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A's forum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小童多汗屬陰虛

向下

小童多汗屬陰虛 Empty 小童多汗屬陰虛

發表 由 KateBush 周日 7月 01, 2012 2:22 pm

小朋友在炎夏常「大汗叠細汗」,不少家長也疑惑如何出汗才算不正常?鹹汗與淡汗又如何區分?有中醫師指,汗症源自皮毛疏鬆,由於肺主皮毛,異常出汗反映肺虛,嚴重可致兒童面青口唇白、全身疲累,傳統中草藥湯水有助養陰止汗。記者:梁麗兒

浸會大學中醫藥診所中醫師趙春玲指,小兒在冬春兩季多因咳嗽求診,炎夏則較多因汗症、熱痱及腹瀉無胃口求診。汗症病童平均約三歲,主要分「盜汗」及「自汗」兩大類。其中盜汗反映身體呈陰虛,症狀為兒童入睡時,雖然全身處於靜止狀態,但仍全晚異常出汗。即使睡房開着冷氣,也出汗至全身濕透,需更換多件衣服。此種盜汗的汗味較淡,與正常出汗的鹹汗不同。

小童多汗屬陰虛 XgQTd

服用益氣中草藥
兒童即使進行小量活動也多汗則屬自汗。她說:「有小朋友拉完小提琴、揸筆做功課都成手濕晒;踢完波,手汗好似水咁滴。更有求診兒童只係坐喺度都出汗,全身濕晒」。自汗反映肺虛,須服用益氣的中草藥。另有一類手腳多汗的症狀,源自脾虛,若經確診,須接受健脾為主的治療。

趙表示,中醫認為汗乃人體的「生液」,即血液以外,另一種重要液體。故過量出汗,嚴重會全身乏力、疲累、面青口唇白,「家長會話唔知點解,小朋友成日好攰,行幾步又要抱、唔願行」。汗液一旦堵塞毛孔,令汗毛不暢通,更可致皮膚出熱痱,痕癢非常。

吃得太多致積滯
小朋友愛於炎夏吃西瓜、雪糕等生冷食品;她指,除汗症外,夏季因食滯、進食不潔食物致腹瀉的求診個案也不少。幼童本身「唔知飽」,部份家長會擔心子女營養不足,給予太多食物,包括凍食、肉類等。她警告兒童若長期吃太多可致積滯,出現面青、脷胎變厚、排溏便(即稀爛大便、含難消化食物)等症狀,家長應讓兒童適量進食,份量可諮詢專家意見。

趙春玲建議兒童夏天應減少吃生冷食物,其中雪藏食物尤其傷脾胃。進行運動後,兒童如即時喝凍飲、吃凍食,一冷一熱更易中招,刺激腸胃腹瀉。家長可自製具清熱去濕功效的溫性飲料,如煲夏枯草、焗菊花水等;也可準備一些具止汗、止瀉功效的湯水及食療。

特稿:中藥也可治發燒猩紅熱
以往不少家長認為子女有病要先睇西醫,調理身子才找中醫。浸會大學中醫藥診所中醫師趙春玲指,隨中醫治療日益普及,近年多了家長選擇帶年幼子女求診中醫,或同時向中西醫求診。她指,中醫也可治療發燒、猩紅熱等疾病,部份治療更可中西結合使用,讓家長有更多求診選擇。

先服退燒藥防病菌上腦
她舉例,中醫處方主治清內熱,為患者消炎、退燒。她建議如兒童發高燒,可先餵服退燒藥物,防止病菌上腦,引致抽筋等症狀。趙說:「家長多數因小朋友不停發燒,食完退燒藥一陣又燒番,非常擔心。如果小朋友嘅病情來勢洶洶,我哋怕病情惡化,最驚係抽筋,會建議佢哋先食退燒藥,之後再睇中醫」。她指,急病亦可找中醫問症把脈。

中藥平常不但可用作調理身子,還可「固本」、即提高身體免疫力,有助「打底」及預防病菌入侵。她表示部份中藥可於服西藥一至兩小時後使用,但事前必須諮詢中醫師意見。她舉例兒童服用健脾補肺中藥,有助提高脾胃抵抗力。浸大中醫藥診所約80%兒童病人個案因咳嗽、鼻敏感等上呼吸道疾病求診,其次為腸胃消化系統疾病、濕疹等病症。
avatar
KateBush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回頂端


 
這個論壇的權限:
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