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A's forum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296種藥物納定價範圍

向下

296種藥物納定價範圍 Empty 296種藥物納定價範圍

發表 由 hkinca38 周六 10月 03, 2009 2:53 pm

通過成本價格調查、專家評審並聽取包括消費者代表在內的多方建議,中國國家發改委昨日公布國家基本藥物零售指導價格,共涉及藥品296種。同現行規定價格相比,有四成五藥品降價,平均降幅約12%。此次調整後的價格從10月22日起執行。
  
  制定基本藥物價格是中國深化醫藥衞生體制改革的一項重要舉措,此次的調價,除部分藥品降價外,另有四成九價格未做調整,部分短缺藥品價格更有所提高。發改委稱,提價品種都是各界普遍反映因價格低廉出現短缺的藥品,目的是鼓勵企業生產,保障供應,滿足臨床需要。
  
  根據發改委公告,零售藥店及相關藥品生產經營者,可依據市場供求,在不超指導價的前提下自主確定價格。

各地價格主管部門亦要加強對國家基本藥物市場購銷價格監測,發現問題,及時反映,發改委將適時調整價格﹔各地要加強對基本藥物價格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對於價格違法行為,要依法嚴肅查處。據悉,中國還將改善基層醫療機構設施,加強基本藥物品質監管。
avatar
hkinca38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296種藥物納定價範圍 Empty 內地醫改藥股明年見效益

發表 由 hkinca38 周一 11月 30, 2009 5:46 pm

今年以來中央陸續公佈醫療改革方案內容,有內地醫藥商和分析師表示,暫時對醫藥業影響未見顯著,明年才可望開始顯現。
市場已持續調高對醫藥股的估值,若具規模的受惠醫藥股能因此保持每年 20至 30%以上的盈利增長,分析師相信,市場可以給予 20至 25倍市盈率,意味醫藥股目前 2010年平均 15至 20倍市盈率仍有上升空間。

藥物需求增 利君受惠
醫改其中一個重點是醫藥分家,將以往醫院透過調高藥品價格賺錢,補貼偏低的醫療服務收費模式終止,讓醫療服務調升收費。利君國際醫藥( 2005)執行董事王憲軍稱,目前出廠價價值 6元(人民幣.下同)的藥物,經中間商再到醫院的售價約 7元,然後醫院會調高零售價至 20元售予病人;落實醫藥分家後,藥物價格將顯著降低,刺激市民使用藥物需求,對利君有利。一名醫藥股分析師指出,目前內地醫院高達 50%收入靠售賣貴藥,醫藥分家需要一段過渡期。
另一改革重點是設立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將 307種基本藥物由政府定價,當中 296種政府定價已於 10月 22日執行。王憲軍表示,利君有 81種藥物屬目錄之內,但這類基本藥物毛利很低,對集團盈利貢獻不大。他最關注明年中央對城鎮居民醫療輔助的標準,由 08年的 80元提高至 120元,屆時可望對基本藥物的銷售有很大刺激。分析師則指,在市場競爭激烈下,目前這類基本藥物市價不少低於政府定價。

小型代理商危 有利國藥
醫改亦對中間代理商如國藥( 1099)等賺取的中間價設立上限控制。分析師表示,這類中間商賺取的毛利率只有 3%,壓縮空間有限,但中小型代理商或遭淘汰;這意味對國藥等大型代理商有利。

醫改亦提出,降低大型醫用設備檢查和治療的價格,山東威高( 8199)副董事長張華威強調,集團主要生產輸血器等一次性耗材和骨科產品,不受這方面影響。

今年推出醫改重點內容
• 3年內投資 8500億元為全國城鄉提供基本醫療服務
• 2010年將城鎮居民醫療補助額由 80元提升至 120元人民幣
•於 2020年醫療服務要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醫藥分家,醫院不再透過賣貴藥補貼偏低醫療服務收費
•政府為國家基本藥物定價
•中間代理商所賺差價設上限控制
•設立國家基本藥物目錄
資料來源:發改委、衞生部

逐步浮現
威高走高檔  3年後受惠
內地今年初公佈 3年內投資 8500億元(人民幣.下同),目標於 2011年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全面覆蓋城鄉居民。

山東威高( 8199)副董事長張華威(圖)稱,集團生產較高檔的醫療產品,預期 3年後才明顯受惠於國策;目前資金率先用於解決醫療訊息化問題,以及改善縣級醫療系統檢查裝備。
他說,這次醫療改革精神,是將原來服務 3億人口的醫療市場,擴大至 13億人口。國家已訂立中期目標, 2020年醫療服務要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意味醫療保險範圍將由目前只包括基本藥物和醫療治療服務,擴展至包括威高生產的較高檔醫療產品,屆時威高受惠更大。

杏林醫療:訊息化增長大
剛於 11月完成改名,變身為內地醫療資訊科技商的杏林醫療訊息科技( 8130),旗下金基顧問田小榕表示,估計國家 8500億元投資中,約 200億元用於醫療訊息改革;目前內地醫院每年平均投資於醫療訊息化達 200億元,按 30至 40%幅度增長,預料杏林醫療可從中受惠。
avatar
hkinca38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296種藥物納定價範圍 Empty 30餘種藥價出現上漲 新醫改遭質疑成替罪羊

發表 由 KateBush 周三 7月 21, 2010 7:08 pm

楊 軍 發自北京
當新醫改方案實施剛滿一年之際,突然爆出了很多負面新聞:出廠價僅為15.5元的蘆筍片,進入醫院後售價高達213元。一支原本僅售19元的普通“止喘靈氣霧劑”,更換一下包裝便漲到280元,在消費者提出質疑後,價格又很快回落到58.5元。一種叫“恩丹西酮”的癌症治療藥據悉成本不足4元,但在醫院的零售價卻達每支80元到90元。於是對新醫改的質疑聲漸起。是什麼原因導致了一些藥價暴漲?新醫改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新醫改成了替罪羊

  其實近年一些藥品漲價和新醫改關係不大。按照中國目前的藥價形成機制,藥品價格基本上分三種,進入國家醫保目錄的藥品由國家發改委制定價格,未進入國家醫保目錄但進入各省醫保補充目錄的藥品,則由所在省制定指導價格,其餘的藥品,按照市場狀況自主定價。按現行法律法規,藥品進入國家基本醫療保險目錄後,將從企業自主定價轉為由價格主管部門定價,按規定程序核定最高零售限價。

  一個長久以來都存在的問題是,國家醫保目錄的制定,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但價格制定,在國家發改委,這導致在國家醫保目錄公佈新品種時,發改委並不能立刻制定出相應的價格,而是要在各省進行價格調研後,才能拿出政府定價。而物價部門如何能真正瞭解企業的真實成本,核實眾多藥品的價格訊息,本身就是個難題,由於需要開展成本價格調查等工作,藥品從進入醫保目錄到政府核定限價標準,需要一定時間。為不影響市場供應,按政策規定,在政府未定價前,經營者可以暫按市場實際價格執行。於是一些企業就會鑽這個漏洞,在進入醫保目錄後,在發改委核定價格前漲價。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30多個品種的藥,價格出現了幅度不一的上漲,原料、人工成本、能源、製造費用、市場短缺與否等等,都是企業漲價的理由,甚至出現仿製藥比原研藥價格還高的怪現象。而從這些藥品的漲價時機來看,大多數集中在新版國家醫保目錄公佈前後。新醫改本就各界矚目,又恰逢新醫改實施一年這個關節點,藥價更是民眾非常敏感的事情,於是藥價再漲成了扣在新醫改頭上的帽子。其實一年多來,新醫改一直在穩步推行。

  截至2009年底,全國參加新農合的農民人數達到了8.33億,參合率高達94%以上。全國參加城鎮職工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人數超過4億,基本醫療保險制度覆蓋超過12億城鄉居民。中央安排了200億元投資,啟動5689個縣級醫院(含中醫院)、中心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業務用房建設,已有45%的項目完工並投入使用。各地還籌集201億元建設1萬餘個各類醫療機構以及近7萬個村衛生室。可以說,已從制度上實現了醫保的全覆蓋,鋪就了“全民醫保”的軌道。在公共衛生服務、基本醫療服務體系等促進方面,新醫改第一階段發展順利。

  不能指望新醫改像一劑特效藥,一服見效,新醫改本身就是一項巨大的系統工程,需要一步步推進,更何況之前20餘載的市場化方向改革積垢已深。新醫改方案出台的時候並沒有太多異議,更多的是讚美之聲。醫療轉向公益性,這個大方向無疑是深得民心。既然新醫改的框架沒有問題,那麼關鍵是實施。新醫改真正應該被關注和監督的,不只是簡單的某種藥品價格突然升高,也不僅是藥價虛高仍沒有解決,而是是否真的按照制度設計在推進,在實際執行中有沒有因為強勢利益集團的阻礙變形走樣。如果這些都不是問題,那麼隨著新醫改的推進,看病難、看病貴、藥價虛高等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公立醫院改革的分化

  雖然很多政策的出台都比計劃晚了一兩個月,但新醫改的五大舉措一直在順序推進:基本醫療保障覆蓋面持續擴大,國家基本藥物制度順利啟動,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不斷健全,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全面實施,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已經確立。五大舉措中,公立醫院的改革是最難啃的“硬骨頭”,而公立醫院改革能否成功不僅關係著基本藥物制度的建立最終能否成功,更是百姓最關注的看病難、看病貴和醫患關係緊張等諸多焦點問題能否得到解決的根本所在。

  截至2009年底,中國醫院總數為19822家,其中公立醫院為14086家。公立醫院不僅數量眾多,而且規模不一,實力各異,改革起來難度巨大,很難有一刀切的具體方案出台。《公立醫院改革試點指導意見》明確提出:以公益性為核心,逐步取消藥品加成,增設藥事服務費,該項費用納入醫保。過去公立醫院的補償機制包括服務收費、藥品加成和財政補貼。服務收費之所以定得比較低,是為了讓老百姓看得起病,但是卻沒有能夠反映真正的醫療成本。而政府又沒補貼夠,醫院只能從別的渠道籌集資金。最容易的一條途徑就是藥品加成,目前醫院藥品收入約占醫院收入的1/3。藥事服務費到底如何確定,是否能抵消取消藥品加成帶來的虧損,這都是需要解決的問題。公立醫院改革的最大目的是要實現其公益性,核心問題是解決財政補貼來源。

  《關於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明確,要在全國選出16個有代表性的城市,作為國家聯繫指導的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城市。從城市的選擇可以看出,兼顧了不同地域不同財力的地方,並給了試點城市比較大的自由度,這意味著公立醫院改革可能最終會因地而異。

  全國各地在堅持公立醫院的公益性質的前提下,根據各地實際情況,各自進行著不同的嘗試。有的地方實行了醫療機構醫藥分開改革,成立市醫療機構藥品管理中心,加大財政保障力度。有的地方實行管辦分離,組建大型醫療集團,推動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也有的地方鼓勵公立醫院引進社會資本,支援鼓勵民營醫療機構的創辦和發展。

  雖然試點城市剛剛出台幾個月,但其實目前全國都已經進入公立醫院改革的實施階段,公立醫院法人化、醫管局模式和民營資本參與等模式是地方政府的主要選擇。可以說,公立醫院改革目前還處於一個非常“混沌”的時期。《指導意見》指出,公立醫院改革的基本原則是要堅持公平和效率的統一、政府主導和發揮市場機制相結合、堅持公立醫院的主導地位,同時鼓勵多元化辦醫、推動不同所有制和經營性質醫院協調發展。這其實相當於給很多嘗試都提供了空間。去年出台的新醫改方案中,其實已能看出端倪,其中既允許了公立醫院走向法人化,即通過政事分開、管辦分開落實公立醫院的獨立法人地位,也允許了公立醫院回歸行政化。

  未來公立醫院改革到底會如何,目前還存在太多的未知數。醫改方案中存在一些模糊地帶,這是不確定因素,其執行取決於各地、各方面的利益博弈。而明年,已經是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的最後一年,到時,應該拿出一個成熟的公立醫院改革方案和具體的實施方案。相比藥價問題,公立醫院改革才是新醫改面臨的困境。

  政府的難題

  如果說公立醫院改革是新醫改最大的難題,那麼這道難題其實並不是公立醫院的,而是政府的。公立醫院公益性的實現不是醫院的職責,而是政府的職責。實現公立醫院的公益性,首先要政府給醫院明確的定位和任務,以及與定位和任務相配套的財政支援、管理和考核。僅僅讓公立醫院回歸公益性,而沒有全面配套的制度保證,公立醫院是沒有積極性的。目前醫改最大的問題正是醫院改革動力不足,公立醫院改革是兩頭熱,中間冷,兩頭是政府和百姓,中間是醫院。

  非營利醫院利潤不能分紅,因為它享受了國家稅收的減免,需要將國家稅收減免的好處回歸於社會,它的人員工資也不能高於社會類似職業的工資。這都需要政府對非營利性醫院實行嚴格的財務監管。從各國辦公立醫院的經驗來看,政府對公立醫院的考核和監管非常重要,而目前中國對醫院的考核機制和企業一樣,追求的都是利潤最大化。

  醫改專家、北大教授李玲認為,中國的公立醫院改革,可以學習美國的退伍軍人醫療體系。美國的退伍軍人醫療體系,是其最大的公立醫院體系。政府考核的是成本,即每一次門診和住院的實際成本,而不是收益。醫院院長主要考慮怎樣用最低的成本看好病,改善質量改善服務。

  在第一年,新醫改相對還處於比較容易的階段,這一階段的改革是增量改革,政府直接增加投入進去。與第一年依賴政府投入的增量改革相比,接下來將涉及利益調整,而這顯然是更艱巨的任務,是擺在政府面前的難題,也是新醫改能否成功的關鍵。目前醫院對改革積極性不高的主要原因,當然是“擔心既得利益受損”。
avatar
KateBush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回頂端


 
這個論壇的權限:
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