧間和觀眾席。頂部原為工字鋼架結構。1950年修葺後改為鋼筋混凝土。

此前雖已進行過4次維修,但因各種原因,這一建築的局部主體結構已損壞,8年前就被有關方面鑒定為危房。

據江門市園林局相關人士介紹,中山紀念堂維修工程於去年12月8日正式開工。此次維修既對局部外墻砼柱、墻基、柱基進行了加固處理,並重修了二層走廊砼梁、板和瓦面,也已對清水墻等進行了翻新,鋪設了地板磚,並將土瓦更換成琉璃瓦,恢復彩色玻璃、天花板和水電線路等。大堂裏還安裝了175支筒燈,4支吸頂燈,4支壁燈,正門口安裝了一支大花燈,還增設了音響設備及專用監控房,並配備了活動式會議坐椅。

據了解,這一工程還將深化,如將正在設計的孫中山的半身銅雕像安放在紀念堂的講臺後邊;同時,增設孫中山手書,加建圍墻及小廣場,美化紀念堂周邊環境等。(新華社)
avatar
Passer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康文署混帳遺失孫中山文物 Empty 孫中山逝世85周年

發表 由 Peter 周六 3月 13, 2010 6:43 pm

昨日是孫中山逝世八十五周年,江蘇政界及民間團體等二百多名人士,昨到南京中山陵前,肅立鞠躬行禮,又在陵前獻花,表達哀思。
(新華社傳真)

康文署混帳遺失孫中山文物 0313-00178-018b1
avatar
Peter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康文署混帳遺失孫中山文物 Empty 港教授河源考證孫中山祖地

發表 由 Steve 周五 五月 14, 2010 2:11 am

(明報)2010年5月13日 星期四 16:30
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教授譚偉倫前往廣東河源市,考證當地一處被指可能是孫中山祖地的墓地。

中通社指,廣東河源市和平縣林寨鎮嚴村的村民,在後山發現一處疑為孫中山宗族的孫氏墓地,連日來,譚偉倫和韶關學院中文系教授曾漢祥,慕名前來尋找孫中山祖地,目前已完成墓地現場勘查和村民筆錄。

該處墓地佔地面積約8平方米,墓地碑文顯示是孫氏四世俊翁老人之墓,在清朝嘉慶十五年(1810年)由其子孫寰,其孫兒孫伯晉,曾孫孫濟、孫溱、孫洧重修。

據其碑文和孫氏族譜顯示,孫中山的入粵始祖,並不是以往人們以為的河源市紫金縣中壩鎮孫屋排。

得知此消息,譚偉倫和曾漢祥立即聯繫當地村民,並於5月11日趕到了嚴村墓地,進行現場勘察。

譚偉倫表示,中山先生祖地在嚴村的新發現,對研究中山先生的歷史文化往前推移了幾百年,這幾百年間,中山先生的先輩們有什麼故事?孫中山的先祖孫友松為什麼要遷移到紫金?這些問題的研究可以讓孫中山的歷史更完整更系統。

兩位教授根據現場墓地、嚴村《孫氏族譜》和紫金縣中壩鎮孫屋排《孫中山家族世系表》的考證,初步認定孫中山的祖地應該是在和平縣林寨鎮嚴村孫屋,但最後確定還需進一步論證。

據嚴村村民88歲高齡的孫文政說:「孫中山先生1925年逝世後,其兒子孫科曾來信徵詢林寨鎮嚴村孫屋的宗親意見,意在祖地嚴村孫屋,建一幢鄉村式的中山紀念堂。隨後因地質災害以及抗日戰爭的爆發,嚴村建紀念堂成為泡影。孫科來信也毀於1964年5月的滅頂水災,成為嚴村孫屋人永久的遺憾。」

嚴村孫氏族譜記載,孫寰生3個兒子:孫伯瑫、孫伯瑋、孫伯晉;孫伯瑋生2個兒子:孫友義和孫友松;孫友松遷往當時的永安縣(即現在的紫金縣),孫友義沒有外遷。紫金縣中壩鎮孫屋排的《孫中山家族世系表》記載,孫屋排的始祖為孫友松,孫中山是孫友松的第十八代子孫。(中通社)
avatar
Steve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康文署混帳遺失孫中山文物 Empty 孫穗芳:中大不尊重孫中山

發表 由 Peter 周六 6月 12, 2010 12:46 pm

孫中山銅像遭香港中文大學擺放在儲物室近半年,重見天日無期,孫中山孫女孫穗芳昨日續斥中大的做法是不尊重,並指中大處理民主女神像與處理孫中山銅像的方法不同,是不公平,「是不是我不夠兇?」而浸會大學昨日為豎立另一個孫中山銅像舉行揭幕儀式,校長吳清輝表示不認為豎立銅像會引起政治風波。

康文署混帳遺失孫中山文物 0612-00176-018b1
孫穗芳(左三)與浸大高層一起主持孫中山銅像的揭幕儀式。 (鍾麗珊攝)

孫穗芳昨日出席浸大舉行的孫中山銅像揭幕禮,揭幕禮前一名不願意透露身份的示威者,舉起寫上「忠文大學(政治忠立)」的牌子,似諷刺中文大學近期處理雕像的手法不當。

孫穗芳表示,劉遵義對擺放孫中山銅像一直展現誠意,只是其後中大內部出現問題,導致現時無法豎立銅像,要轉交候任校長沈祖堯處理,她指中大處理民主女神像與孫中山銅像的手法不一,「就是不公平!」她再次要求中大盡快展示銅像。

孫中山和平教育基金會秘書長謝炯全補充,今年二月孫穗芳曾跟劉遵義及沈祖堯會面,當時劉向孫表示自己是國民黨元老于右任的姪外孫,而于是孫中山的追隨者,故此劉亦支持孫中山的革命思想,希望中大可以豎立孫中山的銅像,而會談中亦沒有提及中大要政治中立的問題。

浸大不認為豎像掀風波
與劉遵義一樣即將卸任的浸大校長吳清輝拒絕評論中大的做法,只稱浸大重視全人教育,強調歷史感與使命感,兩者離不開孫中山先生,他不認為豎立孫中山銅像會引起政治風波,而卸任前豎立銅像只是巧合,「卸任跟銅像無關係。」浸大學生會亦對銅像表示歡迎。

中大前日解釋因擺放銅像選址等細節安排未達共識,才未展示銅像,中大昨日再回應稱,大學曾致函向孫穗芳博士表示,就立像之事未有決議前,毋須將銅像付運至校園,惟孫女士早前已將銅像送抵大學,大學現已將銅像妥善存放。

協助孫穗芳的中西區區議會副主席陳捷貴批評中大是託辭、是不負責任,「任何時間、地方擺銅像,孫女士都無問題!」

另外,香港大學醫學院和珠海學院亦證實正與孫穗芳商討擺放孫中山銅像。

康文署混帳遺失孫中山文物 0612-00176-018b2
有示威者昨到浸大孫中山銅像前,舉牌向中文大學抗議。 (鍾麗珊攝)
avatar
Peter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康文署混帳遺失孫中山文物 Empty 中大擺放中山像無寸進

發表 由 Steve 周日 6月 27, 2010 2:20 pm

擺放於港島西區中山紀念公園的孫中山銅像昨日揭幕,孫中山孫女孫穗芳表示,中文大學對於擺放中山像一事仍未有進展,希望盡快妥善處理,說起來對於銅像擺放在中大儲物室多時感到「有啲唔高興」。

康文署混帳遺失孫中山文物 0627-00176-023b1
孫中山辛亥革命成功後,搭船往南京準備就任臨時大總統期間途經香港時拍下一張照片,公園的中山像造型就是以該幀照片作藍本。 (羅錦鴻攝)

中山紀念公園豎銅像

孫穗芳昨日主持中山紀念公園及銅像揭幕儀式後表示,本月中去信中大,期望候任校長沈祖堯盡快處理事件,但至今未有進展。她指,擺放銅像的時間及地點均沒問題,亦願意出席豎立銅像的儀式,總是不希望祖父的銅像長期被存放儲物室。另外,般咸道官立小學、即孫中山曾就讀的男拔萃書舍舊址亦將擺放中山像。

港府亦動用二億多元在西環三角碼頭舊址興建中山紀念公園,中西區區議會副主席陳捷貴說,公園連同毗鄰的泳池及球場,佔地約五公頃。他指中山紀念公園充滿了歷史特色,包括有寫上「天下為公」的牌樓、以男拔萃書舍為藍本的遊廊、以及代表行政、立法、司法、監察及考試五權憲法的五權鐘樓。另中西區亦有前甘棠弟改建的中山紀念館及史迹徑,希望市民及遊覽時可增加對歷史的認識。

康文署混帳遺失孫中山文物 0627-00176-023b2
孫穗芳出席西環中山紀念公園揭幕儀式,期望中文大學能盡快置放中山像。

康文署混帳遺失孫中山文物 0627-00176-023b3
配合孫中山鐵路興國的論調,遊廊旁邊的兒童遊戲設施以火車為主題。

康文署混帳遺失孫中山文物 0627-00176-023b4
孫中山與陳少白、尤列、楊鶴齡「四大寇」為主題的庭園。

銅像連座高十米

位於西區公園體育館附近的中山紀念公園首階段昨日開放,孫穗芳親臨主持孫中山銅像揭幕禮。對於中大再三拖延擺放孫中山銅像,孫穗芳稱日前已去信候任校長沈祖堯,希望校方盡快擺放祖父銅像,「擺響儲物室好唔尊重爺爺。」

沈祖堯回覆指會着手重新找地方安放,由有關委員會決定後會立刻聯絡孫穗芳。

建築署高級園境師梅冬景指出,公園與毗鄰的孫中山博物館及中山史蹟徑,堪稱三位一體的「串燒」,介紹了孫中山在港的革命歷程和革命思想。中山紀念公園的孫中山銅像連雕像座高十米,公園內兒童遊樂場的遊廊,以孫中山曾經入讀的中央書院柱廊為藍本,複製出孫中山求學時的環境。

而四大寇庭院、代表五權分立思想的鐘樓和自由平等博愛主義的雕塑,以及「天下為公」的牌樓,其中「天下為公」牌樓的字樣,乃託當年孫中山送贈香港電影之父黎民偉的墨寶而成。後者的十字架燈和池水,代表孫中山在香港成為基督徒和受浸。梅冬景謂,公園受制於位處西隧之上,加上中西區因易水浸而需引水排到維港的客觀條件,「設計時(建築物)唔可以起得太高同埋影響西隧。」
avatar
Steve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康文署混帳遺失孫中山文物 Empty 南京酸雨 孫中山銅像生鏽

發表 由 Jack 周五 7月 23, 2010 8:27 pm

(明報)2010年7月23日 星期五 09:00
由於南京近日降下酸雨,位於該市新街口的孫中山銅像生鏽,引來市民批評。

在闊別九年之後,孫中山銅像前不久重新矗立於南京新街口街心。但作為南京的歷史文化名片,在重新供人觀瞻還未滿三月,就被市民發現穿上了「鏽衣」,引來一片譁然。相關部門指出,入梅後,南京降下的酸雨是導致銅像生鏽的罪魁禍首。

從上世紀起,南京新街口廣場安放的中山先生銅像,就成為南京地標性建築。歷史上曾先後安放過2尊孫中山銅像。

第一尊銅像由孫中山生前摯友、日本友人梅屋莊吉捐資鑄製,在「文革」期間為避免被破壞,遷移到中山陵園管理處,後一直放置在孫中山紀念館前。

第二尊為當代雕塑家戴廣文所作,以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為原型,取其即將出行姿態,於孫中山誕辰130周年之際矗立於新街口。

2001年,由於南京地鐵施工的需要,銅像被遷移保存,直到今年5月24日,高11.12米(含基座)的中山先生銅像才重回新街口。

在新街口有市民說:「重回來時,中山先生銅像莊嚴肅穆,在陽光下熠熠生輝。每個途經此處之人都會看上幾眼。但是現在卻像是穿上一件帶補丁的衣服一般。」

事實上,從腳面,到衣領,再到腿後側,中山先生銅像多處都有大塊的綠色斑點,在陽光下顯得相當刺眼,與銅像本身的古銅色形成了強烈的反差。

中山先生銅像遷址工程建設方南京市政工程管理處副處長陸啟良說,為追求歷史的厚重感,遷回的中山先生銅像用得還是以前的銅像。遷回時進行了簡單的清洗處理。

陸啟良說:「十多天前,就發現了銅像身上起鏽,並向有關專家諮詢過,專家指出,十幾年前的老銅,在製作過程中密度不是很均勻,有的地方薄,有的地方厚。在新街口這樣的繁華商業街區,每天面對如織車流。又逢梅雨季節,空氣濕度大,加上南京的幾場酸雨使得中山先生銅像較薄的部位被氧化生出鏽漬。本想等梅雨季過後,天氣持續轉睛後再進行處理的。沒想這兩天就引來如此多的關注,說明南京市民對中山先生確有很深厚的感情。」

他同時表示,等這幾天雨停了,就會同專家著手銅像維護,會為銅像表面拋光,然後在外面加塗防護層。

(中新網)
avatar
Jack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康文署混帳遺失孫中山文物 Empty 孫中山大元帥府翻新月底完工開放

發表 由 DD 周四 9月 16, 2010 7:25 pm

(星島)2010年9月16日 星期四 15:20
明年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加上廣州亞運,廣州的孫中山大元帥府,9月底將以嶄新面目登場。

孫中山大元帥府被納入配合亞運推出的69條「新廣州遊」,翻新後仍將免費開放,並計劃與廣州之星遊輪公司的「珠江夜遊」合作,推廣歷史文化。

大元帥府昔日曾為廣東士敏土(取cement諧音)廠,因孫中山二度在此修建府邸,在1996年被評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去年9月開始,廣州市政府開始對遺址周邊進行環境綜合整治,涉及面積約4.9公頃。
avatar
DD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康文署混帳遺失孫中山文物 Empty 康文署搞革命展

發表 由 Charlie 周五 9月 17, 2010 6:18 pm

明年係辛亥革命 100周年,香港作為當年推翻滿清王朝嘅重要革命基地,自然有啲搞作。康文署今日起到明年 3月 16日,喺中環衞城道孫中山紀念館舉行《革命.再革命──從興中會到廣州政權》展覽。當好多人聽到起義就發狂、講到次主權就發癲,呢個擺明車馬叫香港人認同國父當年搞革命歷史嘅展覽,八方擔心隨時被人掃場,既然免費入場,大家好快啲去睇。

康文署混帳遺失孫中山文物 6jt6xsoya85ih64v7oqx_thumb
1917年孫中山喺廣州就任中華民國海陸軍大元帥嘅戎裝。

展「四大寇」玻璃底片
今次展覽展出 90件珍品, 60件由廣州博物館借出,其餘係孫中山紀念館藏品,唔少係首次在香港曝光。孫中山當年為咗逃避滿清追殺,曾在英國殖民地香港避難(即係《十月圍城》情節),同另外幾位反清志士楊鶴齡、陳少白、尤列喺香港搞革命,俾滿清政府形容為「四大寇」。

好多人都睇過四大寇同養和醫院創辦人關景良嘅經典合照,今次展覽除咗會展出呢幅黑白照片,仲搵到幅相嘅玻璃底片,極度珍貴。孫中山紀念館助理館長劉綺芳話,經過多年戰亂,呢塊玻璃底片難免有破損,經專家細心修復才可重現大家眼前。

孫中山喺 1894年成立興中會,先後喺 1895年同 1900年,策動廣州起義同惠州起義,可惜失敗告終,痛定思痛後, 1905年再聯合多個革命組織組成中國
同盟會,合力反清。

為咗爭取各界支持與捐獻,同盟會展開強大文宣攻勢,創辦機關刊物《民報》宣揚革命信息。
今次展品之一,就有由廣州博物館借出當年其中一期《民報》。

康文署混帳遺失孫中山文物 19y59qo6wpfug6eb38nl_thumb
被滿清政府列為「四大寇」(左起)嘅楊鶴齡、孫中山、陳少白、尤列,當年以香港為革命基地。後排企喺度嗰位關景良,係養和醫院創辦人之一。

康文署混帳遺失孫中山文物 Hghwkq380l2j5x13cdnr_thumb
孫中山紀念館展出「四大寇」經典合照嘅玻璃底片,非常珍貴。

廣州博物館借出珍藏
除咗展出多件革命珍品,今次展覽亦介紹咗國父背後三個重要男人,分別係廖仲愷、朱執信、黃興,講述三人事迹同照片,其中仲有多幅黃興嘅墨寶珍藏,全部都係廣州博物館借出。劉館長話,呢三個人係孫中山得力助手同戰友,介紹革命歷史唔可以漏咗佢哋。劉館長預告,明年辛亥革命 100周年,香港歷史博物館會有大型展覽,香港係革命基地,百年如一,名不虛傳。

康文署混帳遺失孫中山文物 4oir06uhstn67yi610f9_thumb
呢份《民報》係同盟會嘅喉舌刊物。

avatar
Charlie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康文署混帳遺失孫中山文物 Empty 辛亥百周年展孫中山手稿

發表 由 Yellow 周三 12月 15, 2010 11:09 am

「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仍須努力」,是國父孫中山臨終前的囑咐,適值明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本港多個團體為紀念這個重要的歷史時刻,昨日起一連五日舉行「辛亥革命100周年大型展覽」,展出約三百件革命時期的珍貴歷史圖片複本及文物,包括八封屬一級文物的孫中山手稿,此外,市民更可一睹由孫中山向護送有功海員頒發的大總統獎牌,而大部分展品也是首次在港展出,絕對值得一看。

康文署混帳遺失孫中山文物 1215-00176-060b1
展覽中可看到孫中山的畫像及他的親筆手稿,彌足珍貴。

主辦單位之一的香港各界文化促進會理事長李國強指出,在眾多的展品中,最珍貴的莫過於八封孫中山親筆書寫的手稿,其中一封是孫於一九二二年利用大本營的信箋,就東莞戰爭的部署去信下屬,話說曾效忠孫中山並參加過武昌起義的軍閥陳炯明,其後因與孫意見不合,轉而揮軍與孫對抗,其中一封信函便是孫去信部下,不滿他於東莞與陳一役打敗仗。李指,該手稿曾流落民間,輾轉由該會一名成員收藏,極之珍貴。

另一件重要革命文物是「大總統獎牌」,該銅牌刻有兩面象徵漢、滿、蒙、回、藏五族融和的民國初年五色國旗,有逾九十年歷史,李國強指,孫中山成立革命政府就任為大總統,但遭陳炯明反對並炮轟總統府,孫在海員陳昌護送下登上永豐號逃離廣州,及後亂事平定,孫得以重掌總統府,故於一九二二年向有關海員頒發獎牌。此獎牌由陳贈予香港海港運輸業總工會,並保存至今。

康文署混帳遺失孫中山文物 1215-00176-060b2

康文署混帳遺失孫中山文物 1215-00176-060b3

辛亥革命的重要歷史黃花崗之役為人所熟悉,但在此役之後,由當年廣東布政使陳夔麟向皇帝呈上的奏摺卻是十分罕見。當年的布政使在一九一一年黃花崗事件後,向宣統皇帝呈上兩卷奏摺,指孫文(即孫中山)逆黨令社會不安,提出緝拿亂黨的部署;另一幅則批評廣東軍紀不嚴,要求彈劾兩廣總督。兩者清晰描述了當年的社會及清廷情況,李指,清廷更於兩卷奏摺上,分別硃批「知道了」及「陸軍部知道了」的批示,展現了當年官吏的行文。

康文署混帳遺失孫中山文物 1215-00176-060b4
日本製的清國地圖顯示當年革命軍與清廷軍隊的對峙形勢。

康文署混帳遺失孫中山文物 1215-00176-060b5
孫中山向護送有功的海員頒贈大總統獎牌,牌上更刻有五色旗。

康文署混帳遺失孫中山文物 1215-00176-060b6
刻有「天下為公」的紀念杯,是當年用作送予革命烈士。

康文署混帳遺失孫中山文物 1215-00176-060b7
布政使向宣統皇帝呈上的奏摺上有清廷的硃批。

為期五日 免費入場
有關展覽亦展出孫中山簽署的指揮官委任狀,以及顯示當年革命軍與清廷軍隊對峙形勢的地圖,可讓市民更了解革命年代的情況,展覽由昨日起至本周六於大會堂低座展覽廳舉行,市民萬勿錯過。

辛亥革命大事記
1894年12月

孫中山在美國檀香山創立興中會,推動反清運動

1905年7月

興中會、華興會及光復會等組成全國性革命組織同盟會

1911年4月27日

同盟會策動廣州起義失敗,72具烈士骸骨合葬於黃花崗

1911年10月10日

武昌起義成功,起義軍佔領武漢三鎮,成立湖北軍政府

1911年12月

孫中山被推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1912年1月1日

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孫中山宣誓就職

1912年2月12日

清帝溥儀退位,清朝滅亡

辛亥革命100周年大型展覽詳情
展覽地點:香港大會堂低座展覽廳(免費入場)

展覽日期:12月14日、16至17日:上午10時至晚上7時

12月15日:上午10時至下午1時,下午4時至晚上7時

12月18日:上午10時至下午2時

查詢電話: 2985 8338

avatar
Yellow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康文署混帳遺失孫中山文物 Empty 辛亥革命 推翻帝制創立民國

發表 由 Yellow 周三 12月 15, 2010 11:10 am

辛亥革命發生於中國農曆辛亥年(清宣統三年),即西元一九一一至一九一二年初,以「驅逐韃虜,恢復中華」為口號,目的是推翻清朝帝制的全國性革命亦結束了中國延續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為中國進步打開了閘門。

一八四○年鴉片戰爭後,中國飽受列強侵略,晚清政權更是昏庸腐敗,清末年間內憂外患不斷,醞釀着革命浪潮,此時,曾在香港留學的孫中山,曾稱「我之革命思想,完全得之於香港」,他其後便在一八九四年於美國檀香山成立興中會,策劃反清運動,期間發動了十次武裝革命。

為與清政府對抗,孫中山組成全國性革命組織「同盟會」,一九一一年四月在廣州起義,但最終戰敗,七十二具烈士骸骨便合葬於黃花崗,稱為黃花崗七十二烈士。此役後義軍再於同年十月十日發動起義,成功攻佔武昌,成立湖北軍政府,兩個月內,共有十四個省及上海市先後宣布獨立並成立軍政府,令清朝政權瀕臨崩潰。同年,孫中山被推選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中華民國臨時政府亦於翌年一月在南京成立,同年二月,清末代皇帝溥儀退位,清朝隨即滅亡。

avatar
Yellow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康文署混帳遺失孫中山文物 Empty 百年碉堡列一級歷史建築

發表 由 Given 周四 6月 23, 2011 5:55 pm

政府明日刊憲將元朗下白泥一幢富有孫中山辛亥革命歷史意義的碉堡,列為一級歷史建築物。該幢有逾百年歷史的建築物,樓高兩層,全幢以青磚修築而成,為達致防禦及監視外敵的目的,建築物外牆多處設有槍眼及錐形凹入式窗口,是本港目前唯一有確實證據,證明與孫中山及其黨友革命運動有直接關係的建築物。

康文署混帳遺失孫中山文物 0623-00176-022b1
碉堡以青磚修築而成,圖為建築物的正面。

該碉堡估計建於一九一○年,現時位處官地,業權由政府擁有。碉堡樓高兩層,呈長方形,以青磚修築而成;一樓與天台之間設有閣樓,外牆上下多處設有槍眼,內部房間設計簡單,以沙漿鋪地,窗口則以錐形凹入式設計,以達致防禦及視野更廣闊之效。

辛亥革命人士藏身地
碉堡位置俯瞰后海灣和深圳,一九一○年左右,廣州新軍之役結束後,革命人士藏身於碉堡內,並以稻米磨坊和煉糖廠作掩飾,以監視后海灣對岸屬清廷管轄的範圍。該建築物由興中會的骨幹分子鄧蔭南所建,建築物期間曾作改動,特別是加設窗戶和附加了臨時構建物,而毗鄰原本有一相連的建築物已遭拆卸。

康文署混帳遺失孫中山文物 0623-00176-022b2
辛亥革命人士一度利用碉堡作為藏身地。(黑白資料圖片)

康文署混帳遺失孫中山文物 0623-00176-022b3
碉堡設有錐形凹入式窗口,可作防禦之效,從裏而外看的視野亦更廣闊。

avatar
Given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康文署混帳遺失孫中山文物 Empty 保育石刻康文署拖泥帶水

發表 由 pierre 周六 6月 25, 2011 12:04 pm

本港沿海及離島共有八處石刻列為法定古蹟,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三年半前被石刻專家炮轟保育不當,易令石刻圖案損毀,促使署方委託專家研究石刻註釋及保護工作,但研究報告遲遲未有公布,令專家擔心有礙保育石刻。康文署轄下古物古蹟辦事處解釋指,因有專家中途退出,加上報告整理需時,才致時間表延後,相信古物諮詢委員會下次會議上可提交報告,署方亦已率先落實部分專家的建議,如拆除部分石刻的圍籠及改善保育石刻技術。

康文署混帳遺失孫中山文物 0625-00176-024b1
本港共有八處石刻列作法定古蹟,部分易被遊人觸摸。

石刻顧問研究由四名專家就不同專業範疇分別進行研究,原定去年底完成,但康文署去年底向古諮會匯報稱,因有顧問以私人理由退出,令研究時間表要延遲數月至今年初完成,但半年幾乎過去,康文署仍未公布研究結果。

顧問報告遲遲未搞妥
香港大學考古學者秦維廉(William Meacham)為顧問之一,他於○七年底質疑康文署以滅菌劑抑制微生物在蒲台島石刻上孳長或有損石刻圖案,促使署方進行檢討。他強調研究項目是源於保育石刻的急切需要,質疑康文署遲遲未能公開報告內容,擔心有人試圖黑箱作業及美化專家的批評意見。

古蹟辦發言人解釋,報告延後是由於一名英國專家以私人理由退出,要另覓墨西哥專家接手,加上各專家的報告內容均分量十足,需時整理,絕不存在黑箱作業問題,預計古諮會下次會議上可公開各顧問報告全文及康文署報告摘要,署方亦已率先落實部分改善建議。

下白泥碉堡革命遺迹
另外,政府昨日刊憲宣布將元朗下白泥五十五號碉堡列為法定古蹟。碉堡約建於一九一○年,是本港唯一有確實證據證明與辛亥革命有直接關係的建築物,見證香港在革命運動中所擔當的角色,具很高的歷史價值。適逢辛亥革命百周年紀念,當局下半年會在碉堡附近安放展示設施。

下白泥五十五號坐擁俯視后海灣及深圳的地利,因而成為革命活動基地,一九一○年,廣州新軍之役結束,革命人士就將基地作為藏身之處,並以稻米磨坊及煉糖廠作掩飾,興中會的骨幹分子鄧蔭南其後在該處興建碉堡,用以監視后海灣對岸屬清廷管轄的地方。
avatar
pierre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康文署混帳遺失孫中山文物 Empty 掏荷包捐百銅像 嘆港生嫌歷史悶

發表 由 C9 ?? 周日 10月 02, 2011 6:37 pm

【明報專訊】年屆76歲的國父孫女孫穗芳,去年起開始捐贈銅像予兩岸三地,以紀念祖父孫中山,其中14座會安放在本港學校和公眾地方。她坦言,單是鑄造銅像已花了她百萬美元,即使被人批評她「做騷」也沒所謂,反而本港學生「嫌歷史悶」不肯了解,令她更難過。

1936年生於上海的孫穗芳,是孫中山長子孫科的女兒,其母親嚴藹娟當年是孫科的私人秘書兼同居女友,但在孫穗芳出生前二人已分手。孫穗芳約30歲才首次與父親見面,曾被父親元配的女兒孫穗華質疑身分,但她自言對祖父敬仰,從小已收集孫中山畫像。孫穗芳25年前開始宣揚孫中山革命事迹,除多次出書,亦舉辦公開講座逾千次,至近兩年開始贈送銅像。

從小收集孫中山畫像
現時本港已安置11座國父銅像,除中山紀念公園那座由政府斥資興建,大部分均由孫穗芳「自掏荷包」,她指出,每座銅像平均價值數萬港元,鑄造100個成本高達700至800萬元。她說,在香港不少學生對歷史認識不深,有時嫌她的講座悶,相信是與當年港英管治和教育制度不重視歷史有關。她舉例,即使當年民政事務局,也只想隨意將國父像放於維多利亞公園,這也是對歷史的不關心,令她相當氣憤。
avatar
C9 ??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康文署混帳遺失孫中山文物 Empty 宋慶齡拒美國情人求婚

發表 由 Fun69 周日 1月 01, 2012 2:54 pm

國父孫中山的第二任妻子宋慶齡,被爆曾與美國出版家泰勒( Frank E. Taylor)有過一段異國姊弟戀。 1940年代訪華的泰勒,曾被當時 40多歲、寡居多年的孫夫人深深吸引而墜入情網,他向她表白、求婚,但遭宋以親筆信婉拒。

康文署混帳遺失孫中山文物 01ce7p
傳宋慶齡曾譜異國姊弟戀。

拒婚信造句典雅
自從孫中山 1925年去世,當時 33歲的宋慶齡開始過着寡居的生活,此後她的感情世界,外界一無所知。據旅美作家張北海透露, 1981年宋去世後,他在美國紐約出席僑界追悼會時,認識泰勒,泰勒在酒吧向他展示一封用墨水筆所寫、已經泛黃的信,信上字迹娟秀、造句典雅,這是當年宋寫給他的「拒婚信」。

1916年出生的泰勒稱, 1940年代曾訪問中國,當時 20多歲的他是一名文藝青年。當他見到寡居多年的宋慶齡時,情不自禁墜入情網,因此向她表白、求婚。可是,宋未有答應,並在拒婚信中表示她有許多事需要做,必須留在中國,所以無法跟他去美國。泰勒回美國後從事出版業 40年,更曾擔任由瑪麗蓮夢露主演電影《亂點鴛鴦譜》( The Misfits)的製片人。他曾結婚,也離過婚,育有四兒子, 1999年 11月在美去世,終年 83歲。
台灣東森新聞網

康文署混帳遺失孫中山文物 01ce8pn
泰勒 1951年與前妻
avatar
Fun69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1頁(共2頁) 1, 2  下一步

回頂端


 
這個論壇的權限:
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