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在起跑綫 孩子要學寫程式
2 posters
第1頁(共1頁)
贏在起跑綫 孩子要學寫程式
【經濟日報專訊】新世代的競爭力,並非學琴畫畫或背生字。英國小一學生今年9月開始必修電腦程式課,歐美國家視此為下一代掌握科技知識的基礎能力,就如自小學寫字,沒學或學不好就會跑輸。
新一代緊貼科技潮流,幾歲小人兒玩手機、iPad,自行下載遊戲等已難不倒他們,但這只是與科技互動,並非駕馭或創造科技的能力。
學寫程式(Coding)愈早愈好,已成為不少歐美國家為培養下一代競爭力的重點。英國今年9月起將之列為當地中小學必修課程,意味5歲孩童已開始學寫程式。英國政府和Google等企業合作,資助62萬英鎊(約803萬港元)培訓教師。英國更將2014年訂為「程式之年」(Year of Code),在教育上落實推動之外,還有連串活動向全民推廣。
英小學必修 打造明日Google
當地輿論形容,過往學校只教學生使用Office軟件,如今教孩子編寫程式,可說是一場「變革」。BBC新聞今年1月引述教育大臣Michael Gove指,若英國想打造明日的Google、微軟,除了在學校推程式語言教育外,別無他法。
事實上,要打造新一代精通科技的共通語言,又豈止英國?新加坡政府今年1月曾指,有意在中小學推程式設計課程,稱有助競爭力,推動未來經濟;芬蘭亦有類似計劃(見表)。
別以為英國走得快,在人口僅約130萬的歐洲小國愛沙尼亞,2012年已在部分中小學試行程式設計課程,少至7歲的小朋友已學寫程式、製作QR Code,每間教室必配備電腦且可連接上網。
不少人心目中,編寫程式複雜難學,豈是幾歲的孩子可學得來?但其實也是由淺入深,麻省理工學院(MIT)便提供專為兒童而設的程式語言,孩子只須組合拼裝便可創作自己的遊戲或影片,目的是讓他們自小習慣程式語言,並非要一步登天。
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計劃執行長Mitch Resnick大力倡導,孩子要及早學寫程式,他指,現今世代很懂得使用科技產品,但不代表精通科技,精通需要有創造新科技能力,就如懂閱讀也要懂寫作,創造新科技,就是要學寫程式。沒有此能力,便難以在創新技術的年代中擁有競爭力,要將之運用自如猶如「母語」,惟有從小學習。
掌握「母語」 擁新技術創造力
過往大家稱新一代是「網絡世代」或「N世代」(Net Generation),近年更出現「天生數碼代」(Digital Natives)的說法,指1980年後出生、成長歷程與網絡、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等科技產品緊扣的年輕一代,擅長運用科技。
歐美政府紛紛推動孩子自小學程式,卻是希望年輕人不止懂運作,且具寫程式能力,不止為提升個人競爭力,也是推動國家經濟的新力量。
2010年,當時只得15歲的加拿大少年Pierce Vallieres,可以靠自學寫iPhone魔術方塊程式,並獲蘋果公司青睞,賺到雖只是200多加元區區小數,但已為自己未來打開了一道大門;去年17歲的英國高中生達洛伊西奧(Nick D'Aloisio)亦靠寫App「Summly」,被雅虎以3,000萬美元收購,更莫說社交網絡Tumblr創辦人、輟學青年David Karp,也是靠寫程式一舉名成利就。
科技創意經濟,已成為全球倚重的寵兒,美國總統奧巴馬去年參加推廣程式設計的「程式一小時」(Hour of Code)活動,也鼓勵美國人不要只去買電腦遊戲,而是去製作遊戲;不要只下載App,而是設計App;不要只玩手機,而是去學寫程式。
本港經常談及要發展創新科技產業,上月公布的財政預算案中,也提出擬在一些資訊科技教育表現突出的中學,加插增潤課程,培育學生成為資訊科技專才甚至創業家。但與外國所踏出的步伐相比,明顯差一截。
新一代自小與新科技為伴,學習資訊科技的能力自然較強,要讓他們在數碼時代中更有競爭力,與其學盡十八般武藝,培養他們寫程式的興趣及能力,才是贏在起跑綫。
p-ma- 文章數 : 956
注冊日期 : 2009-12-02
嬰兒學得太早 未必贏在起跑綫
經濟日報 - 嬰兒學得太早 未必贏在起跑綫
【經濟日報專訊】未學行還坐搖搖椅的嬰兒開始看iPad看圖認字,聽來誇張卻是事實。有學者進行研究向父母證實,數月至歲半嬰幼兒,再多看書或生字卡也不會學懂,勸喻別嘥心機。
嬰幼兒教育市場不容小覷,專為嬰兒學習而設的App、認字卡及圖書等均大受家長歡迎。美國近月出現一款專為初生嬰兒而設的BB搖搖椅,賣點是附設iPad支架,可承托iPad讓BB無論坐或躺都可以望住熒幕,看圖像、字母數字及聽歌等。
搖搖椅附iPad支架 惹爭議
外國專家建議,2歲或以下的幼兒不應接觸熒幕,如今連嬰兒座椅也要結合iPad,自然引起爭議,質疑讓幼兒看iPad,不如玩皮球,但產品卻不乏捧場客。事實上,愈來愈多父母緊張子女輸在起跑綫,愈來愈早催谷學習,連兩歲才上幼兒班也等不及,幾個月大未學行、話也未懂多說,已將iPad或認字卡等放在他們面前。
父母以為如此有助幼兒及早看圖認字,但真的有用嗎?
美國紐約大學上月發表研究,就向這班心急家長大潑冷水。研究以117名9至18個月大的嬰兒為對象,分成兩組,一組觀看DVD、認字卡及載有簡單生字的圖書等,為期7個月,另一組則沒有。
研究:嬰兒無學習閱讀能力
研究人員定期測量兩組嬰兒的語言發展和閱讀理解能力等,結果發現第一組並沒優異之處,認為與產品設計質素無關,而是年幼嬰兒還未發展到具備學習閱讀的能力,又指約14個月大的嬰兒可分得出一本書有否上下倒轉,並非因讀得懂內容。
不過,最有趣的是,第一組的家長並不信服有關幼兒認字及閱讀作用不大的研究結果,堅信總會有益處,研究人員便指「家長只看到自己想看到的」。
對於嬰幼兒階段可否一早教識認字,美國南加州大學心理及教育教授馬尼斯(Frank Manis)曾提出,約3、4歲的幼兒才可理解故事內容,4、5歲才學懂把圖書上面的詞語讀出來,要真正學會閱讀簡單故事書,最快要5、6歲。按他的看法,嬰兒根本學不曉閱讀。2011年,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曾接獲投訴,指可令嬰兒學懂閱讀的教材產品廣告不實。
不過,即使有研究及學者勸告,但家長的想法始終難以改變,基於惟恐遲起步會成為輸家,又或人做我不做便蝕底的心理作祟,總之不少父母心甘情願,大灑金錢購買幼兒教材的產品,大家也見怪不怪。
追逐起跑綫 嬰兒教材仍受捧
本港每年的教育展和書展,總不乏有父母個案,子女仍牙牙學語,但已花數萬元買幼兒教材,也有不少家長安排未學行的子女不停讀認字卡,又或家中長開電視播放幼兒互動DVD,又或讓他們日夜玩iPad。
究竟這類教材是否有助贏在起跑綫?家長未必認同專家看法,此無不可,但若只懂花大筆金錢購買閱讀教材、下載大量教育類別的App後,便大安旨意讓孩子看DVD、玩iPad,就以為如此可令孩子贏在起跑綫,則未必有點異想天開。
幾個月大的孩子即使日夜被「洗腦」後,比其他同年紀孩子可多認得出一些圖像,父母或許覺得沾沾自喜,但有美國專家便指,即使這些優勢也或會隨着年歲漸長便退去,對孩子本身並沒真正好處(見表)。
若父母一心希望培養子女自小閱讀,負責紐約大學有關研究的專家便指,若由父母唸讀,為年幼子女多花時間說故事,才真正有助子女愛上閱讀。
Aston Martin- 文章數 : 528
注冊日期 : 2009-11-28
第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
您 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周一 8月 05, 2019 1:22 pm 由 Dino
» 【特寫】踢拖抗暴 — 當催淚彈蔓延至長者社區.黃大仙黑夜
周一 8月 05, 2019 12:01 pm 由 Dino
» 【8.4 將軍澳遊行】寶琳站黑衣人潮湧現 有商場謝絕警方內進
周一 8月 05, 2019 12:54 am 由 Dino
» 【8.4 港島示威 ‧ 不斷更新】警石塘咀放催淚彈 示威者轉戰銅鑼灣 快閃封紅隧
周日 8月 04, 2019 11:17 pm 由 Dino
» 【8-3 旺角遊行】歷幾許衝突士多照開舖 老闆:佔旺時無破壞有幫襯
周日 8月 04, 2019 10:35 pm 由 Dino
» 香港青年對英殖時期的「懷念」從何而來?
周日 8月 04, 2019 5:26 pm 由 Dino
» 【暴動罪審訊】譴責暴動罪檢控 民權觀察促政府回應訴求 (12:49)
周日 8月 04, 2019 5:20 pm 由 Dino
» 【CBD】大麻萃取物產品層出不窮 是神奇草藥抑或要有更多監管
周日 8月 04, 2019 4:56 pm 由 p-ma
» 點解八月五號要罷工?
周日 8月 04, 2019 2:51 pm 由 Di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