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A's forum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通波仔搭橋 各有優劣

向下

通波仔搭橋 各有優劣 Empty 通波仔搭橋 各有優劣

發表 由 KateBush 周五 10月 25, 2013 12:13 pm

心臟搭橋手術複雜性較高,自公立醫院多年前引入「通波仔」手術後,便取代搭橋成為冠心病患者治療心肌梗塞的首選。不過,有心臟科專科醫生提醒,病人通波仔後,心血管在一年內仍有一成至五成機會再次梗塞,建議若病人的冠狀動脈有多處阻塞,又或本身患糖尿病,應考慮搭橋手術的可行性,並向醫生請教不同手術的優劣。

通波仔搭橋 各有優劣 1025-00176-082b2
「通波仔」手術主要利用導管進入病人的心臟動脈,再以球囊及支架撐開阻塞的血管。

通波仔微創 病人歡迎
心臟科專科醫生盧家業指,通波仔與搭橋各有優點及缺點。通波仔較受病人歡迎,因屬微創手術,主要用於擴張已收窄的冠狀動脈,令血液恢復流通。手術會經股動脈或手腕橈動脈放入導管,直達動脈梗塞位置後打開球囊,撐開收窄部位,並植入金屬或滲藥支架。病人只需局部麻醉,兩日可出院,術後中風機會少於百分之一,然而血管有機會在一年內再栓塞。

動脈有栓塞 「搭橋」更佳
搭橋則屬開胸手術,若病人左邊冠狀動脈栓塞,醫生會將大動脈分支的「乳內動脈」,繞過栓塞部位,接駁到仍暢通的血管。右冠狀動脈栓塞則較複雜,就要從小腿取出「大隱靜脈」,再植入心臟作繞道及引流,由於小腿及胸部均有傷口,病人須留醫兩周,手術期間心臟會暫停跳動,改用體外循環,血液較易凝固,中風風險會增至百分之二至二點五。

他指若病人有多處動脈栓塞,或患有糖尿病,血管收窄機會大,應考慮是否採取搭橋,醫生會解釋兩種手術風險及優劣,最終由病人作選擇。

本版與香港醫學會、香港私人執業專科醫生協會及公共醫療醫生協會合作,推出醫學專題報道,每隔周五刊出。

Health Education Lay Public
avatar
KateBush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通波仔搭橋 各有優劣 Empty 鼻竇炎「通波仔」創傷小

發表 由 KateBush 周四 11月 14, 2013 12:52 pm

不適當處理鼻敏感及慢性鼻竇炎,隨時晚晚「無覺好瞓」。有耳鼻喉科醫生指本港空氣污染嚴重,加上部分家居塵蟎多,估計三分之一港人有鼻敏感,當中一成人或演變成慢性鼻竇炎,嚴重者會令鼻黏膜腫脹含膿,阻塞鼻腔及鼻竇管道,更有可能併發腦膜炎。近年引入本港的微創鼻竇球囊擴張術,以類似心臟「通波仔」的原理,撐開阻塞部位,過程不必切除鼻腔組織,創傷較小,復發率亦較低。

聖保祿醫院耳鼻喉專科醫生陳鍵明指,每月平均有約三十宗鼻敏感求診個案,鼻竇炎則有五宗,臨床上約八成鼻竇炎患者皆有鼻敏感。他解釋,嚴重傷風感冒或鼻敏感均可惡化為急性鼻竇炎,一般四周內康復,但若拖延診治,可變成慢性鼻竇炎,病徵包括鼻塞、面部充血受壓及鼻涕含膿,部分人有牙痛及頭痛等,情況可持續逾四個月。曾有七旬老伯因鼻竇發炎,連帶眼球凸出,幸及時開刀放膿,否則影響視力。而鼻竇與腦部僅「一塊薄骨之隔」,曾有患者因膿液流向腦部併發腦膜炎。

陳指治療鼻竇炎先用藥物或以鹽水沖鼻,但嚴重者要做手術,現時一般以內窺鏡手術清除鼻腔黏液,要切走部分鼻竇骨,令鼻竇管道擴張,手術後會有結疤,鼻竇管道有較大機會再次收窄,令鼻竇炎復發。

通波仔搭橋 各有優劣 1114-00176-077b2
鼻竇球囊擴張術以類似「通波仔」形式,利用球囊(紅圈示)打通鼻竇管道。(張美蘭攝)

通波仔搭橋 各有優劣 1114-00176-077b3
電腦掃描顯示,圖左(紅圈示)的鼻竇位置呈灰色,代表充斥膿液,圖右位置呈黑色即表示鼻竇健康。

倘有息肉不宜接受
至於一一年引入本港的鼻竇球囊擴張術,倣效「通波仔」原理,以球囊壓力撐開鼻竇管道,再用儀器沖走膿液,創傷性低,出血風險少,亦沒有結疤問題,故復發率也較低。陳鍵明稱曾有研究顯示,九成人接受球囊擴張術後,成功令鼻竇恢復暢通,約百分之九的病人在兩年內復發,可再做手術。然而,有鼻竇息肉或正服食薄血藥人士則不宜接受該手術,而該手術的費用較內窺鏡手術貴約二萬至三萬元。
avatar
KateBush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通波仔搭橋 各有優劣 Empty 通波仔用藥物塗層支架 術後復發率減半

發表 由 Aston Martin 周二 10月 10, 2017 11:44 am

【記者關琛詩報道】不少年長冠心病患者因同時患心房顫動(房顫),接受「通波仔」手術後需服抗凝血藥和兩種抗血小板藥的「三藥」療程,術後出血風險高達四成,死亡風險高四倍。近年公立醫院引入使用無聚合物的藥物塗層支架,能加快術後血管愈合,將「三藥」療程縮短至一個月,降低出血風險,並能將出血風險較高病人的復發率降五成。

每年公立醫院約有六千二百人需接受「通波仔」手術,在血管內撐起支架,當中六成病人年逾六十歲。港大內科學系臨床助理教授及心臟科專科醫生陳栢羲指出,患者術後需服兩種抗血小板藥,防止傷口愈合時血管內壁細胞增生過多,堵塞血管。同時患房顫的病人,另需持續服薄血藥。「三藥」治療,病人出血風險高達四成,令長者「通波仔」時使用支架往往陷入兩難。

陳栢羲說,使用傳統金屬支架,只需服抗血小板藥物一個月,但血管再收窄的機會高達三成;含藥物塗層的支架能有效控制血管細胞增生,減低血管再收窄機會,但支架含聚合物「黏住」藥物,藥效較慢,需服六至十二個月抗血小板藥物,增加出血風險。

心臟壞死心肌梗塞風險亦降
瑪麗醫院二○一三年參與全球「通波仔」支架研究,發現使用新一代無聚合物的藥物塗層支架,與金屬支架比較,病情復發需做手術的機會減五成;心臟壞死、心肌梗塞等風險減兩成九。新支架可將「三藥」治療期縮短至一個月,病人其後只需繼續服用術前的薄血藥,減低出血風險。新支架與舊藥物塗層支架價錢相若,二○一四年至今近三千名公院病人曾使用。

七十三歲的黃先生愛吃火鍋肥牛,啤酒當水飲,有高血壓卻置之不理。十年前他因心臟兩條血管栓塞七成和九成需「通波仔」,術後覆診更確診心臟衰竭和房顫,需持續服薄血藥,但仍不改善生活陋習。去年八月,他感到心絞痛,心臟血管再栓塞:「以為通過一次就可以好番晒,點知又塞,今次死過翻生。」他使用了新一代藥物塗層支架,為健康着想,決心戒掉高脂飲食和戒酒。
通波仔搭橋 各有優劣 1010-00176-070b2
冠心病人心血管栓塞(圖示),「通波仔」手術以支架撐開收窄的血管。
Aston Martin
Aston Martin

文章數 : 528
注冊日期 : 2009-11-28

回頂端 向下

回頂端


 
這個論壇的權限:
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