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鷹之城」
INCA's forum :: 純聊天, 八卦, 資訊交流 :: 風土人情
第1頁(共1頁)
「麻鷹之城」
【明報專訊】夜幕降臨,抬頭望天,四、五百隻麻鷹在山頂馬己仙峽上空乘著熱氣流盤旋滑翔,不時發出尖銳鳴叫。麻鷹的數量非常壯觀,只憑肉眼實在無從數算。有觀鳥專家估計,這裏住了近1000隻麻鷹。
每逢冬天,麻鷹都會從北方飛來南中國過冬,但牠們從不選擇飛去鄰近城市。香港觀鳥會的麻鷹研究組指出,從沒資料顯示南中國其他城市有像香港般有大量麻鷹的報告,麻鷹似乎獨愛香港。
香港觀鳥會的麻鷹研究組早於十年前組成。他們已在香港多個有麻鷹夜棲地點,包括昂船洲和馬己仙峽數算麻鷹數量,發現每逢冬天,來香港麻鷹數量都非常穩定,約有近2000隻。
麻鷹研究組成員呂德恆形容,香港有一個獨特的生態環境,小小的城市有山谷、河流溪澗、樹林和大片的郊野公園,相比起珠三角大部分城市都已高度發展,很難找到像山頂馬己仙峽或西貢般有大片寧靜樹林。
日間捕食 主吃腐肉
麻鷹日間會從晚棲的地方出外捕食,入黑前就會回到森林睡覺。麻鷹以食腐肉為主,亦會在海邊捕吃小魚。11月初,將軍澳堆填區有數十隻麻鷹毋懼巨型鏟泥車,在垃圾堆中找腐肉吃,牠們不是平常所見滑翔飛行,而是急速盤旋,憑銳利目光在垃圾中找食物。偶爾一隻麻鷹找到食物,還會引來其他麻鷹在空中搶食。生態教育及資源中心總監程詩灝形容這確是一個生態奇觀,麻鷹因著人類所改變的環境而改變習慣來適應,他認為香港有這獨特的生態環境,絕對有潛力發展生態旅遊,推動觀賞麻鷹活動能吸引遊客。
早於4年前,多個保育團體於每年1月都會在西貢碼頭旁舉辦麻鷹節,因該處對出小島羊洲,是香港其中一個麻鷹主要棲息地,估計島上住了近200隻麻鷹和一對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的白腹海鵰。今年麻鷹節會於1月中開始,一連數個周末舉行,由導賞員向遊人借出望遠鏡及相機以拍攝和觀賞麻鷹。
節目資料
香港電台電視節目《香港故事》第7集 「麻鷹之城」,內容有關拯救動物,於1月18日(星期一)晚上7時於亞視本港台播映;港台網上廣播站
每逢冬天,麻鷹都會從北方飛來南中國過冬,但牠們從不選擇飛去鄰近城市。香港觀鳥會的麻鷹研究組指出,從沒資料顯示南中國其他城市有像香港般有大量麻鷹的報告,麻鷹似乎獨愛香港。
香港觀鳥會的麻鷹研究組早於十年前組成。他們已在香港多個有麻鷹夜棲地點,包括昂船洲和馬己仙峽數算麻鷹數量,發現每逢冬天,來香港麻鷹數量都非常穩定,約有近2000隻。
麻鷹研究組成員呂德恆形容,香港有一個獨特的生態環境,小小的城市有山谷、河流溪澗、樹林和大片的郊野公園,相比起珠三角大部分城市都已高度發展,很難找到像山頂馬己仙峽或西貢般有大片寧靜樹林。
日間捕食 主吃腐肉
麻鷹日間會從晚棲的地方出外捕食,入黑前就會回到森林睡覺。麻鷹以食腐肉為主,亦會在海邊捕吃小魚。11月初,將軍澳堆填區有數十隻麻鷹毋懼巨型鏟泥車,在垃圾堆中找腐肉吃,牠們不是平常所見滑翔飛行,而是急速盤旋,憑銳利目光在垃圾中找食物。偶爾一隻麻鷹找到食物,還會引來其他麻鷹在空中搶食。生態教育及資源中心總監程詩灝形容這確是一個生態奇觀,麻鷹因著人類所改變的環境而改變習慣來適應,他認為香港有這獨特的生態環境,絕對有潛力發展生態旅遊,推動觀賞麻鷹活動能吸引遊客。
早於4年前,多個保育團體於每年1月都會在西貢碼頭旁舉辦麻鷹節,因該處對出小島羊洲,是香港其中一個麻鷹主要棲息地,估計島上住了近200隻麻鷹和一對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的白腹海鵰。今年麻鷹節會於1月中開始,一連數個周末舉行,由導賞員向遊人借出望遠鏡及相機以拍攝和觀賞麻鷹。
節目資料
香港電台電視節目《香港故事》第7集 「麻鷹之城」,內容有關拯救動物,於1月18日(星期一)晚上7時於亞視本港台播映;港台網上廣播站
ryan.zho- 訪客
回復: 「麻鷹之城」
特徵:
全長約50 - 69厘米(翼展約150厘米),身體褐色,常高飛,利用上升氣流盤旋滑翔,尾部開叉,滑翔時經常扭動尾巴。有時發出頗長的嘯聲。
分佈:
留鳥,香港最常見的猛禽,常見於市區上空,黃昏及晨早有數百隻群聚於港島半山馬己仙峽附近。
習性:
常單獨或一群於高空滑翔,以垃圾、魚類和動物屍體為食物,可說是鳥類中的清道夫。
攝影:張浩輝
ryan.zho- 訪客
灣仔唐樓變酒店 凝住老香港 成功吸「背囊友」商業客
【明報專訊】「在很多外國遊客眼中,香港文化等於中國文化,以為香港人以前都用酸枝家俬、穿長衫,其實完全錯晒!香港人以前這樣窮,怎買酸枝家俬?」在灣仔土生土長的卓家茗,兩年前在灣仔道買了一幢和自己同年「出生」的唐樓,再花700萬元把它回復至1960年代舊貌,變身文化酒店,希望「原汁原味」地向遊客展示真正的老香港民居。
這間只有25個房間的酒店,去年中開業至今,入住率達八成,深受「背囊友」及商業旅客歡迎。
奶黃色的外牆配綠色門窗,還有窄長騎樓……這些唐樓曾遍佈灣仔,今天都變身商廈及高檔餐廳。以做智能家居生意起家的Intexact Holdings Limited創辦人卓家茗,兩年前在灣仔道找到碩果僅存的1960年代唐樓,花約7000萬元買下,復修成「名樂居By the Park」文化酒店,實踐她的「保育大計」。
內外回復1960風情
這幢唐樓建於1963年,和她同年「出生」,「我在灣仔活道出生,媽媽在附近的東華三院教書,很希望把兒時回憶帶給旅客,令旅客真正了解香港1960年代的生活」。
要返回1960年代,先捨棄升降機,樓梯旁的水泥牆塗上不均勻的灰色油漆、掛上香港舊照。扶著昔日花崗石扶手、鋪有綠色地磚的樓梯拾級而上,先入眼簾的是如當年花布長衫的「花牆」,原來各樓層以花取名,分別為杜鵑、梅、蘭、菊、竹,牆紙主角亦隨之變動,配上刻劃花朵的畫、刺繡及木刻等裝飾。
「杜鵑樓」分東西兩面,接待處以昔日家居佈置,放置舊式收音機、熱水瓶、「萬壽無疆」杯、買餸籃等,電腦旁則放有算盤、毛筆、通勝,「文化不是只看,而是要體驗,旅客可用算盤或寫毛筆字,我們的職員可教他們」。另一面是中藥房,設置百子櫃。
放公雞碗設痰罐 房租最低400元
進入房間,會感受到50年前一般港人的居住環境,最小的房間只有80方呎,剛放到一張單人床和電視機,每間房的牆身掛有日曆,桌上放了「公雞碗」,洗手間有痰罐和「囍」字漱口盅,最大的房間亦只有約150方呎,但全部有約兩呎、窄長的「騎樓仔」,每天房價由400元至1700元。
每層樓的樓梯亦掛上1800年至今的香港發展舊照,不同樓層的房間有不同玩意,一樓有毽子、口琴;二樓放飛行棋、象棋等;三樓象徵已長大結婚,放有花露水及洗頭膏等;四樓代表開始掌握成人玩意,放了天九、麻將等;五樓則展示代表香港文化的蛋撻、舞獅等展品。
酒店只有25間房,自去年中開業至今入住率達八成。卓家茗說﹕「現時旅客根本找不到這些東西,上環的懷舊星巴克也建於現代建築物內,我想原汁原味,不粉飾地展示貧苦大眾60年代的生活。」
由於鄰近綠屋、藍屋,她正籌備灣仔以至全港的歷史導賞團,希望由當區長者作導賞員,並正找沙畫藝術家海潮展示香港變遷。
明報記者 何嘉敏
By the Park酒店裝修仿1960年代的唐樓(左),旁邊藍色建築亦屬名樂居的精品酒店,名為With the Star,將以星球為主題,表現香港現代一面,今年第三季開業。(余俊亮攝)
這間只有25個房間的酒店,去年中開業至今,入住率達八成,深受「背囊友」及商業旅客歡迎。
奶黃色的外牆配綠色門窗,還有窄長騎樓……這些唐樓曾遍佈灣仔,今天都變身商廈及高檔餐廳。以做智能家居生意起家的Intexact Holdings Limited創辦人卓家茗,兩年前在灣仔道找到碩果僅存的1960年代唐樓,花約7000萬元買下,復修成「名樂居By the Park」文化酒店,實踐她的「保育大計」。
內外回復1960風情
這幢唐樓建於1963年,和她同年「出生」,「我在灣仔活道出生,媽媽在附近的東華三院教書,很希望把兒時回憶帶給旅客,令旅客真正了解香港1960年代的生活」。
要返回1960年代,先捨棄升降機,樓梯旁的水泥牆塗上不均勻的灰色油漆、掛上香港舊照。扶著昔日花崗石扶手、鋪有綠色地磚的樓梯拾級而上,先入眼簾的是如當年花布長衫的「花牆」,原來各樓層以花取名,分別為杜鵑、梅、蘭、菊、竹,牆紙主角亦隨之變動,配上刻劃花朵的畫、刺繡及木刻等裝飾。
「杜鵑樓」分東西兩面,接待處以昔日家居佈置,放置舊式收音機、熱水瓶、「萬壽無疆」杯、買餸籃等,電腦旁則放有算盤、毛筆、通勝,「文化不是只看,而是要體驗,旅客可用算盤或寫毛筆字,我們的職員可教他們」。另一面是中藥房,設置百子櫃。
放公雞碗設痰罐 房租最低400元
進入房間,會感受到50年前一般港人的居住環境,最小的房間只有80方呎,剛放到一張單人床和電視機,每間房的牆身掛有日曆,桌上放了「公雞碗」,洗手間有痰罐和「囍」字漱口盅,最大的房間亦只有約150方呎,但全部有約兩呎、窄長的「騎樓仔」,每天房價由400元至1700元。
每層樓的樓梯亦掛上1800年至今的香港發展舊照,不同樓層的房間有不同玩意,一樓有毽子、口琴;二樓放飛行棋、象棋等;三樓象徵已長大結婚,放有花露水及洗頭膏等;四樓代表開始掌握成人玩意,放了天九、麻將等;五樓則展示代表香港文化的蛋撻、舞獅等展品。
酒店只有25間房,自去年中開業至今入住率達八成。卓家茗說﹕「現時旅客根本找不到這些東西,上環的懷舊星巴克也建於現代建築物內,我想原汁原味,不粉飾地展示貧苦大眾60年代的生活。」
由於鄰近綠屋、藍屋,她正籌備灣仔以至全港的歷史導賞團,希望由當區長者作導賞員,並正找沙畫藝術家海潮展示香港變遷。
明報記者 何嘉敏
By the Park酒店裝修仿1960年代的唐樓(左),旁邊藍色建築亦屬名樂居的精品酒店,名為With the Star,將以星球為主題,表現香港現代一面,今年第三季開業。(余俊亮攝)
momocha- 訪客
5年建5酒店 IT人間間有賺
【明報專訊】以智能家居起家的Intexact Holdings Limited於2001年成立,本身從事電腦科技工作的公司創辦人卓家茗,想到不如讓更多人使用到智能家居的科技,遂於2005年在尖沙嘴建設首間智能酒店,隨後進軍中環、上環及灣仔,各有主題。從未接觸過酒店業的她5年間建成5間酒店,全部均有盈利,目標再建一間,以仿照《聖經》神創天地的歷程。
05年開業的尖沙嘴酒店,加入智能家居元素,可遙控房間燈光、音響、電視節目等,當年每個房間均可上網,屬「走到最前」,很受旅客歡迎,但由於金融海嘯及計劃集中於港島發展,卓氏於去年出售尖沙嘴酒店業權。
開酒店仿《聖經》創天地
07及08年間她共買了4幢舊樓,分佈中、上環及灣仔作精品酒店,包括威靈頓街的At the Eden和Of the Noah、永樂街的On the Wing、灣仔道的By the Park,結合將於今年第三季開業的灣仔道With the Star,命名全部仿《聖經.創世紀》創造不同事物為主題,並以月份、不同國家、星球等為樓層或房間分類。
短短3年復修兼營運4間酒店,自稱急性子的卓家茗說﹕「人生太短,不知下一分鐘會發生什麼事,想做就要盡快做。」她幸得友人簡彩雲協助營運酒店,但本身從事電子製造業的簡雖曾管理不同部門的職員,但從未經營酒店,「只是我朋友的妹妹曾做旅行社,用電話花兩小時教我如何向旅行社銷售……其間跌跌碰碰,邊做邊學」。
目標創醫療酒店
最終間間酒店有盈利,卓說她還欠一間,才能達到6天「創天地」的目標,但已開始另一行業,便是透過智能家居技術提供產後護理服務,名為To the Mabe,滿腦子主意的卓家茗已再想一步﹕「我還想做醫療酒店,還有護老院……」
05年開業的尖沙嘴酒店,加入智能家居元素,可遙控房間燈光、音響、電視節目等,當年每個房間均可上網,屬「走到最前」,很受旅客歡迎,但由於金融海嘯及計劃集中於港島發展,卓氏於去年出售尖沙嘴酒店業權。
開酒店仿《聖經》創天地
07及08年間她共買了4幢舊樓,分佈中、上環及灣仔作精品酒店,包括威靈頓街的At the Eden和Of the Noah、永樂街的On the Wing、灣仔道的By the Park,結合將於今年第三季開業的灣仔道With the Star,命名全部仿《聖經.創世紀》創造不同事物為主題,並以月份、不同國家、星球等為樓層或房間分類。
短短3年復修兼營運4間酒店,自稱急性子的卓家茗說﹕「人生太短,不知下一分鐘會發生什麼事,想做就要盡快做。」她幸得友人簡彩雲協助營運酒店,但本身從事電子製造業的簡雖曾管理不同部門的職員,但從未經營酒店,「只是我朋友的妹妹曾做旅行社,用電話花兩小時教我如何向旅行社銷售……其間跌跌碰碰,邊做邊學」。
目標創醫療酒店
最終間間酒店有盈利,卓說她還欠一間,才能達到6天「創天地」的目標,但已開始另一行業,便是透過智能家居技術提供產後護理服務,名為To the Mabe,滿腦子主意的卓家茗已再想一步﹕「我還想做醫療酒店,還有護老院……」
momocha- 訪客
復修過程官僚 老闆嘆保育難
【明報專訊】「同一個欄杆,可以因不同部門的要求拆了又建,建了又拆,是非常痛苦的經歷」,卓家茗形容要復修舊樓做精品酒店,經歷過無數難關﹕收購、復修、申請賓館牌照等,花了約兩年,但最痛苦是周旋於不同部門中,加上要把對現代酒店的要求套用於1960年代的舊樓中,她慨嘆﹕「為何保育這麼難?」
住客控逼遷 逐戶代找新家
數年前,卓家茗在灣仔道141至143號遇上心儀唐樓,決心買下作精品酒店,未料一幢7層高、一梯兩伙的舊樓,每個單位竟住上近10人,大部分是只獲僱主數百元在外找房子住的菲傭,「完全是七十二家房客!她們全部無錢再找地方住,要趕走她們真的很痛苦!」曾有菲傭找議員控告她逼遷,「最終要逐一和她們傾,找地方給她們搬」。
花了7000萬買舊樓,再花約100萬收購後,她發現手上的是既漏水又有僭建的樓宇,要再花700萬元裝修,「你會發現用了很多錢,但你看不出用在哪裏,可能只是令它不會漏水」。為了恢復1960年代舊貌,她找來舊唐樓相片,找人按相片重新畫則,再到處尋覓建築物料。
官員朝令夕改 欄杆拆了又建
但到申請賓館牌,才到「戲肉」,「要把對現代建築的規例,套進一幢1960年代的舊樓,怎樣做到?」卓指不同部門甚至同一政府人員的要求都可以不一,「試過被指欄杆不夠高,我加高了,同一官員看後說,原來不是欄杆問題,是地台太高,叫我鑿開地台,把加建的欄杆拆回……同一地方,可拆完又建,建完又拆,復修好待半年都未可開業,就是不斷糾纏於官員的世界內」。
至於為酒店找香港舊照,她曾到中央圖書館及政府檔案處,「不准影印,不准拍照,要買版權又太貴,總之無人會幫到你,結果我們走到全港各舊攤檔逐一找回來」。
住客控逼遷 逐戶代找新家
數年前,卓家茗在灣仔道141至143號遇上心儀唐樓,決心買下作精品酒店,未料一幢7層高、一梯兩伙的舊樓,每個單位竟住上近10人,大部分是只獲僱主數百元在外找房子住的菲傭,「完全是七十二家房客!她們全部無錢再找地方住,要趕走她們真的很痛苦!」曾有菲傭找議員控告她逼遷,「最終要逐一和她們傾,找地方給她們搬」。
花了7000萬買舊樓,再花約100萬收購後,她發現手上的是既漏水又有僭建的樓宇,要再花700萬元裝修,「你會發現用了很多錢,但你看不出用在哪裏,可能只是令它不會漏水」。為了恢復1960年代舊貌,她找來舊唐樓相片,找人按相片重新畫則,再到處尋覓建築物料。
官員朝令夕改 欄杆拆了又建
但到申請賓館牌,才到「戲肉」,「要把對現代建築的規例,套進一幢1960年代的舊樓,怎樣做到?」卓指不同部門甚至同一政府人員的要求都可以不一,「試過被指欄杆不夠高,我加高了,同一官員看後說,原來不是欄杆問題,是地台太高,叫我鑿開地台,把加建的欄杆拆回……同一地方,可拆完又建,建完又拆,復修好待半年都未可開業,就是不斷糾纏於官員的世界內」。
至於為酒店找香港舊照,她曾到中央圖書館及政府檔案處,「不准影印,不准拍照,要買版權又太貴,總之無人會幫到你,結果我們走到全港各舊攤檔逐一找回來」。
momocha- 訪客
杜鵑「孤獨哭叫」擾人清夢
香港地產市場膨脹,樓房越起越多,越起越逼近深山,越來越多人與野生動物為鄰。結果是,民居多了一種噪音來源,就是鳥鳴。香港觀鳥會最近接獲投訴,不滿深宵有雀鳥凄厲哭叫,擾人清夢。資深鳥友指出,每年 3月開始有兩種杜鵑科候鳥會來港開「演唱會」,歌聲卻慘絕人寰。
鷹鵑被稱為「大慈悲心鳥」
香港觀鳥會會員多年來收錄多種本港鳥類的叫聲,有些嘹亮,有些低迴。其中最為鳥友熟知的超級巨聲,非杜鵑科鳥兒莫屬。先說噪鵑,有名你叫,以噪音聞名,每逢春夏兩季繁殖時期,日夜不停鳴叫。想聽牠們的鳴聲,可以去九龍公園。不過並非所有噪鵑都愛大叫,只有羽毛藍黑的雄鳥才會為了取悅雌鳥而鳴叫。
噪鵑是本地留鳥,還有鷹鵑和四聲杜鵑兩種杜鵑科夏候鳥,每年 3月起加入禮儀師之奏鳴曲。香港觀鳥會最近便接獲元朗竹園居民投訴,表示三更半夜聽到一隻鳥兒「孤獨的哭叫」,無法入睡。觀鳥會根據投訴人對鳥聲的形容,估計那夜不速之「嚇」是來自一隻鷹鵑。
鷹鵑每年春天來港,秋天飛走,到東南亞避寒。牠們的悲鳴可說是聲震寰宇,在日本,因為鷹鵑的鳴聲猶如日語的「慈悲心」,所以日本人都叫牠們做「大慈悲心鳥」。在台灣,《台灣野鳥圖鑑》形容鷹鵑叫得像「哭夠了﹗哭夠了﹗」深夜聽來極為凄厲。
四聲杜鵑似叫「不如歸去」
至於四聲杜鵑,名字由來是牠們每次鳴叫,總是四個音節。古今中外鳥友找來很多四字詞形容牠們的叫聲:「不如歸去」、「家婆打我」、「 one more bottle」,同樣可以構成噪音滋擾。
觀鳥會教育及推廣委員會委員余秀玲說,民居鳥鳴噪音增加,很可能是由於樓宇起得越來越近郊區:「居民投訴鳥鳴噪音,換一個角度睇,其實係人類入侵郊野嘅結果。」另一個可能,是不少屋苑近年重視綠化,樹木成熟了,自然會吸引雀鳥棲息求偶。
觀鳥會還發現,杜鵑科雀鳥的春啼比前提早了。從前春節後才能聽到牠們的鳴叫,近年氣候變暖,未等到大年初一,香港已經聽到杜鵑叫春。
觀鳥會網站收錄了 51種本地鳥鳴的聲音,有興趣可瀏覽以下網址
香港觀鳥會
三種杜鵑科鳥類簡介
四聲杜鵑
學名: Cuculus micropterus
叫聲:每次四個音節,最後一節較低
分佈:少見的夏候鳥,棲居地點散落
外貌:身形中等,頭灰色,上身褐色
鷹鵑
學名: Hierococcyx sparverioides
叫聲:每次三個音節,像哭聲
分佈:常見的夏候鳥,廣泛分佈於香港的樹林
外貌:貌似猛禽,頭部灰色,頸有橫紋
噪鵑
學名: Eudynamys scolopacea
叫聲:每次兩個音節,音調由低至高
分佈:常見留鳥,廣泛分佈於香港
外貌:雄性藍黑色,眼鮮紅,嘴部淺蘋果綠
資料來源:漁農自然護理署、香港觀鳥會
鷹鵑被稱為「大慈悲心鳥」
香港觀鳥會會員多年來收錄多種本港鳥類的叫聲,有些嘹亮,有些低迴。其中最為鳥友熟知的超級巨聲,非杜鵑科鳥兒莫屬。先說噪鵑,有名你叫,以噪音聞名,每逢春夏兩季繁殖時期,日夜不停鳴叫。想聽牠們的鳴聲,可以去九龍公園。不過並非所有噪鵑都愛大叫,只有羽毛藍黑的雄鳥才會為了取悅雌鳥而鳴叫。
噪鵑是本地留鳥,還有鷹鵑和四聲杜鵑兩種杜鵑科夏候鳥,每年 3月起加入禮儀師之奏鳴曲。香港觀鳥會最近便接獲元朗竹園居民投訴,表示三更半夜聽到一隻鳥兒「孤獨的哭叫」,無法入睡。觀鳥會根據投訴人對鳥聲的形容,估計那夜不速之「嚇」是來自一隻鷹鵑。
鷹鵑每年春天來港,秋天飛走,到東南亞避寒。牠們的悲鳴可說是聲震寰宇,在日本,因為鷹鵑的鳴聲猶如日語的「慈悲心」,所以日本人都叫牠們做「大慈悲心鳥」。在台灣,《台灣野鳥圖鑑》形容鷹鵑叫得像「哭夠了﹗哭夠了﹗」深夜聽來極為凄厲。
四聲杜鵑似叫「不如歸去」
至於四聲杜鵑,名字由來是牠們每次鳴叫,總是四個音節。古今中外鳥友找來很多四字詞形容牠們的叫聲:「不如歸去」、「家婆打我」、「 one more bottle」,同樣可以構成噪音滋擾。
觀鳥會教育及推廣委員會委員余秀玲說,民居鳥鳴噪音增加,很可能是由於樓宇起得越來越近郊區:「居民投訴鳥鳴噪音,換一個角度睇,其實係人類入侵郊野嘅結果。」另一個可能,是不少屋苑近年重視綠化,樹木成熟了,自然會吸引雀鳥棲息求偶。
觀鳥會還發現,杜鵑科雀鳥的春啼比前提早了。從前春節後才能聽到牠們的鳴叫,近年氣候變暖,未等到大年初一,香港已經聽到杜鵑叫春。
觀鳥會網站收錄了 51種本地鳥鳴的聲音,有興趣可瀏覽以下網址
香港觀鳥會
三種杜鵑科鳥類簡介
四聲杜鵑
學名: Cuculus micropterus
叫聲:每次四個音節,最後一節較低
分佈:少見的夏候鳥,棲居地點散落
外貌:身形中等,頭灰色,上身褐色
鷹鵑
學名: Hierococcyx sparverioides
叫聲:每次三個音節,像哭聲
分佈:常見的夏候鳥,廣泛分佈於香港的樹林
外貌:貌似猛禽,頭部灰色,頸有橫紋
噪鵑
學名: Eudynamys scolopacea
叫聲:每次兩個音節,音調由低至高
分佈:常見留鳥,廣泛分佈於香港
外貌:雄性藍黑色,眼鮮紅,嘴部淺蘋果綠
資料來源:漁農自然護理署、香港觀鳥會
Paul- 訪客
大潭擁七生態文物熱點
瀕危物種盧文氏樹蛙、大潭無字碑、群帶路碑石等絕無僅有的香港本土文物,遊大潭郊野公園便可一次過飽覽。電力公司與環保團體合作,早前邀請市民在港島區三大郊野公園,提名十個最罕有兼有趣的生態文物熱點,其中七個當選熱點均在大潭郊野公園,除瀕危物種及歷史文物外,還有只會在空氣質素極佳下才出現的地衣,環團指考慮將熱點組成導賞路線,帶領市民欣賞美景。
大潭無字碑
港燈與長春社早前舉辦「我最喜愛港島生態文物熱點大搜尋比賽」,邀請市民在港島區內三個郊野公園包括大潭、龍虎山及香港仔,發掘及提名最富生態及文物價值、有趣的熱點,最後再選出最吸引的十個熱點,比賽共接獲近四百份提名。
當選的十個熱點中,七個位於大潭郊野公園內,其中四個屬生態熱點,包括在溪澗出現、本港特有品種盧文氏樹蛙;僅在空氣質素極佳下才出現的地衣;在燒烤場大量聚集的虎斑蝶及斑鳳蝶;及有豐富生態多樣性的大潭谷。其餘三個文物熱點,則包括全港僅一對的大潭無字碑、僅一個仍在原址安放的群帶路碑石,及水漲時沉在水塘底、已荒廢的水塘舊泵房遺址。
盧文氏樹蛙是香港特有的樹蛙品種。
陽明山莊入口樂聚園燒烤場內的虎斑蝶及斑鳳蝶。
欣賞景物 要逢時機
長春社總監蘇國賢指,部分熱點須挑個好時機及地點方能順利遇見及欣賞,例如要欣賞水塘舊泵房的水底遺址,須於每年十二月至五月的旱季,在大潭篤水塘水退後,方可窺見舊泵房遺下的石牆及梯級。而大潭無字碑雖有一對,但站在大潭篤水塘只能遠眺其中一個,這塊石碑相傳是二十世紀初由英海軍設立,作海事演習用途,高約一米,兩個相距一海里。
至於群帶路碑石則相傳是一名叫「阿群」的村民,專為英國人在大潭附近帶路入城,因而得名;亦有說是本港開埠初期環繞港島而建的路,路形迂迴像「裙帶」而得名。
港燈及長春社將在兩年後為三個郊野公園各組成一條導賞路線,將考慮加入今次比賽當選的熱點,並計劃在今年九至十月,招募及訓練六十至一百名生態導賞員,屆時帶領市民觀賞這些特色生態文物。
大潭無字碑
港燈與長春社早前舉辦「我最喜愛港島生態文物熱點大搜尋比賽」,邀請市民在港島區內三個郊野公園包括大潭、龍虎山及香港仔,發掘及提名最富生態及文物價值、有趣的熱點,最後再選出最吸引的十個熱點,比賽共接獲近四百份提名。
當選的十個熱點中,七個位於大潭郊野公園內,其中四個屬生態熱點,包括在溪澗出現、本港特有品種盧文氏樹蛙;僅在空氣質素極佳下才出現的地衣;在燒烤場大量聚集的虎斑蝶及斑鳳蝶;及有豐富生態多樣性的大潭谷。其餘三個文物熱點,則包括全港僅一對的大潭無字碑、僅一個仍在原址安放的群帶路碑石,及水漲時沉在水塘底、已荒廢的水塘舊泵房遺址。
盧文氏樹蛙是香港特有的樹蛙品種。
陽明山莊入口樂聚園燒烤場內的虎斑蝶及斑鳳蝶。
欣賞景物 要逢時機
長春社總監蘇國賢指,部分熱點須挑個好時機及地點方能順利遇見及欣賞,例如要欣賞水塘舊泵房的水底遺址,須於每年十二月至五月的旱季,在大潭篤水塘水退後,方可窺見舊泵房遺下的石牆及梯級。而大潭無字碑雖有一對,但站在大潭篤水塘只能遠眺其中一個,這塊石碑相傳是二十世紀初由英海軍設立,作海事演習用途,高約一米,兩個相距一海里。
至於群帶路碑石則相傳是一名叫「阿群」的村民,專為英國人在大潭附近帶路入城,因而得名;亦有說是本港開埠初期環繞港島而建的路,路形迂迴像「裙帶」而得名。
港燈及長春社將在兩年後為三個郊野公園各組成一條導賞路線,將考慮加入今次比賽當選的熱點,並計劃在今年九至十月,招募及訓練六十至一百名生態導賞員,屆時帶領市民觀賞這些特色生態文物。
Passer- 訪客
短腳角蟾麻鷹滑翔「龍友」至愛
大潭郊野公園雖然囊括最多罕見及有趣的生態文物熱點,但龍虎山及香港仔郊野公園內的生物多樣性及文物價值亦不少,其中龍虎山有相當罕見的短腳角蟾,而香港仔郊野公園每逢黃昏時,更可一睹二、三十隻大麻鷹同時在空中滑翔的壯觀景象,影相一流。
南風道林地是港島唯一現存的風水林。
十個當選的生態文物熱點,其中兩個在香港仔郊野公園,一個在龍虎山郊野公園。龍虎山擁有的生態熱點,是被國際權威組織世界自然保育聯盟列為瀕危物種的短腳角蟾,由一名大學生提名人一次夜探公園時發現。短腳角蟾是本港原生物種,大部分只在華南沿海一帶找到,特徵是眼眉有小角質瘤,吻部突出。提名人蘇樂軒指,由於雄性短腳角蟾在每年春夏繁殖,利用叫聲吸引雌性,加上短腳角蟾喜「夜蒲」,故春夏晚間較易見到牠們蹤影。
南風道擁港島唯一現存風水林
至於香港仔郊野公園兩個均是生態熱點,其中一個是在山上觀賞群鷹飛翔,提名人徐奕超指,只要在黃昏時間到公園南面近甘道及山頂道之間的最高點,便可看到二、三十隻大麻鷹同時在空中滑翔的景象,吸引一眾攝影「發燒友」。另一個生態熱點則是近南島中學的南風道林地,面積約四公頃,九三年被劃定為「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錄得最多的植物種類,亦是港島唯一現存的風水林。
甘道及山頂道觀看群鷹展翅。
龍虎山郊野公園的短腳角蟾,宜在春夏夜間欣賞。
南風道林地是港島唯一現存的風水林。
十個當選的生態文物熱點,其中兩個在香港仔郊野公園,一個在龍虎山郊野公園。龍虎山擁有的生態熱點,是被國際權威組織世界自然保育聯盟列為瀕危物種的短腳角蟾,由一名大學生提名人一次夜探公園時發現。短腳角蟾是本港原生物種,大部分只在華南沿海一帶找到,特徵是眼眉有小角質瘤,吻部突出。提名人蘇樂軒指,由於雄性短腳角蟾在每年春夏繁殖,利用叫聲吸引雌性,加上短腳角蟾喜「夜蒲」,故春夏晚間較易見到牠們蹤影。
南風道擁港島唯一現存風水林
至於香港仔郊野公園兩個均是生態熱點,其中一個是在山上觀賞群鷹飛翔,提名人徐奕超指,只要在黃昏時間到公園南面近甘道及山頂道之間的最高點,便可看到二、三十隻大麻鷹同時在空中滑翔的景象,吸引一眾攝影「發燒友」。另一個生態熱點則是近南島中學的南風道林地,面積約四公頃,九三年被劃定為「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錄得最多的植物種類,亦是港島唯一現存的風水林。
甘道及山頂道觀看群鷹展翅。
龍虎山郊野公園的短腳角蟾,宜在春夏夜間欣賞。
Passer- 訪客
港產黑翅長腳鷸大追查
香港有群旅客,飛行哩數特長。北方的西伯利亞、南方的塔斯曼尼亞,都有其蹤影。這是世界自然基金的研究成果,過去十年來,基金會給上千隻遷徙水鳥裝上腳環,追蹤牠們的飛行路線,從而掌握水鳥的棲息地點。
記者:蔡元貴
每年 4月,都有黑翅長腳鷸(圖)來米埔築巢生蛋。 世界自然基金提供圖片
今年 7月,基金會為 19隻黑翅長腳鷸幼鳥裝上刻有獨立編號的金屬腳環。牠們都是今年 5月在米埔出生的港產水鳥,也是少數在香港繁殖的季候水禽。自 03年起,黑翅長腳鷸每年夏季都會來到米埔築巢產子,秋季前離開香港。
黑翅長腳鷸裝上腳環,飛到其他地方,鳥友或保育人員發現後會通知基金會,這樣就可以掌握鳥兒的飛行路線與中途站位置。找出候鳥中途站很重要,基金會保護區主任梁嘉善說,為保育這些港產水鳥單是保護米埔生態不夠,必須防止遷徙旅程中其他棲息地被破壞。
人類發展威脅候鳥
基金會剛剛才為黑翅長腳鷸裝上腳環,暫未有追蹤成果。但基金會十年前開始其他候鳥的追蹤計劃,平均每年有百隻曾在米埔停留的候鳥裝上腳環,至今已有上千隻候鳥成為追蹤目標。其中一隻彎嘴濱鷸, 08年在澳洲塔斯曼尼亞發現,是至今飛得最遠的受追蹤候鳥。
現時科學家都大致掌握世界各候鳥種群的飛行航道,是各國專家多年來的追蹤成果。米埔候鳥使用的都是東亞澳大利亞航道,這條航道上的候鳥數量,過去十年下跌了四成,是全球八條候鳥航道中,減少得最顯著的一條。
這條航道上活動的勺嘴鷸已瀕臨滅絕,全球不到一千隻。梁嘉善說,東亞澳大利亞航道上的多個候鳥棲息地,近年被人類發展威脅,包括中國的沿海濕地﹕「呢啲濕地消失咗,候鳥遷徙時冇咗個中途停歇嘅地方,要繼續飛行,死亡率就會上升。」為了保護此航道上的候鳥,基金會正展開五年保育計劃,制訂策略保護候鳥棲居的濕地。
每年 4月,都有黑翅長腳鷸來米埔築巢生蛋(圖)。 世界自然基金提供圖片
記者:蔡元貴
每年 4月,都有黑翅長腳鷸(圖)來米埔築巢生蛋。 世界自然基金提供圖片
今年 7月,基金會為 19隻黑翅長腳鷸幼鳥裝上刻有獨立編號的金屬腳環。牠們都是今年 5月在米埔出生的港產水鳥,也是少數在香港繁殖的季候水禽。自 03年起,黑翅長腳鷸每年夏季都會來到米埔築巢產子,秋季前離開香港。
黑翅長腳鷸裝上腳環,飛到其他地方,鳥友或保育人員發現後會通知基金會,這樣就可以掌握鳥兒的飛行路線與中途站位置。找出候鳥中途站很重要,基金會保護區主任梁嘉善說,為保育這些港產水鳥單是保護米埔生態不夠,必須防止遷徙旅程中其他棲息地被破壞。
人類發展威脅候鳥
基金會剛剛才為黑翅長腳鷸裝上腳環,暫未有追蹤成果。但基金會十年前開始其他候鳥的追蹤計劃,平均每年有百隻曾在米埔停留的候鳥裝上腳環,至今已有上千隻候鳥成為追蹤目標。其中一隻彎嘴濱鷸, 08年在澳洲塔斯曼尼亞發現,是至今飛得最遠的受追蹤候鳥。
現時科學家都大致掌握世界各候鳥種群的飛行航道,是各國專家多年來的追蹤成果。米埔候鳥使用的都是東亞澳大利亞航道,這條航道上的候鳥數量,過去十年下跌了四成,是全球八條候鳥航道中,減少得最顯著的一條。
這條航道上活動的勺嘴鷸已瀕臨滅絕,全球不到一千隻。梁嘉善說,東亞澳大利亞航道上的多個候鳥棲息地,近年被人類發展威脅,包括中國的沿海濕地﹕「呢啲濕地消失咗,候鳥遷徙時冇咗個中途停歇嘅地方,要繼續飛行,死亡率就會上升。」為了保護此航道上的候鳥,基金會正展開五年保育計劃,制訂策略保護候鳥棲居的濕地。
每年 4月,都有黑翅長腳鷸來米埔築巢生蛋(圖)。 世界自然基金提供圖片
Liam- 訪客
禾花雀重臨塱原濕地
地產發展商對新界濕地虎視眈眈,可供珍貴雀鳥棲息的農地越來越少。香港觀鳥會在塱原復耕水稻田,吸引絕迹多年的雀鳥再現。九十年代消失的鳳頭 鵐,過去被濫捕做野味的禾花雀,還有秋風起愛吃蛇的蛇鵰,近日重返塱原。
記者:林社炳
被列為易危物種的禾花雀,近日重返塱原。
香港觀鳥會 Sam Chan提供圖片
負責塱原自然保育管理的香港觀鳥會,昨日公佈年度調查,五年來在塱原錄得的雀鳥種類由 218增至 261種;數量則增加 30%,其中水鳥上升兩倍,鷺鳥多了 90%。
觀鳥會鳥類調查員楊振國說,鳳頭 鵐曾是香港常見留鳥,但八十年代數量大幅減少,九十年代起更跌至零紀錄。他說,很大程度與城市發展和新界水稻作業式微有關。每年春秋兩季訪港的候鳥,俗稱禾花雀的黃胸 鵐,過去遭濫捕作野味至近乎絕迹。該會在塱原重新引入水稻種植,近日觀察到有兩隻鳳頭 鵐和 20多隻禾花雀再次出現。
塱原稀客蛇鵰,近日現身塱原濕地覓食。
香港觀鳥會 Andy Li提供圖片
九十年代絕迹塱原的鳳頭 鵐,再現身水稻田。
香港觀鳥會 Sam Chan提供圖片
有觀鳥人士近期目睹蛇鵰捕蛇情景,並近距離拍攝「蛇」被「鵰手」制服的經過。楊振國指,蛇鵰屬本港留鳥,多在樹林棲息覓食。今年 10月一隻蛇鵰卻連日在塱原覓食,吸引大批觀鳥人士和攝影愛好人士慕名而來。
觀鳥會高級項目主任楊莉琪說,塱原先是稻田消失,接着西洋菜田面積大減,令愛吃西洋菜的常客黃鶺鴒,數量在五年間大減近六成。
秋天觀鳥是最佳季節
每年秋天是觀鳥最佳季節。這個秋天現身塱原,除了鳳頭 鵐、燕雀和栗腹文鳥,還有香港較罕見的田 鵐、黃眉 鵐、中華攀雀、雲雀、紫翅椋鳥、栗耳 鵐等雀鳥。
塱原位於新界上水河上鄉、燕崗和松柏朗一帶荒廢農田,被形容是香港最後一處面積較大、較完整的淡水濕地。與米埔自然保護區、濕地公園,還有恒基地產一直窺視,擬建成豪宅區的南生圍,不僅為本港留鳥提供安樂窩,同樣是秋冬來港避寒候鳥的度假天堂。
塱原重現及新發現雀鳥
鳳頭 鵐:香港留鳥,八十年代後本港便未再發現。頭有冠羽,夏居草山上,冬遷水稻田,愛吃植物種子及榖物
黃胸 鵐:又名禾花雀。春秋訪港候鳥,體形細小,愛吃稻米等榖物
蛇鵰:香港留鳥,屬中型猛禽,主食蛇及蛙類。本屬林鳥,少有現身塱原
資料來源:香港觀鳥會
記者:林社炳
被列為易危物種的禾花雀,近日重返塱原。
香港觀鳥會 Sam Chan提供圖片
負責塱原自然保育管理的香港觀鳥會,昨日公佈年度調查,五年來在塱原錄得的雀鳥種類由 218增至 261種;數量則增加 30%,其中水鳥上升兩倍,鷺鳥多了 90%。
觀鳥會鳥類調查員楊振國說,鳳頭 鵐曾是香港常見留鳥,但八十年代數量大幅減少,九十年代起更跌至零紀錄。他說,很大程度與城市發展和新界水稻作業式微有關。每年春秋兩季訪港的候鳥,俗稱禾花雀的黃胸 鵐,過去遭濫捕作野味至近乎絕迹。該會在塱原重新引入水稻種植,近日觀察到有兩隻鳳頭 鵐和 20多隻禾花雀再次出現。
塱原稀客蛇鵰,近日現身塱原濕地覓食。
香港觀鳥會 Andy Li提供圖片
九十年代絕迹塱原的鳳頭 鵐,再現身水稻田。
香港觀鳥會 Sam Chan提供圖片
有觀鳥人士近期目睹蛇鵰捕蛇情景,並近距離拍攝「蛇」被「鵰手」制服的經過。楊振國指,蛇鵰屬本港留鳥,多在樹林棲息覓食。今年 10月一隻蛇鵰卻連日在塱原覓食,吸引大批觀鳥人士和攝影愛好人士慕名而來。
觀鳥會高級項目主任楊莉琪說,塱原先是稻田消失,接着西洋菜田面積大減,令愛吃西洋菜的常客黃鶺鴒,數量在五年間大減近六成。
秋天觀鳥是最佳季節
每年秋天是觀鳥最佳季節。這個秋天現身塱原,除了鳳頭 鵐、燕雀和栗腹文鳥,還有香港較罕見的田 鵐、黃眉 鵐、中華攀雀、雲雀、紫翅椋鳥、栗耳 鵐等雀鳥。
塱原位於新界上水河上鄉、燕崗和松柏朗一帶荒廢農田,被形容是香港最後一處面積較大、較完整的淡水濕地。與米埔自然保護區、濕地公園,還有恒基地產一直窺視,擬建成豪宅區的南生圍,不僅為本港留鳥提供安樂窩,同樣是秋冬來港避寒候鳥的度假天堂。
塱原重現及新發現雀鳥
鳳頭 鵐:香港留鳥,八十年代後本港便未再發現。頭有冠羽,夏居草山上,冬遷水稻田,愛吃植物種子及榖物
黃胸 鵐:又名禾花雀。春秋訪港候鳥,體形細小,愛吃稻米等榖物
蛇鵰:香港留鳥,屬中型猛禽,主食蛇及蛙類。本屬林鳥,少有現身塱原
資料來源:香港觀鳥會
Miu Miu- 訪客
INCA's forum :: 純聊天, 八卦, 資訊交流 :: 風土人情
第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
您 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周一 8月 05, 2019 1:22 pm 由 Dino
» 【特寫】踢拖抗暴 — 當催淚彈蔓延至長者社區.黃大仙黑夜
周一 8月 05, 2019 12:01 pm 由 Dino
» 【8.4 將軍澳遊行】寶琳站黑衣人潮湧現 有商場謝絕警方內進
周一 8月 05, 2019 12:54 am 由 Dino
» 【8.4 港島示威 ‧ 不斷更新】警石塘咀放催淚彈 示威者轉戰銅鑼灣 快閃封紅隧
周日 8月 04, 2019 11:17 pm 由 Dino
» 【8-3 旺角遊行】歷幾許衝突士多照開舖 老闆:佔旺時無破壞有幫襯
周日 8月 04, 2019 10:35 pm 由 Dino
» 香港青年對英殖時期的「懷念」從何而來?
周日 8月 04, 2019 5:26 pm 由 Dino
» 【暴動罪審訊】譴責暴動罪檢控 民權觀察促政府回應訴求 (12:49)
周日 8月 04, 2019 5:20 pm 由 Dino
» 【CBD】大麻萃取物產品層出不窮 是神奇草藥抑或要有更多監管
周日 8月 04, 2019 4:56 pm 由 p-ma
» 點解八月五號要罷工?
周日 8月 04, 2019 2:51 pm 由 Di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