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屆五十宜做大腸癌普查
3 posters
INCA's forum :: 純聊天, 八卦, 資訊交流 :: 醫療康健
第1頁(共1頁)
年屆五十宜做大腸癌普查
一般而言,年屆五十至七十五歲人士,患大腸癌的風險屬普通,他們可考慮用以下其中一種方法做大腸癌普查:(一)每年一次大便隱血檢驗;(二)每五年一次軟式乙狀結腸檢查,或(三)每十年一次大腸內窺鏡檢查。但若曾有腺瘤性瘜肉病歷,經大腸內窺鏡切除腺瘤作基本治療後,應視乎風險程度,制訂監測方針。
低風險表示有一至兩粒直徑小於一厘米的腺瘤,可毋須監測,或每隔五年進行大腸內窺鏡檢查。如內窺鏡檢查結果呈陰性,可以停止跟進。中度風險即是有三至四粒腺瘤,又或最少有一粒直徑達一厘米或以上的腺瘤,應每隔三年以大腸內窺鏡檢查,直至連續兩次內窺鏡檢查結果正常為止,之後毋須再監測。高風險即有多於四粒腺瘤,或有三粒或更多腺瘤,而其中最少一粒直徑達一厘米或以上,應每年做大腸內窺鏡檢查,直到風險降至中度,之後再按中度風險的要求,定期以大腸內窺鏡檢查。
若有近親在六十歲前患大腸癌,便應在四十歲起,或按最年輕發病近親的發病年齡,再提早十年開始大腸內窺鏡,兩者以較早者為準,之後每隔三至五年覆檢;若近親在六十歲後患大腸癌,可按一般時間表,即五十歲後開始大腸癌普查。
如欲進一步認識預防大腸癌,歡迎致電3921 3871向本會「防癌諮詢及輔導服務」護士查詢。
香港防癌會癌症探測及預防委員會主席 應志浩醫生
低風險表示有一至兩粒直徑小於一厘米的腺瘤,可毋須監測,或每隔五年進行大腸內窺鏡檢查。如內窺鏡檢查結果呈陰性,可以停止跟進。中度風險即是有三至四粒腺瘤,又或最少有一粒直徑達一厘米或以上的腺瘤,應每隔三年以大腸內窺鏡檢查,直至連續兩次內窺鏡檢查結果正常為止,之後毋須再監測。高風險即有多於四粒腺瘤,或有三粒或更多腺瘤,而其中最少一粒直徑達一厘米或以上,應每年做大腸內窺鏡檢查,直到風險降至中度,之後再按中度風險的要求,定期以大腸內窺鏡檢查。
若有近親在六十歲前患大腸癌,便應在四十歲起,或按最年輕發病近親的發病年齡,再提早十年開始大腸內窺鏡,兩者以較早者為準,之後每隔三至五年覆檢;若近親在六十歲後患大腸癌,可按一般時間表,即五十歲後開始大腸癌普查。
如欲進一步認識預防大腸癌,歡迎致電3921 3871向本會「防癌諮詢及輔導服務」護士查詢。
香港防癌會癌症探測及預防委員會主席 應志浩醫生
KateBush- 訪客
粵點心高脂 直腸癌全國第一
廣州市民的直腸癌發病率連年高踞全國第一,原來與廣州人愛吃點心的飲食習慣有很大關係。廣州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院長、美國外科醫師學院院士蘭平教授日前受訪時表示,廣州的傳統飲食結構過於精細,實際上並非好事。
燒味屬「三高一低」
他指出,廣州市民長期偏好點心、燒味等「三高一低」即高脂肪、高蛋白、高能量、低纖維食物,導致結直腸癌患病的風險大大飆升。
蘭平指出,市民飲早茶時喜歡吃的點心,例如鳳爪、炸春卷、炸排骨等,均屬於油膩葷食,而燒鵝、燒鴨、紅燒乳鴿、化皮乳豬等,則屬於燒烤油炸類,多數在「三高一低」食物之列,長期進食對人體並不健康。
而且肉類在油炸和燒烤過程中,更會產生致癌物雜環胺類化合物,這些化合物會刺激腸道黏膜,從而誘發結直腸癌,提醒市民必須注意飲食。
燒味屬「三高一低」
他指出,廣州市民長期偏好點心、燒味等「三高一低」即高脂肪、高蛋白、高能量、低纖維食物,導致結直腸癌患病的風險大大飆升。
蘭平指出,市民飲早茶時喜歡吃的點心,例如鳳爪、炸春卷、炸排骨等,均屬於油膩葷食,而燒鵝、燒鴨、紅燒乳鴿、化皮乳豬等,則屬於燒烤油炸類,多數在「三高一低」食物之列,長期進食對人體並不健康。
而且肉類在油炸和燒烤過程中,更會產生致癌物雜環胺類化合物,這些化合物會刺激腸道黏膜,從而誘發結直腸癌,提醒市民必須注意飲食。
Aston Martin- 文章數 : 528
注冊日期 : 2009-11-28
大腸癌年輕化 專家:1成40歲以下
【經濟日報專訊】香港「頭號癌症」大腸癌年輕化,有專家指已多達1成個案年僅40歲或以下,公院大腸鏡檢查排長龍,部分醫院要輪候2年,估計輪候者數以萬人計。
據悉,醫管局有意將部分有大腸癌病徵的個案外判至私人市場,但病人要自行負擔部分費用。
患末期肺癌的梁女士(化名)前年中大便出血,到瑪麗醫院腫瘤科覆診時醫生即時為她寫轉介信照腸鏡,更在信上寫明「Urgent(緊急)」,未料最終排期至2016年中。
研外判私醫 病人付部分收費
知情人士估計,醫管局每個聯網現有數以千人正輪候大腸鏡檢查,以7個聯網合計,相信公營醫療中或有數以萬計個案正在輪候,除了瑪麗,另一龍頭公院威爾斯醫院,非緊急個案亦需輪候約2年,緊急至已出現缺鐵性貧血的個案,也要輪候4至6個月。
政府9月推行大腸癌篩查先導計劃,食衞局局長高永文曾透露,隨着計劃開展,可預見醫管局與大腸癌有關的工作量亦會增加,包括大腸鏡服務,故局方正密鑼緊鼓推出一個公私營合作計劃。據悉,醫管局已拍板將部分有大腸癌病徵、需進行大腸鏡檢查的個案,外判私營醫療市場,醫管局會補貼部分的成本,但病人必須自付部分醫生收費。有關計劃的詳情仍在草擬中。
20至44歲發病 10年升23%
市民對大腸鏡檢查的需求與日俱增,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教授暨何善衡腸胃健康中心主任胡志遠分析指有多個因素,包括近年大腸癌的病發率上升及病人與醫生的意識提高等。胡指,50歲以下個案升幅很快,已有多達10%的病人年齡是低於40歲,不少病人只有30多歲。他舉例說,以往25歲病人有便秘、大便出血及大便習慣改變,醫生不會轉介照腸鏡,會先觀察,但現在不會等;加上不少公院簡化安排病人照腸鏡關卡,都是造成腸鏡服務排長龍的原因。
數據顯示,2013年20至44歲大腸癌發病的人數為215人,人數與04年比較升近17%;其發病率升幅更顯著,達到23%,反觀長者的發病率同期不升反跌(見表)。胡稱,過去10年本地大腸癌病發數目上升1倍,但大腸鏡檢查需求升逾4倍,醫管局雖然有增加資源安排醫生加班在夜間為病人照腸鏡,但人手有限。
私營腸鏡收費 料影響不大
外科專科醫生朱建華則認為發病年輕化不明顯,愈來愈多無病徵的中年市民要求接受大腸鏡檢查,與社會認知增加有關。
對於醫管局外判的安排會否令私營照腸鏡服務加價,胡志遠指存在變數,據他了解,個別醫生數年以來的基本腸鏡收費都能維持在5,000至5,500元,但一些較高端的服務提供者則眼見醫管局難以應付人龍,收費有上調趨勢。
朱建華則認為對私營市場影響不大,市場足以吸納需求,而需求大亦或令市場費用下調。中大賽馬會大腸癌教育中心總監黃至生指,先導計劃中或不多於1萬人需照腸鏡,加上外判服務、整體需求量不一定增加,不憂慮價格會上升。
據悉,醫管局有意將部分有大腸癌病徵的個案外判至私人市場,但病人要自行負擔部分費用。
患末期肺癌的梁女士(化名)前年中大便出血,到瑪麗醫院腫瘤科覆診時醫生即時為她寫轉介信照腸鏡,更在信上寫明「Urgent(緊急)」,未料最終排期至2016年中。
研外判私醫 病人付部分收費
知情人士估計,醫管局每個聯網現有數以千人正輪候大腸鏡檢查,以7個聯網合計,相信公營醫療中或有數以萬計個案正在輪候,除了瑪麗,另一龍頭公院威爾斯醫院,非緊急個案亦需輪候約2年,緊急至已出現缺鐵性貧血的個案,也要輪候4至6個月。
政府9月推行大腸癌篩查先導計劃,食衞局局長高永文曾透露,隨着計劃開展,可預見醫管局與大腸癌有關的工作量亦會增加,包括大腸鏡服務,故局方正密鑼緊鼓推出一個公私營合作計劃。據悉,醫管局已拍板將部分有大腸癌病徵、需進行大腸鏡檢查的個案,外判私營醫療市場,醫管局會補貼部分的成本,但病人必須自付部分醫生收費。有關計劃的詳情仍在草擬中。
20至44歲發病 10年升23%
市民對大腸鏡檢查的需求與日俱增,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教授暨何善衡腸胃健康中心主任胡志遠分析指有多個因素,包括近年大腸癌的病發率上升及病人與醫生的意識提高等。胡指,50歲以下個案升幅很快,已有多達10%的病人年齡是低於40歲,不少病人只有30多歲。他舉例說,以往25歲病人有便秘、大便出血及大便習慣改變,醫生不會轉介照腸鏡,會先觀察,但現在不會等;加上不少公院簡化安排病人照腸鏡關卡,都是造成腸鏡服務排長龍的原因。
數據顯示,2013年20至44歲大腸癌發病的人數為215人,人數與04年比較升近17%;其發病率升幅更顯著,達到23%,反觀長者的發病率同期不升反跌(見表)。胡稱,過去10年本地大腸癌病發數目上升1倍,但大腸鏡檢查需求升逾4倍,醫管局雖然有增加資源安排醫生加班在夜間為病人照腸鏡,但人手有限。
私營腸鏡收費 料影響不大
外科專科醫生朱建華則認為發病年輕化不明顯,愈來愈多無病徵的中年市民要求接受大腸鏡檢查,與社會認知增加有關。
對於醫管局外判的安排會否令私營照腸鏡服務加價,胡志遠指存在變數,據他了解,個別醫生數年以來的基本腸鏡收費都能維持在5,000至5,500元,但一些較高端的服務提供者則眼見醫管局難以應付人龍,收費有上調趨勢。
朱建華則認為對私營市場影響不大,市場足以吸納需求,而需求大亦或令市場費用下調。中大賽馬會大腸癌教育中心總監黃至生指,先導計劃中或不多於1萬人需照腸鏡,加上外判服務、整體需求量不一定增加,不憂慮價格會上升。
pinky- 文章數 : 401
注冊日期 : 2011-09-11
及早揭大腸癌 患者免「捱刀」
大腸癌只要發現得早,原來不用開刀亦可將癌腫瘤消滅。有專家表示,大腸癌前期沒有病徵,大部分患者確診時已屆晚期,癌腫瘤面積大,一般要開刀做手術切除。政府推出大腸癌篩查先導計劃後,相信愈來愈多潛在患者可在發病初期確診,只要利用內視鏡輔助,通過肛門可將腫瘤組織切除,病人免卻「捱刀」,甚至可即日出院。
外科專科醫生邱國基表示,大腸癌由腺瘤息肉演變而成,大部分息肉沒有症狀,直至出現腹痛、便血、嘔吐等異常症狀才察覺,但此時往往已屆晚期。大腸癌除了由不良飲食習慣及肥胖引起,家族病史、年齡也是發病因素。
大腸癌患者一般要以腹腔鏡開刀手術切除癌腫瘤及部分大腸,進步的微創手術可將開刀傷口縮小至只有數厘米。愈早醫治大腸癌,愈大機會可「零」傷口將癌腫瘤切除。邱國基表示,新型手術「內視鏡黏膜下切除術」(ESD)適合無法經大腸鏡切除的無蒂息肉,以及大腸癌一期患者。
經肛門切腫瘤不留疤
ESD是利用長身的軟鏡經肛門深入患者大腸,通過內視鏡將細小腫瘤切除後經肛門取出,病人身上毋須開刀留疤痕。邱國基說,醫生會用針刀將腫瘤或息肉周圍慢慢勾點出一圈,再將染劑注入腫瘤下方,從而將表層腫瘤或息肉升高,較易用針刀切除,過程如「片皮鴨」一樣。病人只需監察麻醉,過程幾乎無痛楚,可即日出院。由於手術過程簡便,甚至可在日間醫療進行。
邱國基表示,及早確診大腸癌,不但康復率較高,醫療費用也大大減省,「日間醫療中心做ESD費用約四至五萬元,比傳統腹腔鏡手術需要廿萬元平。」他預計大腸癌篩查先導計劃推出後,可令患者及早確診,ESD手術需求大增。他呼籲市民如有相關病徵,應及早求醫,並要戒掉不良飲食習慣,以免成為大腸癌高危一族。
晚期大腸癌患者癌腫瘤面積大,一般要開刀做手術切除。
外科專科醫生邱國基表示,大腸癌由腺瘤息肉演變而成,大部分息肉沒有症狀,直至出現腹痛、便血、嘔吐等異常症狀才察覺,但此時往往已屆晚期。大腸癌除了由不良飲食習慣及肥胖引起,家族病史、年齡也是發病因素。
大腸癌患者一般要以腹腔鏡開刀手術切除癌腫瘤及部分大腸,進步的微創手術可將開刀傷口縮小至只有數厘米。愈早醫治大腸癌,愈大機會可「零」傷口將癌腫瘤切除。邱國基表示,新型手術「內視鏡黏膜下切除術」(ESD)適合無法經大腸鏡切除的無蒂息肉,以及大腸癌一期患者。
經肛門切腫瘤不留疤
ESD是利用長身的軟鏡經肛門深入患者大腸,通過內視鏡將細小腫瘤切除後經肛門取出,病人身上毋須開刀留疤痕。邱國基說,醫生會用針刀將腫瘤或息肉周圍慢慢勾點出一圈,再將染劑注入腫瘤下方,從而將表層腫瘤或息肉升高,較易用針刀切除,過程如「片皮鴨」一樣。病人只需監察麻醉,過程幾乎無痛楚,可即日出院。由於手術過程簡便,甚至可在日間醫療進行。
邱國基表示,及早確診大腸癌,不但康復率較高,醫療費用也大大減省,「日間醫療中心做ESD費用約四至五萬元,比傳統腹腔鏡手術需要廿萬元平。」他預計大腸癌篩查先導計劃推出後,可令患者及早確診,ESD手術需求大增。他呼籲市民如有相關病徵,應及早求醫,並要戒掉不良飲食習慣,以免成為大腸癌高危一族。
晚期大腸癌患者癌腫瘤面積大,一般要開刀做手術切除。
Dino- 文章數 : 951
注冊日期 : 2009-12-02
大腸癌年輕化 90後發病率高
大腸癌是常見的癌症殺手,源於城市人飲食習慣傾向高脂、高蛋白質和低纖維,加上肥胖、缺乏運動、吸煙及飲酒等增加患病風險。美國最新研究發現,大腸癌年輕化趨勢嚴重,現今九十後年輕人的患病風險,相比五十後的長輩,他們同齡時的患病風險更高,其中結腸癌風險高一倍,直腸癌風險更高三倍。
美國癌症協會研究發現,當地廿歲至三十九歲人士在八十年代至二○一三年之間,結腸癌發病率按年增加百分之一至二;年齡介乎四十至五十四歲的人士,發病率則按年增加百分之零點五至一。五十五歲以上人士,發病率在過去四十年持續下降。
篩查大部分不包括年輕族群
研究學者認為,年輕人亦是患大腸癌的高危組群,但大部分國家的腸癌篩查計劃不包括年輕組群在內,令不少人成為漏網之魚,錯過診斷機會。大腸癌與飲食習慣息息相關,要減低患病風險,應以低脂及低膽固醇食物為主,並要養成運動習慣。
美國癌症協會研究發現,當地廿歲至三十九歲人士在八十年代至二○一三年之間,結腸癌發病率按年增加百分之一至二;年齡介乎四十至五十四歲的人士,發病率則按年增加百分之零點五至一。五十五歲以上人士,發病率在過去四十年持續下降。
篩查大部分不包括年輕族群
研究學者認為,年輕人亦是患大腸癌的高危組群,但大部分國家的腸癌篩查計劃不包括年輕組群在內,令不少人成為漏網之魚,錯過診斷機會。大腸癌與飲食習慣息息相關,要減低患病風險,應以低脂及低膽固醇食物為主,並要養成運動習慣。
Dino- 文章數 : 951
注冊日期 : 2009-12-02
29歲男擊退末期腸癌
當腸癌已經擴散,大部份個案只能以化療及標靶藥等治療。外科醫生指,近年國際醫學研究提出,若腸癌只有腹膜轉移,並未有擴散到其他器官,仍有機會透過切除手術治療,最近一宗歷時近33小時的馬拉松式手術,為一名末期腸癌病人帶來手術治療機會。
記者:于健民
外科專科醫生梁家騮表示,腸癌可以經淋巴腺、血液或腹膜三種途徑轉移,後兩者最常見於末期腸癌個案。切除受感染的淋巴能夠阻止癌細胞進一步擴散,但癌細胞若經血液或腹膜擴散,有可能轉移到其他器官,且難以追蹤,根據以往經驗,不會建議病人接受切除手術。
梁指,近年不少醫學研究發現,部份末期腸癌病人因為特定的基因變異,癌細胞只會在腹膜擴散而不轉移到其他器官,所以有機會透過切除腹膜來消滅癌細胞。腹膜是皮膚底下的一片黏膜,包裹腹腔、肝臟、腸臟等器官,即使切除,理論上不會影響其他器官運作。
從事飲食業的29歲澳門人陳先生,兩年前因盲腸炎在當地醫院接受切除手術,術後傷口附近有膿液滲出,惟醫生聲稱化驗後未見有異,但今年初開始不斷嘔吐,每月最少3、4次,電腦斷層掃描發現上次手術的位置及腹腔有多個癌腫瘤,小腸亦有梗塞,確診末期腸癌。
陳稱,不少澳門及本港的醫生均認為無法康復,最多只有半年壽命,拒絕為他做手術,其後經朋友介紹來港求醫。由於診斷出癌細胞只是在腹膜轉移,仍有機會施行切除手術,他決定「博一鋪」。他稱,為了可以照顧兩歲大的女兒,「唔理手術風險幾大都要試」,6月底決定接受手術。
料每年200病人適合治療
梁家騮指出,陳先生的病情相當複雜,第一次手術花了近18小時,切除大部份的腹膜、大腸及小腸之後,發現盆腔近膀胱位置也有癌細胞,需要再花15小時做第二次手術切除,並重駁輸尿管及建永久造口方便排泄。兩次手術合共花近33小時,清除了體內幾近所有的癌細胞。
本港過去甚少進行同類手術,梁稱,除了因為術後30日的死亡率高達3%至6%外,適合接受手術的病人也不多,估計每年約有200名末期腸癌病人的情況與陳先生類近,期望這類病人日後有機會接受手術。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謝耀昌指出,隨着醫學技術進步,能夠接受切除手術的末期腸癌病人會不斷增加,除了腹膜轉移外,如果癌細胞只擴散到肝臟或肺部的特定位置,經評估後也可以考慮透過切除手術提升存活率。不過,如果癌細胞已經入骨,則只能以化療或標靶藥物抑制。
pinky- 文章數 : 401
注冊日期 : 2011-09-11
化療藥灌腹 副作用機率低
大部份腸癌病人以靜脈注射方式吸取化療藥物,外科專科醫生梁家騮表示,過去10年不少外國專家嘗試在病情複雜的腸癌切除手術期間灌注化療藥物,消滅腹腔癌細胞的效果較靜脈注射為佳,或為未來的治療方向帶來啟示。
藥效集中 可提高劑量
梁指,以陳先生個案為例,在切除癌細胞後把化療藥直接灌注腹腔,浸泡約45分鐘。若以靜脈注射,藥物會流通全身,產生副作用較大,所以注射劑量不能太高;但用灌注及浸泡式,藥效會集中於特定部位,「化療劑量可以大啲」,有副作用機率也較低。將化療藥物直接灌注腹腔的難度,在於要先把藥物混和溫水並加熱至約42℃,並要確保浸泡期間不會降溫。以每公升水含10微克化療藥計算,一次手術需灌注10公升以上的水。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謝耀昌指,灌注藥物雖可提高化療劑量以殺死更多癌細胞,但風險或較靜脈注射高,目前在港不普及,會否成為趨勢仍需時間觀察。
■記者于健民
藥效集中 可提高劑量
梁指,以陳先生個案為例,在切除癌細胞後把化療藥直接灌注腹腔,浸泡約45分鐘。若以靜脈注射,藥物會流通全身,產生副作用較大,所以注射劑量不能太高;但用灌注及浸泡式,藥效會集中於特定部位,「化療劑量可以大啲」,有副作用機率也較低。將化療藥物直接灌注腹腔的難度,在於要先把藥物混和溫水並加熱至約42℃,並要確保浸泡期間不會降溫。以每公升水含10微克化療藥計算,一次手術需灌注10公升以上的水。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謝耀昌指,灌注藥物雖可提高化療劑量以殺死更多癌細胞,但風險或較靜脈注射高,目前在港不普及,會否成為趨勢仍需時間觀察。
■記者于健民
pinky- 文章數 : 401
注冊日期 : 2011-09-11
INCA's forum :: 純聊天, 八卦, 資訊交流 :: 醫療康健
第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
您 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周一 8月 05, 2019 1:22 pm 由 Dino
» 【特寫】踢拖抗暴 — 當催淚彈蔓延至長者社區.黃大仙黑夜
周一 8月 05, 2019 12:01 pm 由 Dino
» 【8.4 將軍澳遊行】寶琳站黑衣人潮湧現 有商場謝絕警方內進
周一 8月 05, 2019 12:54 am 由 Dino
» 【8.4 港島示威 ‧ 不斷更新】警石塘咀放催淚彈 示威者轉戰銅鑼灣 快閃封紅隧
周日 8月 04, 2019 11:17 pm 由 Dino
» 【8-3 旺角遊行】歷幾許衝突士多照開舖 老闆:佔旺時無破壞有幫襯
周日 8月 04, 2019 10:35 pm 由 Dino
» 香港青年對英殖時期的「懷念」從何而來?
周日 8月 04, 2019 5:26 pm 由 Dino
» 【暴動罪審訊】譴責暴動罪檢控 民權觀察促政府回應訴求 (12:49)
周日 8月 04, 2019 5:20 pm 由 Dino
» 【CBD】大麻萃取物產品層出不窮 是神奇草藥抑或要有更多監管
周日 8月 04, 2019 4:56 pm 由 p-ma
» 點解八月五號要罷工?
周日 8月 04, 2019 2:51 pm 由 Di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