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A's forum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異域:「93師」

向下

異域:「93師」 Empty 異域:「93師」

發表 由 Aston 周六 1月 02, 2010 4:21 pm

國民黨老兵曾留守泰國準備反攻大陸
生存在異域:

    從孤兒到公民的泰國華人

    參加過抗戰的「93師」成了他們永遠的番號,

    那群生活在異域與草木同朽的中國人,

    在他們用生命和鮮血幫助泰國「剿滅」了泰共後,成為泰國公民。

    現在已像金三角茂盛的熱帶植物一樣,

    由幾千人綿瓞了20萬人。

    ■本刊記者/楊東曉(發自泰國 美斯樂) 攝影/王豫明

    94歲高齡的雷雨田早已不怕「紅色恐怖分子」行刺——行刺,那是1985年他見日本記者松本利秋時的說法。

    雷雨田喜歡與人交談,而且思路和口齒都很清晰,除了一口雲南話不是太好懂之外,他能滿足各地來客的詢問,毫無掩飾地說自己這一生「什麼都做了,什麼都沒做」。這位生活在泰國清萊府美斯樂村的原國民黨將軍,在講述自己的故事時反覆用同一個數字,「47」。「我打仗打了47年,到泰國來,至今又是47年」。

    反攻大陸不成 淪為亞細亞的孤兒

    打了47年仗的雷雨田,原名張秉壽,他個人47年的「戰爭史」,是從1934年參加抗戰開始的。先是打擊日本侵略,1945年抗戰勝利後又和共產黨解放軍打,1949年中國大陸解放後,憲兵團長帶著他的勢力進入緬甸。這一年從雲南進入緬甸的國民黨部隊有兩支,193師和93師,約兩萬人。後來又匯入一些小股的各師殘餘勢力,但這些民國軍人都習慣稱自己是「93師」,這個番號記錄了原國民黨雲南地區的第八軍93師十年北伐、八年抗戰的光輝歲月。所以,在四年內戰被打出國境後,「93師」這幾個字,成了此後很長一段時期裡這群生活在泰國的華人的榮耀。

    在中緬邊界徘徊了兩年的孤軍突然等到了空中援助。1951年朝鮮戰爭爆發,美國和台灣方面都看到了一個可以對中共實施南北夾擊的機會,雷雨田他們開始得到美軍飛機的空投物資。孤軍雖然打不過解放軍,但是在與緬軍的戰鬥中屢屢得勝,反攻大陸還沒見到眉目就於1951年被緬甸政府控訴到聯合國。

    在徵得泰國同意後,聯合國安排孤軍暫留在泰緬邊境的金三角和美斯樂,分批搭乘美國飛機遣返到台灣。但是1951年7月,蔣經國親自飛赴泰北傳達蔣中正的指示:「擇佳機,圖反攻。」1961年,聯合國再次要求殘軍撤台,今天,孤軍的後人在講到這一年時,都會說「同時還有一份密令」,「密令」要求精銳部隊留下,在此處建立反攻大陸的「復興基地」。

    留下來不到一萬人的隊伍,終於成了亞細亞熱帶叢林中的孤兒。

    剿滅泰共 換來泰國國籍

    雷雨田所說的47年戰爭到此時,還沒有結束。在泰國北部棲身的孤軍又和泰國政府軍打,每戰必勝;和坤沙的張家軍為了爭奪毒品通道打,最後被打敗了。「孤軍」之稱為孤軍,不僅因為他們已得不到台灣方面的支援,而且泰國政府對他們實施的是一種困在「孤島」上的政策——既然你們在泰北佔山為王了,就不得下山,下山便意味著又一場戰亂將要開始。美斯樂就像一座孤島,用熱帶緯帶和高寒海拔的豐富物產養育著一群中國孤兒。

    戰爭間斷性地持續到1981年4月,這時雷雨田已從第5軍參謀長的職位接任了一年前故去的段希文將軍的「泰北山區民眾自衛隊」總指揮,被稱為「雷將軍」和「93師師長」。他繼位後不久發生了一件重大事件,扭轉了中國孤軍在泰國的生存狀況。由雷雨田做後方總指揮的孤軍,幫助泰國政府剿滅了泰國共產黨並為自己換得了泰國身份證。1981年也成為雷雨田47年「戰爭史」的終結之年。這一年在一位位年邁的孤軍第一代軍人口中,還經常被稱為民國70年或2525年,他們尚保留著民國紀年的方式,並已經習慣於使用佛歷紀年。

    這一年,年輕一點的美斯樂人,會稱為2525年,遲疑一下,當他們意識到對方是來自中國大陸的記者時,會加上一句「就是1981年」。這一年成為孤軍在泰國的拐點。

    1981年,66歲的雷雨田開始具有決策地位。孤軍中的內外事務由他來全面掌管,陳茂修直接與泰國軍方高級官員金賽接觸,談各種條件,出多少兵、拿到怎樣的武器才願意幫泰國政府打擊泰國共產黨,但是這些條件又是不能談的,泰國方面只給出400人這個數字,這400中國國民黨的軍人,要麼消滅泰共,逐步得到泰國身份證。同時存在的另一種可能性,就是被泰共消滅,那麼泰國北部從此會少一股不安定的勢力。

    考牙之戰結束了泰國國內戰爭,國王普密蓬親自探視傷員,俯下身來和他們談話。讓他疑惑的是,這些傷兵對他的問候無動於衷。泰國民眾對國王和整個王室極其尊崇,怎麼會出現傷兵對他毫無反應的事呢?旁邊的官員見狀,馬上告訴國王,這些人是中國人,他們聽不懂泰語。

    原來替他平息了十七年內戰的,是一群中國孤軍!

    主持剿共的金塞將軍與陳茂修、雷雨田的這筆交易原來泰王並不知曉。

    這件事感動了普密蓬,他親自簽發了第一批2000個泰國公民證給這些流浪在泰北的中國人。他們的後人,從此逐年逐批地成為泰國公民。
avatar
Aston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異域:「93師」 Empty 回復: 異域:「93師」

發表 由 Aston 周六 1月 02, 2010 4:21 pm

這就是雷雨田開始肩負起使命的一年。此前他作為段希文將軍的副手,沒有在照片中佔居過重要位置。

    這一年國民黨的孤軍,在考柯考牙戰役中打敗了泰國共產黨的軍隊,雷雨田是後方的指揮官。「他們打了17年,我只打了22天就拿下了。」這是雷雨田戎馬一生的最後一仗,並成為他此生的榮耀。實現和平後不久,泰國政府開始全面禁毒,美斯樂不再能看到與罌粟有關的東西,經濟作物變成了茶。雷雨田擁有自己的茶園和茶莊,來自台灣的捐款將原93師指揮部變成了櫻花麗所(旅社)和櫻花餐廳,這些開發經濟的設施現在都屬於美斯樂的雷公公,在這裡所有人都叫他雷公公。

    水寬山遠 兩岸一同去探親

    考牙一戰同時也是孤軍和孤軍後人的驕傲,當年帶領敢死隊攻破考牙堡壘的倪思品、重傷成為榮軍的吳巖隊長、張振明、巖康邁,本刊採訪到的所有戰後健全和傷殘的軍人,都以考牙之戰為榮,因為,是他們出生入死為孤軍爭得了在泰國合法生存之地。此後,作為泰國公民,他們擁有開墾土地歸自己使用的權力,他們在泰國的土地上可以堂堂正正而蓬勃地繁衍。

    因為此後他們的兒女如果有出生證,長到15歲即可獲得泰國身份證,不再是「黑戶」;士兵也不用像戰爭年代那樣等到45歲才能結婚。沒有戰爭了,20多歲就可以結婚生子。就像他們安身的泰國北部的繁茂植物一樣。這裡同樣是一塊很養人的土地,1961年,留在泰國準備反攻大陸的一萬左右中國人,到現在已經繁育了20萬之眾。因為考牙之戰後沒有了戰爭。

    由於孤軍與國民黨的歷史關係,在台灣,「孤軍」一詞曾激起民眾萬丈同情。柏楊出版於1961年的《異域》講述的就是李彌部被解放軍趕到緬泰之後的生死掙扎,並在台灣掀起長達數十年的「送炭到泰北」活動。1981年,61歲的柏楊攜夫人張香華來到泰北美斯樂時,這裡還是一片窮山惡水,汽車在顛簸的山路上彈跳了十幾個小時才進到山裡。

    而大陸方面,多年前,「國民黨殘餘」是個諱莫如深的詞,改革開放之後與孤軍有過聯繫的,也大多限於孤軍的故鄉雲南省,更多的中國人對此一無所知。

    今年11月11日,71歲的張香華再次飛赴泰北,這次她是為了完成柏楊的遺願,瞭解孤軍後人生活現狀。應張香華之邀,大陸方面本刊記者等三位文化工作者受台灣將作建設高南華先生的資助,同往美斯樂。

    歷史的弔詭

    美斯樂的教育工作者對大陸記者的到訪最為熱情,美斯樂興華中學校長秘書李寰宇先生把他多年來研究的一些資料和大陸援引他的論文資料拿出來,對他的講述加以佐證。李寰宇告訴《新世紀週刊》,就在不久前,泰國一家電視台播出了對一位年邁的泰國共產黨領導人的採訪,這位久經沙場的老戰士說,當年他們在考柯考牙戰役上的撤退,是主動撤退,而不是被人打敗——泰共與政府多年的征戰是為了建立一個人民幸福的國家,但是卻打得連年戰火,這不是他們的目的。所以,考牙之戰中,他們主動放棄了。「看了這個電視節目,真是令人壓抑。」李寰宇說。

    其實令人壓抑的事,在孤軍從考牙凱旋的那一刻就一直存在。泰國政府與泰共的戰爭徹底結束了,這就意味著一些想在泰國國內戰爭中發國難財的人被永遠地切斷了一條財路。在孤軍被泰國政府軍車隆重地送回美斯樂的途中,突然遭遇伏擊。孤軍尚未看到和平曙光便再次流血。

    28年前的伏擊和最近這個電視節目使這段介入過中國人力量的歷史在一夜之間顯得如此弔詭,而雷雨田和他的母體93師,早已成為美斯樂這一世外桃源裡的泰國公民。
avatar
Aston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異域:「93師」 Empty 留守泰國國民黨老兵:我們是中國女兒泰國媳婦

發表 由 Aston 周六 1月 02, 2010 4:23 pm

孤軍口述史之一

  雷雨田:我們是中國女兒泰國媳婦

  -本刊記者/楊東曉(發自泰國 美斯樂) 特約記者/吳偉

  參加抗戰 曾經受降

  我們命不好,生不逢時,不會打槍就不能生存,生在你打我、我打你那個時代。

  1934年我跑到南京去當蔣介石的學生,參加了守南京的部隊。當時中央軍只有五個師,作戰部隊也就是這五個師,於是蔣介石就要建立各種專科學校、訓練幹部,培養幹部,統一中國。這就把日本人嚇著了,他們看到南京進步之快,不提前侵略就吃不下中國。於是,1937年,日本挑起盧溝橋事件。

  打了上海(此指“八·一三”淞滬抗戰),中央五個師消耗完了,學生就編成作戰部隊,守衛南京。守不住要撤退,就一路走啊,走到漢口,才和其餘部隊聯繫上,又退到四川。

  那時蔣介石(為了)提高學歷辦學校,各個省都招,每個班編17個人,兩個學期編一次班,(要求學生)彼此互相說話、瞭解。

  日本投降時,我也被調到廣州受降。凡是在中國沒有燒殺搶掠的,就送回日本。凡是被老百姓檢舉殺害中國人、姦淫中國人的,就留下作為戰犯處理。

  我去看了一些被關的戰犯,200多人,最高指揮官是一個師團長,剛剛被判了槍斃。他不但殺害中國人,姦淫、輪姦婦女,還慫恿手下兩個兵比賽殺人,一個人背一把長刀,誰殺的中國人多就得獎。還有的,輪姦中國婦女,其他人就在一邊看。他縱容的,就槍斃。

  本來俄國是中國的同盟國。日本一投降呢,俄國人就過來搶佔日本人在東北的利益,後來又和美國人在南韓發生矛盾。

  共產黨和美國人在南韓發生衝突時,我那時候已經到緬甸了。美國要鉗制中國,從國內調兵遣將已經來不及了,就找我們,空投發給我們武器,但前提是要(趁抗美援朝時期)進入中國。共產黨人海戰術,他們還研究了各種對付人海戰術的辦法。

  今年我已進入泰國47年,當時不是想到泰國來住,而是想搭美國人的飛機去台灣。到了泰國後,情況變化了,泰國和緬甸都控告到聯合國,要求把我們撤掉。這事情處理了兩次,第一次是蔣介石處理,第二次是蔣經國親自到泰國來。不能作戰的,坐美國的飛機到台灣;能作戰的,藏起來,藏三個月。

  我這樣一躲,就躲了47年。

  在泰國的幾十年

  我們進來以後,泰國要我們不要走,台灣也讓我們藏三個月,泰國也讓我們藏三個月,我們來的時候,泰北完全被叛亂分子(雷雨田此處指泰共)佔領,這是原始森林,美國飛機找不到我們。泰國派了一個新任的清萊省長,就提到叛亂分子,他們也是泰國人,請他們出來一起建設泰國。

  這個省長呢,他被叛亂分子邀請到營房去探訪,我曉得他們是什麼人,就告訴他去不得,但是他很純潔,不相信、不瞭解。一去了營房,就把他手足都砍掉了。

  有人提議讓我們去打,先是軍方不同意。軍方打不掉,才希望讓我們去打,我們三天打掉五個據點,還打掉了它的總指揮部。他們(泰共)全部是外國支援,先吃泰北,再吃泰南。泰國人也看到了這些材料,於是全力支援後面部隊繼續打,泰國給我們補給,協助他們鎮壓叛亂分子。

  這裡(泰國北部)被人家(泰國共產黨)佔了17年,他們打了7年沒有打下來,所以(1981年)他們請我去打呢。我負責三軍200人、五軍200人,有一個前線指揮官,由我任後方作戰指揮官,打考柯考牙我22天給他打下來了,交給他們。泰國很震驚了,他們無條件處理我們的問題,由中國籍入泰國籍。

  戰事結束後,我們就在當地輔導生產,發展農業,解決生活問題。中泰建交後,泰國也怕我們得罪中國,引起兩國邦交的麻煩,中國也怕泰國支援我們反共。雙方都有顧慮。

  所以,泰國武官邀請16國的武官到我們前線指揮部參觀,我當時不瞭解他們的目的,後來一個日本武官對我說,我們敵對了八年,你對這個事情看法如何?我說,我們敵對了八年,是日本侵略中國,我們是抵抗侵略。中國是以仁愛為本,不是以仇恨為本,是化敵為友,不是化友為敵。他無話可說。

  後來我知道了泰國武官的目的。他也怕我們闖禍,他一開始就說,我知道你們的困難,我會向政府提議減少你們的困難。我表示,好,我接受你們的建議,但我向全世界宣佈,從現在起,絕不介入任何黨派的糾紛,絕不介入任何政治糾紛。利國利民的事情盡力而為,禍國殃民的事情堅決不幹。

  沒給娘家丟臉

  我是中國姑娘嫁給泰國人做媳婦,我得孝敬公婆,愛護這個新家。我沒給娘家丟臉,到了婆家看門拖地倒茶,我沒吃閒飯。我絕不參與政治上面的問題。泰國也放心了,中國也放心了。所以中國歷屆大使都來看我,這一屆還沒來得及來。

  中國現在對我們的態度也變化了,上屆總領事期滿後,現在剛調任的總領事也很重視美斯樂,我去清邁的時候對我又是獻花又是送禮,非常隆重,非常友好,完全表現出了友誼,我也請他吃飯。從這裡看呢,說明胡書記(胡總書記)對我們的友誼又進一步。

  現在呢,國家對我們有鼓勵,世界戰爭沒有了。大陸請我三次,我去三次;台灣請我三次,我去三次,大陸高級官員都來看,整個昆明人都想來看看。好多人過來參觀我這邊的文史館,後來都去清萊參加晚宴。

  現在大家都來寫書、寫文章,英國記者、美國記者都來了。這次英國記者來了,很鄭重其事,和我談了後,當天出了新聞就有6個國家的人要來。
avatar
Aston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異域:「93師」 Empty 考牙之戰使中國孤軍成為泰國公民

發表 由 Aston 周六 1月 02, 2010 4:24 pm

孤軍口述史之二

    倪思品:考牙之戰使中國孤軍成為泰國公民

    ■本刊記者/楊東曉(發自泰國 美斯樂) 實習記者/石璐

    考牙是我帶人打下來的。那時我35歲,現在快65了,也是往事了。我是雲南騰沖人,民國52年我18歲,跟著做生意的父母從緬甸到泰國,我們是從國內逃戰亂逃到緬甸的。後來就在緬甸受教育、讀書,在那邊發展。後來聽說泰國也不錯,也有中華民國的軍隊,我是第三批在泰國當兵的年輕人。想在泰國參軍打回來,結果是沒用的,差點送了命。

    接受一周美式培訓就被拉到戰場

    到了打考牙時(1981年)我是敢死隊隊長。帶了45個人,算我46個。

    我們坐軍車到清萊再到金康,到了金康後他們(泰國政府軍)用戰機把我們送到皮斯洛省,那是個大機場,他們又把我們送到一個偏僻的地方,到那個地方又讓我們訓練,怕我們不會用他們的武器,因為全是美式的,讓我們瞭解武器的性能。大概過了一個星期,我們就開始出征,坐車到指定領域開始掃蕩。

    93師的三、五軍聯合,還有泰國人的幾路軍,一共五路。我們向南進攻,要打這個陣地,先騷擾他們的軍心,進去的人都是被打的,我們被控制了五天。那個時候我是協助副團長的,他們的心都被打怕了。五天呆在裡面不能出來,沒有水喝,全部是森林,森林很高的,飛機空投給我們水和食物,用塑膠袋裝著,很長的塑膠袋一卷一卷的,空投給我們卻拿不到,全部掛在樹上,上也不敢上去,打也打不著,就這樣餓了好幾天。

    後來就下定了決心,要突圍出去。我們前方的執行官是陳茂修,他是我們的指揮官,他讓我們暫時退出五里以外。這就是要打嘛,我們傷兵四五個,重傷一個,要用擔架抬出去,我就被安排給一個隊長,叫隊長暫時掩護我們,健康的人朝前,分到山邊運出去。再一部分給他們投下繩索離開,開始一離開的時候他們(泰共)就打,他們知道我們退了,不過我們已經潛伏好了、掩護好了,他們就在那裡打,我們在這裡撤,爬著撤,傷兵拉著撤,威脅很多。

    為洗一雙腳打斷兩條腿

    那個時候他們用泰國人領我們一個組,那個組有7個人,有一個少尉,他們也聽我的指揮,本來他們很驕傲的,以後他們聽我的指揮,我說你們有地圖,你們知道地形,所以你們先撤去一百米的樣子,掩護我們一下。他們也聽了,悄悄地用他們的行動,他們幫我們掩護才讓我們逃離那個地方。結果撤到一個山上,有5000米,逃離得很遠很高。

    我們撤到半途的時候,尖兵告訴我們大概是有敵人,我們到水溝邊,就像見了金銀一樣,什麼都不顧地低下頭去喝,喝完水才察覺。那段時間水沒得喝,就啃芭蕉樹。我們用牙齒咬,吸那個芭蕉水,不好喝,很澀,大家都很痛苦,餓肚不要緊,缺水就不可以,尤其我們天天聞槍的煙味,太干了。打了很多次仗,就那次因為缺水很艱苦,水很重要。

    但是尖兵告訴我們,不要到有水的那邊去,向這邊靠,因為這邊地形比較高。靠了之後我叫他們全部撤上來不要下去,有一個兵不聽話,下去洗腳,就被打了,兩條腿都被打掉了,17歲。他是偷偷下去的,排長沒有注意到,叫他們不要下去,要小心敵人隨時會開槍,因為他們在草林裡,我們沒有看到,所以我們到上邊以後,他被打了,我們又打下去把他救上來,救上來後很辛苦,我們到了那座山後,它不是路,是險崖,我們發覺水路是下去的路,他們把我們的退路切斷了。

    當了敢死隊長

    以後我們撤到壩邊,撤到總部。我們一直在打考牙這個山,本來我們是兩撥人攻打這個陣地,當天傷亡已經很重了,一接近陣地的最高點,槍就開始響,只見我們的人倒下,攻上去就被打死在上面,當時八九個人。它有兩個很堅固的堡壘,我們用那個迫擊炮打堡壘,沒有用,堡壘太堅固了。叫他們泰國人用105重炮從壩邊打上去,打不到,因為距離太遠。結果沒辦法,上面就派我,其實像我這個級別的有四五個,為什麼偏要派我,我也是怕死的,我也是小孩子,沒有辦法,軍令如山,只有服從。

    指揮官叫我帶三軍大概46個人,一定要想辦法把他們打下來,交給我這個任務,這時候就成立了敢死隊。如果你不打下來,在這個國境的中國人不給公民身份,隨時可以驅逐出境。我就在想,這麼多人,犧牲我一個沒有關係,但一定要成功。所以我告訴弟兄們,你們要聽話,這是我們的生死關頭,一定要拿下來。然後那天我們早上5點就出發了,不要從正面上去,因為正面是他們的口。有個險壁,是一個薄高嶺。爬了兩三個小時,我們當初沒有上去,不瞭解,只能慢慢摸上去,因為很陡,就是一個拉一個,拉小樹慢慢上去。結果上面的三個尖兵第一個掉下去,第二個掉下去,第三個也掉下去,後來他們三個爬起來說,有坑,因為那個陣地裝備得很好,天然的草林,下面是坑,都蓋起來了,飛機看不到,難怪飛機沒法打它,後來,來了三架飛機支援我們打堡壘。我們已經接近了,飛機還用機槍掃,很危險,如果沒有什麼東西給他們知道,我們的傷亡就重了。我的脖子上有一款藍色的圍巾,每一個人都有,那時我在半坡上,我就甩給飛機看,那個飛機看到後就不打了,我的心就落了下來。
avatar
Aston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異域:「93師」 Empty 回復: 異域:「93師」

發表 由 Aston 周六 1月 02, 2010 4:25 pm

我叫他們爬上,一共上去八九個人,我也上去了,上去以後我就讓他們往堡壘裡投手榴彈,堡壘一炸,就攻進去,我們都在上面了,但他們不知道,因為有草林,敵方和我們就互不相見,把手榴彈投下去,一炸我就喊他們攻,不到五分鐘就拿下來了。拿下來以後,見到血跡卻見不到人,我們跟他們(泰共)打仗從來沒見過他們的屍體,因為他們很愛護自己的人,不管傷勢如何嚴重,他們都要先把傷兵撤掉,所以我們上去都沒見到他們的屍體。只看到前幾天被打死的弟兄屍體臭了,後來上去後我就幫部隊搜索,怕他們放下地雷,就慢慢地一樣一樣地搜,在那個圓圓的坑邊,那些坑都是連在一起的,我叫他們搜,安排他們一個排一個排的,防止對方反攻,我打仗最怕人家反攻,就讓部隊裡的人固定在這裡守候,不要大意。

    由「昆浩」變為「昆金」

    平靜後還是水的問題,第一天佔領後沒有水喝,要讓飛機空投,喝一點,慢慢地要去找,在陣地下面有一塘水,供應我們全部人。後來下去發現泰共也要守水,但他們不經打,在守水的附近被打跑了。可是他們不跑多遠,經常騷擾你,突然打你一下就跑掉,因為那裡是險崖,他們不容易跑下去。就把這個陣地佔領了,這次勝利後,泰國國王就很高興,去前線看負傷的傷兵,每一個都慰問到了。本來他們看不起我們這些在外面流浪的中國人,說我們是野中國人,叫「昆浩」,現在叫「昆金」,就是中國人的意思,昆浩是更粗魯一點的叫法。

    打下考牙以後,泰國政府規定我們45天,把他們所有需要的陣地打下來,但是我們沒有到45天就打下來了,我們要守住,還要守足45天這個時間,泰國軍隊才會來接應。他們處理傷兵後,慢慢地爬上來,把重炮抬上來,在陣地上安裝以後,我們慢慢回去,當夜我們坐了軍車回到了下面,那個壩邊叫隆上,是一個縣,可以好好休息。我們的裝備和政府軍是一樣的。本來他們不想用我們這些人,我們在(佛歷)2513年(公元1969年),在這之前,我們打樂隆山的時候,那時候我是排長,也是傷亡很重的。將近十年前,就已經打泰共,他們也知道我們有這個能力,所以就清掃乾淨了,有時候他們讓我們駐紮在公路邊的一個高山的住房。泰國政府允許,然後我們半年或一年一次下去掃蕩,下面也是有泰共的。這樣打來打去,不斷傷亡,一再打。不過那時候武器不太好,政府不太相信我們的能力,給你小兵槍,也是泰國政府給的。我們原來也有的是老式的,三八式啊、404機槍啊、A陸式啊,那個可以用,是美式的,我們叫它長尾巴機槍,其他的槍就不行,都不會響,我們自己改造。改79口徑。他們敵人用自動的,還有小炮、轉盤機槍。

    開始攻打泰共的第一天晚上,就看那個槍彈轟轟地下來,我們看槍彈就讓,打得矮我們就不前進,打得高我們就趕緊跑,估計著打得高低,再往上去。我們有一個指導員想投機,報告說自己想去看傷兵,給他打針,剛剛有一個炮兵在那邊說「唉呀不得了了,我負傷了」,其實他是不想跟我們一起攻。

    我的兄弟怕我,就問我槍有沒有上膛。我說哪個退我就打哪個,他們回頭看我,我說你們別看我,你們不跑我不打你們,如果你們不打他們,他們就會打你們,所以他們就盡心地給我上去了。因為我看起來比較凶。他們想不到我有這樣的膽量,他們還有三軍的人跟著我們,他們的人年紀都比我大,比我老道,最後他們很尊敬,把陣地打下來後對我畢恭畢敬,一開始比較小看我,年紀輕輕怎麼就當他們的指揮。

    老一輩的都要尊重

    泰國政府軍是看不起我們的,因為他們讀書出來的,比我們水準高,我們也沒什麼水準,就是在山裡過日子的。他們用什麼計劃都打不下來,只能用我們的土辦法。他們什麼都有,空軍、重炮,但都打不下來。

    過去有些人講這個戰爭講得一塌糊塗,不實際。有些人你也訪問過了,跟我講的不太一樣。這是我親自經歷的,而且我帶隊。這一仗如果不是我這樣打下來就慘了,我告訴弟兄們,如果沒有犧牲的精神,不要說他們用飛機送你,連牛車都不會送你回家的。泰國人非常現實,你有功勞他們就給你獎勵,沒有功勞連牛車都不送你。我們這批人就是被逼上梁山的。不是泰共消滅我們,就是我們消滅泰共,或者相互消滅。這一仗的好處就是皇家對我們有一點好感。

    對我們中國人好,我們也有個交代了,尊重不尊重不重要,只要有好處就好。現在這一代就幸福了,我們那時候就比較苦,他們公民證拿到,哪裡都可以去,以前我們都不讓下山,要通行證才能下去,被管制。現在年輕人都不知道當年老人的苦。比我老一輩的都要尊重。年輕的時候你們說不定都不如他們。
avatar
Aston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異域:「93師」 Empty 歷史不容許竄改

發表 由 ryan.zho 周二 2月 02, 2010 11:12 pm

華裔荷李活大導演吳宇森準備執導的一部巨片,將以二戰期間美國空軍飛虎隊與國民黨空軍聯合抗日的歷史作背景,並尋求台灣方面合作。因影片要在大陸拍攝,傳中共當局也藉機拉攏吳宇森,欲染指該片,加入中共軍隊與美軍飛虎隊合作抗日的內容;台灣輿論狂批中共的做法,台灣軍方更嚴正指出,「歷史不容許竄改」。

由荷李活著名導演吳宇森執導的這部影片,暫名《飛虎群英》,反映二戰時期,美國空軍志願隊(俗稱飛虎隊)在中國與國民黨空軍一道,共同抗擊日本侵略軍的歷史。據悉吳宇森已在荷李活籌資 1.5億美元,片中主角陳納德將軍( Claire Lee Chennault),擬邀請荷李活一線男星湯告魯斯( Tom Cruise)扮演。

異域:「93師」 02cb1pa
飛虎隊以湖南懷化的芷江機場作為基地,目前已是一個軍民合用的機場。

異域:「93師」 02cb4pnewa
飛虎隊曾獲頒的錦旗,嘉許來華助戰的飛虎隊員。

欲加入中共協同抗戰元素
吳宇森早前與台灣國防部秘密接洽,尋求合作,獲國防部長高華柱大力支持,高認為電影有助台軍歷史精神傳承,要求軍方全力配合,同意未來出人出力。台灣軍史館向吳宇森提供飛虎隊成員日記、各級徽章、軍服款式等給劇組參考,更同意提供基地搭建戰爭場景,並出動兵力充當臨時演員。

據悉,該片人物和室內劇情將在台灣拍攝,空戰動畫在美國製作。但外景則要在大陸雲南昆明,因昆明是當年飛虎隊主要基地之一。大陸當局對吳宇森此片大表熱情。內地媒體披露,去年 7月,吳宇森在大陸做前期準備時,獲中共負責對外電影合作的中影公司熱情接待,並安排他與雲南省有關當局舉行「影視座談會」,專門討論《飛虎群英》。

異域:「93師」 02cb9pa
在飛虎隊的戰機,機頭都畫上鯊魚的血盆大口。

異域:「93師」 02cb10pa
飛虎隊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讓日本空軍聞風喪膽。

「是國軍與美國合作抗日」
有消息指,大陸當局頻向吳宇森灌輸二戰時「陳納德將軍與共產黨友好關係」的看法,希望吳導在片中加入中共協同抗戰的元素,甚至想爭取成為影片的「主要成份」。雖然未知劇本如何,但事件已在台灣引起關注。台灣國防部發言人虞思祖直指,飛虎隊的歷史,「是中華民國空軍與美國合作,共同抗日,這段歷史不容許竄改!」

台灣輿論對中共欲染紅該片,竄改國軍與美軍共同抗戰的歷史十分關注。有媒體引述台灣軍方官員表示,難以接受中共的做法,強調中華民國空軍這段輝煌戰史,近年來已全數被中共收編,納入「中國空軍」的戰績,並遭到扭曲,期望吳宇森的影片,能還原歷史真相,給國軍一個公道。

到昨晚截稿為止,本報仍未能聯絡到身在美國的吳宇森就事件作出回應。

異域:「93師」 02cb11pa
當年《新華日報》報道美國飛虎隊的行動。

異域:「93師」 02cb7pa
飛虎隊的華籍隊員擔任地勤、維修員,修理損壞的戰機。

新聞背景
飛虎隊擊落 299日機  21人陣亡
飛虎隊正式名稱為中華民國空軍美籍志願大隊( American Volunteer Group,簡稱 AVG),是二戰期間由美國志願者組成的空軍部隊,在中國、緬甸等地參加反抗日本的戰爭。官稱飛虎隊曾擊落 299架日軍戰機,自己損失 78架,有 21名機師戰死或失蹤。

由美退休飛行教官創立
飛虎隊由美國退休飛行教官陳納德( Claire Lee Chennault圖)創立。陳於 1937年到中國,獲蔣介石委任為空軍顧問。 1940年他開始組建飛虎隊,回美國宣傳並獲羅斯福總統( Franklin D. Roosevelt)支持,批准美軍現役空軍加入,並拔給 129架戰機。

陳納德在美國招募了約 100名機師和 200名地勤人員,名義是中國「中央飛機製造廠」僱員,月薪 600元美元(其時美軍機師月薪約 347美元)。另外擊落每架日機有 500美元獎金。飛虎隊戰機頭部統一繪上鯊魚嘴隊標,機身有張開翅膀撲向目標的老虎。

從 1941年 12月 20日首場對日空戰,到 1942年 7月 4日解散,飛虎隊共參加對日空戰數百次,官方稱有 299架日軍戰機被擊落,飛虎隊損失 78架戰機和 21名機師。 1992年,美國政府宣佈承認飛虎隊等同在美軍服役,成員享受退役軍人待遇。陳納德曾獲授中華民國最高榮譽青天白日大藍綬帶。

異域:「93師」 02cb99pa
avatar
ryan.zho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異域:「93師」 Empty 綠營薄待飛虎隊老兵

發表 由 ryan.zho 周二 2月 02, 2010 11:14 pm

兩岸過往對飛虎隊歷史重視程度差別大,大陸對飛虎隊歷史傳承極為重視,但台灣卻一點不重視,部份原因是上世紀 90年代開始,台灣綠營為淡化國民黨抗戰歷史,薄待國軍飛虎隊員;時任台北市長陳水扁甚至於 1997年 1月,將 1950年代即陳列於台北二二八紀念公園的陳納德銅像移走。

中共宣傳飛虎隊功績
而中共方面從 90年代起,不斷宣傳飛虎隊協助中國抗戰的歷史,但只提美軍不提國軍;對陳納德遺孀陳香梅到訪給予隆重接待;中共近年不斷尋找當年飛虎隊戰機的殘骸及機師骸骨,然後舉行隆重儀式,移交給美方。

中共還在昆明、南京和廣西臨桂等飛虎隊活動之地,興建紀念館、紀念碑,並為陳納德將軍塑像,又邀請國軍飛虎隊老兵回大陸,參加紀念館的各種活動,令老兵人心向大陸;甚至美國方面只要有飛虎隊文物資料,都捐贈給大陸。

異域:「93師」 02cb6pa
飛虎隊少將陳納德(右)在重慶與蔣介石(左)、宋美齡會面。
avatar
ryan.zho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異域:「93師」 Empty 《尋找少校》揭美軍助華秘史

發表 由 abcde 周五 2月 19, 2010 2:15 pm

中國在抗日戰爭期間,與美國、英國等結成同盟對抗日本,美國對中國提供大量物資和兵力援助,但原來除美國陳納德將軍組建志願航空隊「飛虎隊」外,還有一支代號為「Y」、共逾四千人的美國陸軍部隊。有內地學者花了三年時間,將這段鮮為人知的歷史,拍成紀錄片《尋找少校》。

名為《尋找少校》的紀錄片,去年榮獲中國電視紀錄長片「十佳作品」之一,由孫敏、章東磐等民間學者所拍攝。本身是作家的孫敏憶述,她在雲南發現一張六十多年前的黑白照,相中全副武裝的美國軍人正舉辦葬禮,時間為一九四四年。

「Y」部隊19人遇難
學者根據該張舊照追查,於雲南騰沖國殤墓園發現,在九千多名抗日遠征軍的墓園中,有墓碑寫着「美軍中尉夏伯爾等十四名官兵壯烈犧牲」等字眼,經美國軍方協助提供資料,及聯繫到部分死者家屬,終獲知當年「Y」部隊的遇難者應有十九人,包括梅姆瑞少校。

其後,學者循線索聯絡到少校兩名住在德州的女兒,並且邀兩人○五年到雲南他的陣亡處拜祭。相關經過亦作為紀錄片《尋找少校》的內容之一。
avatar
abcde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異域:「93師」 Empty 滇緬抗戰被淡忘 老兵自發考察還原歷史

發表 由 Black 周六 五月 15, 2010 3:31 pm

本刊記者 尹鴻偉 發自雲南龍陵
「這一次在松山已經快兩個月了,幾乎每天都在山上查看陣地,之前我已經來過松山30多次。」2010年3月22日中午,已經58歲的戈叔亞一邊不斷撥開山路前方的樹枝,一邊興奮地說著,「日本軍隊修建的這些松山陣地比過去任何人想像的要龐大複雜,保護也比想像中要好得多,這不是人為的原因,而是這裡偏僻沒有開發所以自然而然地保護下來了。」

    2010年初,地處中緬邊境地區的雲南省保山市龍陵縣為推進「文化旅遊強縣」戰略,決定對松山抗日曆史文化資源進行普查。

    作為龍陵縣政府特聘的「二戰歷史顧問」,戈叔亞現在每天除了參與各種具體工作,還肩負著與外界訊息交流的重任。對於許多對滇緬抗戰歷史有興趣的人而言,「戈叔亞」已經成為一個繞不開的名字,一個必須提及的人。他早年當過兵,做過工人,念過大學,後下海經商,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自學、研究二戰中的滇緬戰史。

    現在,戈叔亞已經是小有名氣的「滇緬抗戰專家」,他從20多年前被警察查捕、至少3次被迫失去賴以為生的工作,到現在被政府列為座上賓,其間也折射出中國的政治觀和價值觀已經發生了潛移默化的轉變。

    偶然相知

    「最讓我無法接受的情況是這一段真實的國家歷史竟然曾經被虛無化,我曾經在中緬邊境、滇緬抗戰的重要戰場地之一騰沖縣當過兵,後來又在雲南師範大學歷史系讀了4年書,但是無論哪一段經歷都沒有讓我知道絲毫有關滇緬抗戰的情況。」戈叔亞說,「後來,我偶然在圖書館裡看到了日本人服部卓四郎著的那本《大東亞作戰史》,從這本書上我首次看到松山作戰的資料敘述,當時還有點將信將疑。」

    大學畢業後,正趕上中國經濟改革開放的大潮襲擊,戈叔亞沒有「按部就班」地進入吃財政飯的單位,而是和原來在工廠的幾名老同事一起開辦起了公司。「下海」給他帶來了思想和時間上很大的自由,1985年6月,他借到怒江西岸雲南熱帶植物研究所出差的機會,終於第一次正式踏上了松山。

    「之前一次在騰沖縣出差,我去到了當時還是縣黨校場所的『國殤墓園』,馬上被眼前情景驚呆了。除了一塊有雲南著名人士李根源先生題有『民族英雄』的石碑,整座山上的墓碑都被砸毀了。」戈叔亞說,「當時有一個在現場勞動的工匠告訴我這些墓碑是『文革』期間被破壞的,現在政府才出面重新修復,除了痛罵『文革』中混亂、惡劣的種種人和事,表達了對中國遠征軍抗日行為的欽佩,老工匠還特意對我講起了松山的故事。」但當戈叔亞希望刨根問底時,對方欲言又止,顯示出難言的苦衷,給他心中「留下了許多迷霧」。

    但是工匠的話語和態度已經激發了他內心的一種探索力量。隨後一年裡,戈叔亞做了許多準備,查閱了大量的資料和線索,並且主動和許多中國老兵包括海外華人、美國老兵甚至日本老兵取得了聯繫,其中包括松山日軍的倖存者木下昌已、美國將軍史迪威的外孫John Easterbrook,而且都成為了「熟悉的朋友或好朋友」。

    在各種資料研究和交流中,戈叔亞發現很多人的興趣都集中在一個不同的名稱,但卻是同一個地點上:中國人叫「松山」;美國人叫「高黎貢山系間一座長滿了松樹的山」;日本人則叫「拉孟」。而關於這次作戰經過和雙方損失情況,中國國內的記載甚少,並和海外資料出入很大。

    終於,他對松山、乃至整個滇緬抗戰有了初步的認識,同時漸漸覺得自己該做點有意義的事情了。就這樣,帶著多年的困惑、壓抑,甚至是悲哀的心情,戈叔亞終於到達了松山,並從此走上了一條「人生不歸路」。

    他說:「那時候,我真正有興趣的不在於填補歷史記載上的空白和更正誤差,而在於尋找至今活著的人,面對面地聽他們談論對戰爭的感受,親自到故戰場上用心靈緊貼著燒焦的、滲透了污血的土壤去感受它對數十年後的震撼。」

    1985年6月,當戈叔亞筋疲力盡地到達松山一處山頂時,那些蛛網般縱橫交錯的戰壕,坍塌的暗地堡和陰深的槍孔,星羅棋布的士兵掩體……把曾經從軍6年的他驚嚇得一屁股坐在地上。他回憶說:「所有的這一切,迫使任何一個偶然踏上這塊土地的人都必須不容置疑地相信,這裡曾經發生過可怕的戰爭,我相信這所有的一切都在表現著那幅慘烈的戰爭圖景和那段血染的歷史。」

    他表示,日軍拉孟守備隊在松山建築的防禦工事十分完善和複雜,是專門從緬甸調集工兵聯隊修建的。其有表面戰鬥部分,即大量視線良好、事先精確測量了距離的觀察和射擊孔,隱蔽良好的地堡和上面覆蓋著土壤的交通壕、坑道,使整個松山陣地在火力支援上,無線電、有線電通信聯繫上以及人員來往上全部聯成一片;第二層是人員休息、居住部分;第三層是後勤保障部分,包括發電室、用繳獲的汽車發動機改裝的電動水泵抽水系統、大量的武器彈藥和食物的儲藏,野戰病院和供軍事人員解決性需求的慰安所等等。

    「這個組織嚴密、設備完善的『螞蟻洞穴』是軍事建築學上的傑作。有些日本老兵還專門發表過松山防禦陣地從勘察、設計、施工到使用的回憶錄,當時的日本南方軍司令官伯爵寺內壽一大將還曾經到過松山陣地視察。」戈叔亞說,「遺憾的是,所有這些事情,以前中國大陸方面幾乎無人所知,就更談不上深入研究了。」

而在松山下的許多村莊裡,戈叔亞發現村民們多年以來都把收集、出售戰場遺留的金屬物品作為一種生活來源:人們用日本軍刀和槍刺殺豬宰羊;用日本軍用水桶到曾滲透浸泡過屍體和血水的日本軍指揮部的蓄水池或村頭的水塘裡挑水;劈柴時可以看到樹縫裡掉落在地的一粒粒子彈頭;晚上,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飯,堂火用一個坦克齒輪和軸承圍繞著,飯鍋是用日本飛機殘骸的鋁片製成的;而男人的煙嘴的金屬部分也是用大口徑的機槍彈殼製作的……在怒江西岸滇緬公路沿線,絕大多數城鄉民舍都披蓋著松山戰役後留下的鐵皮——上面基本都彈洞纍纍。

    「50多年來,這裡的男女老少就是在這種環境中生活。他們熟悉這裡的每一條坑壕,這裡的每一件戰爭遺物和它們的來歷和功用。」他說。

    隨後,松山、滇緬抗戰等這些本與其並沒有直接關係的歷史,成為了戈叔亞個人研究的範疇,甚至成為了他生命的大部分內容。

    視野擴大

    由於缺乏政府背景和經濟力量的支撐,多年來戈叔亞的工作只能自己完成,或者依靠個人關係尋得一些幫助,用他自己的話說是「一名不折不扣的『田野調查學者』或『民間學者』」,一邊研究一邊還要想辦法謀生。

    隨著抗戰知識的積累,戈叔亞的能力和雄心也在積累,他覺得應該把視野擴大,走得更遠。除了關心松山戰場遺跡,他還做了許多與滇緬抗戰歷史有關的事情。自1997年以來,戈叔亞不斷自發或者被媒體、政府邀請到滇西、緬甸和印度調查、考察,尋找遺留的中國遠征軍老兵、中國遠征軍抗戰的歷史和滇緬抗戰的烈士墓地,並不斷在媒體上發表相關文章,參與製作一些電視紀錄片,更成為了美國《中緬印戰區老兵專刊》(《EX-CBI ROUNDUP》)雜誌的作者和朋友。該雜誌在美國及其他一些地區有著巨大影響,所有關心二戰歷史,關心滇緬抗戰的人都知道它,並把它當作一個訊息交流的平台。

    1997年,戈叔亞參與了尋找駝峰航線墜落的中國航空公司第53號飛機。後來美國飛行員漢克斯繼續來中緬邊境的山上看望,使53號飛機和駝峰航線的故事得到廣泛的傳播。2000年,當時的中美最高領導人江澤民和布希分別為這架飛機的飛行員題詞。

    2002年2月,經過長時間的調查,戈叔亞在貴州省晴隆縣找到了著名的「24拐」,這個地方很長時間被認為是在雲南的滇緬公路上,並已經成為了滇緬公路和史迪威公路的標誌性形象。

    類似的尋找美國軍人和傳教士遺物,以及收集相關文字圖片、編排赴美文藝節目等工作,戈叔亞做了很多。「由於我對滇緬抗戰研究的深入與執著,國內外許多人都願意把相關資料提供給我,讓我有了更多的瞭解機會。我萬萬沒有想到,這場戰爭在中國國內似乎逐漸被人忘卻,可是在海外,至今仍把有關的美國人、海外中國人、英國人、印度人當然還少不了日本人緊緊地聯繫在一起。我感覺他們一生的時間和空間,好像永遠停留在1942~1945年的緬甸和中國雲南的熱帶密林叢中以及印度的軍營裡,其他時間和空間對他們好像沒有多少意義了。」他說。

    對於此次龍陵縣大力度對松山戰場遺跡進行普查,戈叔亞自然非常支援和高興,「這項工程的投資非常巨大,地方政府肯定無力承擔,完全向國家申請資金也不現實,最好的辦法就是引入市場運作,即向外招商。甚至可以和包括美國、台灣地區等的海外人士探討合作開發松山的可行性。」 戈叔亞說,「無論如何中國是戰勝方,應該有著更自信和更寬廣的胸懷,同時地方政府官員必須發揮智慧,把握好其中政治紅線與經濟發展的尺度,那麼松山戰場的重建也就有希望了,否則只會一直放著、等著。」

    自2010年初在松山開始普查工作以來,戈叔亞和新同事們每天像搜山抓罪犯那樣搜索著戰場遺跡,按照當時中日美軍的記錄和地圖,把所有的戰壕、交通壕、掩蔽部、堡壘、野戰醫院、野戰住宿地、觀察哨所,甚至機槍火力點等都找到,同時請人清理雜草和沉積物,對個別地方進行挖掘復原;然後由「測繪組」把所有戰場遺跡精確地標注在1︰1000或者1︰500的地圖上,同時弄清楚日軍、中國軍隊和老百姓分別對這些陣地的稱呼。

    另外,他們還用保留下來的中日美軍隊幾十張照片進行了實地對照,凡是有背景參照圖的照片大部分都找到了拍攝的地點。

    「日軍的陣地和編號以及這些陣地的功用和戰鬥是非常複雜的。」戈叔亞說,「有時我獨自在一處小小的地面上圍著日軍的這些陣地一次一次無休止地轉,那種對戰爭的感受是很難表達的,有時甚至是對日軍士兵,甚至對日本那個民族的欽佩,總之感悟是很特別的。」

    戈叔亞表示,這樣的普查是任何的戰爭田野調查所無法比擬的,中國從來沒有對一個戰場進行過如此嚴密漫長的調查,其中一個原因是其他地方沒有保存完好的戰場,就是全世界也非常少見。

    「口述組」則按照當地派出所提供的村寨70~80歲的老兵、老人排列,一位一位尋找採訪,並用錄像記錄下來。戈叔亞說:「居住在這裡有60多年的老人,許多是戰鬥一結束就跑到戰場上去參觀和找一些有用的東西,然後幾十年來一直挖掘破銅爛鐵賣錢,所以他們對戰後敵我雙方的屍體遺骨,陣地和陣地上的東西都非常瞭解。比如他們知道哪些地方子彈殼多,哪些地方炮彈破片和炮彈殼多,這樣就可以比較準確地知道當時戰鬥的情況。」

最後,戈叔亞和新同事們要寫出一份非常詳細的松山普查報告,主要由《松山戰役筆跡》一書的軍方作家余戈執筆。由於龍陵縣要把這個報告出版發行,所以報告將按照商業出版的標準來寫。

    一生嚮往

    曾經發生在滇緬地區的那些抗戰歷史故事,近期更被《我的團長我的團》、《滇西1944》等電視連續劇大肆渲染,讓更多的人知道了那些「從滇西邊陲到緬北叢林」裡的歷史故事,更知道了松山。龍陵縣人大的邱湘玲說:「這些電視劇讓我們當地人非常感動,也非常自豪,因為那些故事就發生在我們的家鄉。那些抗戰的歷史事件和戰場遺跡使我們這裡形成了濃厚的抗戰文化氛圍,這在其他地方是不多見的。」

    她表示,戈叔亞這樣的民間學者對地方政府的工作能夠起到很好的幫助作用,他所做的一些事情也是政府層面無法做的,比如與日本和美國一些人的民間往來。

    如果稍稍瞭解到近代中國的歷史、政治變化,就會覺得今天的一切其實來之不易,包括戈叔亞的命運變化也一樣,他自嘲「衰也滇緬抗戰研究,成也滇緬抗戰研究」。在外界看來許多驚心動魄,甚至津津樂道的經歷和故事背後,卻背負著他個人命運的酸甜苦辣。

    戈叔亞說:「當時一些特殊部門對我的監控和刁難令我非常難以接受,我覺得自己僅僅是為了研究那些光榮、悲壯的抗戰歷史,能有什麼錯?即使他們是國民黨的軍隊,後來敗走台灣,但是他們也是中國人,是為中華民族的生存和尊嚴而戰的。」不過他也表示,後來慢慢認識了自己的思想衝動,自己對政治環境的低估,很多事情不是個人力量能夠改變的。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官員都排斥、懷疑戈叔亞,在長期的工作、交往中,也有許多人明裡暗裡關心和幫助他。一名雲南外事官員甚至找到有關部門替他擔保,為他拿回了以前被沒收的研究資料。

    「隨著情況的不斷變化,我也漸漸適應了自己所處的生存環境,明白了哪些問題是不能跨越的紅線。」他說,「這樣也讓我在繼續研究滇緬抗戰的時候能夠找到自己的空間,保證自己的政治安全,同時不再受到莫名其妙的刁難。」

    很多朋友問過戈叔亞,為什麼會對滇緬抗戰歷史如此癡迷,甚至搭進了差不多半個生命?他說:「可能是因為我沒有錢,或者說我是個沒有賺錢能力的人,所以我只能選擇這樣的人生目標來體現自己存在的意義。換言之,如果我是一個成功的生意人、一個有錢人,也許我就沒有這樣的興趣和韌勁,願意冒這麼多風險來進行這些工作了。」

    的確,在他從相知、介入到沉醉於滇緬抗戰歷史的近30年裡,一般人難以忍受的孤獨、窘迫、貧困、危險……他都經歷了,並且走過來了。

    「許多日本人、美國人或台灣人來雲南的目的之一就要和我見面,和我暢談滇緬抗戰歷史,甚至希望和我一起四處走走看看,這一點讓我很有做人的滿足感,同時也有著必須繼續學習、堅持研究的壓力感。」他說,「在有生之年,我仍然願意投入這些工作中,或者說會把他當作自己的終生事業來鑽研。既要對得起自己的人生,更要對得起歷史的真實。」

    2008年12月9日,戈叔亞建立了自己的個人博客,截至2010年3月,點擊數已經超過700萬次。
avatar
Black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異域:「93師」 Empty 抗日飛虎烈士白骨暴山野

發表 由 Ryan.Zho 周一 8月 23, 2010 11:30 pm

雲南昆明市「飛虎公墓」居然變成亂葬崗?曾安葬逾八百抗戰英魂的飛虎隊公墓,因當局多年來漠視保護,目前大批棺木被撬開,白骨散落荒野,連墓碑也欠奉。有退伍軍人探訪時赫見慘況,直呼「心在發痛!」當局前年聲稱重修公墓,但至今遲遲無行動,民眾怒斥「有錢搞拆遷,無心安英魂!」

昆明市近年投入巨額資金大拆大建、改造城市,而就在距昆明市經濟開發區八公里處的長春山卻一片荒涼,「飛虎公墓」石碑豎立草叢,隨地可見散落棺木及遺骸。雲南省飛虎隊研究會會長孫官生淒然道:「撥開枯草就能看到那些白骨。」一名武姓退伍軍人說:「不要說他們還是為抗日而犧牲,就是普通老百姓的墓穴,也不應當遭遇這樣悲慘的下場。」

撬棺毀碑 昆明漠視保護
二戰期間,美國志願航空隊以雲南昆明為大本營,與中國空軍並肩作戰抗擊日軍,被稱為「飛虎隊」。一九四三年,昆明石塘山龍樹庵後山就被修建為飛虎隊公墓,在雲南空戰犧牲的飛虎隊員遺體均在此安葬,共安葬了八百多名中美飛虎烈士,其中美國飛虎隊員約兩百多人。一九四九年,美方將飛虎隊員遺骨運返美國。

但飛虎隊公墓此後遭遇了無數劫難,據龍樹庵的掃地工回憶,一九五三年因建設需要,村民挖出烈士棺木,連同墓碑運到數公里外的長春山上現址草草埋葬。一九五八年內地「大躍進」時期興修水利,生產隊又搬走全部墓碑修水庫。至八十年代後期,公墓頻遭盜墓賊光顧。

雲南省飛虎隊研究會二○○七年獲得一本名為《鋁迹》英文書,作者是美國飛虎隊員的遺孀,書中明確指出公墓位置。研究會根據線索,多番追查,終於在長春山發現已被嚴重破壞飛虎隊公墓。

雲南當局於二○○七年「七七事變」七十周年之際,首度披露昆明「飛虎公墓」,引起轟動。翌年更宣稱要修復飛虎隊公墓,惟流於口號,至今未見任何動靜。
avatar
Ryan.Zho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異域:「93師」 Empty 飛虎公墓時序表

發表 由 Ryan.Zho 周一 8月 23, 2010 11:34 pm

1943年 昆明石塘山龍樹庵後山修建飛虎公墓

1944年 飛虎公墓安葬800多飛虎隊員,其中美國人200多名

1949年後 美國飛虎隊隊員遺骨被美方取走

1953年 村民挖出棺木,連同墓碑運到數公里外的長春山上草草埋葬

1958年 「大躍進」興修水利,生產隊運走全部墓碑修水庫

1980年代 盜墓賊撬開飛虎隊員棺木盜墓

2007年 被遷移、損壞、盜毀的飛虎公墓真相首度披露

2008年 雲南當局高調宣稱要修復飛虎公墓

2010年 飛虎公墓仍如亂葬崗,屍骨暴野

avatar
Ryan.Zho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異域:「93師」 Empty 二戰飛虎隊最後中國成員逝世

發表 由 JERK@HK 周四 10月 14, 2010 4:06 pm

二戰時期美軍援華飛虎隊的中國成員吳其軺,昨日凌晨逝世,終年 93歲。至此,飛虎隊在中國的成員全部離世。吳其軺 1943年加入飛虎隊,曾擊落過五架日本戰機,飛過最險要的「駝峰」航線,獲得過 17枚獎章。不料, 1949年返回中國後,被送勞教二十多年。

異域:「93師」 22831_200x200
老年的吳其軺(左圖)二戰時是美國飛虎隊上尉(右圖)。

「嘗遍人生酸甜苦辣」
昨日凌晨零時 28分,吳其軺在浙醫一院因多個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父親總算堅強地走完了人生的全程,他這一生,可算是嘗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吳的兒子吳緣說,父親一生性情平和,熱愛飛行,有空最喜歡用一大張掛曆紙摺飛機模型給孫子玩。 1943年,吳因飛行技術了得及英文流利而加入飛虎隊,幾年內對日作戰飛行超過 800小時,戰績彪炳。但中共建政後,他卻被當局送去農場勞教,獲釋後還當了六年三輪車夫。
杭州《青年時報》
avatar
JERK@HK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回頂端


 
這個論壇的權限:
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