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A's forum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互聯網之父認同「//」無謂

向下

互聯網之父認同「//」無謂 Empty 互聯網誕生 40年

發表 由 p-ma 周三 9月 02, 2009 2:57 pm

在這個資訊爆炸年代,假如沒有互聯網或電郵,相信 e世代都感到難以過活。人們分隔萬里以外,仍能瞬間互通消息,實在拜 40年前的今天,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UCLA)研究員所賜。他們創造了互聯網,希望製造一個網絡資訊自由交流的平台,時至今日,互聯網越來越普及,但未來發展卻受到人為障礙的威脅。

1969年 9月 2日, UCLA教授克萊因羅克( Leonard Kleinrock)和 20名研究員,成功將一些無意思測試數據,經 4.5米長的電纜,由一部電腦傳送到另一部電腦,成功替軍方網絡「阿帕網」( ARPANET)進行測試,標誌互聯網的誕生。

當年研究目的是建立一個資訊分享網絡,支援美國的科研,並非作娛樂用途,直至英國物理學家伯納斯─李( Tim Berners-Lee)在 1990創立萬維網( World Wide Web),互聯網才開始在一般家庭之間普及。

黑客襲擊 逼網絡供應商設防火牆
在初期沒有規管及商業限制下,互聯網發展一日千里,帶動了信用卡網上付款、網上錄影等技術,克萊因羅克說:「資訊無限制,令百花齊放。」但時至今日,資訊流通卻因人為因素,反而諸多設限,例如垃圾電郵氾濫、黑客襲擊,迫使網絡供應商設立防火牆。專制政權為阻止民眾取得自由資訊,在瀏覽的網頁設限;商業機構為了打擊對手,限制旗下產品只可用自家軟件,例如蘋果公司的 iPhone,都限制了互聯網的發展,令電腦工程界擔心,這樣的限制最終會扼殺創意。
美聯社

互聯網發展里程碑
02/09/1969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兩部電腦,首次替測試中的軍方「阿帕網」進行數據交換

1972 托姆林森( Ray Tomlinson)引入電郵,以@符號標明其他系統的電郵地址

1988 首隻網絡蠕蟲 Morris出現

1990 伯納斯─李創立萬維網

1993 伊利諾大學研究員安德烈森( Marc Andreessen)研發了首個可顯示圖片的瀏覽器 Mosaic

1994 安德烈森研發出商用互聯網瀏覽器 Netscape;兩名移民律師在互聯網引入首個垃圾電郵

1995 亞馬遜網站成立

1998 布林( Sergey Brin)和佩奇( Larry Page)在史丹福大學宿舍成立 Google公司

1999 網民突破 2.5億人; Napster使網民廣泛使用音樂分享檔案,徹底改變了唱片業界生態

2000 網絡泡沫爆破;亞馬遜、 eBay和其他網站首次遭到大規模拒絕服務攻擊

2002 全球網民突破 5億人

2004 朱克伯格( Mark Zuckerberg)在哈佛大學成立 Facebook社交網站

2005  YouTube影片分享網站面世

2006 全球網民人數突破 10億

2007 蘋果推出 iPhone

2008 全球網民突破 15億;多家航空公司推出空中上網服務

2009 美國《西雅圖郵報》成為首份放棄出版日報,完全變成網上報章

資料來源:美聯社
avatar
p-ma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互聯網之父認同「//」無謂 Empty 互聯網之父認同「//」無謂

發表 由 Passer 周五 10月 16, 2009 12:10 am

互聯網無遠弗屆,令現代人生活方便萬倍,但互聯網網址中麻煩又無謂的雙斜線「//」符號,曾經叫許多人咒罵聲不絕。互聯網之父、英國科學家伯納斯-李( Sir Tim Berners-Lee)在發明互聯網近 30年後也承認,雙斜線符號的確「無謂」。

伯納斯-李最近接受訪問,坦言當他寫首個網站,創立全球第一個網址時,並未想到自己的兩下按鍵,會對後世造成多大的影響,但「在當時那看來是個好主意」。可是現在他已明白到,每個網址中都要加上那個不必要的雙斜線符號,實在「浪費時間、印刷和紙張」。他更「懺悔」說,如果時光可倒流,他必定不會把雙斜線加入網址中。

其實伯納斯-李不用太內咎,因為現在的互聯網瀏覽器很聰明,用戶只鍵入「 www」及其後的網址,瀏覽器會自動補上雙斜線,不像早期的瀏覽器,不鍵入雙斜線就不能去到目標網站。
英國廣播公司/《每日郵報》
avatar
Passer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互聯網之父認同「//」無謂 Empty 互聯網40歲 入「少年」階段

發表 由 mmvk1 周一 10月 26, 2009 4:42 pm

互聯網(Internet)今年已誕生四十周年,但當年有份將互聯網帶給世界的美國科學家克萊因羅克(Leonard Kleinrock),卻形容互聯網才剛進入了「少年」階段,潛力仍然驚人。

一九六九年九月二日,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電腦科學家克萊因羅克與屬下研究小組,用一條十五呎長的灰色電纜線將實驗室裏兩台笨重電腦連接,試驗在電腦網絡上交換數據新方法,同年十月廿九日,他們再將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一部電腦與另一間實驗室的電腦連接進行數據傳輸試驗,互相「通話」,由此發展出互聯網的前身。

光纖催生寬頻更形強大
互聯網隨後幾十年穩步發展,而根據華裔科學家高錕的理論研製而成的光纖系統,更催生了寬頻網絡,就連克萊因羅克也坦言料不到互聯網會成為強大的社交工具,亦想不到他母親在九十九歲過身前,也會成為互聯網常客。

克萊因羅克準備與同事在周四開派對慶祝互聯網生日,雖然互聯網年屆四旬,但克萊因羅克指「它現在只是個少年,仍有很遠的路要走」,又稱網絡詐騙、電腦病毒、蠕蟲、垃圾電郵等問題,就像少年人偶爾不守規則。
avatar
mmvk1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互聯網之父認同「//」無謂 Empty 互聯網之父憾未設法堵截病毒

發表 由 p-ma 周六 10月 31, 2009 1:04 pm

】「互聯網之父」克蘭羅克(Leonard Kleinrock)周四在慶祝這種劃時代通訊技術誕生40周年的會議上表示,互聯網是一項所有人享有平等發言權的民主元素,人類無法從互聯網時代後退。但令他遺憾的是,未能及早加強網絡信息識別規則,堵截垃圾郵件、病毒和惡意軟件。

克蘭羅克是加州大學洛杉磯 分校教授,1969年10月29日,他利用全球首個互聯網路由器,由洛杉磯大學加州分校的電腦,把史上首個網上信息傳往三藩市灣區史丹福大學研究所的另一部電腦。一開始,系統在傳了「login」的首兩個字母後便崩潰,克蘭羅克和技術員克蘭(Charlie Kline)搶修幾分鐘,終成功傳輸整個信息。

「互聯網下步拓展現實世界」

時至今天,Facebook、Twitter、YouTube的出現和網絡普及程度,皆是克蘭羅克始料不及的。他表示,互聯網正滲透到所有領域,下一步將是拓展現實世界,「當我要走進一個房間時,這個房間就會知道,它甚至會跟我交談」。

對於猖獗的黑客活動等問題,克蘭羅克說﹕「作為一個年輕人,互聯網表現叛逆,暴露一些黑暗面。問題是,當它長大成人後,會否矯正壞行為。」

德通社/法新社
avatar
p-ma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互聯網之父認同「//」無謂 Empty 非英文網址明年面世 互聯網40歲 迎最大變革

發表 由 p-ma 周六 10月 31, 2009 1:06 pm

剛度過40歲的互聯網,即將出現巨大改變。負責監管互聯網域名的美國私營機構ICANN,昨日決定,允許網址使用拉丁字母以外的字符,最快在明年中,就會出現以中文、韓文、日文或阿拉伯文等組成的網站域名。ICANN形容這是互聯網發展史上最令人興奮的變革,將有助改變互聯網的「文化偏見」。

負責管理全球所有域名的ICANN(國際互聯網名稱與數碼地址分配機構)在韓國首爾開會,經過6天商討後,與會15名投票代表昨日通過允許互聯網使用拉丁字母以外的域名和網址。ICANN早於2008年6月就為非英文域名開綠燈,但測試工程比預期所需時間長,至今年才完成。

新增17種語言 可棄用英文

目前所有網站的網址都是由A到Z這26個拉丁字母構成,但目前全球16億網民中,有一半以上使用的是非拉丁文字,因而這項變革意義重大。根據新決定,網址頂級域名(即域名最後一節)將可以使用17種其他語言字母,包括繁體中文、簡體中文、俄文、韓文、日文、希伯來文和阿拉伯文等,這意味電腦用戶毋須使用英文字母就可以輸入完整網址。舉例說,未來全球華人根據語言習慣在瀏覽器地址欄,無論輸入繁體或簡體「明報.香港」的域名,也有望進入明報網站(註:本報仍未登記相關中文網址)。從11月16日起開始,當局就會接受非拉丁域名申請,預計首個相關域名很可能在明年中出現。

ICANN暫時只准許國家或地區(如「.hk」、「.cn」等)的非拉丁域名申請,現時常用的「.com」、「.org」等域名將仍暫時只准使用拉丁文。ICANN總裁貝克斯特羅姆(Rod Beckstrom)說,雖然這只是第一步,但可算是邁向互聯網國際化的一大步,甚具歷史意義。

半數網民母語 非用拉丁文字

貝克斯特羅姆指出,統計數據顯示目前超過半數的網絡用戶,他們的第一語言都不是使用拉丁字母,這可算是多年來對全球網民最興奮的發展。他又認為,這關乎到民眾對其文化和語言的自豪感,說:「這對你和我這些在拉丁語系中浸淫長大的人或許不重要,但對在中國、印度、韓國或其他採用不同語系的人來說,這不僅是方不方便問題,這他們用自己的文化語言表達的權利。」

法新社/美聯社/華爾街日報/有線新聞網絡
avatar
p-ma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互聯網之父認同「//」無謂 Empty 打破語言局限 助窮國普及

發表 由 p-ma 周六 10月 31, 2009 1:08 pm

非拉丁文域名通過推出,料有助推動落後國家的互聯網普及和發展,大大方便不懂拉丁系文字的人上網,但亦有專家擔憂,這會阻礙國際文化交流,甚至加大打擊侵犯知識產權的難度。

北京正望諮詢公司董事總經理呂伯望說,中文域名推出將推動互聯網在中國的使用。現時大陸網民可以在網址中打中文,但始終仍要輸入「.cn」,十分麻煩。但他同時指出,若這一變革在10年前互聯網剛於中國起步時出現,可能會有更大影響,因為現在愈來愈多中國人懂英語,或至少習慣用拼音作為替代。

韓國一家小型諮詢公司的總裁李東範相信,長期以來只能以拉丁文為網址的限制,令他失去一些潛在客戶,「我的客戶應該通過他們自己的語言找到我的公司,這是進入互聯網的唯一公平方式」。一名在首爾一間成人教育中心學習使用電腦的46歲婦人說,現時上網十分不便,「我們(輸入網址時)不得不一直轉換成西方鍵盤,我必須回到幾十年前,回憶起我讀書時學的那點英文。」

專家憂礙國際文化交流

但事情總有兩面,一些批評者指出,多語言域名恐怕反會阻礙國際文化交流,令外國人難以進入以本國文字為域名的網站。香港生產力促進局資訊科技業發展部首席顧問古煒德則表示,網站若採用中文域名,在外地使用電腦時可能出現問題,因為外國電腦多數不會配備中文輸入法。
avatar
p-ma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互聯網之父認同「//」無謂 Empty 內地早推中文域名

發表 由 p-ma 周六 10月 31, 2009 1:10 pm

ICANN昨天允許互聯網使用中文域名,但中國內地幾年前已推出中文域名註冊服務,不少文化名人的名字,如魯迅,老舍、梅蘭芳更是一早被人搶先註冊。部分香港知名企業亦已被註冊。本港專家表示,中國過往是在沒有國際通用標準時,按照自己的標準接受中文域名註冊,將來料會與新國際標準接軌。

中國料改用國際標準接受註冊

負責中國域名登記的「中國萬網」,近10年容許網民註冊中文網址,現時很多中文網址都已被人註冊。記者進入「中國萬網」的網頁( ),嘗試查看部分香港企業的中文域名是否已被註冊。結果發現,以匯豐銀行為例,無論是「匯豐.中國」、「匯豐.公司」還是「匯豐銀行.中國」等的相關網址都已被註冊,登記者包括「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有限公司駐中國總代表處」,和「香港上海匯豐銀行」等。長江實業的「.中國」、「.公司」等域名,亦已有人註冊,但已經過期。「李嘉誠.中國」和「李嘉誠.公司」域名亦已被搶註,但登記者既非李嘉誠本人,也不是香港長江或和黃集團。「明報.中國」域名亦有人註冊,公司名稱是「深圳潤楠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

中國政府早於2002年便提出,除「.cn」外,在中國網絡域名體系內增設「.中國」、「.公司」和「.網絡」3個中文域名。香港互聯網協會會長莫乃光對本報表示,ICANN是處理.com等國際域名的機構,「中國萬網」則是中國官方互聯網信息中心(CNNIC)的合法分銷中心,處理.cn域名。以前沒有通用標準時,「中國萬網」按照自己的標準接受註冊,既然ICANN現在推出了包括多種語言的國際通用標準,「中國萬網」也將按照新標準執行。

魯迅兒子曾興訟告侵權者

內地早已有中文域名搶註風波。今年3月,魯迅的兒子周海嬰便把一名搶註「魯迅.cn」、「魯迅.中國」域名的安徽男子告上法庭,要求他立即停止使用上述域名,並轉給原告註冊使用。

香港域名註冊公司行政總裁謝達安對本報說,若登記方法處理得當,ICANN開放中文域名,未必會導致搶註潮。他表示,即使出現紛爭,香港有一套糾紛調解機制可處理,例如某人想登記自己名字「.香港」域名,發現有人在沒特殊原因的情况下提前註冊,可向香港國際仲裁中心(HKIAC)提出投訴,HKIAC會在3個月內解決問題,「相信這會減少搶註問題」。

謝達安補充道,其公司早於2007年3月起便開始接受中文域名註冊,例如「明報.hk」,「不同的是,現在可申請『明報.香港』了。老實講,對於已登記中文名『.hk』的公司或個人來說,『.香港』沒有太大差別。」

明報記者 王艷喆
avatar
p-ma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互聯網之父認同「//」無謂 Empty 常見頂級域名解構

發表 由 peterwon 周六 10月 31, 2009 2:36 pm

頂級域名(Top-level domain)是互聯網網址中最後的部分,例如是.com或.org等。網上有很多不同的頂級域名,每個都代表不同意思。

.com:商業機構,任何人都可註冊使用

.org:非盈利機構

.gov:政府部門

.int:國際組織

.net:互聯網組織

.biz:商業

.info:互聯網資訊服務

.name:多用於個人網頁

.pro:多用於專業人士,如醫生及律師等

.coop:用於商業合作
avatar
peterwon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互聯網之父認同「//」無謂 Empty 提款機發明人16日逝世

發表 由 Ryan 周四 五月 20, 2010 6:45 pm

(商台)2010年5月20日 星期四 16:47
【商台互動國際組】放工要往提款機排隊,近日要提防賊人的特殊裝置,以免卡資料及密碼外竊。還好辦工室時間以外還可以提款,非多得提款機發明人不可。不幸地這位發明者於本月16日病逝,在這回顧他當年怎樣發明提款機。

John Shepherd-Barron享年84歲,蘇格蘭人。於43年前,由他發明的提款機正式座落於倫敦 銀行,迄今全球已有一百七十萬部提款機讓人在多個地點、不同時間提取現金。

「看到自助的朱古力棒售賣機我便有了靈感,只是將朱古力替換成為現金。」07年John 接受訪問時說。「有天我在洗澡,忽然在想有沒有方法可以於英國 任何一個角落也能提款。」

這部第一代提款機終於在1967年面世,那時候用家使用一張支票作「提款卡」,票上附有放射性物質「碳14」以供提款機辨認用者身份,每次提款劃一為10英鎊。沒多久人們認為「碳14」有害人體,提款卡才進一步改良。John指:「後來我研究得出,要吃下13萬6000張票,才有足夠的碳14成份傷害人體。」
avatar
Ryan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互聯網之父認同「//」無謂 Empty 「共享創意」條款解決版權問題

發表 由 hoya 周二 8月 17, 2010 11:39 am

香港大學法律系副教授李雪菁是 08年將「共享創意」( Creative Commons,簡稱 CC)版權條款引入香港的專家之一。她指出,為方便網上資訊分享和知識傳播, 2001年美國法律專家首先發起「共享創意」條款,解決了網絡作者授權他人複製、分發、展示和演出作品等版權問題。

互聯網之父認同「//」無謂 18570_600x400
維基照片都註明授權條款,如這張使用時須遵守「共享創意」(CC)的「署名」及「相同方式共享」條款。

保留部份版權 同時讓人使用
她解釋,很多網絡作品不介意他人分享、複製,但使用者往往不知怎接觸版權持有人取得許可,「 CC」應運而生。傳統版權條款要麼「保留全部版權」( all rights reserved,以一個 C字為標誌),要麼屬無任何保護的「公共領域」( public domain), CC則介乎兩者之間,方便作者「保留部份版權」( some rights reserved),又容許他人使用作品。 CC共四條款,分別是「署名」( Attribution)、「非商業性」( Noncommercial)、「禁止衍生」( No Derivative Works)和「相同方式共享」( Share Alike),各有標誌代表(見表),作者可選擇部份或全部。以維基圖片為例, CC下的標誌說明作者選擇了哪項條款。

為免侵權,若有網上作品沒列明授權條款,李雪菁建議「最好唔用」,因版權不同商標等知識產權,毋須向當局註冊,「你影咗一幅相,你就自動係呢相張嘅版權持有人」,已可保留全部版權。

互聯網之父認同「//」無謂 18571_600x400
avatar
hoya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回頂端


 
這個論壇的權限:
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