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A's forum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幼園「假遊戲」教學 削弱應變力

向下

幼園「假遊戲」教學 削弱應變力 Empty 幼園「假遊戲」教學 削弱應變力

發表 由 Dino 周一 6月 15, 2015 10:24 am

【記者李寶怡報道】研究發現,受傳統教學的幼稚園學生,面對同學搶玩具等欺凌時,多達一成七「零反應」甚至眼泛淚光,男較女更甚,易成為被欺凌的一群,較遊戲教學幼稚園學生高出十三個百分點。學者分析指傳統幼園學童大多「坐定定」單向接收知識,或透過串字等「假遊戲」催谷學習,令他們欠自主學習,應變力相對減弱。

遇欺凌零反應 男生更差
香港教育學院幼兒教育學系副教授鄭佩華一三年十月起,個案研究兩間分別以傳統學術及抄寫的「A學校」,以及遊戲活動教學的「B學校」的幼稚園,共六十名四歲至五歲兒童接受追蹤研究的學習自主。研究員以十六個在幼稚園經常發生的情景為例訪問,包括「如有小朋友唔同你玩,你會點」、「如有同學過來搶你的玩具,你會點」等。

受訪學童的答案綜合為「堅持己見」、「參與協商」、「抽離」、「順應」及「不知道」五大類。結果發現,「A學校」近三成六學童願意「參與協商」,但竟有高達一成七說「不知道」,男生佔兩成三,遠高於女生的百分之八,亦以不懂處理朋輩相處問題的佔大多數。鄭佩華分析,回答「不知道」屬最差勁,反映學童不懂處理問題,最易成被欺凌對象。

反觀「B學校」有四成一學童願意「參與協商」,部分更懂得提出反建議如「不如輪住玩,我玩完,再輪到你玩」,只得近百分之四表示「不知道」。

鄭佩華說,本港有約七成幼稚園屬「A學校」的傳統學習,「遊戲」則只是串字遊戲、抽閃卡的讀字遊戲等「假遊戲」,最重要為升讀名校小學鋪路,令小朋友之間欠缺溝通和一起玩樂的機會,反而窒礙了學童的自主性。

幼園「假遊戲」教學 削弱應變力 0615-00176-029b1
「真遊戲」與「假遊戲」分別
Dino
Dino

文章數 : 951
注冊日期 : 2009-12-02

回頂端 向下

幼園「假遊戲」教學 削弱應變力 Empty 學術型幼園生解難 易喊發呆

發表 由 Dino 周一 6月 15, 2015 10:48 am

【經濟日報專訊】學界經常批評,面試班過分操練,令學生不懂應對簡單問題;有研究就對比「學術型」及「遊戲型」幼稚園學生,發現前者不懂解難、遇到問題發呆、「想喊」的情況,較後者多逾3倍。

學者指,遊戲可訓練兒童的自主性,長遠對學習能力及情操有良好影響,否則只會「衣來張手、飯來張口」,冀家長放手讓子女玩。

不少家長都為年幼子女在學前安排不同訓練,而愈貼近小學課程的幼稚園愈受歡迎。

香港教育學院幼兒教育學系副教授鄭佩華進行「遊戲與兒童學習及發展的關係」研究,於2013年深入訪問兩間幼稚園共60名4至5歲幼童。當中一半學生來自老師主導的學術型幼稚園,每日三分之二時間專注於學術,只有少於15分鐘自由活動,學生多「坐定」聽書;即使茶點時傾談,老師亦會示意停止;每日有約一版功課。

引用芬蘭工具 分兒童為4類
另一半來自遊戲型幼稚園,僅三分之一學術時間,每星期有主題活動及大量自由活動,互動機會多,功課量相等於3行生字。兩批學童的家長均為專業人士、經理或管理階層,平均月入為3萬至6萬元。

研究引用芬蘭一套工具,配合圖片問及16個常在幼稚園發生的情景,如「遊戲結束,老師要收拾玩具,你唔想執,咁點算?」、「突然被同學笑係肥仔」等;再將兒童答案分類為堅持己見、抽離、參與協商、順應等4大類,餘下為「無反應」。結果大部分遊戲型幼稚園學童答案都能成功分類,各項比率亦較學術型幼稚園學童多(見表)。

然而,面對困難而無反應的卻以學術型佔多(16.7%),較遊戲型的3.8%多3.4倍。其中面對「朋友突然唔同你玩」最「無反應」,不懂如何面對。

學術型由老師作主 乏應對力
鄭佩華指,幼兒先是發呆,再問時開始眼泛淚光,然後答「唔知點算」,當中只有5名幼童同時說「我會話俾老師聽」等。研究同時發現,該等學生31.3%不懂處理與成人有關的問題,61.3%不懂處理朋輩間問題。

鄭分析,答案能歸4大類的學童,都是經過思考及有主見,反映遊戲有助發展自主性;相反,學術型幼稚園事無大小由老師作主,小朋友之間少對話,無機會提升應對力或作不同嘗試。她強調,自主性有助學習:「只要定下目標,就會朝目標發展,不受外來刺激影響!」

幼園「假遊戲」教學 削弱應變力 HKET20150615LB01AP
經濟日報 - 香港教育學院幼兒教育學系副教授鄭佩華(左)研究發現,學術型幼稚園幼童,不懂解難機會較高,建議家長讓子女多玩耍,有助發展自主能力。(陳永康攝)

幼園「假遊戲」教學 削弱應變力 HKET20150615LB01ATL
學術型幼園生解難 易喊發呆

幼園「假遊戲」教學 削弱應變力 HKET20150615LB01BTL
Dino
Dino

文章數 : 951
注冊日期 : 2009-12-02

回頂端 向下

幼園「假遊戲」教學 削弱應變力 Empty 幼兒學太多玩太少 美國有反思

發表 由 Dino 周一 6月 15, 2015 10:49 am

【經濟日報專訊】幼稚園教得多、教得難,容易受家長追捧,但學得多就是好?美國近來出現反思,反嫌幼兒學太多、玩太少,不少州份主動鼓吹教師多讓幼兒玩積木、塗鴉,就是相信要玩才有助發展。

在本港的幼稚園,默書、寫完整句子、計算加減數等,已是幼兒的基本動作,小小腦袋塞滿大堆學術知識,被視為贏在起跑綫,但是否如此?美國《紐約時報》上周報道,當地不少人擔心幼稚園太側重學術,部分州政府為讓孩子發展得好,紛紛要求幼稚園重新視玩耍為重要基石,讓孩子多玩。

美部分州份 倡幼童日玩25分鐘
報道就指,抱持「玩多些」理念的,包括華盛頓州、明尼蘇達州、佛蒙特州等,且不止是嘴上說說,更有所行動。例如有州份為此設新教學建議,強調玩樂對幼兒的重要,部分州份向教師提供培訓,教他們如何引導學童透過遊戲、藝術等學習,有目的地玩耍,有州份直接鼓勵教師多讓學童畫畫、塗鴉、玩積木,而不是安排小測驗等。報道又指,有地方開始要求幼稚園每天要有25分鐘玩樂時間,又為教室添置積木、玩具廚房、畫架等。

對於港人來說,或覺得美國文化本來就少催谷學生,沒甚麼大不了;但其實,美國部分州政府要鼓吹玩樂,是來自於一場反思,因全球愈見講求競爭力,連美國亦不例外。2010年美國政府頒布「共同核心」(Common Core)課程標準,着重要提升學童的數學、閱讀等能力,例如幼稚園學生應有加減數概念、懂得從1數到100等。

學習拼字時間 比例升至41%
結果,不少幼稚園為加強學生的學術能力,讓幼兒上更多正式課程,據《紐約時報》指,部分學校要求幼稚園學生開始學小一、小二的課程內容,又以練習冊及課本,取代玩耍區及沙盤等。幼童的玩樂時間被犧牲掉,但當地就漸有聲音認為,是否走錯了方向?又有教師認為不應減少玩耍,指讓孩子有模擬買東西的遊戲、利用積木了解如何搭建橋樑等,才是最好的學習,催生了當地的一場反思。

美國維珍尼亞大學去年一項訪問逾2,000名教師的研究發現,幼稚園每日讓學生學習拼字的比例,從1998年的18%,大幅升至2010年的41%,每日學習創作完整句子的比例也從28%升至55%,但每日學習藝術、音樂的比例則下降。

小小人兒就要學拼寫艱深的字、學習語法,雖然在起跑綫跑得快,但太早催谷,並不代表日後就好,英國的劍橋大學曾於2009年發表報告,認為學童在6歲之前,只應該接受遊戲式的教育,而不是正式學習,因他們的心智發展仍未足以應付嚴謹課程。

更甚的是,太多、超出程度的學術學習,會否令學童吃不消,失去對學習的樂趣?英國教育專家Richard House曾公開建議,6歲以下的孩子,不應接受正式學習,反認為6歲以下的小朋友,需要通過大量玩樂以發展社交技巧、學習如何控制情緒。若在這時期過分着重學術,對長遠發展不好,甚至有礙健康。

歐洲國家 着重遊戲式學習
在愈見講究競爭力的年代,既不能學得少、落後於人,又不能讓孩子失去玩樂的機會,當中的重要之處,就在於如何從中取得平衡,讓孩子可以在遊戲中既玩樂又學得到知識。事實上,在歐洲國家如德國、芬蘭等地,亦是着重遊戲式學習,如德國強調透過刺激智力開發的遊戲,讓幼兒可從中接觸數學、科學等知識,而不是一味學閱讀、計數等課堂教育。

在英國,劍橋大學近日更是成立中心招募教授,專門研究如何把玩樂放到兒童的學習之中,達到幫助成長的效果。

世界永遠在變,學習哪種學術知識對孩子最有幫助?才可最有競爭力?無人可以說得準,但只要孩子有興趣去學習、願意終身不斷學習,肯定可有助他們在未來社會之中立足,利用遊戲啟發他們的學習趣味,比用厚課本、多本練習冊嚇怕孩子好得多。

港幼稚園功課 絕不小兒科
讓孩子忙忙忙,超出負荷能力,在美國既引來反思,鼓吹孩子玩多些;在情況嚴重得多的本港,不少幼稚園教得深、多功課,程度超出小兒科,與遊戲學習距離愈來愈遠,又何時才會有一場反思?
Dino
Dino

文章數 : 951
注冊日期 : 2009-12-02

回頂端 向下

回頂端


 
這個論壇的權限:
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