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A's forum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我的爺爺是劉少奇

向下

我的爺爺是劉少奇 Empty 我的爺爺是劉少奇

發表 由 mochacha 周六 11月 14, 2009 1:56 am

劉少奇家族到了阿廖沙這一代,父母和子女才第一次有這麼多機會共處。從孩子出生到求學、定居異國,他們都在一起。他爺爺沒有做到,他父親也沒有

  本刊記者 張歡 發自廣州

  俄羅斯人阿廖沙廣州的辦公室裡掛著一幅老式畫像、一張江西地圖。

  房間中央的畫像上,已故中國領導人劉少奇嚴肅地注視著我們。而在江西地圖上,「安源」被一顆綠色圖釘標出來,很打眼。

  劉少奇是阿廖沙的祖父,安源是其早年從事革命活動的根據地。阿廖沙的父親劉允斌就出生在安源,他給兒子起了一個中文名字--劉維寧。

  劉安東,阿廖沙的兒子,一個很壯實的俄羅斯小伙子,正在電腦前寫一封俄文的電子郵件,鍵盤上貼了一些俄語字母。「俄語有33個字母,沒辦法。」劉安東中文說得不如他父親流利。老實說,劉維寧先生的漢語也不怎麼樣。

  一位性感的俄羅斯姑娘早就引起了攝影記者的注意。她是阿廖沙的女兒劉麗達,在中國某電視台工作。

  我們的到來打破了這個家庭寧靜的假期。父親、母親、兒子、女兒、兒媳正一起用俄語輕快地聊著什麼,母親冬妮婭爽朗的大笑衝破了廣州悶熱的天氣。

  劉少奇家族到了阿廖沙這一代,父母和子女才第一次有這麼多機會共處,從孩子出生到求學、定居異國,他們都在一起。

  他爺爺沒有做到,他父親也沒有。

  安源

  1922年,長沙城,20歲的何寶珍結識了一對年輕的夫妻,妻子叫楊開慧,丈夫叫毛澤東。

  她一定很高興認識了他們,他們有著共同的信仰--共產主義。作為那個時代的叛逆女性,何寶珍剛剛被省立第三女子師範學校開除,開始了在自修大學的學習。毛澤東時常介紹一些進步書刊給她,還把她的名字改成了「葆貞」。

  這年秋天,一位身材高大、言語不多的年輕人來參加中共湘潭區委會議,他就是在安源領導工人運動的劉少奇。

  楊開慧覺得同為革命者的何葆貞很適合去安源工作,把她介紹給了劉。

  第二年,何葆貞從自修大學結業,來到了安源。

  安源在江西萍鄉市,當時已是江南最大的煤炭生產基地,同時也是中國近代工業、工人運動及工農紅軍發祥地之一。

  何葆貞和劉少奇在這裡結婚,在這裡有了他們的第一個孩子--劉允斌。

  劉和毛一樣,第一位妻子是傳統的鄉下姑娘,第二位妻子是熱情的革命者。

  沒滿一歲,劉允斌就被送回湖南老家。再見到父親時,已是13歲的少年了。

  何葆貞與楊開慧有著相似的經歷。她們深愛自己的丈夫,卻因紅色革命的需要被迫與丈夫分離,都為了信仰犧牲在國民黨的牢房裡,都給丈夫生了3個孩子,孩子們無一例外地流落異鄉,最後又都到了延安,也都去了莫斯科。

  她們不會想到自己的丈夫日後將改變這個國家,甚至改變彼此的命運。

  莫斯科

  1957年,莫斯科,32歲的劉允斌面臨人生前所未有的選擇。

  父親寫信要他回中國:「在個人利益和黨的利益發生衝突的時候,我相信你一定能無條件地犧牲個人的利益而服從黨和國家的利益。」

  他已經在莫斯科大學核物理專業拿到副博士學位,在研究所上班,領導和同事都很欣賞他。太太是同學,育有一兒一女。對比中國的生活,莫斯科的一切如此美好。

  他選擇了回國,留下了蘇聯太太瑪拉、女兒新力婭、兒子阿廖沙,還有18年的留蘇生活。他在這片土地上生活比在祖國還久,他的俄語比漢語還好。

  1939年,周恩來騎馬受傷,被送往莫斯科治療。同機的還有一大批高幹子女和烈士遺孤。此後,一大批中共子弟被陸續送往莫斯科:毛澤東的3個子女毛岸英、毛岸青和李敏,朱德的女兒朱敏,劉少奇的3個子女劉允斌、劉愛琴、劉允若,林伯渠的女兒林莉,林彪的女兒林小林,高崗的兒子高毅,陳伯達的兒子陳小達,瞿秋白的女兒瞿獨伊,張太雷的兒子張芝明,李碩勳的兒子李鵬等,都在其中。

  劉允斌和妹妹劉愛琴一起進入了著名的伊萬諾沃國際兒童院,全世界共產黨領袖的子女都在這裡接受教育。

  之後,他先是考上了莫斯科鋼鐵學院,隨後轉學到莫斯科大學核物理系。阿廖沙說冶金在當時是一門保密的學問,蘇聯不允許外國人學。

  他娶了同學瑪拉,兒媳冬妮婭形容婆婆說,「褐色的頭髮、腿很長,是個大美女,就像電影女主角。」

  1950年,劉少奇和王光美在中南海見到了他們,破例舉辦家宴。

  劉允斌的一位同事曾到過他在莫斯科的家,回憶了劉允斌岳母對女婿的評價--「蘇聯男人實在沒有中國男人好,在家裡就像是沙皇,一到家,脫了外套就窩在沙發裡抽煙看報,一點也不體恤家人,不管別人怎麼忙,就是不肯幫一下。有時還要酗酒打架,不像允斌·克裡姆(劉允斌俄文名字),回到家什麼家務活都搶著幹,還不喝酒,從來沒有罵過、打過瑪拉。」

  回到中國後,劉允斌被分配到二機部工作,並進入國家最核心的軍工部門,研發原子彈、氫彈。
avatar
mochacha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我的爺爺是劉少奇 Empty 「工賊、叛徒」,「永遠開除出黨」

發表 由 momocha 周六 11月 14, 2009 2:04 am

借到蘇聯出差的機會,他曾見過幾次妻兒,瑪拉也來過中國。

  出生在韃靼斯坦的瑪拉很難適應中國的生活,丈夫工作很忙,周圍人和他言語不通,劉少奇也只偶爾用生硬的俄語說兩句。

  阿廖沙說,1959年,他母親最後一次到中國,儘管此時中蘇還保持著傳統友誼,但敏感的瑪拉已感覺到一些微妙變化。她和丈夫商量不來中國了,孩子也留在蘇聯。

  直到今天,阿廖沙都覺得母親的決定是正確的,他知道親人們後來的遭遇。

  分離

  幾本泛黃的中國畫冊。

  這是爸爸從中國帶給他的禮物,介紹了龍、鐘等中國文化的符號和器物,中文旁邊,爸爸用俄語做了註釋。

  阿廖沙說,在母親的回憶裡,父親是很溫柔的人,在街上被人撞了,都會主動說對不起,而且非常聰明,成績好。

  瑪拉回到莫斯科後沒多久就和丈夫離婚了。劉允斌曾對劉少奇機要秘書說:「我愛我的妻子,但更愛我的祖國。我下決心非回來不可,但瑪拉不來,所以兩人過著分居生活,我愧對瑪拉母子。」

  1960年,劉少奇率領中國黨政代表團前往莫斯科參加81國共產黨、工人黨代表會議,以及十月社會主義革命43週年慶典。

  這是阿廖沙第一次見到祖父。他回憶說,爺爺的車隊有很多大轎車,爺爺帶來了小禮物以及糖果,還帶他上了轎車。

  這也是他最後一次見到祖父。父親和祖父的形象,在他腦海裡早已模糊。

  沒有父親的日子,母親獨自帶著他和姐姐。瑪拉會給他們講述自己在中國的日子,那些異國的風景,還有那些和大人物的合影。

  在母親的描述中,中國是美麗而遙遠的地方。

  萬里之外的父親給母親寫信,告訴他們在中國的生活。這些信件,阿廖沙至今還保存在俄羅斯的家中。

  中蘇關係越鬧越僵,父親的信越來越少,終於再也收不到了。

  為減少麻煩,瑪拉讓兒子和女兒改用自己的姓氏。

  阿廖沙考上了著名的莫斯科航空學院,他的叔叔劉允若和兒子劉安東,也曾先後在這裡就讀。

  畢業之後他到了蘇聯國家航天指揮中心工作:「航天員在太空執行任務,而我就是在地面跟他們通話、指揮的人。」

  阿廖沙獲得了軍銜,後來又在捷爾任斯基軍事學院進修,退伍時是中校。

  他姐姐新力婭從醫學院畢業後,又在高爾基文學院拿了學位,寫過一些懷念父親的詩歌。她不像弟弟這麼幸運,被克格勃盯上了。阿廖沙回憶說,總有一個穿得很正式的中年男人跟著他,有時候新力婭受不了,上去爭吵,得到的答覆是,「我可以走,但還是會有別人跟著你。」

  克格勃還動員新力婭加入,阿廖沙猜測他們可能想讓姐姐去做中國的情報工作。

  新力婭在蘇聯解體前移居美國,嫁給了一位俄裔美國人。

  阿廖沙說,要不是自己填寫表格時把父親這一欄空著,很可能和姐姐一樣被監視:「我也奇怪,我從來不寫父親。按理說他們應該掌握我的情況。我和別人這麼說,可從來沒有人相信。我想他們是忘記了。」

  按照阿廖沙的說法,他能在蘇聯航天部門(而且是保密部門)工作這麼久,通過歷次政審,完全是因為運氣好。

  到了赫魯曉夫時代,中蘇關係開始全面惡化,但阿廖沙對赫魯曉夫還有著不錯的評價:

  「赫魯曉夫上台時是我們的解凍年代,以前是在恐懼中生活,解凍後就沒有那麼怕了,以前有『鐵幕』嘛。也許性格或環境讓他的一些舉動尤其是外交上非常失敗。而勃列日涅夫時代完全是停滯階段,什麼都沒做,還打了阿富汗戰爭,都是壞事。」

  阿廖沙在航天指揮中心幹得很不錯,得過多次國家獎章,還加入了蘇共,最後以中校、高級工程師的身份擔任了一個地面控制站的副手。

  他的太太冬妮婭是藥劑師,在紅色蘇聯時代,他們的生活相當不錯,受人尊重。

  重逢

  而在中國,阿廖沙的親人卻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浩劫。

  1966年,「文革」爆發,劉少奇作為黨內頭號「走資派」被打倒,慘死在河南開封。去世前他喪失了語言能力,鬍子、頭髮一尺多長,臨死前,生日那天,被宣佈為「工賊、叛徒」,「永遠開除出黨」。

  劉允斌作為原子彈專家,在遙遠的包頭組建了中國原子能研究所第三研究室並擔任主任,負責新型熱核材料的研製工作。

  他組建了新的家庭,「文革」來襲時,因為父親和曾在蘇聯求學的經歷,被造反派批鬥。這一切讓驕傲的劉允斌無法忍受。1967年11月21日,人們在包頭郊外的鐵軌上發現了他。

  「文革」期間蘇聯《真理報》曾刊登一篇豆腐塊文章,說中共第二號人物劉少奇去世,但瑪拉和阿廖沙不肯相信。

  阿廖沙說,他們總是相信中蘇關係會好起來,爸爸會回來。

  他沒有等到父親,等來了姑姑劉愛琴。

  1992年,經多方打聽,劉愛琴找到了瑪拉母子。

  此時俄羅斯正在轉型的陣痛中,用阿廖沙的話說,「沒有錢,沒有新衣服,沒有新房子,生活很不好。」
avatar
momocha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我的爺爺是劉少奇 Empty 俄羅斯大嫂

發表 由 momocha 周六 11月 14, 2009 2:06 am

航天業曾是蘇聯的驕傲,也是冷戰時期和美國人叫板的重要砝碼。但軍官、高級工程師阿廖沙的工資沒有漲,而且數月未發。在飛速上漲的物價面前,他們迅速陷入了困頓。

  姑姑劉愛琴給他們的生活增添了新的方向,但受保密條令的限制,阿廖沙無法來中國。

  母親瑪拉和當年的好朋友劉愛琴先回了中國。這一次她待了幾個月,去了北京、上海和珠三角。中國的巨大變化經常讓她忍不住打國際長途給兒子,告訴他這裡發生了什麼。

  冬妮婭說,當時婆婆的身體很不好,在中國出過一點事,如果在俄羅斯,很可能就去世了,但她在中國享受了極好的醫療待遇。她對這一點讚不絕口。

  「文革」已過去多年,劉少奇的兒女們也開始在軍隊、科研、商業等領域嶄露才華,俄羅斯大嫂來華受到禮遇,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廣州

  1998年,劉少奇誕辰100週年,中國政府給阿廖沙寄來了邀請函,他第一次向組織說明自己的身份。

  組織震驚了。他接受了一輪又一輪審查,最後獲批准時,已經過了誕辰紀念日。

  第二年他申請提前退伍,為的是早日來到中國。

  2000年,他夫人冬妮婭先來了,劉氏家族在王光美召集下,舉行了盛大的家庭聚會。

  2003年,阿廖沙終於拿到護照,在中國大使館辦理簽證時,他第一次主動向父親的祖國說明自己的身份。

  在北京他見到了一大批親戚,王光美專門開了一個30多人的大聚會歡迎他。

  在王光美的幫助下,他順利拿到了外國人永久居留證。

  這名前蘇聯宇航專家開始了他全新的人生。他在廣州開辦了一家外貿中介公司,主要為俄羅斯客商提供珠三角生產企業的訊息,把「中國製造」介紹到俄羅斯去。他喜歡上了這個溫暖的南方城市,北京和莫斯科太像,這裡則完全相反。

  因為經濟危機,現在在廣州做生意有點難,不過比起在俄羅斯好太多了:「這裡算很好了,我們很滿意。」

  對於爺爺,他的認識越來越清晰:「他是一個偉大的人,雖然在普通的家庭出生。我參觀劉少奇博物館,看了很多資料,瞭解了長征的歷史。我爺爺組織了安源大罷工,那裡也是我父親出生的地方。最艱難的地方,劉少奇都去了。很多艱難的工作,他都接受了。他是很謙遜的人,真的是為人民服務。」

  對於毛澤東,他也有自己的判斷:「毛澤東是偉大的,中國人不像赫魯曉夫,上台就把斯大林打下去,勃列日涅夫上台就把赫魯曉夫打下去。中國人實事求是評價毛澤東的功過,他的畫像還掛在那裡。他有不好的地方,但歷史不可以逆轉。他打敗日本、打敗國民黨、建立新中國都是很了不起的功績。建立一個統一的國家,民族眾多,很不容易。劉少奇、鄧小平、朱德、周恩來也都是天才。爺爺和父親的遭遇這樣悲慘,我當然非常難過動。但是毛岸英犧牲在朝鮮戰場,而且是作為普通士兵犧牲在一線,很偉大。他認為為共產主義奮鬥比生命更重要。」

  回答這些問題時他的手臂在揮舞,手錶上有個劉少奇頭像,阿廖沙說這是劉少奇博物館送的,他要永遠戴著。

  記者有點唐突地問了個問題:作為操控人員,你的衛星監視過中國哪些地方?

  他用手比劃了一個圓圈:衛星是這麼轉的,什麼地方都會拍到。

  中國當然也在其中。

  在那個年代,他的祖國和父輩的祖國曾如此接近戰爭。
avatar
momocha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我的爺爺是劉少奇 Empty 劉少奇長子 劉允斌 風雨人生路

發表 由 tonywong 周日 9月 11, 2011 6:48 pm

劉允斌,是中國著名的核放射化學專家,前國家主席劉少奇的長子,1945年考取莫斯科鋼鐵學院,在蘇聯與一位蘇聯姑娘結婚,生有一對子女。1957年劉奉命回國,並與元配離異,回國後與李妙秀結婚,從事核研究,幾乎與世隔絕,他主持組建中國第一個熱核材料研究室,即核工業202廠第三研究室,為中國熱核材料生產和鈾化工發展,中國原子彈、氫彈爆炸成功作出卓越貢獻。文革中,「劉少奇的黑孝子」、「蘇修特務」等罪名及殘酷的精神折磨,使他痛不欲生。1967年11月21日清晨,劉允斌臥軌自殺在包頭市北的鐵路上。

  1925年,劉少奇、何寶珍的長子劉允斌降生在中國南部大地上。在血與火奮鬥中,劉氏夫婦不得不把兩歲子送回湖南甯鄉老家寄養。1938年7月,母親早已亡故的劉允斌到延安與父親團聚。1939年夏天,劉允斌與去蘇聯治療受傷胳膊的周恩來總理同行,遠赴異國求學。

  美國爆炸第一顆原子彈四年後的1949年8月29日,蘇聯第一顆原子彈試爆成功。關心時政的劉允斌注意到,蘇聯原子彈爆炸成功,立刻迫使美對蘇的強硬政策緩和下來,並在國際關係中產生連鎖反應。在觀察和思索中,劉允斌認識到:原子彈不僅能改變戰爭的結局,而且可以影響人類的命運;原子彈可給人類帶來災難,也可給人類帶來和平與幸福!

蘇聯求學 學有所成

  劉允斌的想法得到許多同學和老師的支持,他做出人生旅程中的重大選擇:改學核專業,搞核研究。從莫斯科鋼鐵學院畢業的劉允斌轉入莫斯科大學,成為核物理學研究生。1955年畢業,獲副博士學位。1952年他以優異成績從莫斯科大學化學系畢業後,又開始攻讀核放化專業的研究生,1955年畢業後留蘇工作。

  1957年10月,衝破重重阻力的劉允斌,背着簡單的行李,毅然踏上返回祖國的旅程。回到北京的幾天,劉允斌參觀了故宮、長城、頤和園、圓明園……他在被英法聯軍燒毀的圓明園廢墟上久久徘徊、深思。

  在父親住處的書房,劉允斌閱讀了能找到的中國近現代史書籍:割地、賠款、乞和……歷歷在目,不寒而慄。他又翻閱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相關資料,赫然跳進眼帘的是:1950年,美國輪船「加利福尼亞金熊號」肆意撞沉中國「新安號」貨輪,70名中國人遇難;1950年至1954年,美國飛機多次入侵中國領空,擊毀中國巡邏飛機、掃射中國居民;1955年8月,中國代表團被日本阻止在世界禁止原子彈、氫彈大會門外;毛澤東發出「在今天的世界上,我們要不受人欺負,就不能沒有原子彈」的感嘆……劉允斌讀不下去了……

衝破阻力 回國工作

  設在距北京50多公里郊縣的中國原子能研究院401所,那裏的人們常看到一個人,沿着宿舍、食堂、研究室路段匆匆而行。食堂的師傅注意到,他常一次買足一天飯菜,鑽進研究室就不再露面。圍棋桌前、乒乓室裏、運動場上很少見到其身影。周圍的人發現他的皮鞋不亮了、頭髮不光了、衣服不整了……後來,終於打聽到:此乃國家主席劉少奇的兒子劉允斌,在熱核材料研究領域取得突破性成就、對中國核能研究有突出貢獻,獲得國家授予的副研究員技術職稱,是中國年輕的核專家。

  劉允斌在401所工作時間漸長,人們對他有了較深的了解:他青少年時代生活在莫斯科,那裏有他的同學、老師、同事、朋友和家人。他熱愛他的蘇聯妻子和孩子,熱愛哺育和培養了他的那座城市和那裏的人民。他知道那裏的工作、生活條件比自己貧苦的祖國好得多。可是,在頗為賞識劉允斌才華的蘇方高層領導人用優厚待遇和條件挽留他時,劉允斌卻說:「我始終把蘇聯當成我的第二故鄉……我不能不回去,因我那貧困的祖國比任何時候都需要我。」為了回國,他不得不與難適應中國生活的蘇聯妻子離婚。

  新中國的核事業在艱難中起步,作為核專家的劉允斌,為中國的核能研究、核工業的起步奉獻智慧與辛勞。1959年,為中蘇關係惡化,蘇聯拒向中國提供原子彈模型和技術。周恩來指示「自己動手,從頭摸起。」中央決定:核研究院所與生產廠家結合,實行廠所合一,用最快時間拿出原子彈,為中國人爭一口氣。

  1961年,原子能研究院一院部分科研人員調入中國核燃料元件廠,劉允斌所在的原子能401所元件工藝室併入該廠,成立第二研究室。劉允斌奉調前往中國西部202廠組建第二研究室,負責熱核材料方面的研究。

  202廠位於橫亘中國西北部某高原的大山脈中。1962年冬,一輛轎車載着年輕的劉允斌一路顛簸來到這裏。不久,他被任命為第二研究室主任,全身心投入研究和組織工作。

  研究室工作很快步入正軌。劉允斌對原工程方案深入研究後,與多名教授提出新方案,他終日忙碌,一雙磨掉毛的翻毛皮鞋穿在腳上就沒脫下來過,一件藍布上衣伴隨他度過春夏秋冬。日常生活隨便、自然,沒有一點專家的架子。除要事外,他很少乘車去廠區,總是背着裝有飯盒的黑色書包同普通工人一起匆匆行走在崎嶇廠道上。科研攻關時,在研究室裏一呆就是十天半月。餓了,到食堂打些飯;困了,蓋上大衣躺在辦公室裏睡。再婚的妻子李妙秀臨盆那天,正值劉允斌科研緊張之時,他抽空買了大堆營養品回家,拜託護理人員照顧產婦,親了親寶貝,安慰妻子幾句,就匆匆趕回廠。

獻身核彈 科研攻關

  1964年10月16日15時,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的蘑菇雲在中國西部戈壁灘騰騰升起。巨大的爆炸聲驚天動地,強烈的衝擊波撼動整個世界!喜訊傳來,劉允斌熱血沸騰,縱情歡呼:「中國人研製的原子彈終於成功了!」他十分理智地認識到:這不僅僅是一顆原子彈,而是一個大國的尊嚴和榮耀,是國家在世界上的平等與地位。

  1966年,「文革」開始了,劉允斌被下放勞動。劉允斌所在的第二研究室雖屬國家機密單位,但在當時整個國家已陷入瘋狂,202廠也不能幸免。父親劉少奇倒台了,劉允斌被掛上「劉少奇的黑孝子」、「走資派」等牌子,戴上高帽子受批判、遭遇皮肉之苦及人格侮辱……面對形形色色的批鬥,劉允斌只能強咽苦水;他既不能辯解,也不想辯解,他知道在這時候無理可講。

  他明白在京的父親劉少奇和繼母王光美的處境不會比自己好多少,甚至更難;幾個弟妹也難免和自己同樣的遭遇。隨後,劉允斌被造反派掛上黑牌,強行推上汽車,押解到十幾公里外的包頭市區遊鬥。面對如此現實,劉允斌的心碎了!

遭遇厄運 沉冤昭雪

  1967年11月21日,風雪之夜,劉允斌拖着飽受摧殘的身子回到家,李妙秀迎上來,拂去丈夫渾身的雪片。看着被凌辱受踐踏的丈夫,作為妻子卻無力排憂解難,她痛苦的眼淚似決堤的洪水……

  夜深了,劉允斌和衣躺在床上對妻子說:「我來到世界上的42年,對得起人民對得起國家。對不起的是你跟着我受了這麽多罪,你把兩個孩子拉扯大我就無憾了……」夫妻倆回憶前天、昨天、寄託明天,談得很多很久……

  不知過了多久,從牆縫隙吹進的寒風驚醒了李妙秀。發現丈夫不在家,感到不妙的她急忙四處尋找……天亮了,人們在居住區北面的鐵路上發現了劉允斌遺體……

  1978年的一天,劉允斌的遺像掛在202廠俱樂部舞台的幕布上,爲他平反的追悼會隆重召開。哀樂如訴如泣,人們鞠躬致哀。劉允斌的妻子李妙秀在旁悲淚滿面,不斷嗚咽……
avatar
tonywong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我的爺爺是劉少奇 Empty 當日新聞:劉少奇文革中遭迫害惨死

發表 由 Kitty 周二 11月 08, 2011 12:47 am

一九七二年十一月七日(星期五)

  傳劉少奇已死

  係因久病死於療養院中

  元首遺缺至今無人填補

  【法新社巴黎六日電】前中共元首及毛澤東之敵人劉少奇已死亡。劉少奇在文革時被清算。

  據此間消息靈通人士今日稱,此名前中共元首之遺缺,迄今仍無人填補。劉少奇相信係在久病後,死於天然原因,劉少奇七十四歲,彼較毛澤東年輕五歲,上述人士與中共黨人士接觸時,曾詢及劉少奇下落,彼獲告稱:「彼久已患病,恐怕可能已死亡。」

  相信此為典型之中共間接發表一名被整肅之政治人物死訊方法,對於此一人物死亡,不可能有正式官方公布。

  關於劉少奇患病之報道,與今年四月一名來自中國大陸之旅客所敘述故事符合。據謂,劉少奇在山西省五台山,住在一間供高級共幹使用之「療養院」內,但不清楚當時為何被送入療養院。與較早時之報道劉少奇仍在北京市郊豪華別墅內受軟禁,完全相反,據說毛澤東不願意將彼之政敵送回故鄉退休,因恐怕彼等會東山復起,將劉少奇由北京市郊私邸,送往山西五台山療養院,必然是因為劉少奇患慢性疾病,需要長期休養。

結過六次婚子女眾多
劉少奇,1898年11月24日出生,譜名紹選,字渭璜,湖南省寧鄉縣人,中共政治家和理論家,曾任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中共中央副主席、國家主席等職位。

  劉少奇早年曾領導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五卅運動等工人運動、學生運動,並組建中共中央北方局,擴大中國共產黨在華北、華南地區的影響力。皖南事變後,他參與重組新四軍。新中國成立後,劉少奇主持土改運動,並曾組織七千人大會、領導中央經濟改革,以糾正毛澤東三面紅旗的總路線,試圖扭轉國家形勢,但未能成功,並在文革期間被批鬥、迫害致死。1980年,中共中央為劉少奇全面平反並恢復其一切名譽。

  劉少奇結過六次婚,子女眾多。元配周氏,無子,乃劉家鄉鄰村姑娘,為包辦婚姻。第二名妻子何葆貞,本名寶珍,生有子劉允斌、劉允若,女劉愛琴 。1922年與劉結婚,三次忍痛將孩子割捨給別人,1934年死於國民黨監獄。劉少奇長孫阿廖沙是劉允斌在莫斯科大學留學時與俄羅斯籍同班同學瑪拉所生。阿廖沙現住莫斯科,任職俄羅斯國家航天指揮中心。第三名妻子謝飛,為漁工女兒,無子 。第四名妻子王前,為新四軍護士,生有子劉允真,女劉濤 。文革中曾與江青一同教唆已成年的親女兒批鬥劉少奇。第五名妻子王健,由朱德夫婦介紹給劉少奇。因健康因素,婚姻僅維持幾天時間。劉少奇將她送到東北療養。

  最後一名妻子是王光美,生有子劉源,女劉平平(後改名王晴)、劉亭亭及劉瀟瀟。王光美兄王光復為抗戰時期國軍王牌飛行員,王光英為原人大副委員長,王士光曾任第四機械工業部副部長、電子工業部總工程師。
avatar
Kitty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我的爺爺是劉少奇 Empty 劉少奇王光美慘遭凌辱

發表 由 ???HOST 周日 2月 05, 2012 4:19 pm

一九六七年二月五日(星期日)

  日廣播記者引述北京壁報消息

  劉少奇夫婦受凌辱

  曾被拖往批判集會

  【合眾社東京四日電】據日本消息今日稱,中共政府主席劉少奇曾於上周在中共青年暴徒面前,被迫接受毛澤東語錄之口試,而顯然並不及格。劉氏及其妻王光美於一月廿六日被「拖」往北京人民會堂附近之批判集會,而受猖獗之青年所凌辱及批判。

  據日本廣播公司引述壁報之消息稱,暴徒要求劉氏背誦毛主席著作之一部分,劉夫人喊道:「渠必能背誦」。劉氏繼即開始背誦,惟於敘述中共黨方之角色時,不幸漏去「核心」一詞,即使在其夫人提醒之情形下,劉氏於背誦毛氏著作之若干段時,顯然漏去其他數個主要之字眼,革命造反者乃指劉氏「虛偽」,其中一人奪去渠之帽子,劉夫人抗議道「渠會受寒」,一質問者問道:「你何以反對毛主席?」劉氏答稱:「余並非反對毛主席。」該青年共產黨員問道:「那麼,你何以採取資產階級反動路線?」劉氏否認此項指摘稱:「此為反對毛澤東思想。」同時,劉夫人不斷開口為其夫辯護,最後亦受同樣之盤問。

  日本廣播公司稱,劉氏初時拒絕離開其妻之身邊,惟被迫離去,該項消息並未指出劉氏夫婦如何被「拖出」,更未表示革命造反者是否衝入劉氏之寓所。壁報對此事之敘述,恰在劉夫人將被盤問時宣告終止。劉氏若干時期以來已受紅衛兵攻擊,且數月來從未公開露臉,若干觀察家稱,劉氏可能遭受某種方式之軟禁。

  【法新社北京四日電】據此間今日貼出之大字報稱,上月在北京紫禁城內之一次事件中,親毛革命造反分子,曾強迫劉少奇主席戴紙製恥辱高帽,此紙帽象徵該名中共領袖之羞辱,指摘彼追隨資產階級反革命路線。劉少奇與共黨總書記鄧小平被認為係該路線之主要支持者。大字報又稱,劉少奇於一月廿六日在紫禁城內之南海,被迫戴上紙帽,但彼將紙帽除下,彼之妻子王光美,挺身介入,要求准許伊之丈夫進入室內,因彼受寒冷之痛苦,劉少奇獲准入戶內,彼之妻子仍在室外坐於一椅上,聆取對伊本人之批評。
avatar
???HOST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我的爺爺是劉少奇 Empty 堅信丈夫無罪 始終站在一起

發表 由 ???HOST 周日 2月 05, 2012 4:23 pm

王光美曾被譽為「中國最美的女人」,王之美麗不在外表,而在於她的優雅高貴的氣質,她開朗豁達,善良寬厚。王光美與劉少奇的結合,許多人都難以理解。劉比王大23歲,有過五次婚姻,五個孩子。兩人性格迥然不同。王為何會選擇劉做自己的終身伴侶?

  王光美曾解釋,她對劉是「從敬重、同情到好感,再到戀愛」。她在北平與地下黨接觸時,就讀過劉的《論共產黨員的修養》,劉的理論水平讓她敬佩不已。後到延安再到西柏坡,多次近距離接觸後,她發現生活中的劉少奇婚姻不幸,生活無人照顧,同情之心油然而生。劉少奇年紀雖大點,惟外表俊朗,待人忠誠,讓王頗有好感。更重要的是,他們都有共同的理想。

  王光美的堅貞,在文革風暴中愈顯光彩。劉少奇遭到陷害、攻擊,人身安全難保,爲防不測,劉曾勸王和他劃清界限,帶孩子們離開中南海。王斷然拒絕。這位平時看來外表柔弱的女子,此刻顯得異常剛強。她堅信丈夫無罪,始終與他站在一起,甚至寧願自己忍受屈辱,也要竭力保護自己的丈夫。

  因對丈夫的堅貞,王光美遭受了無盡的厄運。文革不久,她便被關進了秦城監獄。即便如此,她依然思念牽掛着劉少奇。離家時,她把丈夫的一雙襪子帶在身邊。在監獄裏,她常常把這雙襪子拿出來看了又看,貼在心口,祈禱丈夫平安……

  1979年,當局恢復了王光美人身自由及其地位;1988年起連續三屆擔任全國政協常委,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外事局局長;1984年起,任輔仁大學北京校友會會長。1995年1月起,任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發起的扶貧計劃「幸福工程」組委會主任,同期任中央直屬機關計劃生育協會會長。1998年10月獲第三屆「中國人口獎」榮譽獎。2006年10月在北京病逝。
avatar
???HOST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回頂端


 
這個論壇的權限:
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