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A's forum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輸在起跑綫,志氣也難展?

向下

輸在起跑綫,志氣也難展? Empty 輸在起跑綫,志氣也難展?

發表 由 Solomon2 周四 4月 25, 2013 12:42 pm

【經濟日報專訊】輸在起跑綫,志氣也難展?有調查指,窮學生對升大學及成為專業人士的期望,均較富學生低,相信是因經濟及心理阻力所致。窮與富造成起跑點上不平等,外地不少大學近年對窮學生提供升學優先或加學分做法,又可否幫一把?

中大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PISA)香港中心昨發布有關中學生的追蹤研究結果,發現草根階層(社經地位最低10%)的學生,無論是期望升讀大學的比率,還是期望從事專業工作的比率,均遠低於最上階層(社經地位最高10%)學生,如在去年,富學生中有81%期望升讀大學,窮學生只有35%。

自信不足 較少選專業科
即使同獲PISA評定為高能力的學生,窮學生想升大學或做專業人士的比率,也明顯低於富學生(相關新聞詳見A30)。何解有別?PISA香港中心認為是經濟以至心理的阻力,影響窮學生對未來的期盼。

學友社學生輔導中心總幹事列豪章指出,基層學生得到的學習支援較少,往往影響其升讀大學的自信心,認為自己比別人不足,即使能力與富有學生相若,自信也較低,在選科或職業上,也較少選一些專業如律師等。

今年1月香港教育學院的研究發現,1991年本港富有及貧窮家庭的子女,入讀大學的比例相若,但2011年已相差近3倍(見表)。

家庭收入,影響個人的成長環境及生活資源,即使同獲接受教育的機會,但無可否認,窮學生與富學生的起跑點,難以平等,連帶升學就業以及上流的機會亦然。

這問題在外國早已引起關注,有才能的窮學生難獲最好發展機會,跨代貧窮的命運亦難以打破,窒礙社會階層的流動,對整個社會也有害無益。

今年《紐約時報》報道,美國哈佛及史丹福大學的教育專家分析數據,指在收入最低25%組別,只有34%成績優異高中生升讀全美238間最受歡迎大學,來自家庭收入最高25%的優異生,比例達78%。他們有能力但沒升讀較好大學,是因為他們通常會選擇離家較近大學,也不為意可獲資助解決財政問題。

為助優秀弱勢學生出頭,美國常春藤聯盟大學,即使學位爭崩頭,但若申請者是家中第一代大學生,又或來自弱勢家庭但具學術能力,也可獲酌情取錄。

可效哈佛 主動尋叻學生
至於美國哈佛大學,注重校園的多元性,有專人到全美多間中學發掘優秀的窮學生,向他們提供升學意見,以免他們因資訊或自信不足而放棄機會。

近年台灣也有多間大學仿效,如台灣清華大學設名為「旭日組」的弱勢學生名額,交通大學則每年優先取錄34名低收入戶學生。台灣教育部次長陳德華曾表示,盼鼓勵更多學校有類似做法,讓社經地位弱勢但有潛力學生有機會向上流動。

台灣國立中興大學更於今年向窮學生給予3項優待措施,在13個熱門學系如法律、財經金融等中,窮學生可獲加分入學、免收報名費及補助交通費。

學友社列豪章亦贊成有關做法,他表示,窮學生在起跑綫上較不利,若然在取錄程序時加分入學,相信可幫一把,這是好事,但難說社會是否普遍接受。

或有人認為,大家既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機會,若窮學生可獲加分或優先入學,會否對其他學生也造成不公平,但不可忘記,社會應有公平流動機會。

不少研究亦證實,家庭背景及所屬社經階層,會影響升讀優質學校機會,而最終學業成就,以及將來的職業與社會地位也連串相關,在大學入學程序中,除了考慮申請者在校成績或統一考試表現,亦考量其面對的障礙和所付出努力,是否盡然不可接受呢?

誠然,本港大學學額一向憎多粥少,在本港推行,相信會引起不少爭議。而教育起跑綫不平等之現象,要解決也不容易。不少窮學生早在中小學甚至幼稚園,已輸在起跑綫上。教院2011年研究也指,幼稚園學生中,窮學生的中英數成績已比家境較佳的學生低5%至8%。在起跑之初已被拋遠,不幫一把,叫落後的如何有信心跑下去?
avatar
Solomon2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回頂端


 
這個論壇的權限:
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