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和豪華病房 日租1.7萬
INCA's forum :: 純聊天, 八卦, 資訊交流 :: 醫療康健
第1頁(共1頁)
養和豪華病房 日租1.7萬
不少私家醫院在海嘯下依然爆滿,其中養和醫院 病床使用率一直保持在100%或以上,目前醫院擴建已完成,共增逾80張新病床紓緩病房爆棚壓力,當中包括一間面積達2000多呎的私人豪華病房,房中連70吋大電視、客廳、飯廳、廚房和陪人房等設施,每晚收費破紀錄1.68萬元。
面積2000多呎 配客飯廳
逾20張新增病房及病床已投入服務,其餘會按需求分階段開放。新增的病房有6款,包括3至6人一間的普遍病房、單人房、半私家房(共用廁所)、私家房及套房等,價錢每晚由730元至1.6萬元不等。
養和醫院行政經理李維文表示,目前院內病床使用率,一直保持在100%或以上,最受歡迎的病床包括半私家房和私家房,大部分入院人士均是等候動手術的外科病人。他說:「最近新增20張新病床,以為可鬆動少少,但發現使用率依然保持在100%。」
電子平台防派錯藥
該院同時斥資3200萬,替全院400多張病床配備「娛樂及資訊電子平台」。李表示,「電子平台」可為每個病人提供上網、看電影及看電視等娛樂服務,亦可供護士及醫生作電子病歷之用。醫護人員只需攜備職員證,到病床旁邊的電子平台「嘟一嘟」,便可閱讀病人的所有病歷,省卻醫生隨處攜帶大量文件的麻煩。護士在派藥時亦必須「嘟一嘟」確應藥物及病人身分,避免發生「派錯藥」事件。
該院亦將11月開放新擴充的產房,當中有7張新增床位。李維文指出,為防止出現「調錯嬰」事件,院方正計劃在產房引入新系統,一旦接近嬰兒的產婦和嬰兒手上的手鈪不配合,系統便會發出一種聲音;如果嬰兒被抱離病床,系統又會立即發出警號。
面積2000多呎 配客飯廳
逾20張新增病房及病床已投入服務,其餘會按需求分階段開放。新增的病房有6款,包括3至6人一間的普遍病房、單人房、半私家房(共用廁所)、私家房及套房等,價錢每晚由730元至1.6萬元不等。
養和醫院行政經理李維文表示,目前院內病床使用率,一直保持在100%或以上,最受歡迎的病床包括半私家房和私家房,大部分入院人士均是等候動手術的外科病人。他說:「最近新增20張新病床,以為可鬆動少少,但發現使用率依然保持在100%。」
電子平台防派錯藥
該院同時斥資3200萬,替全院400多張病床配備「娛樂及資訊電子平台」。李表示,「電子平台」可為每個病人提供上網、看電影及看電視等娛樂服務,亦可供護士及醫生作電子病歷之用。醫護人員只需攜備職員證,到病床旁邊的電子平台「嘟一嘟」,便可閱讀病人的所有病歷,省卻醫生隨處攜帶大量文件的麻煩。護士在派藥時亦必須「嘟一嘟」確應藥物及病人身分,避免發生「派錯藥」事件。
該院亦將11月開放新擴充的產房,當中有7張新增床位。李維文指出,為防止出現「調錯嬰」事件,院方正計劃在產房引入新系統,一旦接近嬰兒的產婦和嬰兒手上的手鈪不配合,系統便會發出一種聲音;如果嬰兒被抱離病床,系統又會立即發出警號。
hkinca38- 訪客
養和新產科收費加兩成
養和醫院產科部新增遙距胎兒心臟監察系統,醫生可隨時隨地上網檢閱胎兒的即時心跳數據,有助立即作出醫療指示,該系統將於明年 1月與新產科部同步啟用,配合特製腳鈪、母嬰配對系統及 IE Buddy資訊及娛樂平台,為孕婦及初生嬰兒提供更安全、高科技及舒適的空間,但收費將於明年 4月起上調約兩成。 記者:梁瑞琼
養和醫院引入特製腳鈪及母嬰配對系統,防止調錯嬰或嬰兒被帶走。
養和醫院婦女健康及產科部主管陳煥堂表示,孕婦在醫院產房待產時,會由超聲波儀器收集胎兒心跳數據,以監測其氧氣量,一旦出現異常,助產士便會通知負責醫生,「心跳慢咗可以係子宮收縮暫時減少氧氣,呢啲係正常嘅,但都可以係 BB就要出世。」
確保不會「調錯嬰」
以往醫生可透過傳真或親自回醫院了解胎兒情況,養和醫院引入遙距胎心監察系統,醫生利用辦公室、家中或診所的電腦,便能直接連繫至醫院的產房,查閱實時及持續的胎兒及作產孕婦的數據,以便在危急情況立即採取行動,如處方催生藥或進行剖腹生產。醫生只可查閱其病人的資料,孕婦個人私隱得到保障。
該系統及新產科部將同時於明年 1月正式投入服務,屆時並引入內置電子傳輸器的特製腳鈪,醫護人員可追蹤其位置,當嬰兒被擅自帶離產科部或腳鈪脫落時,嬰兒保安系統更會即時發出警報,以防止初生嬰兒在未經許可下被帶走,其母親也有手鈪與嬰兒配對,確保不會「調錯嬰」。孕婦也可透過新增的 IE Buddy資訊及娛樂平台,檢視個人病歷、看電視及上網等。
定吉時剖腹須加費
每年約有 2,500至 2,600名嬰兒在養和產科部出生,約六成為剖腹分娩,新產科部設有 45張床位,較現時少一張,明年 6月或以前已預約爆滿,院方計劃 4月起加價約兩成。陳煥堂強調,分娩費用自五年來首次加價,新費用也較其他私家醫院低。
孕婦可自定吉時進行剖腹分娩,但需支付附加費,陳煥堂指,近年擇吉時生產的孕婦增加至一成至一成半,部份更選擇在半夜或指定時間如 9時 28分生產,需預留手術室及醫護人員,為確保緊急服務不受影響,會徵收附加費以便增加人手。
養和醫院引入特製腳鈪及母嬰配對系統,防止調錯嬰或嬰兒被帶走。
養和醫院婦女健康及產科部主管陳煥堂表示,孕婦在醫院產房待產時,會由超聲波儀器收集胎兒心跳數據,以監測其氧氣量,一旦出現異常,助產士便會通知負責醫生,「心跳慢咗可以係子宮收縮暫時減少氧氣,呢啲係正常嘅,但都可以係 BB就要出世。」
確保不會「調錯嬰」
以往醫生可透過傳真或親自回醫院了解胎兒情況,養和醫院引入遙距胎心監察系統,醫生利用辦公室、家中或診所的電腦,便能直接連繫至醫院的產房,查閱實時及持續的胎兒及作產孕婦的數據,以便在危急情況立即採取行動,如處方催生藥或進行剖腹生產。醫生只可查閱其病人的資料,孕婦個人私隱得到保障。
該系統及新產科部將同時於明年 1月正式投入服務,屆時並引入內置電子傳輸器的特製腳鈪,醫護人員可追蹤其位置,當嬰兒被擅自帶離產科部或腳鈪脫落時,嬰兒保安系統更會即時發出警報,以防止初生嬰兒在未經許可下被帶走,其母親也有手鈪與嬰兒配對,確保不會「調錯嬰」。孕婦也可透過新增的 IE Buddy資訊及娛樂平台,檢視個人病歷、看電視及上網等。
定吉時剖腹須加費
每年約有 2,500至 2,600名嬰兒在養和產科部出生,約六成為剖腹分娩,新產科部設有 45張床位,較現時少一張,明年 6月或以前已預約爆滿,院方計劃 4月起加價約兩成。陳煥堂強調,分娩費用自五年來首次加價,新費用也較其他私家醫院低。
孕婦可自定吉時進行剖腹分娩,但需支付附加費,陳煥堂指,近年擇吉時生產的孕婦增加至一成至一成半,部份更選擇在半夜或指定時間如 9時 28分生產,需預留手術室及醫護人員,為確保緊急服務不受影響,會徵收附加費以便增加人手。
p-ma- 文章數 : 956
注冊日期 : 2009-12-02
明德醫院新技術治頸椎病變
可導致癱瘓的頸椎病變困擾白領一族,全港逾一成逾 40歲人士會患嚴重頸椎退化,需接受手術治療。明德國際醫院於年初引進最新技術,移除病變頸椎,植入人工椎間盤,取代傳統手術移植盆骨骨骼,大大減輕病人手術後的痛楚,並可保持頸椎活動靈活。
明德國際醫院神經外科專科梁顯信醫生,曾於本港進行首個頸椎人工椎間盤置換手術。他昨在記者會上說,椎間盤位於每節頸椎之間,具吸震作用。白領人士常低頭工作,坐姿不正確,又缺乏運動,椎間盤會變薄,容易患上頸椎病變。病變者初時肩頸痛,嚴重者椎間盤移位,壓住神經線,有可能癱瘓。
在兩節頸椎間植入的人工椎間盤,內有一塊膠,可減輕其他椎間盤的勞損。張志華攝
無礙磁力共振診斷
他稱,傳統融合手術,要從患者盆骨取出部份骨骼作移植物,但要再次接受手術風險高。新的頸椎椎間盤置換術,植入人工椎間盤,手術後可保持頸椎活動靈活,痛楚減少,要再次接受手術的風險亦低。新型號的人工椎間盤具高磁力共振兼容性,不會影響日後使用磁力共振診斷病情。每個人工椎間盤約 3萬元。
黃文德曾接受三次傳統融合手術,每次手術後受盆骨劇痛的困擾,但病情卻持續惡化,頸椎移位致左手及左腿活動受阻,不能跑步,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年初他接受了新技術的手術後,一個星期後不但可以正常行走,更在一個月後復工。
黃文德受頸椎病變長期困擾,左手左腳活動受阻。
明德國際醫院神經外科專科梁顯信醫生,曾於本港進行首個頸椎人工椎間盤置換手術。他昨在記者會上說,椎間盤位於每節頸椎之間,具吸震作用。白領人士常低頭工作,坐姿不正確,又缺乏運動,椎間盤會變薄,容易患上頸椎病變。病變者初時肩頸痛,嚴重者椎間盤移位,壓住神經線,有可能癱瘓。
在兩節頸椎間植入的人工椎間盤,內有一塊膠,可減輕其他椎間盤的勞損。張志華攝
無礙磁力共振診斷
他稱,傳統融合手術,要從患者盆骨取出部份骨骼作移植物,但要再次接受手術風險高。新的頸椎椎間盤置換術,植入人工椎間盤,手術後可保持頸椎活動靈活,痛楚減少,要再次接受手術的風險亦低。新型號的人工椎間盤具高磁力共振兼容性,不會影響日後使用磁力共振診斷病情。每個人工椎間盤約 3萬元。
黃文德曾接受三次傳統融合手術,每次手術後受盆骨劇痛的困擾,但病情卻持續惡化,頸椎移位致左手及左腿活動受阻,不能跑步,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年初他接受了新技術的手術後,一個星期後不但可以正常行走,更在一個月後復工。
黃文德受頸椎病變長期困擾,左手左腳活動受阻。
KateBush- 訪客
養和膽管鏡檢查變燒傷胰臟
醫療失誤不只發生在公立醫院。一名胃痛的婦人到養和醫院做簡單掃描,卻被說服改為接受價錢貴 10倍的膽管鏡檢查,其間胰臟被燒傷,要緊急轉往瑪麗醫院,切去三分之二胰臟才能保命。婦人無辜患上糖尿病,生活大受影響,向醫務委員會投訴替她檢查的醫生,但該會以此項檢查有 4.31%機率出事為由,認為毋須召開紀律聆訊。
無辜失去大部份胰臟的錢女士表示,去年 1月因胃痛往養和醫院欲進行數千元的掃描檢查,但醫生指因她曾做膽臟切除手術,恐有膽石留在膽管內引致疼痛,建議她做數萬元的膽管鏡檢查,但無口頭解釋檢查風險。
「送去瑪麗執手尾」
「我有簽同意書,寫嗰啲嘢普通人好難明,但見之前割膽都係個醫生做,就信佢囉」。現年 57歲的錢女士說,檢查時其膽管被擴張時流血不止,焊接傷口時又燒傷了胰臟,導致檢查後劇痛難當,院方其後吩咐護士召救護車,將她送往瑪麗醫院,「養和將我搞成咁,之後唔理,仲話臨近過年,醫院人手唔夠,要送我去瑪麗等人哋執手尾」。
錢女士經瑪麗醫院搶救後撿回性命,但胰臟功能大減,每日要吃大量糖尿病藥物及定期覆診,「家我好似廢人咁,覺得好唔抵,如果我知道有咁嘅風險,梗係唔會做呢個檢查啦」。
斥醫委會包庇醫生
她向醫委會投訴醫生只着她簽同意書,無口頭講述有關風險,但醫委員初步偵訊委員會指其投訴不成立,毋須展開紀律研訊。她批評醫委會包庇該名醫生,強調自己無想過要院方賠錢,最重要是對方承認犯錯。養和醫院發言人指需時了解此個案,暫未有回應。
外科專科醫生朱建華說,做膽管鏡檢查必定有胰臟受損的風險,事前醫生必須向病人解釋清楚,因這屬於嚴重風險,「雖然話有 96%無事,但係如果提咗,病人可以自己考慮做唔做」。他認為病人確有需要檢查清楚是否仍有膽石留在膽管內,因嚴重情況可致命。
錢女士向醫委會投訴,獲回覆投訴不成立。 溫文學攝
無辜失去大部份胰臟的錢女士表示,去年 1月因胃痛往養和醫院欲進行數千元的掃描檢查,但醫生指因她曾做膽臟切除手術,恐有膽石留在膽管內引致疼痛,建議她做數萬元的膽管鏡檢查,但無口頭解釋檢查風險。
「送去瑪麗執手尾」
「我有簽同意書,寫嗰啲嘢普通人好難明,但見之前割膽都係個醫生做,就信佢囉」。現年 57歲的錢女士說,檢查時其膽管被擴張時流血不止,焊接傷口時又燒傷了胰臟,導致檢查後劇痛難當,院方其後吩咐護士召救護車,將她送往瑪麗醫院,「養和將我搞成咁,之後唔理,仲話臨近過年,醫院人手唔夠,要送我去瑪麗等人哋執手尾」。
錢女士經瑪麗醫院搶救後撿回性命,但胰臟功能大減,每日要吃大量糖尿病藥物及定期覆診,「家我好似廢人咁,覺得好唔抵,如果我知道有咁嘅風險,梗係唔會做呢個檢查啦」。
斥醫委會包庇醫生
她向醫委會投訴醫生只着她簽同意書,無口頭講述有關風險,但醫委員初步偵訊委員會指其投訴不成立,毋須展開紀律研訊。她批評醫委會包庇該名醫生,強調自己無想過要院方賠錢,最重要是對方承認犯錯。養和醫院發言人指需時了解此個案,暫未有回應。
外科專科醫生朱建華說,做膽管鏡檢查必定有胰臟受損的風險,事前醫生必須向病人解釋清楚,因這屬於嚴重風險,「雖然話有 96%無事,但係如果提咗,病人可以自己考慮做唔做」。他認為病人確有需要檢查清楚是否仍有膽石留在膽管內,因嚴重情況可致命。
錢女士向醫委會投訴,獲回覆投訴不成立。 溫文學攝
KateBush- 訪客
治癌中心涉掠水
癌症的死亡威脅無疑恐怖,其實漫長而痛苦的療程才是最難捱。近年本港湧現一些私營治癌中心,部份標榜療程無創無痛兼無副作用,又以瑪麗醫院亦採用該療程作招徠。《蘋果》放蛇直擊,發現有中心收費高達每五日八萬元,職員更以失實言論誇大治癌療效。港大專家直指私營中心療程應用與臨床研究不同,醫學會亦收過病人對該中心作投訴,已轉交衞生署跟進。
記者:葉競科 陳兆剛 黃熙麗 吳子葵
被投訴的私營治癌中心位處太子,開業年多,主打療法原名高強度聚焦超聲腫瘤治療系統,簡稱 hifu,原理是以超聲波燒熔病人體內腫瘤,過程毋須開刀。中心傳單把 hifu形容為「毋須傷口、無疼痛、無任何副作用」,對晚期癌症也有療效。
但早前卻有患良性子宮瘤的病人向醫學會投訴,她支付 1.2萬元接受該中心兩次 hifu治療,患處並無變化。醫學會會長蔡堅承認接獲有關投訴,已轉介衞生署跟進。
記者早前到中心打探,高姓女經理介紹療程時稱:「 hifu最大好處係無副作用,瑪麗醫院都用佢,不過佢哋部機係第一代,需要麻醉;我哋呢部係第二代,已經唔使麻醉啦!」她續稱正接受醫院傳統治療的病人,可同時到該中心進行 hifu療程,宣稱成效更高:「有啲打咗化療針嘅病人做完 hifu後熱力運行全身,化療藥行得更快;原本得 20%成效,可以去到 40%!」
高對 hifu讚不絕口,最後講到診金:「我哋以做五次 hifu為一個療程,收費八萬元。如果病人身體許可,醫生建議連續五日做完。」
私營治癌中心從內地購置 hifu儀器,並以瑪麗醫院亦採用該療法作招徠。
瑪麗醫院免費診治
五日索價八萬,收費是否高昂?原來同擁 hifu的瑪麗醫院,自 06年獲重慶醫科大學送贈該儀器後,一直免費替病人治癌,且毋須輪候,惟至今不足 200人曾接受該儀器治療。港大醫學院教授潘冬平解釋:「眾多治癌療法中,手術切除仍擁最高治癒成功率,達到 100%;至於 hifu,雖然擁有無創、無痛等優點,但治癒成功率僅 80%。好多醫生為病人利益,最後都用番傳統療法。」
潘強調, hifu絕非想像般無敵,它只適用於肝、腎等固體器官,能消滅腫瘤亦限於 10公分,即癌症初中期。他又稱 hifu多數只做一次,其間要麻醉病人,減少其挪動以準確燒溶腫瘤。至今無證據顯示病人使用 hifu可令化療藥效倍增。
中心掛滿駐診醫生與名人的合照,包括李國章等。
高姓經理表示 hifu可令化療藥效倍增。
記者:葉競科 陳兆剛 黃熙麗 吳子葵
被投訴的私營治癌中心位處太子,開業年多,主打療法原名高強度聚焦超聲腫瘤治療系統,簡稱 hifu,原理是以超聲波燒熔病人體內腫瘤,過程毋須開刀。中心傳單把 hifu形容為「毋須傷口、無疼痛、無任何副作用」,對晚期癌症也有療效。
但早前卻有患良性子宮瘤的病人向醫學會投訴,她支付 1.2萬元接受該中心兩次 hifu治療,患處並無變化。醫學會會長蔡堅承認接獲有關投訴,已轉介衞生署跟進。
記者早前到中心打探,高姓女經理介紹療程時稱:「 hifu最大好處係無副作用,瑪麗醫院都用佢,不過佢哋部機係第一代,需要麻醉;我哋呢部係第二代,已經唔使麻醉啦!」她續稱正接受醫院傳統治療的病人,可同時到該中心進行 hifu療程,宣稱成效更高:「有啲打咗化療針嘅病人做完 hifu後熱力運行全身,化療藥行得更快;原本得 20%成效,可以去到 40%!」
高對 hifu讚不絕口,最後講到診金:「我哋以做五次 hifu為一個療程,收費八萬元。如果病人身體許可,醫生建議連續五日做完。」
私營治癌中心從內地購置 hifu儀器,並以瑪麗醫院亦採用該療法作招徠。
瑪麗醫院免費診治
五日索價八萬,收費是否高昂?原來同擁 hifu的瑪麗醫院,自 06年獲重慶醫科大學送贈該儀器後,一直免費替病人治癌,且毋須輪候,惟至今不足 200人曾接受該儀器治療。港大醫學院教授潘冬平解釋:「眾多治癌療法中,手術切除仍擁最高治癒成功率,達到 100%;至於 hifu,雖然擁有無創、無痛等優點,但治癒成功率僅 80%。好多醫生為病人利益,最後都用番傳統療法。」
潘強調, hifu絕非想像般無敵,它只適用於肝、腎等固體器官,能消滅腫瘤亦限於 10公分,即癌症初中期。他又稱 hifu多數只做一次,其間要麻醉病人,減少其挪動以準確燒溶腫瘤。至今無證據顯示病人使用 hifu可令化療藥效倍增。
中心掛滿駐診醫生與名人的合照,包括李國章等。
高姓經理表示 hifu可令化療藥效倍增。
Gorky- 訪客
主診醫生卸責:傳單唔係我寫
位於太子的私營治癌中心,一直由兩名專科醫生劉志斌及邵祖德主診。《蘋果》日前到該中心查詢,劉志斌願意作回應,但強調自己剛已辭職。對於他在任期間,中心傳單形容 hifu對晚期癌症有效,劉劃清界線說「傳單唔係我寫,亦都未見過」;而就高姓經理指 hifu能把化療藥效提升一倍,劉亦推說是她講錯。
劉志斌表示,由於中心選擇不用麻醉,惟有減低超聲波強度,所以要做五次療程甚至更多,並坦言治癒成功率因此再降 10%。他又指中心屬私營,不似瑪麗醫院般獲大學資助,故定價要反映成本。劉揚言如果求診病人用傳統療法較有把握治癒癌症,「絕對唔畀呢個病人做 hifu!」但他又說部份病人抗拒開刀或有副作用的傳統療法,求診只求減輕痛苦。
涉聘內地醫師操作
《蘋果》亦發現,該中心亦涉嫌聘請內地醫師操作 hifu。職員直認他們是中文大學訪問學者,在香港無醫生牌。本報分別向中大及醫務委員會查詢,中大確認學者身份,但推說不知他們是否獲醫委會容許執業;而醫委會只表示沒有這些醫師的執業登記。
港大醫學院教授潘冬平坦言,訪問學者的工作範圍通常限於大學內部或掛鈎的政府醫院,在私營診所工作極度罕見。醫學會會長蔡堅亦指他們操作儀器替人治病,已涉嫌無牌行醫,指控嚴重。蔡強調,醫療中心職員或傳單涉及誇大療效,主診醫生仍要負責,不能以「未睇過」、「佢講錯」等藉口卸責。
劉志斌(左圖)及邵祖德(右圖)同在中心駐診。
劉志斌表示,由於中心選擇不用麻醉,惟有減低超聲波強度,所以要做五次療程甚至更多,並坦言治癒成功率因此再降 10%。他又指中心屬私營,不似瑪麗醫院般獲大學資助,故定價要反映成本。劉揚言如果求診病人用傳統療法較有把握治癒癌症,「絕對唔畀呢個病人做 hifu!」但他又說部份病人抗拒開刀或有副作用的傳統療法,求診只求減輕痛苦。
涉聘內地醫師操作
《蘋果》亦發現,該中心亦涉嫌聘請內地醫師操作 hifu。職員直認他們是中文大學訪問學者,在香港無醫生牌。本報分別向中大及醫務委員會查詢,中大確認學者身份,但推說不知他們是否獲醫委會容許執業;而醫委會只表示沒有這些醫師的執業登記。
港大醫學院教授潘冬平坦言,訪問學者的工作範圍通常限於大學內部或掛鈎的政府醫院,在私營診所工作極度罕見。醫學會會長蔡堅亦指他們操作儀器替人治病,已涉嫌無牌行醫,指控嚴重。蔡強調,醫療中心職員或傳單涉及誇大療效,主診醫生仍要負責,不能以「未睇過」、「佢講錯」等藉口卸責。
劉志斌(左圖)及邵祖德(右圖)同在中心駐診。
Fun69- 訪客
INCA's forum :: 純聊天, 八卦, 資訊交流 :: 醫療康健
第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
您 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周一 8月 05, 2019 1:22 pm 由 Dino
» 【特寫】踢拖抗暴 — 當催淚彈蔓延至長者社區.黃大仙黑夜
周一 8月 05, 2019 12:01 pm 由 Dino
» 【8.4 將軍澳遊行】寶琳站黑衣人潮湧現 有商場謝絕警方內進
周一 8月 05, 2019 12:54 am 由 Dino
» 【8.4 港島示威 ‧ 不斷更新】警石塘咀放催淚彈 示威者轉戰銅鑼灣 快閃封紅隧
周日 8月 04, 2019 11:17 pm 由 Dino
» 【8-3 旺角遊行】歷幾許衝突士多照開舖 老闆:佔旺時無破壞有幫襯
周日 8月 04, 2019 10:35 pm 由 Dino
» 香港青年對英殖時期的「懷念」從何而來?
周日 8月 04, 2019 5:26 pm 由 Dino
» 【暴動罪審訊】譴責暴動罪檢控 民權觀察促政府回應訴求 (12:49)
周日 8月 04, 2019 5:20 pm 由 Dino
» 【CBD】大麻萃取物產品層出不窮 是神奇草藥抑或要有更多監管
周日 8月 04, 2019 4:56 pm 由 p-ma
» 點解八月五號要罷工?
周日 8月 04, 2019 2:51 pm 由 Di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