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管風琴師來港授徒
第1頁(共1頁)
梵蒂岡管風琴師來港授徒
走過又長又窄的旋轉木樓梯,避開扶手上厚厚的灰塵,一座大型管風琴出現眼前。坐在風琴前的人,是曾任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殿管風琴師的龐保頤( Aurelio Porfiri)。 14年的大殿司琴生涯中,他最難忘五年前各地信眾湧到大殿瞻仰教宗若望保祿二世遺容的情景。這位對香港的認識只限於李小龍的「老外」,在梵蒂岡邂逅學拉丁文的香港女子,兩人後來結婚,他兩年前到澳門定居,本月來港教授教會音樂和管風琴。
首次接觸本港聖堂內的管風琴,龐保頤讚揚聲音悅耳,但要更好保養維修。李家皓攝
生於羅馬 浸淫樂韻中
管風琴是甚麼?在香港人印象中,可能只停留在「文化中心嗰個琴」、「音樂會樂器」的層次,對龐保頤來說,管風琴是陪他成長,實踐信仰的好拍檔。管風琴歷史悠久, 16世紀末至 18世紀下半葉在歐洲非常流行,有「樂器之王」的美譽,歐洲著名作曲家巴哈、韓德爾曾為它寫了多首樂曲。
誕生於羅馬的龐保頤,居所附近就有 30多間古教堂,自言在很多美麗的建築物中成長,最大嗜好是在教堂內唱歌。 10歲,媽媽給他買了電子琴,他從此瘋狂愛上音樂,「我自己也覺得很奇怪,很自然的,一個鐘又一個鐘的時間花在彈琴上,我想這是天主的召叫」。四年後,他正式學習管風琴。
龐保頤在那不勒斯 San Pietro a Maiella音樂學院合唱指揮系畢業,拜前西斯汀教堂合唱團指揮 Domenico Bartolucci門下,在宗座聖樂學院修讀文藝復興時期音樂,跟隨老師學習管風琴、鋼琴、作曲、合唱指揮、額我略讚詠和複調聖樂的知識。他形容, Bartolucci是 20世紀其中一位最重要的聖樂作曲家,「我很幸運可以在他身上學習到很多,他今年已 93歲」。
香港印象 最愛李小龍
「最好的禮儀音樂,是可以令參禮者與禮儀一同呼吸( breath the liturgy),把禮儀融入樂曲中。」正是這個演奏優點,令他被羅致到聖伯多祿大殿,成為六名管風琴師之一,一彈就是 14年。
在這段日子裏,他參與過無數次教會的大型彌撒,以為他可以近距離接觸教宗,他笑說:「我跟大家一樣,只能遠遠看他,從來沒有跟他說過話。」兩次令他印象深刻的經驗,是千禧年時遇上世界各地的朝聖者;另一次,就是五年前教徒從四面八方湧往聖伯多祿大殿,瞻仰前教宗若望保祿二世遺容,「大家圍着大殿走,我在那裏彈琴,感覺很特別。」
對香港,他的概念僅限於李小龍,「我很喜歡他,我想跟我同年代的人都喜歡他」。改變他的,是到羅馬學習拉丁文的香港人林淑迎 Angela,亦即是他現在的太太。因為人,他愛上這個地方,積極在香港尋找教席,最終落戶隔岸的澳門聖若瑟大學,兩年前開始擔任音樂系副教授和藝術研究中心主任。
過去一直沒有設管風琴的澳門,在他進駐後展開新氣象,先是聖若瑟修院一年前引入法國製的管風琴,聖堂望德堂亦將在明年安裝加拿大製的管風琴,龐保頤任教的大學,亦會在兩年內加入新成員──來自意大利的管風琴,他透露這個風琴的設計是亞洲首創。
火速滿額明年再開班
在本港教會團體邀請下,龐保頤設計了兩星期密集教會音樂課程,教授聖樂的基本知識;其妻在宗座額我略大學完成拉丁文課程,又在梵蒂岡古文書文獻暨檔案學院取得碩士文憑,將在課程中任教拉丁文,令參加者更理解傳統教會音樂。
這個課程獲羅馬宗座聖樂學院院長 Valentino Miserachs Grau蒙席及前英國西敏寺主教座堂音樂指揮 Colin Mawby推薦,甫招生便接近滿額,龐保頤計劃明年暑假邀請羅馬的大師來港澳任教,又與大學研究,把課程列作常規文憑課程,「希望在音樂上作出點點貢獻」。
記者 張嘉雯
曾在羅馬聖伯多祿大殿司琴 14年,龐保頤說奏樂最高境界是令參禮者與禮儀一同呼吸。
首次接觸本港聖堂內的管風琴,龐保頤讚揚聲音悅耳,但要更好保養維修。李家皓攝
生於羅馬 浸淫樂韻中
管風琴是甚麼?在香港人印象中,可能只停留在「文化中心嗰個琴」、「音樂會樂器」的層次,對龐保頤來說,管風琴是陪他成長,實踐信仰的好拍檔。管風琴歷史悠久, 16世紀末至 18世紀下半葉在歐洲非常流行,有「樂器之王」的美譽,歐洲著名作曲家巴哈、韓德爾曾為它寫了多首樂曲。
誕生於羅馬的龐保頤,居所附近就有 30多間古教堂,自言在很多美麗的建築物中成長,最大嗜好是在教堂內唱歌。 10歲,媽媽給他買了電子琴,他從此瘋狂愛上音樂,「我自己也覺得很奇怪,很自然的,一個鐘又一個鐘的時間花在彈琴上,我想這是天主的召叫」。四年後,他正式學習管風琴。
龐保頤在那不勒斯 San Pietro a Maiella音樂學院合唱指揮系畢業,拜前西斯汀教堂合唱團指揮 Domenico Bartolucci門下,在宗座聖樂學院修讀文藝復興時期音樂,跟隨老師學習管風琴、鋼琴、作曲、合唱指揮、額我略讚詠和複調聖樂的知識。他形容, Bartolucci是 20世紀其中一位最重要的聖樂作曲家,「我很幸運可以在他身上學習到很多,他今年已 93歲」。
香港印象 最愛李小龍
「最好的禮儀音樂,是可以令參禮者與禮儀一同呼吸( breath the liturgy),把禮儀融入樂曲中。」正是這個演奏優點,令他被羅致到聖伯多祿大殿,成為六名管風琴師之一,一彈就是 14年。
在這段日子裏,他參與過無數次教會的大型彌撒,以為他可以近距離接觸教宗,他笑說:「我跟大家一樣,只能遠遠看他,從來沒有跟他說過話。」兩次令他印象深刻的經驗,是千禧年時遇上世界各地的朝聖者;另一次,就是五年前教徒從四面八方湧往聖伯多祿大殿,瞻仰前教宗若望保祿二世遺容,「大家圍着大殿走,我在那裏彈琴,感覺很特別。」
對香港,他的概念僅限於李小龍,「我很喜歡他,我想跟我同年代的人都喜歡他」。改變他的,是到羅馬學習拉丁文的香港人林淑迎 Angela,亦即是他現在的太太。因為人,他愛上這個地方,積極在香港尋找教席,最終落戶隔岸的澳門聖若瑟大學,兩年前開始擔任音樂系副教授和藝術研究中心主任。
過去一直沒有設管風琴的澳門,在他進駐後展開新氣象,先是聖若瑟修院一年前引入法國製的管風琴,聖堂望德堂亦將在明年安裝加拿大製的管風琴,龐保頤任教的大學,亦會在兩年內加入新成員──來自意大利的管風琴,他透露這個風琴的設計是亞洲首創。
火速滿額明年再開班
在本港教會團體邀請下,龐保頤設計了兩星期密集教會音樂課程,教授聖樂的基本知識;其妻在宗座額我略大學完成拉丁文課程,又在梵蒂岡古文書文獻暨檔案學院取得碩士文憑,將在課程中任教拉丁文,令參加者更理解傳統教會音樂。
這個課程獲羅馬宗座聖樂學院院長 Valentino Miserachs Grau蒙席及前英國西敏寺主教座堂音樂指揮 Colin Mawby推薦,甫招生便接近滿額,龐保頤計劃明年暑假邀請羅馬的大師來港澳任教,又與大學研究,把課程列作常規文憑課程,「希望在音樂上作出點點貢獻」。
記者 張嘉雯
曾在羅馬聖伯多祿大殿司琴 14年,龐保頤說奏樂最高境界是令參禮者與禮儀一同呼吸。
Jack- 訪客
第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
您 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周一 8月 05, 2019 1:22 pm 由 Dino
» 【特寫】踢拖抗暴 — 當催淚彈蔓延至長者社區.黃大仙黑夜
周一 8月 05, 2019 12:01 pm 由 Dino
» 【8.4 將軍澳遊行】寶琳站黑衣人潮湧現 有商場謝絕警方內進
周一 8月 05, 2019 12:54 am 由 Dino
» 【8.4 港島示威 ‧ 不斷更新】警石塘咀放催淚彈 示威者轉戰銅鑼灣 快閃封紅隧
周日 8月 04, 2019 11:17 pm 由 Dino
» 【8-3 旺角遊行】歷幾許衝突士多照開舖 老闆:佔旺時無破壞有幫襯
周日 8月 04, 2019 10:35 pm 由 Dino
» 香港青年對英殖時期的「懷念」從何而來?
周日 8月 04, 2019 5:26 pm 由 Dino
» 【暴動罪審訊】譴責暴動罪檢控 民權觀察促政府回應訴求 (12:49)
周日 8月 04, 2019 5:20 pm 由 Dino
» 【CBD】大麻萃取物產品層出不窮 是神奇草藥抑或要有更多監管
周日 8月 04, 2019 4:56 pm 由 p-ma
» 點解八月五號要罷工?
周日 8月 04, 2019 2:51 pm 由 Di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