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A's forum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神秘地坑出土 揭「黃金國」面紗

向下

神秘地坑出土 揭「黃金國」面紗 Empty 神秘地坑出土 揭「黃金國」面紗

發表 由 Aston Martin 周四 1月 07, 2010 11:34 pm

相傳在亞馬遜森林深處,曾有一個足以媲美印加( Inca)古國的「黃金國」( El Dorado),有人稱為「 Z城市」。上世紀學者對黃金國存疑,但隨着逾 200個巨型地坑出土,令人相信終找到這個失落文明古國。

第一個幾何圖案土坑在 1999年意外發現後,考古學家利用衞星和高空飛行,在橫跨玻利維亞北部和巴西亞馬遜州逾 250公里地區,發現了逾 200個由地坑組成的巨型圓圈、方形等幾何圖案(圖),相信建於公元 200年至 1283年。

每條地坑約 9米闊、 3米深,最大的圓圈圖案直徑達 303米,建於 200米高的平原上。專家相信,這些地坑是作防衞、居住或舉行儀式之用,估計當時人口達 6萬人,推翻了亞馬遜河上游只適宜小村落的看法。
英國《衞報》

神秘地坑出土 揭「黃金國」面紗 07ww6pn
Aston Martin
Aston Martin

文章數 : 528
注冊日期 : 2009-11-28

回頂端 向下

神秘地坑出土 揭「黃金國」面紗 Empty 4000年前格陵蘭呼叫西伯利亞:移民過來吧!

發表 由 ryan.zho 周五 2月 12, 2010 12:09 am

(法新社)2010年2月11日 星期四 08:05
(法新社巴黎10日電) 科學家們今天表示,在永凍層中保存4000年的一小撮頭髮,解開一個石器時代 遊獵部落由西伯利亞跨海移民格陵蘭的謎樣旅程。

他們說,這撮於格陵蘭西部一個考古遺址發掘出來的頭髮,不但顯示一個4000年前死亡男子的鮮明生理特徵,也推翻了學界對於人類如何殖民北極新世界的主流理論。

根據他們發表在科學期刊「自然」(Nature)上的報告,格陵蘭最早的移民並非一般認為的伊努特人(Inuit)或美洲原住民,而是一群西伯利亞人。他們以我們不得而知的方法跨過白令海峽抵達阿拉斯加,然後再往東前進。

在克克塔蘇蘇克(Qeqertasussuk)發掘到的這一叢頭髮與4塊人骨,是沙克克(Saqqaq)文化唯一的人類遺留物。我們對這個在格陵蘭西部沿海定居約1700年的神秘民族所知甚少。

這個以海豹、魚類及其他海產為主要食物的人類文化,約在紀元前800年逐漸消失。

由「哥本哈根大學」(University of Copenhagen)研究者威勒史勒夫(Eske Willerslev)領導的團隊,不厭其煩的分析這些克克塔蘇蘇克的珍貴發現。

他們梳理清楚這些人類遺物80%遺傳密碼,並辨識了35萬3151個基因的單一變異,使這名4000年前獵人的身體特徵逐漸浮現。

威勒史勒夫在一場電視記者會中指出,「我們可以在這些基因資料中看到一些特徵。」

他說,「例如,我們知道這傢伙極可能有褐色眼珠與皮膚,門牙如鏟,耳孔較少臘質,有較高的耳道感染機率等。」

他並指出,「我們也知道他有很大的禿頂傾向,且因為我們找到不少他的頭髮,我們相信這傢伙未能得享天年。而且他也已經適應寒冷氣候。」

但最驚人的發現來自將他的基因與今天的活人比對結果。

最接近他的的今人居住在北極內的西伯利亞東部,包括恰克奇斯人(Chukchis)、科瑞雅克人(Koryaks)與納干納森人(Naganasans)等,而且他們都有A+的血型。

考古學家長期以來均猜測人類最早或划舟穿越,或步行跨過冬天結冰的白令海峽,且極可能以阿留申群島為中途站。

這些探險家接著向南前進,他們的後代終於在數千年後抵達南美洲的南部尖端。

直到今天以前,學界都相信先民是在新世界(美洲)長期居住後才移往格陵蘭,如北極圈內的伊努特人,或北美洲的納得內人(Na-Dene)等。

但威勒史勒夫認為,沙克克人的祖先可以追溯到200代以前就居住於此的西伯利亞人。

他說,「研究結果顯示,早在5500年前,舊世界的人類就開始向新世界移民。」(譯者:中央社楊超寰)

神秘地坑出土 揭「黃金國」面紗 15n6jdd00qulrg-i0
avatar
ryan.zho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神秘地坑出土 揭「黃金國」面紗 Empty 侏儒島恐龍矮如馬 東歐「進化孤島」衍生迷你物種

發表 由 Maria 周一 2月 22, 2010 10:59 pm

【明報專訊】在一個世紀前,匈牙利人諾普喬(Baron Franz Nopcsa)曾表示在家中的莊園,發現了「侏儒恐龍」化石,但被不少人嗤之以鼻。但最近科學家不單證實了「侏儒恐龍」的存在,還發現了一個「迷你恐龍島」,揭開這些恐龍「縮小」的原因。

來自布里斯托大學的本頓(Micheal Benton)講解這個古代侏儒生物島時說:「其他在島上和恐龍一同生活的動物——魚、青蛙、兩棲動物、烏龜、哺乳類動物……普遍來說都比正常小,但卻不如恐龍般,和牠們的大陸遠親在體積上有如此大分別」。

這個古代「侏儒島」名叫哈采格(Hateg),位於現今羅馬尼亞中部。該處現時位處內陸,但在650萬年前,它是一個有如現今不列顛島一半大小的島嶼,四周是汪洋。本頓說:「很多我們熟悉的恐龍都是住在白堊紀末期的遼闊大陸上……有趣的是歐洲當時很大部分都是被海洋覆蓋,東歐則是一堆群島」。

體型縮小適應狹小缺糧生態

本頓解釋,遠古時期,絕大部分巨型恐龍都在遼闊大陸上生活,在那裏牠們的食物充裕,牠們的巨型體積亦保護了牠們。但在侏儒島情况便不大一樣。本頓教授說,比起其他後白堊紀化石,島上很多恐龍化石在進化過程上仍然是處於非常原始的階段,顯示這些恐龍在島上被孤立起來。古生物學家相信,歐洲海平面上升,是導致這些恐龍與居於古大陸恐龍斷絕往來的主因,迫使牠們適應「相對狹小」的居住環境。

大恐龍被困在食物和空間有限的小島上,結果如何?本頓說﹕「有證據顯示,那是個熱帶島,有豐富的植被以及昆蟲,但要支撐數以百計動物,進化的壓力令牠們要麼縮小,要麼死亡。」

發現3種「侏儒恐龍」骨頭

「侏儒恐龍」的骨頭由19世紀的化石獵人諾普喬所發現,他當時發現的恐龍骨特別細小,引起古生物學家的爭論,到底他發現的恐龍是全新的侏儒品種,又或只是大型恐龍的幼龍?直到現今,先進的分析技術容許科學家證實在島上發現的兩種或三種恐龍,都可能是侏儒品種。

研究發現了4腳的食草龍馬扎爾龍(Magyarosaurus),估計身長只有16到19呎,比起那些高100呎、重80噸的「遠親」阿根廷龍小近8倍,只比現代馬匹體積大一點。另一種叫沼澤龍(Telmatosaurus)的鴨嘴龍亦被發現只長13呎,比其22到32呎長的遠親短得多。研究發現,這些侏儒恐龍比起牠們在古大陸的近親更早性成熟,壽命亦較短。

星期日電訊報
avatar
Maria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神秘地坑出土 揭「黃金國」面紗 Empty 秘魯發現4000年前古廟

發表 由 New User 周日 9月 19, 2010 4:15 pm

(明報)2010年9月19日 星期日 14:30
秘魯考古學家在北部卡哈馬卡省哈恩地區發現兩個距今約四千年的古廟遺址,建築技術和彩色壁畫令人驚嘆。

據參與這項考古挖掘工作的秘魯考古學家奧利韋拉說,這兩座古廟位於安第斯山區與平原森林交界地區,幾十年前,人們湧入這一地區進行農作物耕種,後來古廟所在地成為一個公共垃圾場。

考古研究小組在村民的幫助下,首先在這個垃圾場下面找到一段用約200公斤泥和石頭混合砂漿砌成的半圓形牆壁,上面還裝飾有彩色圖案,其線條完美。隨後,考古學家在古廟遺址中還發現了14個錯落有致的墓穴,其中有新生兒和兒童的骨架。

奧利韋拉說,初步迹象表明,這兩座古廟是由布拉卡莫羅斯文明時期的祖先建造的,這一考古新發現對於研究人類文明的起源具有重要價值。

流傳於秘魯卡哈馬卡省、亞馬孫省與厄瓜多爾薩莫拉—欽奇佩省交界地區的布拉卡莫羅斯文化距今已有4000多年歷史。

(新華社)
avatar
New User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回頂端


 
這個論壇的權限:
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