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A's forum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小兒常見心臟疾病──心漏

2 posters

向下

小兒常見心臟疾病──心漏 Empty 小兒常見心臟疾病──心漏

發表 由 p-ma 周三 12月 23, 2009 1:07 pm

心臟病排行本港最常見的致命疾病第二位,小朋友也有可能患上,但大多數屬於先天性,意指心臟結構在出生時已有問題,最常見的小兒心臟病是心漏。

心臟有四間房間,上面的兩間稱為「心房」,下面的兩間叫「心室」。心漏是指左、右心房之間的間隔,又或者左、右心室之間的間隔有缺損,未能有效規範血液的流動,令血液能夠由左心流向右心,因而加重心臟負擔。

部份會自然痊癒
一般來說,心漏可分為三類,最常見的一種是「心室間隔缺損」,家長常問這類心漏會否自然痊癒。數據顯示,七至八成的心室間隔缺損會局部或全部自然關閉,令心室運作回復正常,關閉機會視乎缺損的大小、位置和小朋友的年紀。缺損越大、位置越接近心室出口位置和年紀大於五歲的小童,關閉的機會相對減低。

第二類心漏是「心房間隔缺損」,能夠自然關閉的機會較心室間隔缺損低,大約只有一至二成。同樣是心房間隔缺損越小,關閉機會越高,大部份個案會在小童兩歲前關閉。

第三種是比較少見、但屬較嚴重缺損的「房室間隔缺損」,心房間隔和接連的心室間隔,皆出現缺損,而間隔缺損一般較大和不會自然關閉。

部份心漏有機會自然閉合,需視乎種類、大小、位置和年齡。如果兒童患有嚴重心漏而引致呼吸急速、進食困難和生長緩慢,便需要接受手術修補這些較大的心漏。

撰文: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教授張耀輝
p-ma
p-ma

文章數 : 956
注冊日期 : 2009-12-02

回頂端 向下

小兒常見心臟疾病──心漏 Empty 人體含雙酚A高 易患心臟病

發表 由 ryan.zho 周五 1月 15, 2010 4:40 pm

在塑膠製品中廣泛應用的化學物雙酚A,可能增加人類患心臟病的風險。英國一項研究發現,體內雙酚A含量高的人士,患心臟病風險較含量較低人士高出三分之一。專家指這是有關雙酚A的第二項人類參與最大型研究,不過現階段仍未清楚雙酚A進入人體後如何導致心臟病。

小兒常見心臟疾病──心漏 0115-00176-074b1
不少塑膠製品如奶樽、唱片含有化學品雙酚A。

全球每年生產超過二百萬噸雙酚A,它是製造業最普遍應用的化學物之一,經常用於製造塑膠瓶、唱片、甚至信用卡的收據。英國半島醫學院及艾賽司特大學一項聯合研究,分析一千四百名美國人的體內雙酚A含量,發現含量最高的一個組別,患心臟病機會比含量最低組別高三成三。

有關研究結果與早前一項研究的發現相符,早前的研究發現體內雙酚A含量極高的人,患心臟病機會是其他人的兩倍。專家指雙酚A對人體的影響一向甚具爭議,有指雙酚A會令兒童出現發育問題;動物研究更指雙酚A會模仿人體雌激素,令青少年提早青春期及令人肥胖,更可能導致賀爾蒙失衡,導致乳癌和前列腺癌等。

加拿大前年四月是全球首次將雙酚A列作危險物質的國家,禁嬰兒奶樽含雙酚A。不過專家稱,仍需更多研究了解雙酚A如何導致心臟病。
avatar
ryan.zho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小兒常見心臟疾病──心漏 Empty 幼嬰吃燕麥助防哮喘

發表 由 Aston Martin 周六 1月 23, 2010 3:33 pm

燕麥被視為新一代健康食品,一項芬蘭研究發現,嬰兒若早於五個月大前開始進食燕麥粥或燕麥糊,能減低患哮喘的機會達六成四。負責研究的科學家指,早有動物及細胞實驗顯示,燕麥具抗敏功能,有助鞏固人體免疫系統,故相信幼兒進食燕麥粥,能有助強健呼吸道發展。

多吃魚肉 減花粉症
該項研究結果在最新一期英國營養醫學雜誌內刊登,一批芬蘭科學家於一九九六至二○○○年間,監察研究了一千三百名初生嬰兒的飲食習慣,至他們五歲為止。雖然世界衞生組織建議母親以純母乳餵哺嬰兒至六個月大,但該項研究發現,於五個月大前開始進食燕麥粥或糊類食品的幼兒,比沒有進食或較遲才開始進食該類食品的幼兒,患哮喘的機會低六成四。

有關研究亦發現,如果嬰兒於學習進食初期多吃魚肉,亦有助減低患上花粉症的風險。科學家相信,魚肉與燕麥的抗敏功效有異曲同工之妙,能幫助嬰兒強健免疫系統。

小兒常見心臟疾病──心漏 0123-00176-068b1
Aston Martin
Aston Martin

文章數 : 528
注冊日期 : 2009-11-28

回頂端 向下

小兒常見心臟疾病──心漏 Empty 嬰兒也會胃酸倒流

發表 由 B-52 周三 2月 10, 2010 10:10 am

胃酸倒流並非成年人才有的疾病,年紀小至數個月大的嬰兒也可能受胃酸及食物倒流之苦。有兒科醫生指,幼童經常拒絕進食、用餐後容易嘔吐、口內有酸味等,可能是出現胃酸倒流的徵兆,若情況持續,幼童隨時因進食不足,導致營養不良,影響發育。 記者:梁德倫

胃酸倒流可引起食道及喉嚨不適,或影響兒童進食意欲。兒科專科醫生張蔚賢指,嬰兒及幼童也有可能出現胃酸倒流,情況嚴重連食物也可倒流。他解釋病因主要是幼童及嬰兒發育尚未成熟,其下食道括約肌功能不全,食道的蠕動力下降,令清除食物的速度變慢,也令胃壓升高,容易將胃酸或食物倒流至食道。

嚴重者營養不良
張蔚賢稱,幼兒患上胃酸倒流,常見症狀包括因不適而經常哭鬧、發脾氣、甚至拒絕進食,餐後也經常出現嘔吐或反芻等情況;嚴重者更會因進食量過少而營養不良,增加發育遲緩風險,也有可能因胃酸倒流至喉嚨,導致睡眠窒息。

患上胃酸倒流的幼童,其中一個常見情況是因喉嚨不適而經常「拗腰」向後。

張蔚賢表示逾六成半四至五個月大的嬰兒有可能患上胃酸倒流,但隨着年齡增長,身體機能發育漸趨成熟,發病風險會降低,例如一歲大幼兒患病風險只有不足 5%。
張蔚賢表示,曾有一名 13個月大男嬰,餐後極易嘔吐及咳嗽,又經常拒絕進食,體重及身高都較同齡幼童低,求診檢查後證實患胃酸倒流,並有發育遲緩問題,男嬰需服食治療胃酸倒流的藥物,並食用「抗反流」的特殊配方奶粉,令胃部不易倒流食物,接受數星期治療後已痊癒,體重及身高都有改善。

飲用抗反流奶粉
也有另一名 8個月大女嬰因呼吸經常有喘鳴聲,初時診斷為上毛細支氣管炎,但女嬰接受相關治療後情況未見改善,由於她餐後也會反芻嘔吐,再詳細檢查發現是胃酸倒流,除了改為飲用抗反流的奶粉外,家長也會在女嬰進食後讓她坐直身體一段時間才躺下,病情大有改善。

張蔚賢建議家長不要讓幼童在餐後即時躺下,至少要坐直身體 15至 30分鐘以上,有助減低胃酸倒流情況。另外,也切忌讓幼童進食過量,盡量少食多餐。
avatar
B-52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小兒常見心臟疾病──心漏 Empty 心臟病1歲嬰死亡

發表 由 Steve 周二 2月 23, 2010 5:37 pm

【明報專訊】本港再有2人感染新型流感後死亡,其中一名患有先天心臟病的1歲男嬰,去年12月確診新型流感後一度病危,需儀器協助呼吸,一直在廣華醫院接受深切治療,月初因本身心臟病患轉送伊利沙伯醫院深切治療部,病情惡化並在上周五不治。

另一77歲肺癌病人不治

另一死亡患者是本身有末期肺癌、心臟病及高血壓的77歲男病人,他因咳嗽及發燒,上周六入住威爾斯親王醫院,翌日不治。

經早前一輪寒流,本港近日天氣逐步回暖,衛生防護中心亦開始接獲院舍出現上呼吸道感染爆發個案呈報,位於銅鑼灣禮頓道的保良局嬰兒組,在1月31日至2月20日期間,相繼有22名幼兒(14男、8女)出現發燒、咳嗽和流鼻水等徵狀。衛生署指所有受影響幼兒情况穩定,其中4名幼兒曾入院治理,當中2人已出院。他們的鼻咽分泌樣本化驗結果,分別對呼吸道合胞體病毒和腺病毒呈陽性反應,並非新型流感。

截至昨日,本港200萬名目標組群人士中,只接種了176,404劑新型流感針(兒童要打2針),接種率不足一成,昨日接種數字為1092劑。
avatar
Steve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小兒常見心臟疾病──心漏 Empty 中大用介入療法治心漏病成功率九成八

發表 由 katebush 周二 10月 05, 2010 7:32 pm

(商台)2010年10月5日 星期二 10:27
中文大學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零五年開始利用介入治療方法,治療俗稱心漏病的「心房間隔缺損」病人,患者只要在大腿旁邊的靜脈,插入「間隔堵塞器」,再利用導管將堵塞器引入心房,填補缺損部分,中大說,這種方法只要局部麻醉,一般兩日就可以出院,較傳統的外科手術要全身麻醉及開胸,對患者創傷較低。

中大由零五年至今年九月,已為七十六個心漏病人置入堵塞器,接受手術患者的年齡十四至八十五歲,無人死亡,手術成功率高達九成八。
avatar
katebush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小兒常見心臟疾病──心漏 Empty 初生嬰患先天心臟病大增

發表 由 katebush 周日 10月 24, 2010 7:24 pm

香港平均每一千名初生嬰兒,便有八至九名患有先天性心臟病。隨着近年出生人口上升,患病嬰兒數目亦上升百分之三至四,當中近九成個案病發原因不明,餘下一成病因為遺傳、母親懷孕期間感染德國痲疹及酗酒等。專家提醒家長,若嬰兒出現氣促及餵食緩慢等病徵,應盡快接受檢查及治療。

小兒常見心臟疾病──心漏 1024-00176-062b1
兒童心臟健康展覽介紹兒童心臟病原因及病徵,增加父母的認知。

嚴重者血管缺氧 膚呈藍色
兒童心臟基金會昨起一連兩天舉行兒童心臟健康展覽,瑪麗醫院兒童心臟科部門主管周啟東指出,兒童心臟病與成人不同,主要涉先天性,各類心臟病包括心房間隔缺損(俗稱心漏症)、主動脈狹窄、動脈導管異常及大動脈轉位等,嚴重者一出世時便會因血管缺氧令膚色呈藍色,需盡快接受手術根治。

周啟東指出,醫生會先用聽筒聽嬰兒的心跳聲,若有雜音便需跟進檢查,部分患者亦會出現出汗、心律不正甚至心臟衰竭的病徵,近年醫生會以介入性導管治療法,代替傳統的開胸心臟手術,治療病情較輕及穩定的患者,透過導管深入心臟位置打通或修補血管,創傷性較低,患者一般會在六歲前接受導管治療。

avatar
katebush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回頂端


 
這個論壇的權限:
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