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A's forum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兒童打機出現成癮先兆

向下

兒童打機出現成癮先兆 Empty 兒童打機出現成癮先兆

發表 由 Aston Martin 周日 1月 17, 2010 1:38 pm

聚精會神打機的兒童隨處可見,一項調查發現,八成受訪兒童曾打機,當中五分一每天打機 1至 3小時;逾五成半更不能自控,總會超出原擬定的打機時間。打機原因是「刺激好玩」、「消磨時間」等,部份已有身心及社交負面影響,出現與賭博相似的成癮先兆。

導致專注力減弱
循道衛理楊震社會服務處油尖旺青少年綜合發展中心於去年 10月至 12月,訪問 906位油尖旺區的小一至小六學生,發現八成受訪學生曾玩電玩,大部份人打機年資為 1至 4年;逾一成半更打機達 5至 9年。兩成每星期玩 8至 22小時,甚或更多。

研究又發現兒童沉迷打機的原因包括追求刺激好玩、體現打人、飛天等超現實感覺、消磨時間及追求成功感。射擊類、動作及戰略類與驚慄類電子遊戲均是受訪兒童最喜歡的類別,部份已出現睡眠不足、專注力減弱等影響。

該中心社工沈偉全表示,打機已成為兒童生活的一部份,調查發現部份受訪者已出現成癮先兆,即使知道打機會帶來負面影響,仍不能自拔,嚴重影響身心及社交發展,長期沉溺更為他們的價值觀及與人相處方面帶來負面影響。

中心社工葉嘉綸指,部份電子遊戲會有正面影響,建議家長了解兒童打機的原因,更不要將打機作為不能陪伴子女的心理補償,要以身作則,設身處地關懷子女的感受,有助建立正面價值觀,確立正確的打機態度。

子女沉溺電子遊戲測試表
•打機時間常超出預算
•即使無打機仍時刻想着打機
•覺得需要更長打機時間才滿足
•不能夠控制自己減少或停止打機
•向家人或朋友隱瞞打機時間及情況
•即使投放大量金錢打機仍會繼續進行
•以打機作逃避問題及紓緩負面情緒途徑
•嘗試減少或停止打機時,感到不安或情緒不穩
•沒有打機時,感到情緒波動、坐立不安及抑鬱
•因打機出現家人或朋友關係破裂、工作或學業問題

註:
•符合 0項:沒有任何沉溺迹象
•符合 1至 3項:有一定程度依賴,生活已受影響,應正視及適當監管
•符合 4項或以上:已成癮,或需向社工商討解決方案
Aston Martin
Aston Martin

文章數 : 528
注冊日期 : 2009-11-28

回頂端 向下

兒童打機出現成癮先兆 Empty 胖童早逝風險高兩倍

發表 由 Gigi 周五 2月 12, 2010 10:19 pm

世界各地的兒童愈來愈肥胖,已是大勢所趨的現象,根據美國一項大型研究發現,肥胖兒童長大後,因疾病、飲酒、濫藥等問題,早於五十五歲前死亡的比率,是瘦削兒童的兩倍。由於肥胖可增加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及中風等風險,威脅健康,專家警告,在兒童早期預防肥胖十分重要。

兒童打機出現成癮先兆 0212-00176-071b1
胖童及早控制體重,可減患糖尿病等疾病風險。

該項在《新英倫醫學雜誌》刊登的美國研究,共研究四千八百五十七名沒患糖尿病的美國兒童,年齡由五歲至廿歲,共有一百六十六人在五十五歲前死亡,他們因疾病,或飲酒、濫藥等令自身受傷害的原因死亡。據專家觀察所得,由於生活質素提高,令兒童日益肥胖。在美國,近五分之一的六歲至十九歲兒童及青少年屬於肥胖,胖童數目是三十年前的三倍,專家警告,胖童的壽命將較其父母一代為短。
avatar
Gigi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兒童打機出現成癮先兆 Empty 兒童患癌年增200新症

發表 由 Zen 周一 2月 22, 2010 10:41 pm

本港每年平均約一百五十至二百宗兒童癌病新症,在治療過程中,不少病童經常到醫院覆診。為增添「家」的感覺,減低病童的不安感,中文大學兒科學系與威爾斯醫院包黃秀英兒童癌症中心、病童及家屬組成「生命小戰士會」,於威院內設立「生命小戰士之家」,提供玩具、圖書及上網服務,讓病童及家屬輪候治療時遊玩及休息,亦可作經驗交流平台。

兒童打機出現成癮先兆 0222-00176-064b1
「生命小戰士之家」昨舉行開幕禮。 (袁志豪攝)

中大醫學院名譽臨床助理教授、生命小戰士會名譽主席成明光昨表示,本港癌症病童主要患上血癌及腦癌,其次為淋巴癌及腎癌。隨着引入新藥,及向復發及高危病童使用幹細胞移植,如非親屬臍帶血移植,治愈率由過去六成,增至七成半至八成。

早於08年試辦
他說,生命小戰士之家○八年底試辦,至今已為三千名病童及家屬服務。除提供遊戲及休息地點外,更組成合唱團,又不時開辦手工藝班、由退休老師主持補習班及家長交流講座等。昨舉行步行籌款,逾二百人參加,籌得廿六萬元,部分用作資助內地其餘五個「生命小戰士會」。

八歲的林依玲去年五月證實腦部有腫瘤,到威院覆診往往等候大半日,累得在椅上入睡。自從到了生命小戰士之家,等候覆診時不再沉悶。林母說:「小朋友覆診要抽血好痛,血管好細要拮幾次針,以前女兒成日嗌『又覆診呀!』,現在變得輕鬆!」她也經常與其他病童家長分享心得,照顧依玲時再不感徬徨。

一歲半的陳芮澄自小經常發高燒,最後證實患嗜中性白血球偏低,容易受感染。陳母表示,最初感沮喪。她記得首次去生命小戰士之家,義工彈着結他唱兒歌,當時只有六、七個月大的澄澄便第一次學識拍手,令她深受感動。
avatar
Zen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兒童打機出現成癮先兆 Empty 幼年肥胖 心臟病風險增

發表 由 KateBush 周二 3月 02, 2010 2:16 pm

兒童肥胖問題引起全球關注。本港估計逾兩成學童體重超標,不少家長誤以為到了發育期身體的消耗增加,肥胖情況就會自然改善;但美國一項研究發現,近四成在 3至 5歲已發胖的兒童,其中一項可反映心臟健康受損的發炎指數飆升,比率較正常體重的兒童高出逾一倍,他們成長後提早患上心臟病的風險大增。

40%胖童指數超標
醫學界近年相信兒童肥胖與心臟病年輕化關係密切,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一項研究跟進了 16,000名 1至 17歲兒童及青少年體重與身體的發炎指數關係,參加者中約七成屬體重正常, 15%過重, 11%癡肥, 3.5%更是嚴重癡肥。研究結果顯示 3至 5歲的組別中,約 40%過重兒童的發炎指數超標,但體重正常的兒童只有 17%有此問題;到 15至 17歲的青少年組別,更有 83%過重者的發炎指數上升,但體重正常組別只有 18%人指數有異常。

可令心臟提早衰退
研究人員表示發炎指數可反映心臟的整體發炎情況,指數越高,心臟動脈發炎情況越嚴重,是患上各種心臟病的先兆。

若在兒童時期此指數已持續處於高水平,會令心臟功能提早衰退,隨時在壯年時期已要接受心臟病治療,呼籲家長要注意子女的飲食及定期運動,相信有助預防發炎指數上升。
avatar
KateBush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兒童打機出現成癮先兆 Empty 兒童新隱形鏡減慢近視

發表 由 KateBush 周四 3月 25, 2010 2:41 pm

家長若忽視控制兒童的近視將可大可小。有調查發現,三分之一家長對近視存有誤解,包括誤以為子女毋須戴十足度數的眼鏡、更有六成家長鼓勵子女盡量減少依賴眼鏡。有視光師指,小孩在六至十歲時近視加深的速度最快,若不及時控制,患深度近視的機會更高,從而較易患近視性黃斑退化等併發症。有美國公司首創近視控制隱形眼鏡,利用近視離焦技術控制眼球增長速度,減慢近視加深的速度。

一百五十名子女患有近視的家長接受訪問,他們對近視存有六大謬誤(表)。以往有研究指兒童每周戶外活動時間少於五小時,患近視的機會有六成,今次調查有六成兒童戶外活動低於標準。

執業視光師兼香港理工大學眼科視光學院臨床監督苗延泰指,兒童在六至十歲時近視加深的速度最快,本港小孩多用電腦做功課,「休息」時亦玩遊戲機,將更易患上近視。

兒童打機出現成癮先兆 0325-00176-046b2
原理:影像透過新研發的隱形眼鏡,焦點落在視網膜前方,眼球會縮短或不會拉長。

坊間方法有副作用
他指,坊間有三種協助兒童減慢近視加深速度的方法,包括通宵佩戴隱形角膜矯形眼鏡,逐步改善角膜弧度;亦可利用度數漸進鏡片,減少看近物時,眼部調節力滯後;還可用藥物麻醉眼睛肌肉。不過,佩戴角膜矯形鏡片早期會出現鬼影,通宵佩戴,眼睛感染風險較高。戴漸進鏡片會令景物變形,而麻醉藥物須經專科醫生處方及令眼睛怕光。

近年有美國科研公司發明了每日即棄近視控制隱形眼鏡,與一般只有矯正光度的隱形眼鏡有異,它將眼鏡分兩區域,一區利用近視離焦技術控制眼球增長速度,另一區則用以矯正光度,適合六至十八歲人士使用。苗延泰則提醒,該類隱形眼鏡只適合近視六百度以下小童使用,並須經視光師建議才可購買。若角膜有損傷或敏感不宜使用,家長須細心教導子女佩戴。本港售價約三百元一盒。

兒童打機出現成癮先兆 0325-00176-046b4
avatar
KateBush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兒童打機出現成癮先兆 Empty 愛啜手指女童感染蜂窩炎

發表 由 KateBush 周四 6月 24, 2010 2:48 pm

小孩子喜歡「啜手指」,但小心因啜得太多咬破皮,令手指感染細菌引發蜂窩組織炎。台灣一名3歲女童突然高燒不退,兼右手拇指紅腫,家長初時以為是感冒,但檢查後發現是患上蜂窩組織炎,估計是女童吸吮手指時咬破皮,傷口感染了口腔細菌,或嬉戲時接觸細菌導致發炎,幸治療後已無大礙。

在花蓮居住的王小妹妹,很喜歡啜手指頭,上月底家人發現她的右手拇指腫起,未幾更出現高燒,初時以為是感冒,但服食退燒藥仍未見退燒,急忙帶女童求診,醫生檢查後認為高燒與手指感染蜂窩組織炎有關,女童服藥後病情漸好轉,現已康復。女童母親說經此一病後,女兒以後都不敢再啜手指。

延誤治療或需截肢
台灣兒科專家指,啜手指是幼兒的本能,尤其2至3歲更是最常吸吮手指的時期,但幼兒對周圍環境易感到好奇,喜歡隨處觸碰物件,容易接觸感染源,加上口腔存在大量細菌,故經常啜手指會增加受傷後感染發炎的風險,故提醒家長若子女到4歲或以上仍經常啜手指,應透過注意力轉移等方法,令子女盡快戒掉啜手指習慣,並需經常保持幼兒雙手清潔。

蜂窩組織炎的成因是細菌感染皮下組織,當皮膚出現傷口,細菌便有機可乘,夏季高溫細菌滋生較快,兒童感染風險提高,若延誤治療或需截肢,甚至死亡。
avatar
KateBush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兒童打機出現成癮先兆 Empty 胖童胃酸倒流風險高四成

發表 由 KateBush 周日 7月 11, 2010 2:26 pm

現今兒童集萬千寵愛在一身,導致肥仔、肥妹愈來愈多,亦帶來不少公眾健康問題。美國一項調查近七十萬名兒童及青少年研究發現,肥胖兒童患上胃酸倒流的風險遠高於體重正常的兒童,發病率可增加三至四成。專家警告,若未能及時醫治,會增加患者成年後患食道癌的機會。

兒童打機出現成癮先兆 0711-00176-062b1
美國研究發現,肥胖兒童可能面對較高胃酸倒流風險。

有關研究結果刊登於最新一期《兒童肥胖症國際雜誌》,美國南加州凱撒醫療機構研究人員分析了六十九萬名二至十九歲幼童及青少年的健康數據,發現分別有百分之一點五男孩及百分之一點八女孩患有胃酸倒流。肥胖兒童及青少年患胃酸倒流的機會遠高於體重正常者,中度肥胖可將患病風險提高三成,嚴重肥胖更可將風險增加近四成,但在二至五歲的幼童組別中,肥胖與胃酸倒流的關連則不明顯。負責研究的專家指出,雖然目前仍未掌握胃酸倒流的確實成因,但今次研究結果顯示肥胖可能是病因之一,警告若未能及時醫治,患者長大後患食道癌的風險亦增加。

胃酸倒流是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指胃酸反流至食道,典型徵狀包括上腹痛及「火燒心」,長遠可導致長期咳嗽及哮喘等呼吸道問題,胃酸亦會破壞食道黏膜,導致發炎、潰瘍甚至癌變。

港患者逾60萬人
腸胃及肝臟科專科醫生王振宇指,醫學界已知肥胖與胃酸倒流有密切關連,但至今未清楚發病機制。他指港大二○○二年調查顯示本港胃酸倒流發病率約百分之九,即患者人數或多達六十萬人,相信隨着肥胖人口增加,現時患病人數已進一步上升。

avatar
KateBush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兒童打機出現成癮先兆 Empty 初生嬰太好營養種惡果

發表 由 KateBush 周三 7月 21, 2010 5:23 pm

每個家長都希望嬰兒肥肥白白、快高長大,但嬰兒初生六個月內攝取過多營養及蛋白質,隨時種下長大後有癡肥、高血壓甚至心血管疾病等惡果!有兒科醫生及學者指出,嬰兒成長的早期階段屬高度敏感期,期間所受的刺激可能如「輸入程式」般對生理系統造成永久改變。他建議家長以母乳餵哺,確保嬰兒生長不會過快,其長大後癡肥的風險亦會降低兩成。

倫敦大學大學學院兒童健康協會嬰兒營養學教授Atul Singhal分別於○一年及○七年發表的研究發現,以蛋白質及營養較高的奶粉餵哺嬰兒,他們在八至十六年後的血壓舒張壓,會較以母乳或標準營養奶粉餵哺的嬰兒平均高三至四個單位。舒張壓只要上升兩個單位,高血壓發病率會上升一成七、冠心病風險上升百分之六、中風風險亦會上升一成五。

外來蛋白可致敏
最近來港的Singhal表示,每公升奶粉的蛋白質含量達十四至十八克,較每公升母乳只有九至十一克為高。若嬰兒出生後首六個月內均以奶粉餵哺,其蛋白質攝取量會較以母乳餵哺的嬰兒高出七成左右。他強調較高蛋白質含量可能提高嬰兒的癡肥風險兩成至六倍不等,外來蛋白亦可引起過敏反應;故母乳可說是最適合初生嬰兒的食物,營養均衡之餘亦不會出現生長過速問題。

香港兒科心臟學會主席梁平則表示,本港近年因心血管疾病而死的人數持續上升,去年已達九千九百人。而本港六至十三歲的學童中,過重及肥胖的比例亦分別由九三年的百分之十點六與二點六,上升至○六年的百分之十二點八及三點六,與嬰兒營養過剩不無關係。他建議無暇餵哺母乳的家長每天按初生子女的重量,每公斤餵哺一百五十毫升蛋白質含量較低的奶粉,並定期依照世界衞生組織的嬰兒成長表記錄子女的生長情況,以免他們生長過速。

avatar
KateBush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兒童打機出現成癮先兆 Empty 每五名小學生一人癡肥

發表 由 KateBush 周一 9月 20, 2010 5:13 pm

不少家長認為子女吃多點會快高長大,但過度攝取蛋白質會導致兒童癡肥。有 8歲男童由胖嘟嘟的嬰兒,變成癡肥兒童,體重逼近 60公斤,在頸部及腋下呈現瘀黑,醫生指是糖尿病前期表徵。

本港兒童癡肥有上升趨勢,衞生署數字每五名小學生中一人屬於癡肥。香港兒科心臟學會副主席吳彥明指,母乳的蛋白質含量較奶粉少,但已足夠嬰兒所需,曾有一名嬰兒時已屬肥胖的 8歲男童,嗜吃雞翼、汽水等高脂和高糖份食物,頸後和腋下出現瘀黑,已出現糖尿病的表徵。中大糖尿及內分泌科主管周振中解釋,瘀黑是人體內對胰島素出現抵抗而形成,影響胰島素分泌,大大增加患糖尿病風險。
avatar
KateBush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兒童打機出現成癮先兆 Empty 食水含錳高 損兒童智力

發表 由 katebush 周五 9月 24, 2010 11:20 am

地下水一般含有礦物質錳,但這種金屬會影響兒童的智力。加拿大魁北克大學對當地三百六十二名六歲至十三歲兒童進行研究,全部在家中都有飲用地下水,又分析他們飲用的自來水成分,發現常飲錳含量高食水的兒童,其智商較飲用不含錳或低錳食水的兒童低六分,建議家長安裝濾水器,減低錳的攝取量。

專家先量度該批兒童家中自來水的礦物質含量,包括錳、鐵、銅、鉛、鋅、砷、鎂和鈣,以及他們從食物中攝取錳的含量,再透過一系列評估兒童的行為、認知能力和身體的活動能力。

專家發現兒童飲用的食水錳含量高,智商明顯下降,但從食物中攝取錳,則對智商沒有影響。

錳是存在於泥土和空氣,地下水一般都含有該元素,工業上使用錳也十分普遍,例如製造不銹鋼、鹼性電池、無鉛汽油和鑄幣。

avatar
katebush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兒童打機出現成癮先兆 Empty 嬰兒愈早吃蛋可防過敏

發表 由 katebush 周四 10月 07, 2010 11:08 am

兒童食物過敏情況嚴重可致命,家長一般會小心避免子女進食可致過敏食物,如雞蛋等。但澳洲研究指出,若嬰兒在一歲前不嘗試吃雞蛋,日後對雞蛋過敏的機會,較四至六個月大才開始吃蛋的嬰兒高五倍,建議家長及早讓嬰兒接觸容易致敏的食物,減低他們長大後對食物敏感的機會。

兒童打機出現成癮先兆 1007-00176-073b1
澳洲專家發現及早讓兒童試吃雞蛋或有關食品,可減食物過敏。

澳洲墨爾本大學專家對二千五百名嬰兒進行研究,在不同階段讓他們吃雞蛋,再吃蛋糕和餅乾等含有雞蛋的食物,若嬰兒四至六個月大時開始吃蛋,百分之五點六會在長大後對蛋敏感;但一歲後才開始吃蛋的嬰兒,日後對蛋敏感的比率高達百分之廿七點六。

不過,負責研究的專家認為,現時仍需要對果仁和其他常見致敏食物進行同類研究,才能確定嬰兒愈早接觸容易致敏的食物,能減低對該食物的敏感。

avatar
katebush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兒童打機出現成癮先兆 Empty 食後跑步患盲腸炎無根據

發表 由 katebush 周日 10月 10, 2010 3:28 pm

威爾斯親王醫院骨科專科醫生何溥仁昨於運動醫學及康復治療會議表示,近年一項外國調查顯示,體感遊戲機確能帶來一定運動量,以較輕鬆的保齡球為例,體感遊戲每小時消耗的熱量約一百六十七卡路里,真實運動則為一百九十一卡路里。

但若進行較劇烈運動,例如以體感遊戲機模擬打網球,每小時消耗熱量約為一百八十卡路里,真正打網球則約三百一十九卡路里;模擬拳擊每小時消耗約一百七十五卡路里,真實拳擊則為五百七十七卡路里,反映體感遊戲機仍無法取代真正運動。

另外,浸會大學體育系副教授雷雄德於會上指,坊間有不少關於運動的謬誤,例如不少人相信進食後即刻跑步會引致盲腸炎,其實並無科學根據。

雷雄德解釋,進食後腸胃器官需大量血液供應以消化食物,若餐後即刻跑步,雙腳肌肉便會「搶血」,令消化系統缺血並出現腹痛反應,目的是令身體停止跑動,與盲腸炎無關,但亦建議市民運動前二至三小時應避免進食。

此外,不少人認為仰臥起坐及呼拉圈有助減肥,雷雄德指人體每減去一磅脂肪,便需消耗三千五百卡路里,步行半小時約能消耗一百五十卡路里,但腹部肌肉較雙腳少,需連續做一小時仰臥起坐,才能達到同等消耗量,而呼拉圈涉及的腹部肌肉更少,故一般人難以單靠仰臥起坐及呼拉圈減肥。

avatar
katebush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兒童打機出現成癮先兆 Empty 兒童肥胖或患罕見綜合症

發表 由 KateBush 周日 五月 15, 2011 4:01 pm

除單純性肥胖和家族性肥胖外,兒童肥胖的成因亦分為綜合症狀和內分泌原因。有機會導致肥胖症的綜合症狀並不常見,包括普瑞德威利症候群、巴比二氏症候群和肥胖性生殖無能綜合症。患普瑞德威利症候群的嬰兒出生時皮膚較為蒼白,一歲前會有吸吮能力困難、肌肉低張力的現象,所以此症嬰兒通常較瘦弱。但兩歲後兒童的肌肉低張力稍為改善,拚命吃、缺乏飽足感及情緒不穩等典型的症狀便會開始呈現。此症病童擁有正常的語言能力,但智能通常較一般人低。

巴比二氏症候群屬遺傳性疾病,但此症有高度異質性,同一家族患者臨床表現也會不同。患者出生後除了肥胖,還會有多指、腎臟畸形、性腺發育不全、學習困難及視網膜萎縮等問題。患者視力會隨年齡而退化,大部分到20歲時已經完全失明。

而肥胖性生殖無能綜合症是由丘腦病變引致的一種疾病,大部分患者年齡都在20歲以下,屬中等肥胖程度及有性發育障礙的病徵,患者多半是男性。男性患者的胸部、下腹、腰部及外生殖器明顯呈女性型,面部、四肢、手指及腳趾相對幼細和缺乏男性體毛。女性患者則生殖器發育不良,無月經來潮。成年女患者性功能比較差,喪失生殖能力。男女患者雖然會出現尿崩症、嗜睡、懶惰等病徵,但智能大多與正常人無異。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 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臨床副教授 葉柏強醫生
avatar
KateBush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回頂端


 
這個論壇的權限:
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