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A's forum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醫生與藥廠涉利益輸送

向下

醫生與藥廠涉利益輸送 Empty 醫生與藥廠涉利益輸送

發表 由 KateBush 周一 12月 19, 2011 11:24 am

影星許冠文於廣告中查詢糖尿病資訊,醫生就指明某類血糖藥有效;還有年輕媽媽忍心讓 BB接種疫苗,醫生就指明某類肺炎球菌疫苗覆蓋率最高……醫生參與藥物廣告的形式層出不窮,醫藥界質疑醫生與藥廠之間有利益輸送,批評間接賣藥做法「踩界」。參與多個廣告的「香港基層醫護基金」承認有收藥廠資助,默沙東和葛蘭素史克兩大藥廠承認有贊助該基金。
記者:陳凱迎、陳沛冰

醫生與藥廠涉利益輸送 19la3p1
香港基層醫護基金召集人劉信通承認藥廠乃基金的資助來源之一。

香港基層醫護基金 03年成立,約有 450名會員醫生,轄下有 12個屬會。近年以基金名義舉行的記者會和廣告頻繁出現,例如在一個有關抑鬱症的廣告中,基金屬下的「情緒動力聯盟」專家顧問精神科專科醫生陳天佑提到,「 SNRI」是常用抗抑鬱藥物之一,廣告末段更出現惠氏藥廠標誌。

醫生與藥廠涉利益輸送 20111219la4g1

廣告藥僅一藥廠生產
基金標誌也於一個推銷 13價肺炎球菌疫苗的廣告尾聲出現,兒科專科醫生譚一翔於廣告中說:「 13價疫苗係現時覆蓋最廣嘅疫苗」;另一個有影星許冠文參與的糖尿病藥物廣告,基金區域聯絡人脫安生醫生在廣告中說:「 DPP-4糖尿病抑制劑有效管理血糖」,尾聲有基金標誌。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副會長崔俊明指, SNRI和 DPP-4為藥物類別,僅少數藥廠生產, 13價疫苗更只由輝瑞藥廠生產。他批評,醫生於廣告中指明某個藥物類別,間接替藥廠推銷,醫生也可透過廣告自我宣傳,「個廣告最尾都話有問題搵醫生啦,即係叫病人搵廣告入面個醫生,醫生再開廣告入面隻藥,藥廠同醫生有利益輸送之嫌。」

本報向有份參與上述廣告的醫生查詢,三人均稱無收報酬(見表),強調自己不清楚基金的營運細節;根據公司註冊處資料,基金無提交財務報告。

藥廠拒透露贊助金額
基金召集人劉信通醫生回應時,承認基金有接受藥廠及醫生等贊助,但捐款者不可干預基金工作,基金宗旨不參與產品廣告,但無正面回應基金接受哪間藥廠贊助及金額等問題。

默沙東和葛蘭素史克藥廠均承認有贊助基層醫護基金,但不透露金額。兩間藥廠均稱不會直接將贊助費給予該基金,只會直接向如電視台或場地擁有人繳付所需費用。每次出鏡的醫生則由基金決定。輝瑞藥廠沒有正面回應,只稱一直與醫生、藥劑師和病人組織合作,推動疾病管理。

針對醫生組織間接賣藥,負責規管藥物廣告的衞生署表示會作出調查;醫委會則指不會就個別事件提供意見。但醫委會倫理委員會成員李國棟批評,醫生團體與藥廠合作間接推銷藥物的做法「踩界」,兩者均「成功取巧」。

醫委會稱不主動調查
另有醫委會委員指,如醫生在廣告中鼓勵使用某類藥物,即使該藥只有一間藥廠生產,但廣告無藥廠名,醫生對藥物的描述無錯,未必違反醫生專業守則;若廣告末段出現藥廠名或標誌,可令人聯想醫生為該藥賣廣告,就可能違反守則。醫委會不會主動調查,但若接獲投訴,如匿名人士寄來錄影帶,會考慮展開調查。

香港基層醫護基金參與廣告例子
例子一 糖尿病藥物
醫生與藥廠涉利益輸送 19la3p2

廣告內容:醫生指明 DPP-4糖尿病抑制劑有效管理血糖,但無提及藥物名稱,也無指明藥廠

藥劑師/醫委會成員意見: DPP-4藥物只有少數藥廠生產,醫生有暗示病人使用此類藥物之意

涉及該廣告的醫生回應 香港基層醫護基金區域聯絡人脫安生:「希望讓多些病人認識該種新藥好處,過程中無與藥廠接觸,無收利益。」

例子二 肺炎球菌疫苗
醫生與藥廠涉利益輸送 19la3p3

廣告內容:醫生指明 13價疫苗是現時對肺炎球菌覆蓋最廣的嬰幼兒疫苗,但無指明 13價疫苗由哪間藥廠生產

藥劑師/醫委會成員意見例子二 13價疫苗只由一間藥廠生產,醫生有暗示病人幫襯此藥廠之意

涉及該廣告的醫生回應 兒科專科醫生譚一翔:「無收任何報酬,只為推廣健康。」

例子三 抗抑鬱藥
醫生與藥廠涉利益輸送 19la3p4

廣告內容:醫生指明「 SNRI血清素及腦腎上腺素調節劑」是常用抗抑鬱藥物之一,雖無指明藥物名稱,但於廣告末段出現藥廠標誌

藥劑師/醫委會成員意見: SNRI藥物只有少數藥廠生產,而廣告末段有相關藥廠標誌,明顯指明某款藥物,有替該藥廠賣藥之嫌

涉及該廣告的醫生回應 香港基層醫護基金情緒動力聯合國專家顧問陳天佑:「只提及某一類藥,非指定一種藥物,不了解為何片尾有藥廠標誌。」

資料來源:上述廣告內容及受訪人士
avatar
KateBush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醫生與藥廠涉利益輸送 Empty 軟性銷售廣告費平五成

發表 由 KateBush 周一 12月 19, 2011 11:36 am

商界以提供資訊的軟性手法來為產品賣廣告,如用報時方式賣手錶廣告,或以醫生提供醫學資訊來促銷藥物的廣告,於行內稱為「 infomerical」。業內人士表示,媒體收取 infomerical的費用,較傳統純商業性質廣告便宜,故一向深受企業歡迎。

提供資訊間接推銷
陳曾黃朱梅廣告行合夥人陳大仁表示,傳統純商業性質推銷產品或服務的廣告,於行內稱為 commerical;而藉着提供資訊如報時或報天氣來間接推銷產品,則屬 infomerical。 infomerical廣告每節時間較短,如只有 10至 15秒,加上有提供資訊,故媒體收取的費用會較傳統純商業性廣告,便宜 30%至 50%。

陳大仁表示,企業如藥廠以 infomerical或純商業性質的形式來賣廣告,主要視乎賣廣告目的、手法及產品是否受某些條例限制。如想建立鮮明的品牌形象,每個廣告時間要較多,則會選擇賣純商業性質廣告。藥物廣告受不良醫藥廣告條例規管,故藥廠構思廣告時會較小心。
avatar
KateBush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醫生與藥廠涉利益輸送 Empty 藥廠贊助醫生 外國嚴格規管

發表 由 KateBush 周一 12月 19, 2011 11:47 am

藥廠與醫生的利益關係千絲萬縷,不少國家為免醫生受藥廠影響,已作出嚴格規管。韓國禁止醫生接受藥廠任何形式贊助,美國及澳洲有守則要求藥廠公佈有關贊助事宜,部份歐洲國家有獨立機構審批藥廠的贊助項目。

本港對醫生接受贊助幾乎零監管,不過不少國家已經有嚴格規管。美國有法例規定,上市的藥廠要在年報公佈贊助金額。

韓國則一刀切禁止醫生接受任何形式的贊助。於韓國設有分公司的美國默沙東藥廠表示,該公司於韓國在無法贊助醫生下,會以其他方法做推廣,如由營業代表到醫生辦公室講解新藥及提供資訊。

香港科研製藥聯會執行董事陳素娟表示,美國及澳洲均有守則,要求藥廠公佈贊助事宜,如贊助金額、接受贊助對象及贊助內容。

歐洲有國家要求藥廠的贊助項目,要交由獨立機構審批,獲批後才能啟動贊助項目。

陳素娟表示,雖然本港沒有法例規管醫生接受贊助,但聯會訂立藥廠贊助守則,包括若記者會或廣告由藥廠贊助,必須向公眾說明,「由市民決定信唔信,唔可以贊助咗唔話畀市民聽,咁先可以提高透明度」。守則規定資訊內容要公平公正,及有醫學根據。

籲藥廠公開贊助內容
她認為現時不良醫學廣告條例已規管廣告不可點出藥物名稱;醫藥廣告均呼籲市民向醫生查詢,並非叫市民盲目服用某種藥物,對市民有保障。聯會正檢討整體守則,會一併檢討藥廠贊助的問題。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發言人認為,本港應參考美國做法,訂立指引要求藥廠列明財務去向,如曾贊助哪些機構,贊助費用及相關內容,以防有人再渾水摸魚。
avatar
KateBush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醫生與藥廠涉利益輸送 Empty 醫生講乜你信乜?

發表 由 KateBush 周一 12月 26, 2011 2:12 pm

醫療服務相當特殊,每由提供者帶動需求,令醫生抓錢之道層出不窮。如醫生收受藥廠及醫療儀器公司回佣或擔當受薪顧問後,便只「選用」有關公司的藥物和儀器,完全罔顧病人個別需要。但由於病人對極專門的醫學資訊所知有限,令醫生可玩弄於股掌之間。

  尤更甚者,不少外科醫生更開設或入股醫療儀器公司,「發明」自家儀器,如骨科用的人工關節,心臟科用的人造血管、心臟起搏器等,然後只為病人「選用」自己公司產品,甚至成為進行不必要手術的誘因。

  48歲傳道人Gary Steve Moore因背痛求醫,主診醫生Dr. Lewis沒細看其病史,如患心臟病、腸阻塞等,便不由分說為他進行極為複雜的360度脊椎黏連手術,病人最終死亡。事件引起輿論關注,皆因Dr. Lewis為病人植入的裝置乃由其公司生產,明顯存在利益衝突;而病人及其家屬一直被蒙在鼓裏,令人質疑此項手術是否屬「必要性」。

  醫生入股銷售賺分紅

  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對醫療儀器的審批向來寬鬆,只要外科醫生提交其「發明」產品的機械測試數據跟市面出售的大致相同,該局便開綠燈。根據國會調查委員會資料顯示,全美有至少20個州的外科醫生擁有自設的醫療儀器公司,其產品廣泛應用於所屬醫院;有關醫生還辯稱,病人使用主診醫生公司產品更化算,因免卻推銷及營運成本,價錢更相宜。與此同時,醫療儀器公司的「醫生老闆」更會招攬更多醫生入股其公司,藉此增加銷售數量,只要應用愈多,「分紅」便愈多。此經營手法較過往收回佣或顧問費,賺得更多更直接。

  目前雖有法例禁止醫生收回佣,但卻沒有法例規管醫生自設醫療儀器公司、直接使用自家產品,只有一紙沒法律約束力的指引,規定發明同時有能力推銷產品者,不能擁有該公司四成或以上股權。隨着更多醫生入股,製造更多需求,指引形同虛設自不待言。

  由於進行不必要手術或治療,不僅浪費醫療資源,更嚴重者乃危害病人健康。惟今之計,就是立法規定所有藥物及醫療儀器公司必須公開所有股東及所佔股本資料,供公眾查閱,才能避免病人落入不良醫生的圈套。

  【編者按】香港土生土長的劉廣潤醫生,負笈澳洲習醫,赴美行醫逾20載至今,主攻心臟。醫療發展至今,已非一項純粹「救死扶傷」的服務,它已摻雜公共資源分配、緩急先後取捨、產業盈虧考慮等,任何醫療決定絕不是非黑則白,有時甚至關乎政治氛圍、社會民情、國際關係等。美國醫療科技位處全球先列,在稱王稱冠的背後,引出很多具爭議性的課題。
avatar
KateBush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回頂端


 
這個論壇的權限:
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