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灣園翻新 設歷史珍藏廊 淺水灣尋海明威足迹
INCA's forum :: 純聊天, 八卦, 資訊交流 :: 風土人情
第1頁(共1頁)
影灣園翻新 設歷史珍藏廊 淺水灣尋海明威足迹
建於 1920年的淺水灣酒店開業以來,一直是城中上層社會的「蒲點」、吃喝玩樂消磨時光的場所,由英式 High Tea到其後的茶舞全部俱備;這裏華洋滙聚,也是美國大文豪海明威、中國著名小說家張愛玲的靈感泉源,電影《傾城之戀》及《色•戒》的拍攝場地。這些映像雖然已隨着時間漸漸消失,但全新開幕的淺水灣影灣園歷史珍藏館卻可讓大家再次體會昔日社會的點滴。
記者:鄧愷欣
淺水灣影灣園展出歷史珍藏,前左起:明朝鐵鑄古鐘、製造梳打水的虹吸管瓶子、英國劇作家 Noel Coward於 1930年在港寫小說用的打字機。
淺水灣影灣園歷史珍藏館位於影灣園商場內, 10多個常設展廊存放了 400多件昔日淺水灣酒店的歷史印記,免費供遊人重溫。展物也顯示當年淺水灣酒店出現的人和事,都走在社會文化前端:一幀水上飛機停泊在酒店對開沙灘岸邊,是典型上流社會卓越生活的寫照;歐美樂隊在酒店駐場表演的樂器,反映六、七十年代歐美文化抬頭;還有精美的旅行野餐盒、女士穿着的背心短褲、毛料泳衣,都是當年潮人的摩登物品。
淺水灣影灣園露台餐廳翻新後重新營業(圖),餐廳特別將露台改為大堂,讓客人跳茶舞(上圖)。
認識香港文化
淺水灣公司總經理甄栢禮( Palle Jensen)表示,「歷史珍藏館通過過去 90多年來淺水灣酒店的賓客眼睛,重新展現淺水灣及香港昔日文化,讓年輕一代認識香港早期的社會文化特色。」展品出也包括當年不多見,用來製造梳打水的虹吸管瓶子。
歌手潘迪華昨日憶述,「當年我經常同家人嚟飲茶、游水,都好開心 o架!」她更借出多幅當年在這裏拍攝的家庭照。
常設展館展出照片和實物,還有美國大文豪海明威 1941年訪港,入住淺水灣酒店時攜帶的老牌 Underwood手提打字機,還展出兩夫婦與孫中山遺孀宋慶齡會面的照片,及在酒店內拍攝的生活照,還有海明威與當年在華南一帶工作的海外記者的照片。
美國大文豪海明威訪港下榻淺水灣酒店留影。
淺水灣酒店裁縫店於 50年代開始營業,圖為使用的車衣機及針線物品。
露台可跳茶舞
曾在 1960年放於酒店大堂、重 373磅的明朝古鐘、英國著名劇作家 Noel Coward在 1930年於香港撰寫小說所用的打字機,也是重要展品。
另外,自從 1920年開幕至今的露台餐廳,在斥資近億元翻新後,亦於上星期重新營業,除了繼續提供傳統的英式下午茶與歐陸食品外,也將露台改為餐廳大堂,讓客人跳跳茶舞,懷舊一番。
1930年代的留聲機,旁為舊時流行唱片。
老牌歌手潘迪華借出當年經常到淺水灣旅行的照片。
歷史建築
多部電影取景場地
淺水灣影灣園前身為 60至 70年代紅極一時的淺水灣酒店,香港大酒店有限公司在 1918年決定於淺水灣開設別墅式酒店,並發展成為游泳勝地,政府也將該處發展為海浴場,重鋪沙灘及搭建更衣室。
典型英式建築風格
酒店於 1920年建成,除了面向淺水灣無敵海景,建築物亦充滿典型英式建築風格及園林設計,與尖沙嘴半島酒店齊名,是當時商界政要、社交活躍人士經常進出的高級場所,也是多部小說場景和電影取景點。
張愛玲由上海來港讀大學時,她的母親路經香港時亦曾入住淺水灣酒店,在《色•戒》、《傾城之戀》和《小團圓》裏都有當時的生活點滴;還有 1955年的荷李活經典作品《生死戀》( Love is a Many Splendored Thing),還有由許鞍華執導、周潤發主演的電影《傾城之戀》,以及近年的《色•戒》也是在酒店取景拍攝。
二次大戰期間,淺水灣酒店曾經成為英軍的防守據點及醫院。酒店於 1982年拆卸, 1989年重建後易名為現時的影灣園,保留舊有英式建築風格,左方半圓狀一座是服務式住宅,其他單位為出租物業,園內有俱樂部、商場及食肆。
淺水灣影灣園前身為淺水灣酒店,當年水上飛機停泊在酒店對出岸邊。
淺水灣影灣園歷史珍藏館
樓層:下層大堂
淺水灣酒店行李標籤及 1930年代的留聲機
酒店客房的家具和用品
當年航空公司海報及水上飛機停在岸邊的照片
當年停泊在港的郵輪海報及相片
西方樂隊在酒店駐場表演的相片及樂器
旅行野餐盒、泳衣及潘迪華的家庭照
樓層:走廊通道
當年酒店賓客打網球或下棋等照片及棋藝用具
宋氏家族經營裁縫店當年使用的車衣機及針線等物品
介紹茶葉與鬆餅等淺水灣傳統美味佳餚
樓層:竹樹吧
來自世界各地的知名人士下榻酒店留下的書籍,使用的餐具及酒器
樓層:閱讀室
海明威下榻酒店時帶來的打字機、書籍及相片等
1960年放在酒店大堂的明朝鐵鑄古鐘
資料來源:淺水灣有限公司
記者:鄧愷欣
淺水灣影灣園展出歷史珍藏,前左起:明朝鐵鑄古鐘、製造梳打水的虹吸管瓶子、英國劇作家 Noel Coward於 1930年在港寫小說用的打字機。
淺水灣影灣園歷史珍藏館位於影灣園商場內, 10多個常設展廊存放了 400多件昔日淺水灣酒店的歷史印記,免費供遊人重溫。展物也顯示當年淺水灣酒店出現的人和事,都走在社會文化前端:一幀水上飛機停泊在酒店對開沙灘岸邊,是典型上流社會卓越生活的寫照;歐美樂隊在酒店駐場表演的樂器,反映六、七十年代歐美文化抬頭;還有精美的旅行野餐盒、女士穿着的背心短褲、毛料泳衣,都是當年潮人的摩登物品。
淺水灣影灣園露台餐廳翻新後重新營業(圖),餐廳特別將露台改為大堂,讓客人跳茶舞(上圖)。
認識香港文化
淺水灣公司總經理甄栢禮( Palle Jensen)表示,「歷史珍藏館通過過去 90多年來淺水灣酒店的賓客眼睛,重新展現淺水灣及香港昔日文化,讓年輕一代認識香港早期的社會文化特色。」展品出也包括當年不多見,用來製造梳打水的虹吸管瓶子。
歌手潘迪華昨日憶述,「當年我經常同家人嚟飲茶、游水,都好開心 o架!」她更借出多幅當年在這裏拍攝的家庭照。
常設展館展出照片和實物,還有美國大文豪海明威 1941年訪港,入住淺水灣酒店時攜帶的老牌 Underwood手提打字機,還展出兩夫婦與孫中山遺孀宋慶齡會面的照片,及在酒店內拍攝的生活照,還有海明威與當年在華南一帶工作的海外記者的照片。
美國大文豪海明威訪港下榻淺水灣酒店留影。
淺水灣酒店裁縫店於 50年代開始營業,圖為使用的車衣機及針線物品。
露台可跳茶舞
曾在 1960年放於酒店大堂、重 373磅的明朝古鐘、英國著名劇作家 Noel Coward在 1930年於香港撰寫小說所用的打字機,也是重要展品。
另外,自從 1920年開幕至今的露台餐廳,在斥資近億元翻新後,亦於上星期重新營業,除了繼續提供傳統的英式下午茶與歐陸食品外,也將露台改為餐廳大堂,讓客人跳跳茶舞,懷舊一番。
1930年代的留聲機,旁為舊時流行唱片。
老牌歌手潘迪華借出當年經常到淺水灣旅行的照片。
歷史建築
多部電影取景場地
淺水灣影灣園前身為 60至 70年代紅極一時的淺水灣酒店,香港大酒店有限公司在 1918年決定於淺水灣開設別墅式酒店,並發展成為游泳勝地,政府也將該處發展為海浴場,重鋪沙灘及搭建更衣室。
典型英式建築風格
酒店於 1920年建成,除了面向淺水灣無敵海景,建築物亦充滿典型英式建築風格及園林設計,與尖沙嘴半島酒店齊名,是當時商界政要、社交活躍人士經常進出的高級場所,也是多部小說場景和電影取景點。
張愛玲由上海來港讀大學時,她的母親路經香港時亦曾入住淺水灣酒店,在《色•戒》、《傾城之戀》和《小團圓》裏都有當時的生活點滴;還有 1955年的荷李活經典作品《生死戀》( Love is a Many Splendored Thing),還有由許鞍華執導、周潤發主演的電影《傾城之戀》,以及近年的《色•戒》也是在酒店取景拍攝。
二次大戰期間,淺水灣酒店曾經成為英軍的防守據點及醫院。酒店於 1982年拆卸, 1989年重建後易名為現時的影灣園,保留舊有英式建築風格,左方半圓狀一座是服務式住宅,其他單位為出租物業,園內有俱樂部、商場及食肆。
淺水灣影灣園前身為淺水灣酒店,當年水上飛機停泊在酒店對出岸邊。
淺水灣影灣園歷史珍藏館
樓層:下層大堂
淺水灣酒店行李標籤及 1930年代的留聲機
酒店客房的家具和用品
當年航空公司海報及水上飛機停在岸邊的照片
當年停泊在港的郵輪海報及相片
西方樂隊在酒店駐場表演的相片及樂器
旅行野餐盒、泳衣及潘迪華的家庭照
樓層:走廊通道
當年酒店賓客打網球或下棋等照片及棋藝用具
宋氏家族經營裁縫店當年使用的車衣機及針線等物品
介紹茶葉與鬆餅等淺水灣傳統美味佳餚
樓層:竹樹吧
來自世界各地的知名人士下榻酒店留下的書籍,使用的餐具及酒器
樓層:閱讀室
海明威下榻酒店時帶來的打字機、書籍及相片等
1960年放在酒店大堂的明朝鐵鑄古鐘
資料來源:淺水灣有限公司
peterwon- 訪客
6個戰前水塘首列古蹟
香港首個水塘──港島的薄扶林水塘,與其他五個戰前興建的水塘,將於本周五刊憲列作法定古蹟。除了是本港首次有水塘建築成為古蹟外,更因為部份水塘建築群內的設施太多,政府會罕有地一次過將當中 41項設施宣佈為古蹟。 記者:黃偉駿
香港開埠初期,雖然人口不多,但未有內地東江水供應,居民仍靠打水維生。港英政府於是推行公共供水計劃,於 1860年在薄扶林興建本港第一個水塘。惟本港人口不斷增加,即使薄扶林水塘不斷擴建,儲水量仍然不敷應用。
薄扶林水塘的分水站具有意大利文藝復興建築風格。
黃泥涌水塘停用
政府在 1883年着手興建大潭水塘群,到 1899年又增建黃泥涌水塘。踏入 20世紀,九龍區人口越來越多,港府於是在 1901年興建九龍水塘,同時加快了九龍半島的發展。隨後在 1923年興建戰前規模最大的城門水塘,為港九兩地居民供水。 1931年,當局再建香港仔水塘,也是港島最後一個水塘。目前除了黃泥涌水塘外,其餘五個水塘仍然運作。
古物諮詢委員會的專家小組早前建議將分佈於 6個戰前水塘的 41項設施,評為一級歷史建築,該建議剛完成諮詢,未有結果,但古蹟辦評估歷史價值後,認為已達古蹟水平,在得到古諮會支持後,將於周五刊憲宣佈為法定古蹟。
工程與美學結合
古蹟辦指出, 6個水塘的主要水務設施建築大體上完整,這些大型供水設施把土木工程技術應用於本地環境,克服了地形限制,為本港創造出獨一無二的水塘工程壯舉。報告又稱讚,水塘多項設施都充滿歐洲建築風格,包括意大利文藝復興及喬治亞式建築特色,其中大潭寶雲輸水道的拱形結構,更屬維多利亞時代土木工程傳統建築,古蹟辦形容是土木工程與美學的結合。
六個古蹟水塘簡介
水塘:薄扶林水塘
興建年份: 1860年
列作古蹟設施數目: 6項,包括石橋、守衞室等
簡介:本港第一個水塘
水塘:大潭水塘群
興建年份: 1883年
列作古蹟設施數目: 22項,共 4個水塘
簡介:本港供水史上首條隧道管道及首部抽水機械裝置
水塘:黃泥涌水塘
興建年份: 1899年
列作古蹟設施數目: 3項,包括水壩
簡介:本港第三古老的水塘
水塘:九龍水塘
興建年份: 1901年
列作古蹟設施數目: 5項,包括記錄室及水壩等
簡介:九龍首個水塘
水塘:城門(銀禧)水塘
興建年份: 1937年(紀念碑)
列作古蹟設施數目: 1項,位於主壩旁的花崗石紀念碑
簡介:水塘建於 1923年, 1935年改名銀禧水塘紀念英皇佐治五世登基 25周年
水塘:香港仔水塘
興建年份: 1931年
列作古蹟設施數目: 4項,包括石橋及水壩等
簡介:由香港仔上水塘與下水塘組成,解決了鴨脷洲早年供水問題
資料來源:古物古蹟辦事處
香港仔水塘的石橋兩旁,建有古典式扶欄。
香港開埠初期,雖然人口不多,但未有內地東江水供應,居民仍靠打水維生。港英政府於是推行公共供水計劃,於 1860年在薄扶林興建本港第一個水塘。惟本港人口不斷增加,即使薄扶林水塘不斷擴建,儲水量仍然不敷應用。
薄扶林水塘的分水站具有意大利文藝復興建築風格。
黃泥涌水塘停用
政府在 1883年着手興建大潭水塘群,到 1899年又增建黃泥涌水塘。踏入 20世紀,九龍區人口越來越多,港府於是在 1901年興建九龍水塘,同時加快了九龍半島的發展。隨後在 1923年興建戰前規模最大的城門水塘,為港九兩地居民供水。 1931年,當局再建香港仔水塘,也是港島最後一個水塘。目前除了黃泥涌水塘外,其餘五個水塘仍然運作。
古物諮詢委員會的專家小組早前建議將分佈於 6個戰前水塘的 41項設施,評為一級歷史建築,該建議剛完成諮詢,未有結果,但古蹟辦評估歷史價值後,認為已達古蹟水平,在得到古諮會支持後,將於周五刊憲宣佈為法定古蹟。
工程與美學結合
古蹟辦指出, 6個水塘的主要水務設施建築大體上完整,這些大型供水設施把土木工程技術應用於本地環境,克服了地形限制,為本港創造出獨一無二的水塘工程壯舉。報告又稱讚,水塘多項設施都充滿歐洲建築風格,包括意大利文藝復興及喬治亞式建築特色,其中大潭寶雲輸水道的拱形結構,更屬維多利亞時代土木工程傳統建築,古蹟辦形容是土木工程與美學的結合。
六個古蹟水塘簡介
水塘:薄扶林水塘
興建年份: 1860年
列作古蹟設施數目: 6項,包括石橋、守衞室等
簡介:本港第一個水塘
水塘:大潭水塘群
興建年份: 1883年
列作古蹟設施數目: 22項,共 4個水塘
簡介:本港供水史上首條隧道管道及首部抽水機械裝置
水塘:黃泥涌水塘
興建年份: 1899年
列作古蹟設施數目: 3項,包括水壩
簡介:本港第三古老的水塘
水塘:九龍水塘
興建年份: 1901年
列作古蹟設施數目: 5項,包括記錄室及水壩等
簡介:九龍首個水塘
水塘:城門(銀禧)水塘
興建年份: 1937年(紀念碑)
列作古蹟設施數目: 1項,位於主壩旁的花崗石紀念碑
簡介:水塘建於 1923年, 1935年改名銀禧水塘紀念英皇佐治五世登基 25周年
水塘:香港仔水塘
興建年份: 1931年
列作古蹟設施數目: 4項,包括石橋及水壩等
簡介:由香港仔上水塘與下水塘組成,解決了鴨脷洲早年供水問題
資料來源:古物古蹟辦事處
香港仔水塘的石橋兩旁,建有古典式扶欄。
Min Chun- 訪客
港產老牌線衫掙扎求存
「它是我一生心血,再艱難也不忍心要結束,只要還有一名擁躉說非穿我們的線衫不可,我就會撐下去,希望可撐到潮流逆轉,香港人再有穿線衫內衣習慣的一天!」七十八歲的織造廠東主吳志明面對「功夫衫」潮流不再、內地廉價內衣衝擊、美國成衣入口配額制、本港工業北移、強積金實施等種種難關,五十年來仍堅守品牌,拒絕歲月無情,讓每一件出品都見證了不屈不撓的香港精神。
線衫品牌「555」早於一九二九年在澳門創辦,由於大受南洋華僑歡迎,翌年到香港設廠方便批發海外,在上世紀四、五十年代,本港穿線衫文化蓬勃,當年僅十七、八歲的吳志明就在這個時候加入世叔伯的全新織造廠做「行街後生」,自此與「555」結下不解緣。
全盛期每日售逾百打
吳志明憶述,當年他月薪只有十五元,但一件「555」的線衫卻要十元,穿得起的都非富則貴,全盛期全港設有逾三百個代理商,幾乎每間大型百貨公司及洋服店均有出售,每日銷售量超過一百打,除了在九龍塘尾道獨佔一排唐樓「上廠下舖」之外,在澳門、廣州及新加坡均設有門巿,盛極一時。
當年「555」線衫售價不菲,買得起的人都非富則貴。
全新織造廠當年風光一時,在九龍塘尾道一整排唐樓「上廠下舖」。
可惜到了七十年代,本港新一代不喜穿線衫而改穿T恤,令不少線衫品牌被淘汰,吳志明這時候自立門戶經營其他生意。
直到六、七年之後,舊僱主要求他接手經營,他為了保傳統品牌及自信可以創一番成績而答允,並進行大事改革,主力發展出口業務,加上當時歐美的「功夫熱」,生意才漸有起色。
衰退期曾陷破產邊緣
不過,隨着內地廉價內衣競爭加劇、美國巿場受限額制影響縮減及本港工業北移,吳志明惟有「認命」線衫行業沒得做,只能靠台灣定單勉強保住品牌。十年前,當本港實施強積金計劃,他為支付數十名老師傅的長期服務金一度陷入破產邊緣,所幸不同難關總也一一捱過。
現時織造廠只餘下一層廠房約數百呎空間,每月產量需求不足一千打,十多名員工平均每月只要上班半個月,但每件索價逾一百元的線衫品質如一,使用質量最好的埃及棉及瑞士紗,品牌標籤也是用人手釘上,並堅持香港製造,由裁剪到車縫到包裝更均由人手主理。不過,漂染等前期工夫因本港無人承接,一定要找內地廠。
吳志明早屆退休之齡,幾乎每天都會回織造廠巡視,他慨嘆受潮流所累,但他希望潮流逆轉:「終有一日人人穿線衫嘅風氣會重臨!」
記者張慧怡
全新織造廠當年擁有龐大工場,工人忙個不停。
全新織造廠如今只餘下數百平方呎的工場。
「555」線衫現時不論裁剪及車縫均由人手負責。
線衫品牌「555」早於一九二九年在澳門創辦,由於大受南洋華僑歡迎,翌年到香港設廠方便批發海外,在上世紀四、五十年代,本港穿線衫文化蓬勃,當年僅十七、八歲的吳志明就在這個時候加入世叔伯的全新織造廠做「行街後生」,自此與「555」結下不解緣。
全盛期每日售逾百打
吳志明憶述,當年他月薪只有十五元,但一件「555」的線衫卻要十元,穿得起的都非富則貴,全盛期全港設有逾三百個代理商,幾乎每間大型百貨公司及洋服店均有出售,每日銷售量超過一百打,除了在九龍塘尾道獨佔一排唐樓「上廠下舖」之外,在澳門、廣州及新加坡均設有門巿,盛極一時。
當年「555」線衫售價不菲,買得起的人都非富則貴。
全新織造廠當年風光一時,在九龍塘尾道一整排唐樓「上廠下舖」。
可惜到了七十年代,本港新一代不喜穿線衫而改穿T恤,令不少線衫品牌被淘汰,吳志明這時候自立門戶經營其他生意。
直到六、七年之後,舊僱主要求他接手經營,他為了保傳統品牌及自信可以創一番成績而答允,並進行大事改革,主力發展出口業務,加上當時歐美的「功夫熱」,生意才漸有起色。
衰退期曾陷破產邊緣
不過,隨着內地廉價內衣競爭加劇、美國巿場受限額制影響縮減及本港工業北移,吳志明惟有「認命」線衫行業沒得做,只能靠台灣定單勉強保住品牌。十年前,當本港實施強積金計劃,他為支付數十名老師傅的長期服務金一度陷入破產邊緣,所幸不同難關總也一一捱過。
現時織造廠只餘下一層廠房約數百呎空間,每月產量需求不足一千打,十多名員工平均每月只要上班半個月,但每件索價逾一百元的線衫品質如一,使用質量最好的埃及棉及瑞士紗,品牌標籤也是用人手釘上,並堅持香港製造,由裁剪到車縫到包裝更均由人手主理。不過,漂染等前期工夫因本港無人承接,一定要找內地廠。
吳志明早屆退休之齡,幾乎每天都會回織造廠巡視,他慨嘆受潮流所累,但他希望潮流逆轉:「終有一日人人穿線衫嘅風氣會重臨!」
記者張慧怡
全新織造廠當年擁有龐大工場,工人忙個不停。
全新織造廠如今只餘下數百平方呎的工場。
「555」線衫現時不論裁剪及車縫均由人手負責。
Peter- 訪客
寶黛麗濕身上衣掀搶購潮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起,李小龍等港產武打明星帶起全球功夫熱潮,連帶被視為「功夫衫」的線衫亦大行其道,不少熱血青年將線衫外穿,令線衫銷量一度復興。但其實除了「功夫衫」鐵漢形象以外,八十年代荷里活性感女星寶黛麗一幀濕身海報,也吸引歐美女士們爭相購買海報中寶黛麗穿着的「555」上衣,同樣極具促銷效果。
寶黛麗當年身穿的長袖上衣,原來就是港產品牌「555」。
收藏簽名海報
全新織造廠內收藏了一幀寶黛麗的簽名海報,仔細就可看見,海報中寶黛麗穿着的長袖上衣,原來正是「555」品牌的出品。吳志明表示,他沒見過寶黛麗,海報是美國代理當年寄給他,指寶黛麗穿上濕水上衣的性感形象深入民心,吸引不少顧客搜購同款上衣,令當年單是美國已每月外銷數千打製品。
寶黛麗在一九七九年擔任荷里活電影《10》女主角而一舉成名,戲中一頭小辮子的髮型成為經典,「寶黛麗頭」掀起熱潮,而她其後常見於不同影片及雜誌封面,身穿濕水上衣立於水中的造型,亦成為性感的象徵。
寶黛麗當年身穿的長袖上衣,原來就是港產品牌「555」。
收藏簽名海報
全新織造廠內收藏了一幀寶黛麗的簽名海報,仔細就可看見,海報中寶黛麗穿着的長袖上衣,原來正是「555」品牌的出品。吳志明表示,他沒見過寶黛麗,海報是美國代理當年寄給他,指寶黛麗穿上濕水上衣的性感形象深入民心,吸引不少顧客搜購同款上衣,令當年單是美國已每月外銷數千打製品。
寶黛麗在一九七九年擔任荷里活電影《10》女主角而一舉成名,戲中一頭小辮子的髮型成為經典,「寶黛麗頭」掀起熱潮,而她其後常見於不同影片及雜誌封面,身穿濕水上衣立於水中的造型,亦成為性感的象徵。
Peter- 訪客
黑膠唱片展驚現大清國歌
一批珍貴罕有的黑膠唱片,今日起在港公開展出,全部展品皆來自本港及台灣收藏家,約有二百張黑膠唱片,當中包括有逾一百年歷史,收錄了清朝期間創作,被視為大清國國歌的《普天樂》黑膠碟,而較近期的則有寶島歌后鄧麗君的代表作之一,七十年代發行的《月亮代表我的心》唱片。
二百張由清朝時期、上世紀七十年代的古董黑膠唱片今起公開展出,市民可大飽眼福。
重溫李香蘭鄧麗君名曲
來自台灣的潘啟明約有七百張珍藏黑膠碟,今次借出約六十多張在港展出。焦點之一是上世紀初發行的《Victor》,潘解釋,碟中收錄了一首於一九一四年由美國軍隊演奏的歌曲《普天樂》,唱片印着「China—National Air」,經專家配對樂譜後,考定為清朝重臣曾國藩長子曾紀澤於一八七八年的創作,當時以「國樂草案」上呈朝廷,於海外更被視作國歌來演奏。
《三年》是李香蘭的首本名曲之一。
潘稱,該唱片在全球絕無僅有,可謂無價之寶,難以開價出讓,他於○三年於拍賣網站僅以四百元底價投得。
本地收藏家歐德成收藏黑膠碟已經四十年,收藏品多達三十萬張,更擁有自己的店舖。他借出一百四十張黑膠碟展出,當中包括文革時期發行的《智取威虎山》、上世紀五十年代發行的上海五大歌后之一李香蘭的《三年》及寶島歌后鄧麗君七十年代的《月亮代表我的心》等。該批珍貴展品今日起至下月三日在鑽石山荷里活廣場展出。
二百張由清朝時期、上世紀七十年代的古董黑膠唱片今起公開展出,市民可大飽眼福。
重溫李香蘭鄧麗君名曲
來自台灣的潘啟明約有七百張珍藏黑膠碟,今次借出約六十多張在港展出。焦點之一是上世紀初發行的《Victor》,潘解釋,碟中收錄了一首於一九一四年由美國軍隊演奏的歌曲《普天樂》,唱片印着「China—National Air」,經專家配對樂譜後,考定為清朝重臣曾國藩長子曾紀澤於一八七八年的創作,當時以「國樂草案」上呈朝廷,於海外更被視作國歌來演奏。
《三年》是李香蘭的首本名曲之一。
潘稱,該唱片在全球絕無僅有,可謂無價之寶,難以開價出讓,他於○三年於拍賣網站僅以四百元底價投得。
本地收藏家歐德成收藏黑膠碟已經四十年,收藏品多達三十萬張,更擁有自己的店舖。他借出一百四十張黑膠碟展出,當中包括文革時期發行的《智取威虎山》、上世紀五十年代發行的上海五大歌后之一李香蘭的《三年》及寶島歌后鄧麗君七十年代的《月亮代表我的心》等。該批珍貴展品今日起至下月三日在鑽石山荷里活廣場展出。
Yellow- 訪客
INCA's forum :: 純聊天, 八卦, 資訊交流 :: 風土人情
第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
您 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周一 8月 05, 2019 1:22 pm 由 Dino
» 【特寫】踢拖抗暴 — 當催淚彈蔓延至長者社區.黃大仙黑夜
周一 8月 05, 2019 12:01 pm 由 Dino
» 【8.4 將軍澳遊行】寶琳站黑衣人潮湧現 有商場謝絕警方內進
周一 8月 05, 2019 12:54 am 由 Dino
» 【8.4 港島示威 ‧ 不斷更新】警石塘咀放催淚彈 示威者轉戰銅鑼灣 快閃封紅隧
周日 8月 04, 2019 11:17 pm 由 Dino
» 【8-3 旺角遊行】歷幾許衝突士多照開舖 老闆:佔旺時無破壞有幫襯
周日 8月 04, 2019 10:35 pm 由 Dino
» 香港青年對英殖時期的「懷念」從何而來?
周日 8月 04, 2019 5:26 pm 由 Dino
» 【暴動罪審訊】譴責暴動罪檢控 民權觀察促政府回應訴求 (12:49)
周日 8月 04, 2019 5:20 pm 由 Dino
» 【CBD】大麻萃取物產品層出不窮 是神奇草藥抑或要有更多監管
周日 8月 04, 2019 4:56 pm 由 p-ma
» 點解八月五號要罷工?
周日 8月 04, 2019 2:51 pm 由 Di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