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A's forum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養生 - 為什麼秋天易傷肺? 秋季養生需知四防四補

2 posters

2頁(共2頁) 上一頁  1, 2

向下

養生 - 為什麼秋天易傷肺? 秋季養生需知四防四補 - 頁 2 Empty 養生 - 為什麼秋天易傷肺? 秋季養生需知四防四補

發表 由 Admin 周六 11月 07, 2009 10:26 am

主題回顧 :

(1)防"濕邪"  秋季從立秋到霜降有6個節氣。此時,夏天的暑氣還沒有結束,秋天的雨水已經很多了,此時須防濕氣陰邪,困傷脾陽而發生水腫或腹瀉症狀。要是早秋脾傷於濕,就會為冬天的慢性支氣管炎等疾病的發作種下病根,所以秋季防濕也很關鍵。
  防濕主要應以祛濕化滯、和胃健脾的膳食為主。如蓮子、苡米、冬瓜、蓮藕、山藥等。
  
(2)防"賊風"  秋天氣候多變,早晚溫差大,冷熱失常,往往使人措手不及,"賊風"往往會乘虛而入,使人生病。
  秋夜涼風習習,有的人愛開窗而睡。睡眠中人體免疫機能降低,陣陣涼風吹起地面塵土以及細菌病毒就會乘虛而入,被中醫稱為"賊風"。
  受到夜間"賊風"侵襲,第二天就會全身酸痛,疲乏無力,還會引起咽炎、氣管炎、口歪眼斜、面部神經麻痺等。
  防"賊風"的方法有:一方面,注意穿衣、蓋被,不要隨意減衣﹔另一方面,不要過早地穿上棉衣,"秋要凍",才會對"賊風"有抵抗力。
  
(3)防"秋鬱"  晚秋時節,淒風慘雨、草枯葉落,人感受了季節的變化容易起憂思。人腦底部,有一個叫鬆果體的腺體,能分泌一種"褪黑激素",它使人意志消沉、抑鬱不樂。而入秋之後,鬆果體分泌褪黑激素相對增多,人的情緒相應低沉消極。

  怎樣防止秋鬱呢?
  首先,生活規律不要隨意打破,心情不好,該做什麼還是得做什麼。
  其次,要適當多吃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雞蛋、豬肉、羊肉和豆類等。
  還要參加一些有益身心的娛樂活動,如歌舞等。
  秋天宜登高遠足,是登山活動的黃金季節,於群山環繞中,置身天地間,可增強人體的呼吸和血液循環功能。

  ★ 秋季養生食療
(1)粥類
  適用於肺燥咳喘、腎虛咳喘、腰膝酸軟、陽痿遺精、小便頻數、大便燥結等症。
  核桃粥:取核桃肉20克,粳米100克。將粳米洗淨,加白糖適量,加水置武火上燒沸,用文火熬煮至熟即可。此方有潤肺止咳、補腎固精、潤腸通便的作用。

(2)羹類
  適用於肝腎不足引起的眩暈、健忘、腰膝酸軟、頭發早白、肺陰虛所致的乾咳少痰,皮膚乾燥症以及脾胃陰虛所致的大便幹結。
  飲食宜清淡、爽口,少吃刺激性的食物,甜酸苦辣鹹都不必偏好。蔥、薑、八角、辣椒等辛辣香燥之品燥熱傷津,不宜多食。羊肉、狗肉、熏烤及油炸食品等熱性食物應忌食。

(3)常笑
  笑是一種健身運動,能使胸肌伸展,增大肺活量。中醫認為笑能宣發肺氣,調節人體氣機的升降,消除疲勞,恢復體力。使肺吸入足量的"清氣",呼出"濁氣",加速血脈運行,能使心肺的氣血調和。

(4)潤膚
  外在的美通過皮膚毛發來展示,表皮毛竅不僅是肺的屏障,還與肺氣相表裡。秋燥首先損傷皮毛,使之晦澀難看。若保持皮毛滋潤清潔,外觀既美麗了,又令毛竅通利,促進血液循環,使肺的氣血通暢,從而起到益肺的作用。

  ★ 運動保健養肺法
(1)摩鼻
  經常按摩鼻部可防傷風、流涕,緩解症狀。
  將兩手拇指摩擦生熱後,用外側沿鼻樑、鼻翼兩側上下按摩60次左右,然後按摩鼻翼兩側的迎香穴(位於鼻唇溝與鼻翼交界處)30次。每天1-2遍。

(2)深吸氣
  本法有助於鍛煉肺部的生理功能。
  每日睡前或起床前,平臥床上,以腹部進行深吸氣,再吐氣,反復做20-30次。呼吸時要緩慢進行。

(3)捶背端坐
  此法可以通暢胸氣,有預防感冒,健肺養肺的功效。
  腰背自然直立,兩手握成空拳,反捶脊背中央及兩側,各捶3遍。捶背時要閉住呼吸,叩齒10次,緩緩吞咽津液數次。捶背時要從下向上,再從上到下反復數次。

(4)耐寒鍛煉
  一是有氧運動,如登山、冷空氣浴、步行、太極拳、騎自行車、跳舞等。
  二是冷水洗臉、洗腳、浴鼻等。身體健壯者可用冷水擦身、冷水浴等。
  實踐表明,適宜的冷水鍛煉對預防傷風、感冒、流鼻涕、支氣管炎有一定的效果。

  但是鍛煉時要因人而異、量力而行並持之以恆,不可強力而為。


Admin 在 周四 五月 13, 2010 1:54 pm 作了第 2 次修改
Admin
Admin
Admin

文章數 : 239
注冊日期 : 2009-08-02

http://inca.888ubb.net

回頂端 向下


養生 - 為什麼秋天易傷肺? 秋季養生需知四防四補 - 頁 2 Empty 熱水泡腳勝補藥

發表 由 ??????? 周六 1月 12, 2013 9:37 pm

熱水泡腳勝補藥每晚用熱水泡腳,可以說是最好的養生保健法,不僅給勞累一天的各個臟器送去最實在的關懷,而且有助於睡眠,能提高人體免疫力。 但是現在,很多習慣洗浴的人從不單獨泡腳,而全身洗澡及泡澡會使大部分血液流向肢體,導致內臟及腦容易缺血,因此,過度疲勞或者身體虛弱的人此時就容易出現頭昏、心慌、乏力等症狀。

如果改用高一些的桶來泡腳,通過熱力放鬆腳和小腿處的經絡,就可以使全身血液循環加快,改善心腦等器官的供血,對血壓有非常明顯的雙向調節作用。 而且隨著熱力的不斷增加,身體會微微出汗,這樣及時排出體內的寒濕和廢物,疏通經絡,調節體溫,降虛火。 因此,我建議大家在忙碌了一整天後,一定要花上半小時來泡腳。不要小看這半個小時,只要天天堅持,就能使你少生病,就能帶給你身心健康。

泡腳的工具  
最好選用桶泡腳,到超市買高一些的塑料桶就可以了。木桶雖然保溫效果好,但太沉,使用起來不方便。現在有很多電動泡腳盆,如果能做得高一些,像桶一樣深,那就更好了。

泡腳的時間  
飯後半小時內不宜泡腳。一般選擇在臨睡前泡腳,一是方便,二是有利於睡眠。但如果日常有閑暇時間,特別是老人,可以在下午3~5點,也就是膀胱經的經氣最旺盛的時候泡腳,補腎的效果最好。每次泡的時間長短因人而異,一般泡到全身發熱、微微出汗就算是泡好了。泡完腳後要多喝水,及時補充水分。有的人泡腳時會讓全身出大汗,覺得這樣汗出透了舒服,其實只有在受涼感冒時可以用出汗排寒,平時就不能泡得出大汗,那樣對身體的傷害很大,久而久之身體反倒會更加虛弱。 如果受涼或感冒了,最好邊泡邊喝溫水或生薑紅糖水,讓身體內部多產熱,通過出汗把寒濕及時排除體外。

泡腳水的溫度 視每個人具體耐熱的程度而定,剛開始泡時溫度可以低一些,然後再慢慢增添熱水,不斷加溫,泡到全身發熱微微出汗為止。 為什麼有的人泡腳時不易出汗 常年堅持泡腳的人都不存在這個問題,只有剛開始泡的人才會有這種情況,原因還是體內寒濕過重。

只要堅持泡腳,逐漸排掉了身體內的寒濕,就很容易出汗了。 為什麼有的人泡腳後身體會出現不適 有的人泡腳時間一長就會出現胸悶、頭暈的現象,是由於水溫過高使雙腳血管過度擴張,全身血液多流向下肢,以致心、腦、腎臟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引起的。 這種人的身體基本上都是血液虧虛,不但泡腳會引起不適,洗澡更會引起不適,因此對於他們來說,泡腳的時間就要短一些,而且日常要注意食療,多吃補血、補腎的食物,從根本上改變缺血的狀況。 一般這樣堅持半個月至一個月,泡腳時就不會再有類似反應了,然後慢慢延長泡腳的時間,逐漸提高水溫,直至微微出汗。

糖尿病人應該怎樣泡腳 很多報導說,有糖尿病的人泡腳後會引起血糖升高。其實,這類病人同樣是身體內血少,因此他們泡腳的時間也不宜長,最重要的是要加強食療補血。 此外,多數糖尿病人都存在陰虛火旺的症狀,可以在泡腳後再搓腳心50~100下,常年堅持就能降虛火。

泡腳水中需要加藥材嗎?
一般人最好不要隨便在泡腳水中加藥材,因為熱力使水中的藥物很容易被吸收,如果不適合你的身體狀況,反而會有負面影響。 當然,身體內寒濕重時可以加艾葉一起泡,但也不能天天加,一周1~2次,每次一小把就可以了。腳氣嚴重的人可以在泡腳水中加醋,能殺菌止癢。

記住,千萬不能經常在泡腳水中加鹽,那樣會傷腎,容易引起全身浮腫、內分泌紊亂,導致原有的腎病加重。 泡腳時的好「伴侶」 在泡腳的桶中鋪上鵝卵石,一邊泡一邊踏石子按摩,效果自然好。 但這只限於年輕人,老人及病人不合適,因為老人和病人的身體大都血液虧虛,在熱力的作用下按摩,很容易引血向下,出現不適症狀,所以泡腳的同時最好做頭部及雙臂的按摩,將血往上引,改善心腦供血。 頸椎不好的人,泡腳的同時將雙手一起泡,對治療頸椎病很有好處。 當泡到身體發熱後,乘熱將頸椎、肩膀、腰背活動活動,會感覺非常輕鬆、舒爽,這時再去睡覺,一定能睡得特別舒服。長久下去,身體的免疫力、抵抗力都會慢慢恢復、增強。

怎樣給孩子泡腳 泡腳的目的是增加血液循環,補陽氣,而孩子是純陽之體,因此沒有必要多泡,洗洗就可以了。 但對於體質比較弱、手腳經常冰冷的孩子,家長可以在冬季給他們泡腳。此外,孩子受涼感冒後,用泡腳來祛寒是很有必要的。 我經過多年觀察發現,只要是常年堅持泡腳,同時又注重食療的人,很少患上嚴重的心腦血管疾病及癌症。因此,每天堅持泡腳,讓血液循環加快,使身體內的寒濕及時排出,再配合食療補足血液,人就沒有理由生病。

【熱水泡腳勝補藥】
本文摘自《將中醫進行到底》吉林文史出版社
口述:胡維勤 整理:正清和
人們常說:「人老腳先老。」中醫養生特別重視腳,因為在人體經絡的分布中,腳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十二條經絡中有六條在此匯聚,分別是足太陽膀胱經、足陽明胃經、足少陽膽拴、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和足少陰腎經。

前面三條為足三陽,經氣從頭流向腳,自上而下;後面三條為足三陰,經氣由腳部運行到腹部,從下至上。也許,大家覺得經絡的運行太複雜,不容易理解,那麼我們就只看這六條經絡的名字就可以了。 古人最重視命名,孔子說:「名不正則言不順。」名字可不是隨隨便便起的,它是內容的高度概括。 你們看這六條經絡的名字中分別含有「膀胱」、「胃」、「膽」、「脾」、「肝」、「腎」的字樣,這就說明以上經絡與這些器官密不可分。換句話說,人體的膀胱、胃、膽、脾、肝、腎都與腳息息相關。 可見,腳雖然處於肢體的末端,但並不是無關緊要的「邊陲小鎮」,我們千萬不要低估了它的健康價值。其實,百病始於足,許多疾病都是從腳開始的。 民間有「男怕穿靴,女怕戴帽」的說法。「穿靴」就是指腳腫得像穿了靴子一樣。其實,不論男女都害怕無緣無故的腳腫,因為這極有可能是內部臟腑出了問題。 《內經》中說:「惟賢人上配天以養頭,下象地以養足,中傍人事以養五藏。」「下象地以養足」,就是要像大地的水汽循環一樣來調養自己的腳。 我們都知道大地上的水經過太陽的照曬之後就會變成水蒸氣上升,然後變成雨雪降落下來。

如果天地間的水汽停止了升降循環,也就沒有了雨雪,世界就會陷入徹底的乾旱。 那麼,怎樣才能讓大地上的水汽上升到天空呢?唯一的方法就是要保持較高的溫度!人體的氣血循環也是如此,如果人的腳一冷,氣血便會在腳下凝固,氣血的上下循環受阻,就會直接影響到內臟的健康。

具體地講,就會影響到人的膀胱、胃、膽、脾、肝和腎。那麼,如何讓人體氣血暢行呢?最好的辦法就是熱水泡腳,讓腳保持一定的溫度。所以,民間才有「熱水泡個腳,勝過吃補藥」之說。 中醫認為:「春天洗腳,升陽固脫;夏天洗腳,濕邪乃除;秋天洗腳,肺腑潤育;冬天洗腳,丹田暖和。」大家都清楚,丹田在肚臍的下方,是儲藏陽氣的地方,冬天睡覺前,用48℃左右的熱水泡腳,就會感覺到一股熱氣從腳直達肚腹,這就是「冬天洗腳,丹田暖和」之意。 現在,大家都在強調冬季進補,有一句民諺:「冬季進補,上山打虎。」意思是說,頭年冬天進補好了,第二年春天就會身體強壯,即使是上山打虎也不怕。

冬季進補無非就是要保持住陽氣,而保住陽氣最簡單、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用熱水泡腳。千萬不要認為這個方法太簡單就忽視它,往往越是簡單的東西價值越大。 我曾給一位女患者看過病,她四十歲左右,舉止優雅,談吐得體,是一家旅行社的老總。 她說自己每到秋冬季節就會手腳冰涼,血液就像凝滯了一樣,渾身上下都感覺僵硬。 她是一個非常敏感的人,每年都會做一次全面的體檢,除了有些乳腺增生外,一切指標都正常。 朋友勸她找中醫看看,她便找到了我。 我為她把了脈,發現她是典型的腎陽虧損。 腎陽虧損的人除了冬天手腳冰涼和血液運行不暢之外,過容易出現卵巢囊腫、子宮肌瘤、乳腺增生等生殖系統疾病,嚴重的甚至還會患上惡性腫瘤。

好在她的症狀較輕,我建議她吃一點八味地黃丸。 她說:「是藥三分毒,有沒有不吃藥的法子?」 我說:「那你就用熱水泡腳吧!不過,有一點講究,熱水裡要放一些紅花,因為紅花味辛、性溫,歸肝經和心包經,用它來煮水泡腳具有行淤通經、活血破淤的功效。不過這個方法較饅,每天晚上都要泡,不能停,不知道你能不能堅持。」 她連忙說:「這個方法很好,這個方法好!我一定堅持下去!」就這樣她堅持了三年,不僅手腳不冷了,困擾她多年的乳腺增生也得到了控制。尤其令人高興的是,這三年中她沒有吃任何西藥和中藥。 養生就這麼簡單,關鍵看你能不能把一件簡單的事情堅持三年。
avatar
???????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養生 - 為什麼秋天易傷肺? 秋季養生需知四防四補 - 頁 2 Empty 寒流來了, 注意頭部的保暖

發表 由 ?? 周日 1月 20, 2013 7:46 pm

為了防寒,人們穿上了厚厚的冬裝和保暖鞋,但許多人沒有戴帽子的習慣。殊不知,人體的頭部也是很需要保暖的。

人的頭部是大腦神經中樞的所在地。頭為諸陽之會。

頭部的皮膚雖然薄,但血管及汗毛既多且粗,所以,體內熱量常從頭部大量往外蒸發。有關研究資料說:

氣溫在l5度C左右時人體約1/3的熱量從頭部散發。

氣溫在4度C左右時,人體約1/2熱量從頭部散發。

而氣溫在零下l0度C左右時,竟會有3/4人體熱量從頭部“跑掉”。

由此可見頭部與人體熱平衡的關係很大。

一個人如果只是多穿幾件衣服,而不戴帽子,那就像熱水而不蓋塞子一樣,熱氣就會源源不斷地向外“流失”。

寒冬戴帽子不僅能保暖,而且還可避免發生風寒感冒、咳嗽、頭痛、顏面神經麻痺 (即口眼歪斜)等疾病。
avatar
??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養生 - 為什麼秋天易傷肺? 秋季養生需知四防四補 - 頁 2 Empty 寒冬三暖

發表 由 Moon2 周六 2月 09, 2013 6:53 pm

1. 頭暖。
中醫認為,"頭是諸陽之会" 體內陽氣最容易從頭部走散掉,如同熱水瓶不蓋塞子一樣,所以,冬季如不重視頭部保暖,很容易引發感冒、頭痛、鼻炎、牙痛、三叉神經痛等,甚至引發嚴重的腦血管疾病。因此,冬天選戴一頂合適的帽子是很必要的。

2.背暖。
中醫學稱 "背為陽"。
冬季?如背部保暖不好,則風寒極易從背部經絡上的諸多穴位侵入人體,損傷陽氣,使陰陽平衡受到破壞,人體免疫功能下降,抗病能力減弱,誘發許多疾病或使原有病情加重及舊病復發。因此,人們在冬季里加穿一件貼身的棉背心或毛背心以加強背部保暖,是必不可少的。

3. 腳暖 。
俗語說"寒從腳下起"。
現代醫學認為,雙腳遠離心臟,血液供應不足,長時間下垂,血液迴圈不暢,皮下脂肪層薄,保溫性能差,容易發冷。腳部一旦受涼,便通過神經的反射作用,引起上呼吸道粘膜的血管收縮,血流量減少,抗病能力下降,以致隱藏在鼻咽部的病毒、細菌乘機大量繁殖,引發人體感冒或使氣管 炎、哮喘、關節炎、痛經、腰腿痛等舊病復發。

因此, 冬季要注意保持鞋襪溫暖乾燥,並經常洗晒。
平時多走動以促進腳部血液迴圈。
另外,臨睡前用熱水燙腳後以手掌按摩腳心10分鐘,可起到養生保健的作用。
avatar
Moon2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養生 - 為什麼秋天易傷肺? 秋季養生需知四防四補 - 頁 2 Empty 早吃薑,補藥湯

發表 由 KateBush 周二 2月 19, 2013 11:49 am

常聽說"白天人吃薑,晚上薑吃人。"好像有點恐怖,現在看到了這些說明有點了解。
如依本文說來,冬夜吃薑母鴨那可是毒上加毒ㄚ!請撥冗讀它一遍吧。
吃薑,補藥湯 - 國醫大師路志正 

我的健康薑中來
國師大師路志正90歲的人40歲的心臟

藥食同源,有一樣東西是不能不提的,那就是薑。薑真是上天賜給人類的寶貝。
中國的老百姓誰家的廚房少得了薑呢?而中醫的藥方中以 薑為 君臣佐使之藥的也比比皆是。

孔子說“不撤薑食”,至理名言。居家過日子,是不可一日無薑的。

家裏不論老小,誰要是著涼受風,馬上一碗薑湯伺候。出點汗,散掉表寒就沒事了。

胃寒,胃口不開,喝兩天生薑紅棗茶,暖暖胃就好了。

薑的好處大家知道得很多,不多講了。只強調一點,如果是日常保健吃薑,一定要在早飯時吃,所謂 “早吃薑,補藥湯”是也。

早上吃薑,保健養生的效果最好。原因是薑最擅宣發陽明經的陽氣。
早晨正是氣血流注陽明胃經之時,此時吃薑,正好生髮胃氣,促進消化。而且薑性辛溫,能加快血液流動,有提神的功效。

怎麼吃法呢?最好是早飯的時候準備一碟子泡薑,就著小米粥吃。
泡過的子薑口感脆嫩,入口有一絲絲的酸、辣、甜,加上粥的清香,微妙地調和在一起,
簡單,清爽,細細地品來,卻是世間至味。
這是最養人的飲食,功效遠遠勝過補藥湯。

午吃薑,癆病戕(qiāng 殺害:~害。自~。~殺。)

很多人都知道晚上不宜吃薑。其實,不僅是晚上,中午以後就應該不吃薑了。

過午不食薑,否則容易傷肺。

中國人養生,特別講究順應天時。大自然的陽氣在中午到達頂峰。盛極必衰,午後陰氣開始升起,陽氣開始收斂。
生薑是生發陽氣的,午後自然不宜再吃了。

正午時分,心經的氣血最盛。此時吃薑,對於本身心火旺的人來說無異於是火上澆油。
心火會燒得更旺。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咱們的肺就是這個池魚。心火過旺,肺就會遭殃了,會引起咳喘痰熱各種症狀。

午吃薑,癆病戕。陰虛火旺體質的人切記。

晚吃薑,見閻王

早吃薑,補藥湯。午吃薑,癆病戕。晚吃薑,見閻王。

最近網上流傳一句與之相似的民諺,曰“早上吃薑等於補藥湯,晚上吃薑等於吃砒霜”。
好多人聽了“砒霜”二字都害怕起來,紛紛詢問原因。看了網上一些解釋的文章,道理都對,

可惜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解釋不了為什麼“等於吃砒霜”。有人乾脆把這句諺語改為晚上吃薑,有損健康。真是有違古人之意了。

為什麼晚上不能吃薑?薑是宣發陽氣的,夜晚人體應該養陰,收斂陽氣,吃薑是適得其反,違背天時。此時吃薑,有幾大害:

第一、使人興奮,無法安睡。

第二、刺激神經,影響心臟功能。

第三、鬱積內火,耗肺陰,傷腎水。

僅僅如此,還不足以說明晚吃薑的危害堪比砒霜之毒。最關鍵的原因是:
人們一般都在晚上喝酒,這時如果以薑菜下酒,大害!

薑酒同食,百日爛心。薑酒都是大熱之物,薑借酒力入經絡,酒借薑性入臟腑。
晚上用薑菜下酒,等於吃慢性毒藥。民間流傳的施工案中,就有用薑酒百日爛肺來謀害人命的故事。
其實,薑酒同食,何止傷肺。日積月累,五臟六腑都會受傷。說到底,還是酒害人。與其聞薑生畏,不如戒酒養生。

去皮不去皮

因為喜歡美食,常常讀食譜消遣。但有一點總讓我疑惑。現在的食譜中,凡是用到薑的,
打頭必然是千篇一律的三個字:“薑去皮”。從什麼時候開始,薑皮如此不招人待見,必欲剝之而後快?

其實,薑皮絕非可有可無之物。它本身就是一味中藥。去皮吃還是帶皮吃,要根據具體情況來定的。

怎麼定呢?非常簡單。你只要記住一點就可以了:植物的皮和肉是一對陰陽。
薑肉性熱,所以薑皮性涼。薑肉發汗,所以薑皮止汗。

簡單吧?一旦理解了這個原理,你自然就知道什麼時候去皮吃,什麼時候應該帶皮吃了。

受了風寒,喝薑湯發汗,自然是去皮為好。平時喝生薑紅棗茶驅寒,則不去皮。

一般做菜用薑,那肯定是帶皮吃了,以免偏性。

夏天吃薑好嗎?

立夏,開始每天喝薑茶。有人看了疑惑,夏天到了,怎麼還喝這麼熱性的東西?

其實,夏天正是吃薑最好的季節呢。一年四季中,其他三季你不吃薑都沒關係。
但是到夏天最好要吃一點。

夏天天熱,人體的毛孔都張開了。如果把人體比作一座城池,夏天就是城門洞開不設防的時間。
各種外邪都會乘機侵入。有的可能當時發病,有的則潛伏下來,到秋冬再發作。

這時候吃點薑,可以保護你安然度夏,還不給秋冬留下病根。

夏天天熱,細菌病毒大量繁殖,很容易病從口入。薑是天然的抗菌劑。
吃了不潔食物拉肚子、嘔吐,嚼塊生薑就管用。拌涼菜的時候,多放點薑末,消毒殺菌,又開胃,最好。

薑還是解暑的良藥。這話聽起來有些不可思議。想想夏天吃麻辣火鍋的感覺就明白了。
天氣悶熱潮濕的時候,辣辣的吃下去,熱得滿頭汗,還連呼痛快。為什麼呀?因為一出汗,把暑熱都給消掉了。
古代治療中暑暈倒的人,就有一個方法是給他灌點薑汁。

對現代人來說,夏天不僅是防暑的問題,更要防寒。因此夏天吃薑就更加重要了。

這個寒,從兩個方面來。一是風寒。夜裏開空調睡覺,寒氣侵入毛孔了。早晨要趕快喝點薑茶補救一下。

二是內傷寒。現在有冰箱,夏天好多人大量喝冰凍飲料。可是夏天人體的陽氣都浮在表面,內裏是一座空城。
冰凍的東西吃下去,五臟六腑都會受害。常吃點薑,暖暖胃,不讓寒氣積累起來害人,是非常必要的。

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藥方。這是古人經驗的總結,是順應天時的養生之道。
夏天妙用薑,的確可以起到冬病夏治的作用呢。
avatar
KateBush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養生 - 為什麼秋天易傷肺? 秋季養生需知四防四補 - 頁 2 Empty 立春養肝防中風

發表 由 Aston Martin 周日 1月 26, 2014 3:28 pm

立春前後天氣乍暖還寒,一旦被風邪入侵,可致外感如感冒咳嗽,嚴重可誘發內風,增中風及心臟病發作風險。中醫指出在立春與初春期間,易因穿衣不足受風邪入侵,加上農曆年吃太多肥膩食物,尤其高血壓病人可增添中風危機,春天宜採疏肝食療。
記者:梁麗兒

養生 - 為什麼秋天易傷肺? 秋季養生需知四防四補 - 頁 2 A1001a

香港大學中醫藥學院導師兼註冊中醫陳海勇表示,診所的中風病人在立春前後會比平日多,相信與春天多風邪有關。風邪可分兩種包括「外風」和「內風」,外風可誘發一般感冒和慢性疾病,如哮喘、鼻炎、慢性支氣管炎等,故春天因呼吸道疾病求診的病人較多。

以中醫角度,「內風」則可引起中風等心血管疾病。誘發因素包括受風邪入侵、暴飲暴食或進食太多肥膩食物,如身體調理不當,導致陽氣太旺,形成「熱極生風」,或身體陰血不足,同時受外風影響,形成「虛風內動」。兩者均可致頭暈目眩、肢體麻木、手足震顫、抽搐昏迷等內風症狀,與中風相符。

春天雖然天氣回暖,但仍處寒熱交替,常忽冷忽熱,氣溫變化較大。外出穿着禦寒衣物不足,或除去外套後,內裏衣服太薄,有機會受寒氣入侵,令血管收縮得快,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

少睡助散陽氣
不良飲食習慣也是中風元凶。市民農曆新年至元宵節期間應酬多,吃團年飯、開年飯及聚會盆菜等,隨時會因暴飲暴食,致腸胃積滯不通、血熱妄行。另外,進食過量高脂肪、油膩食物,如糕點,都會提高中風危機。市民在立春前後、初春期間,應飲食適宜,外出多備禦寒衣物,提防受風邪入侵。

春天容易肝氣過旺,對脾胃不好,阻礙消化食物。所以春天要養肝,即疏通肝氣,要盡量散發身體的陽氣,預防肝鬱及脾胃積滯。進食辛散食物可疏通肝氣,如葱、薑、韭菜及芹菜。吃甘味食物可滋補脾胃,如鴨梨、桂圓、百合、蘿蔔等。食得清淡、少吃酸味食物如話梅、檸檬,也助肝氣疏洩。

他引述《皇帝內經》指「夜卧早起」可疏發陽氣,意思指睡覺時陽氣會走入身體,由於春天要散發陽氣,古時便提倡晚睡早起,藉此減少吸收陽氣。惟現代人大多夜睡或睡眠不足,故可按照自己的睡眠規律略作調節,如在春天睡少一點已足夠。

春天食療
紫蘇瘦肉湯
材料:紫蘇10克、北杏15克、防風10克、冬瓜皮10克及豬瘦肉半斤
製法:豬肉切塊,把冬瓜皮、豬肉洗淨;鍋內加清水適量,先放豬肉、北杏、防風和冬瓜皮,生薑米酒適量,煮1個半小時,加紫蘇葉煮20分鐘,加食鹽調味即可
功效:疏風解表、化痰宣肺,有預防風寒功效
適合:春天患寒咳與痰色稀白人士
不適合:黃痰、舌紅及熱底人士

養生 - 為什麼秋天易傷肺? 秋季養生需知四防四補 - 頁 2 1390660634_f117

葛根川芎白芷燉魚頭湯
材料:葛根20克、川芎9克、白芷12克及鱅魚頭1個
製法:將魚頭去鰓洗淨,加入葛根、川芎、白芷、大葱、生薑放入鍋中,大火煮沸之後,再熬煮半小時,加入調味即可
功效:祛風散寒、活血止痛
適合:於春天患寒咳與痰色稀白人士
不適合:熱底人士

養生 - 為什麼秋天易傷肺? 秋季養生需知四防四補 - 頁 2 1390660645_1885

資料來源:註冊中醫陳海勇
Aston Martin
Aston Martin

文章數 : 528
注冊日期 : 2009-11-28

回頂端 向下

養生 - 為什麼秋天易傷肺? 秋季養生需知四防四補 - 頁 2 Empty 回復: 養生 - 為什麼秋天易傷肺? 秋季養生需知四防四補

發表 由 Aston Martin 周日 1月 26, 2014 3:29 pm

養生不等同進補
【視乎體質】
究竟一年四季是否只有春天才適宜養生?註冊中醫陳海勇(圖)指,不單止春天養生,其實要全年也養生。至於春天養生說法的來源,估計是古語云「一年之計在於春」,以鼓勵過往不注重養生的人士,應趁春天這個好時機開始為自己養生。

熱底肝火勁忌服人參
不少人誤解養生等同進補,誤解「非補不可」或補品「非貴不好」,動輒購買貴價的冬蟲夏草或人參、鹿茸進補。他指出,其實養生是指保養生命,採用各種方法預防疾病及延年益壽。其中春天宜養肝,冬天才宜進補。

他建議就算要進補,也要視乎體質虛實和寒熱,不少人便會進補過度,如錯誤服用人參致流鼻血等不適。即使藥材名貴,也不一定代表適合自己進補。

常見進補藥材如人參、黨參及花旗參等均具有補氣與補血功效,適合虛寒體質、氣血不足人士服用。本身為熱性體質、肝火旺盛等人士一旦誤服,可致流鼻血、喉嚨痛等症狀。他推介在春天可飲用紫蘇瘦肉湯與葛根川芎白芷燉魚頭湯,分別可助疏風和散寒,但熱底人士不適宜飲用。
Aston Martin
Aston Martin

文章數 : 528
注冊日期 : 2009-11-28

回頂端 向下

2頁(共2頁) 上一頁  1, 2

回頂端


 
這個論壇的權限:
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