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A's forum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吃加工肉類增腸癌風險

2 posters

2頁(共3頁) 上一頁  1, 2, 3  下一步

向下

吃加工肉類增腸癌風險 - 頁 2 Empty 阿士匹靈減腸癌死亡率

發表 由 Min Chun 周四 8月 13, 2009 6:17 pm

主題回顧 :

阿士匹靈或有助治療腸癌,美國麻省綜合醫院一項研究跟進了 1,279名患上早期腸癌病人的健康狀況,發現有定期服食阿士匹靈的病人,較沒有服食阿士匹靈的病人因腸癌死亡的風險減低 29%,因其他疾病死亡的風險也低 21%。研究人員指,患者主要因心臟病、頭痛、關節炎或其他痛症服食阿士匹靈,今次研究發現更可以減低腸癌患者的死亡率。
avatar
Min Chun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吃加工肉類增腸癌風險 - 頁 2 Empty 致癌物PAHs 吸煙烤肉最多

發表 由 KateBush 周一 6月 07, 2010 2:54 pm

PAHs屬有機化合物,總類有逾100種,有16種已被定性為毒性較強,多項動物研究已證實,其中3種PAHs可令老鼠出現胃、肝、肺、乳腺腫瘤,世界衛生組織轄下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亦把多種PAHs分類為「可能令人患癌」和「或可能令人患癌」級別。

PAHs會在香煙燃燒、汽車廢氣、燒烤、燒煤下形成,工業生產亦會製造若干PAHs,生產聚氯乙烯、增塑劑、色素、染料和除害劑。人體透過呼吸、皮膚接觸和進食攝入PAHs,這些有機化合物在人體內經過新陳代謝,部分會轉化成廢物排出體外,部分可能會與細胞內的DNA結合,有潛在致癌風險。

煙民攝入的PAHs主要來自燃燒香煙,一般成人九成PAHs攝入量則來自食物;針對食物PAHs安全水平,食環署 資料顯示,部分PAHs含有基因毒性,故「不可能釐定一個絕無風險的攝入量」,糧食及農業組織以及世衛組織 聯合食物添加劑專家委員會均認為,PAHs的攝入量應盡可能減低。

食環署在2004年曾研究燒烤肉類PAHs含量,發現炭爐烤肉最多,其中燒肉、叉燒和燒鴨,含量中位數分別為144.7、72.6和48.6微克/千克。若以較低的溫度烤製肉類,或肉類與火源距離較遠,所產生的PAHs含量則較低。
avatar
KateBush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吃加工肉類增腸癌風險 - 頁 2 Empty 每兩年驗身防腸癌

發表 由 KateBush 周二 7月 06, 2010 4:25 pm

腸癌在澳洲每年殺死逾 4,000人,悉尼大學一項研究發現若政府全面資助 50歲或以上人士,每兩年進行一次糞便血液測試,每年可挽救 1,000名腸癌患者的生命,研究指現時政府只資助國民在 50、 55及 65歲時進行腸癌檢查並不足夠,在長達 5至 10年的測試真空期內,腸癌可無聲無息地惡化。研究顯示在 50歲後每兩年檢查一次最具預防效果。
avatar
KateBush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吃加工肉類增腸癌風險 - 頁 2 Empty 美研究指食用染色劑可致癌

發表 由 KateBush 周二 7月 20, 2010 1:44 pm

吃加工肉類增腸癌風險 - 頁 2 I734m1

兒童吃完糖果雪條後舌頭變成五顏六色,食品添加人造色素擺明為了加強賣相,但增加了兒童過度活躍、過敏甚至患癌風險。美國公眾利益科學中心( CSPI)研究指,多種常用的色素會危害健康,當中三種包括日落黃、檸檬黃及誘惑紅更含致癌物,要求美國當局全面禁用;澳洲已考慮禁用於兒童食物如穀物早餐。

該組織發表報告,人造色素廣泛用於糖果、汽水及早餐麥片,如 M&Ms及卡夫沙律醬等食品,每年食品製造商用上 1,500萬磅人造色素,自 1955年以來每人平均食用色素上升了五倍。

芬達橙汁汽水含日落黃
報告揭露動物實驗證明,商業用色素對人體有害,當中日落黃(黃色 6號)、檸檬黃(黃色 5號)及誘惑紅(紅色 40號)更含致癌物質,組織要求美國食物及藥物管理局( FDA)全面禁用。澳洲當局考慮禁用於兒童食品。歐盟今日起,所有含有色素的食品必須加上警告字句;英國數年前則已禁用大部份人造色素。

CSPI指出,不同地區的食品或使用不同色素,例如美國出售的芬達橙汁汽水,是由誘惑紅及日落黃製造,但英國則用紅蘿蔔及南瓜提取的天然色素。本港出售的芬達橙汁,罐上列明含色素代號 E110,即日落黃。

本港食物安全中心回應稱,這三種色素可應用於添加於食品內,中心會密切留意及監察外國有關食品安全的報告。本身為兒科醫生的醫學會會長謝鴻興表示,兒童過度活躍可能與很多因素有關,難以斷定為食物染色料所致,但染色料非營養必需品,「純粹係個賣相,唔影響食品本身嘅營養,若證實危害健康,停用係合理」。
avatar
KateBush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吃加工肉類增腸癌風險 - 頁 2 Empty 嗜食加工肉 增患膀胱癌

發表 由 hkinca38 周三 8月 04, 2010 2:31 am

經常進食肉類或紅肉,一直被指是患心血管病和胰腺癌的元兇,美國國家癌症研究院指出,這類食品也可引致膀胱癌,但真兇不是肉類本身,而是加工肉類作防腐的硝酸鹽和亞硝酸鹽,引致膀胱癌機會增加近三成。

吃加工肉類增腸癌風險 - 頁 2 0803-00176-066b1
加工肉類的硝酸鹽作防腐劑,多吃會增加患膀胱癌機會。

含大量硝酸鹽
該機構用八年時間跟進美國八個州三萬名五十歲至七十一歲的男女,了解進食加工肉類與癌症的關係,其中八百五十四人在跟進期內患膀胱癌。科學家發現,從食物中攝取大量硝酸鹽和亞硝酸鹽的人,患膀胱癌機會較少吃含這類添加劑食物的人高百分之廿八至廿九。

科學家又發現,進食這類食品者都是年輕、教育程度低、缺乏運動和少吃蔬果,加上是煙民、肥胖及每日攝取高熱量食品的人。
avatar
hkinca38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吃加工肉類增腸癌風險 - 頁 2 Empty 微創切直腸癌保肛門

發表 由 KateBush 周一 8月 16, 2010 11:46 am

直腸癌病人的腫瘤若接近肛門,醫生可能要將腫瘤、直腸和肛門括約肌一併切除,病人肛門須封閉,無法正常排便,須永久造口,對病人生活質素有很大影響。公立醫院近年對部分直腸癌病人嘗試先化療電療,待腫瘤縮小後再以微創手術將直腸周邊的脂肪、直腸和腫瘤一併切除,希望不損害括約肌。威爾斯親王醫院去年以此法治療約十五名直腸癌病人,其中九人可保留肛門。

直腸癌病人手術前要先接受評估,包括電腦掃描和臨床檢查,確定腫瘤位置和生長方向。威院外科部直腸科主管李奉儀表示,須了解病人直腸腫瘤向周邊和括約肌方向侵蝕的情況,以及有否在直腸附近淋巴核擴散等。若手術有機會損害括約肌或周邊組織,便安排病人手術前先接受電療和化療,使腫瘤縮小,才安排他們接受「全直腸系膜切除術」,切除腫瘤、直腸和直腸周邊的脂肪組織等。病人手術後三至四周,再接受化療,以防癌病復發。

永久造口 影響生活
威院去年收到二百四十宗結腸和直腸癌病人要接受手術的個案,四十二人要接受全直腸系膜切除術,其中十五人手術前先電療和化療,有六人未能縮小腫瘤,手術後要永久造口,有九人則能保留肛門。

李奉儀解釋,接受微創手術的病人傷口小和康復快,但直腸所在的盆腔位置狹窄,以微創手術切除直腸腫瘤有一定難度,有機會傷害周邊神經線、器官和括約肌,病人手術後保了命,但須造口,生活質素大受影響。

她表示,個別病人因本身患慢性阻塞性肺病、心血管病等病情未受控,若以微創手術切除直腸癌,心肺功能在手術期間或不穩定,故需採用傳統開刀手術。

吃加工肉類增腸癌風險 - 頁 2 0816-00176-063b2
傳統手術
微創方式切除直腸癌,傷口較傳統開刀手術細。

吃加工肉類增腸癌風險 - 頁 2 0816-00176-063b3
微創手術
avatar
KateBush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吃加工肉類增腸癌風險 - 頁 2 Empty 癌症死亡率 20年降 15%

發表 由 KateBush 周三 8月 18, 2010 11:21 am

【記者張嘉雯報道】電影主角看着鏡中的自己頭髮大把大把脫落,面色蠟黃、形容枯槁,倒數歲月,可見癌病可怕,深入民心, 20年前患上癌症,幾乎等於宣佈死亡。根據醫管局的數字,癌症雖然力壓心血管病和傳染病,蟬聯「死亡榜」之首,但隨着環境、生活習慣及醫療水平改善,過去 20年,癌病死亡率已下降了一成半,撇除人口增長等因素,發病率亦逐年下降。

根據醫管局的數字,每年癌症新症約 24,000個, 87年只有 15,744宗,每年增長約 2%,與人口增長及老化有關,其中 65歲以上人口急速上升。撇除這兩個因素,過去 20年,每 10萬人發病個案由 293.9宗下降至 243.7宗,平均每年下降 2.51宗。醫管局總部聯網服務總監張偉麟解釋:「整體環境好咗,以前 50歲發病率高啲,家同樣 50歲,發病率會低過以前。」

三分一可以預防
張偉麟又指,三分一癌症可以預防,「啲人食少咗煙同埋致癌嘅食物,好似同鼻咽癌有關嘅鹹魚,家都好少人食啦,食品啲染料都控制得好咗,有啲好嘅護膚品減少陽光嘅傷害」。

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臨床腫瘤科部門主管李詠梅醫生指,現時發病率最高的四種癌症分別為肺癌、大腸癌、乳癌及肝癌,增幅最高三類癌症則為大腸癌、乳癌及前列腺癌,分別較 20年前增加 1.2倍、 2倍及 5.8倍。發病率穩守第一位的肺癌,發病率沒有大變化,中國南方人常見的鼻咽癌則錄得下跌。

張偉麟指,過去 20年,癌症死亡率下降 15.4%,反映醫療質素上升,在診斷、手術、放射治療技術及標靶藥物研發方面均有進步,「以前癌症係絕症,家唔一定係,但係我哋仍然未可以完全戰勝佢」。
avatar
KateBush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吃加工肉類增腸癌風險 - 頁 2 Empty 加工紅肉與膀胱癌的關聯性研究

發表 由 KateBush 周六 9月 11, 2010 5:17 pm

根據最新研究顯示,大量食用加工紅肉可能會增加罹患膀胱癌的風險。

  加工肉常常含有防腐劑硝酸鹽和亞硝酸鹽,像是熱狗、義大利辣味香腸、以及熟食冷盤等。

  研究人員們懷疑定期吃大量加工肉一段時間,這些防腐劑會在通過尿液時干擾膀胱內壁。

  此外,肉類烹調的方法,燒烤、油炸、微波、或烤,可能也是癌症風險。

  【亞硝酸鹽及膀胱癌】

  馬里蘭州Rockville的國家癌症研究院Amanda J. Cross博士領導一組研究人員追蹤300,933位50歲至71歲的男女,花長達7年多的時間評估吃加工肉和罹患膀胱癌風險的關係。在研究期間,有854位膀胱癌案例(720位男性;134位女性)。

  研究結果發表在癌症(Cancer)期刊網路版。

  參與者要填寫問卷,並提供有關他們生活方式的訊息,例如種族/種族淵源、抽菸、和教育程度,測量他們每天攝取的總膳食硝酸鹽和亞硝酸鹽含量,研究人員還決定出10種加工肉類的亞硝酸鹽和硝酸鹽含量,這些佔美國人吃的加工肉的90%。

  研究人員發現,紅肉冷盤和膀胱癌之間的關聯性很清楚。當他們更仔細地觀察,他們發現總膳食亞硝酸鹽攝取量和膀胱癌風險之間的關聯,但是總膳食硝酸鹽攝取量和膀胱癌之間沒有明顯的關聯。

  膀胱癌與吃培根、牛肉、漢堡、香腸或牛排、或白肉,例如雞肉和火雞肉無關。

  那些吃最多加工紅肉的人,比較可能是年輕、教育程度較低、缺少運動、吃較少水果蔬菜、吃較少維生素C和E 的人,他們也比較可能是非西班牙裔白人、目前抽菸者,以及身體質量指數(測量身高和體重的方法)較高者。

  Cross博士表示,他們的研究結果強調化合物的重要性,以便更了解肉和癌症風險之間的關聯。
avatar
KateBush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吃加工肉類增腸癌風險 - 頁 2 Empty 肥胖及飲酒易罹大腸癌

發表 由 hkinca38 周三 9月 15, 2010 2:13 am

本港每年有逾四千宗大腸癌新症,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最新研究證實,肥胖及飲酒均是此症高危因素。該兩項研究報告是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委託倫敦帝國大學進行,更新○七年科研結果。專家指出有確切科學證據顯示,身體過重與大腸癌有密切關係,即使體重指數正常,若腰圍過大,即中央肥胖,仍會增加大腸癌風險。

另一項研究則證實男士飲酒引致結腸癌的風險較女性為高,但於直腸癌方面,男女承受風險相若。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香港)科學顧問Martin Wiseman教授指,每年於香港大腸癌新症中,估計有數以千計均與飲酒有關,惟很多港人仍不知兩者關係。國際建議指男士每日不應飲多於兩杯酒精飲品,女士則以一杯為限。

avatar
hkinca38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吃加工肉類增腸癌風險 - 頁 2 Empty 治腸癌 口服化療便宜兩成

發表 由 katebush 周三 10月 20, 2010 2:50 pm

腸癌是本港第二大致命癌症,每年死亡個案達 1,600多宗。香港大學一項研究比較腸癌患者使用傳統滴注化療,與新一代口服化療藥物組合的效益,顯示兩種化療的療效相若,但接受滴注化療的患者,每次化療需留院吊針長達 48小時,若連帶計算龐大的住院成本,口服化療組合的治療成本較滴注化療便宜兩成。

港大公共衞生學院社會學系去年一項研究,分析 60名瑪麗和東區醫院的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的治療成本,當中一半人接受傳統滴注化療,餘下則接受口服化療藥物組合。

研究顯示傳統滴注化療的病人每兩周需住院兩晚,接受長達 48小時的吊針化療,療程共 12次,患者需於六個月留院共 576小時。

促醫局列入資助範圍
口服化療藥物組合則共有 8個療程,患者需同時連續服食口服藥物兩星期,同時每三星期便接受一次兩小時的吊針化療,將化療藥物草酸鉑注入體內,但毋須住院。

港大臨床腫瘤學系助理教授李浩勳指,兩種療法效用相若,雖然口服化療藥物成本較高,但由於滴注化療住院成本高,相較之下,每名接受口服化療藥物組合患者的整個療程成本約 12萬元,傳統滴注化療則需約 15萬元。

現時醫管局病人若選擇口服化療藥物組合需自費,去年發現患腸癌的張先生( 58歲),因不希望治療期間要經常留院,故寧願每月花約 1.7萬元接受口服化療藥物組合治療,但對家庭經濟造成負擔,故希望醫管局可將有關藥物列入藥物名冊的資助範圍。
avatar
katebush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吃加工肉類增腸癌風險 - 頁 2 Empty 阿士匹靈可防腸癌

發表 由 katebush 周六 10月 23, 2010 3:01 pm

大腸癌日趨普遍,每年於全球奪去六十萬人性命。歐洲最新研究發現,每日服用低劑量的阿士匹靈,或有助減低近四分之一患大腸癌風險,亦可降低死於該症風險逾三成。然而,專家強調阿士匹靈可致胃出血等副作用,暫未能確認長期服用該藥的好處是否多於壞處,亦需進一步研究哪類高危人士才應該服用阿士匹靈以預防大腸癌。

吃加工肉類增腸癌風險 - 頁 2 1023-00176-062b1
阿士匹靈除可減中風風險外,最新研究更指可預防腸癌。

有關研究由包括牛津大學在內的歐洲科學家聯合進行,並剛於最新一期國際權威醫學期刊《刺針》發表。醫學界近年已提倡向特定病人處方低劑量阿士匹靈,以減低心血管疾病及中風風險,而之前亦有研究顯示每日服用五百毫克阿士匹靈有助預防大腸癌,惟有關劑量可引發多種副作用,故弊多於利。

死亡風險降低達35%
是次研究則集中分析若每日服用相等於嬰兒劑量或普通劑量的阿士匹靈,即每日七十五毫克及三百毫克,是否仍有助減低大腸癌風險。研究人員分析了過去二十年四項大型臨床測試的數據,涉及一萬四千多人,這些研究原意是觀察阿士匹靈預防心血管病的功效,研究人員進一步分析了參加者患上大腸癌的資料,結果發現,每日服用低劑量阿士匹靈,有助減低患大腸癌機會達兩成四,亦可降低死於大腸癌風險達三成半。

負責研究的專家指出,阿士匹靈或會有助特定人群預防大腸癌,例如有大腸癌家族史及腸道曾經出現息肉人士,但亦強調即使只服用低劑量,仍然會出現副作用,任何人在服用阿士匹靈前,均應先諮詢醫生。

avatar
katebush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吃加工肉類增腸癌風險 - 頁 2 Empty 中大新技術 驗腸癌九成準

發表 由 katebush 周四 10月 28, 2010 3:24 pm

大腸癌為本港第二常見癌症,最新的科學技術有助醫生趁早識別患者。香港中文大學電子工程學系研發腸道息肉影像識別系統,對病人腸道圖片進行色彩度、光度分析,辨認大腸癌病徵準確度達九成,團隊去年獲機械人學與生物模仿學國際會議頒最佳學生論文獎,計劃未來在公立醫院試用。團隊又研製加強版膠囊內視鏡,把病人檢查時間由八小時縮短至一小時。

吃加工肉類增腸癌風險 - 頁 2 1028-00176-080b1
孟慶虎表示,影像識別系統可準確分析膠囊內視鏡拍攝的照片,把分析時間大大縮減。 (梁耀榮攝)

息肉是大腸癌的病徵之一,病人吞服藥丸狀膠囊內視鏡進行腸道檢查,膠囊隨腸道前進,內置鏡頭拍照逾五萬張,膠囊約八小時後排出體外。及後醫生需用逾兩小時,慢慢分析該五萬張照片,判斷病人有否出現息肉、流血等異常情況,但通常只有廿至三百張照片有助醫生判斷。

識別腸道息肉
中大電子工程學系教授孟慶虎及三位博士生李抱朴、范奕辰及齊林研發的腸道息肉影像識別系統,用電腦對影像進行色彩度、飽和度及光度分析,從中區分息肉,把檢視照片時間減至半小時,又可製成三維影像,方便醫生進行手術。

孟慶虎稱,海外曾有同類型系統但準確度只得五成,其研發系統因敏感度高,準備度提升。團隊去年測試三百張有癌症病徵照片,系統成功辨認逾二百八十張,準確度達九成四。他表示將改良系統,加強識別流血、潰瘍功能,計劃未來可在威爾斯親王醫院試用。

另外,團隊又成功研製無線驅動膠囊內視鏡系統,在膠囊內視鏡加裝微型電機,讓膠囊可在腸內自行移動,並設有定位系統,膠囊在體內時間由八小時縮至一小時。團隊曾以豬進行體內測試,正申請本港及內地專利,料兩至三年後可進行人體測試。中大將於下周六起的創新科技嘉年華向公眾介紹影像識別系統及其他十八項科研項目。

avatar
katebush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吃加工肉類增腸癌風險 - 頁 2 Empty 五健康措施 減大腸癌風險

發表 由 katebush 周一 11月 01, 2010 6:37 pm

大腸癌是常見癌症之一,全球病例持續增加。丹麥科學家最新發表一項有逾五萬人參與的大型研究顯示,若公眾可奉行五項健康生活措施,包括減腰圍、戒煙、減少喝酒及吃紅肉等,可將患大腸癌風險降低兩成三,即使只採取其中一項措施,亦可減少一成三風險。

吃加工肉類增腸癌風險 - 頁 2 1101-00176-066b1
丹麥科學家指,每日做三十分鐘運動,可減低患大腸癌機會。

丹麥哥本哈根的癌症流行病學研究所於最新一期《英國醫學雜誌》發表研究結果,研究人員調查了五萬五千多名五十至六十四歲的男女,他們之前均未有被確診癌症。他們需填寫有關健康狀況、生活習慣及過去十二個月飲食習慣的問卷,並接受近十年隨訪。

僅做一項亦減13%
研究人員再根據世界衞生組織及世界癌症研究基金的健康建議,制訂五項健康生活指標,包括每日進行至少三十分鐘帶氧運動、不吸煙、男性每星期喝少於十四杯以及女性每星期喝少於七杯酒精飲品、男性腰圍少於四十吋及女性腰圍少於三十四吋半,以及奉行多菜少肉飲食。

研究期間共有六百七十八人患大腸癌,研究人員發現,若能完全落實上述五項健康生活習慣,可將大腸癌風險減少兩成三;即使只落實其中一項,亦可減少一成三風險。負責的專家指,今次研究再次證實,只需略為改變生活方式,已經可以顯著地降低患癌症機會。

avatar
katebush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吃加工肉類增腸癌風險 - 頁 2 Empty 醫護及病人組織關注藥物「癌思停」臨床測試的安全性

發表 由 hkinca38 周二 11月 02, 2010 12:55 am

(商台)2010年11月1日 星期一 23:40
醫管局正委託香港大學與多間醫院,進行藥物「癌思停」的臨床測試。由四個醫護及病人組織組成的藥物安全聯盟認為,利用這種本來用來治療直腸癌的藥物,去醫治老年黃斑病變,存在高度風險,又質疑當局是否有依法取得衛生署批准,進行相關試驗。

醫管局回覆指,已循正常途徑申請使用「癌思停」作臨床試驗,所有參與的病人都清楚明白用藥的風險。消息指,香港大學醫學院在九月已經獲衛生署批准,展開對「癌思停」的臨床研究,而臨床藥物注射後,都有經過無菌技術處理,以防感染。英國與美國亦正進行臨床研究,明年初有結論。
avatar
hkinca38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吃加工肉類增腸癌風險 - 頁 2 Empty 微創治大腸癌縮復元期

發表 由 hkinca38 周二 11月 30, 2010 1:25 am

(星島日報報道)近年大腸癌已爬升至本港癌症殺手的第二位,根據統計數字,自2007年起,每年的新增個案均逾四千宗。過去二十年,大腸癌症的發病率上升超過一倍,並有持續增長,甚至年輕化的趨勢。傳統開腹式手術復元時間長,改以微創方式治療大腸癌,因傷口較細復原期短,現已漸成治療早期腸癌的主流方向。
文:Chris

  早發瘜肉 切除免癌變

  外科專科醫生司徒志良表示,過往中國人或香港人,大腸癌的病發數字遠較西方為低,但近年其比率已逐漸貼近歐美。大腸癌傳統上多發於六、七十歲長者身上,近年亦有不斷年輕化趨勢。現幾乎每月都接觸到年輕患病個案,甚至有二十多歲的病人,亦因患大腸癌而求診。故即使年輕,也不要忽略大腸癌風險。建議五十歲開始,每五年進行一次大腸鏡檢查,有助預防大腸癌病發。「大腸癌多由腸瘜肉經十多年演變而成。如隨機為千人進行大腸癌檢查,即會發現三至四人有腸癌。如能在腸瘜肉階段將其切除,即可防止其惡化為癌症。而X光顯影或其他造影檢查方法,即使發現瘜肉,亦須再次以內窺鏡將其切除。而新式的膠囊內視鏡,由於去到大腸時多已無電,故多只用於檢查小腸。因此,大腸鏡能於發現瘜肉時,即將其切除,為有效防止癌變。」司徒醫生稱。

  新法傷口微 優點有三

  在治療大腸癌上,暫時藥物均只可控制病情,延長生存時間,如需根治必須以手術將腫瘤切除。現時大部分非急症的大腸癌病例,多可以微創方式施術。而近年新改良的「單切口微創結腸切除術」,可進一步減低患者接受手術時的痛苦和不便。現時的微創手術,是於腹部切開三至五個五毫米至十二毫米的小孔,以置入內窺鏡和手術工具,開出一個五至七厘米的稍大切口,用以取出腫瘤。由於儀器不斷微型化,新式的做法是只於肚臍位置開一切口,用以放入所有的工具,而切除的腫瘤也經由此取出。

  故新的「單切口微創結腸切除術」,較現行的微創手術更具優勢。包括因皮膚傷口較少,因此可減少手術期間的出血量和傷口受感染的風險。其次由於只有一個切口,故復原時間進一步減少,有助縮短病人住院時間。康復後亦不會有明顯手術疤痕,對患者的自信和社交生活影響較少。但如果手術難度過高,或腫瘤體積過大,則可能未必適合以微創方式施術,或施術時需有較大的創口。

  四大致癌因素

  1. 飲食西化

  長期進食高脂肪、高糖的食物和紅肉、加工肉類、甜食等,以及缺少膳食纖維,都會令患結直腸疾病風險增加。

  2. 缺乏運動

  港人生活繁忙且缺乏運動和休息不足,令細胞更容易出現病變。研究證實運動可加速大腸蠕動,具降大腸癌風險效果。

  3. 年紀老化

  當人體逐漸老化,細胞出現變異的機會就會相應增加,加上致癌物質在體內長期堆積,也會增加罹患大腸癌機會。

  4. 遺傳因素

  大約10%大腸癌病人,均有親屬罹患大腸癌。患者的直系親屬,會有較高的風險患上「家族性多發腹瘤性瘜肉」(FAP)或「遺傳性非瘜肉結直腸癌綜合症」(HNPCC)。

  高風險應早檢查

  如出現以下病徵,即代表大腸癌可能已進入第三至四期,一旦發現應立即求醫接受大腸鏡檢查,以便及早確診。

  1. 大便中帶血或帶有大量黏液,可能是腫瘤破損出血或發炎分泌所引起。

  2. 大便習慣改變,常有便秘或腹瀉,或大便體積改變,均可能是腫瘤阻塞所致。

  3. 當大腸腫瘤出血嚴重,可形成不同程度的貧血,另外整體的胃口都會變差。

  4. 如在無其他原因情況下,六個月內體重下降逾一成,即可能是患大腸癌徵兆。

  ■清淡、三低的飲食,為最易控制大腸癌風險的因素。

  ■體重突然無故下降,可能為患上癌症的徵狀。

  ■接受微創大腸癌手術的康復者,已無懼於游泳等場合展示傷口。

  ■大腸鏡檢查事前會服用止痛鎮靜藥,患者只會有小量不適。

  ■新手術方法幾乎無可見創口,可明顯減少病人卧床復原時間。
avatar
hkinca38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吃加工肉類增腸癌風險 - 頁 2 Empty 嗅癌犬辨腸癌 準確度逾九成

發表 由 katebush 周一 12月 13, 2010 10:31 am

大腸癌一般可透過內視鏡檢查確診,但日本有一隻獵犬嗅覺極為敏銳,可辨認出腸癌的氣味,從病人的呼氣及糞便便可嗅出是否患有大腸癌,準確度達九成。外科醫生指大腸癌腫瘤的表面會發出腐爛氣味,故狗隻從糞便中嗅出並不出奇。

這隻名為 Marine的嗅癌犬,原是海難搜救犬,因其優異的嗅覺被選定接受此項實驗。研究由日本九州大學醫學部門的外科教授領導,以千葉縣「聖蘇嘉癌探知犬育成中心」飼養的九歲大雌性拉布拉多獵犬,接受癌症氣味辨識實驗。

憑呼氣及糞便辨識
研究於 2008年 6月至去年 5月進行,在福岡和佐賀縣兩家醫院內,採集接受消化道內視鏡檢查的 300人之呼氣和糞便樣本,研究員更把確定為大腸癌患者的樣本,與非癌症患者的樣本合併,讓嗅癌犬接受挑戰。

結果在呼氣樣本中, Marine能在 36組中正確分辨 33組, 38組糞便樣本則正確分辨 37組。辨別癌症患者的準確度超過九成,研究刊於《消化道》( Gut)學術期刊。
外科專科醫生朱建華對犬隻嗅出大腸癌不感出奇,他指腸癌的腫瘤表面會潰爛並發出腐爛氣味,「我哋做手術都會聞到呢陣味腐爛嘅味,同食物經過消化嘅糞便味唔同」,犬隻嗅覺靈敏,能從病人的糞便中察覺。
avatar
katebush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吃加工肉類增腸癌風險 - 頁 2 Empty 每日漫步半句鐘 防結腸癌

發表 由 hkinca38 周三 1月 05, 2011 1:00 am

每日漫步三十分鐘,是預防結腸癌的秘訣,甚至可減低患各種疾病。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專家回顧早前一項研究的數據,比較超過十五萬名男女在一九八二年至一九九七年期間的體能活動水平,以及在一九九八年至二○○五年、○六年期間,他們患結腸癌及因結腸癌致死的數目。

亦可減糖尿心臟病
結果發現,至少持續進行運動十年的人,因結腸癌致死的風險最低。

參與研究的專家指,要得到防結腸癌的最大好處,毋須馬拉松長跑或每日跑步一小時,只需每日漫步三十分鐘便達目的。研究又發現,經常活動的人因結腸癌死亡的風險,較經常坐着的人為低。另一專家指,運動甚至可減少患心臟病、糖尿病及其他癌症的風險,即使診斷患癌後才開始運動,也可因運動而減少復發及致死的風險,呼籲未有運動習慣的人在新一年開始運動。

avatar
hkinca38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吃加工肉類增腸癌風險 - 頁 2 Empty 口服化療藥 減結腸癌復發

發表 由 hkinca38 周四 1月 20, 2011 11:49 pm

結直腸癌是本港第二位癌症殺手,患者於手術後需接受輔助化療將剩餘癌細胞殺死,以減低復發機會。有調查指本港百分之七接受藥物治療患者,因醫院未能提供床位而延誤診治,逾三成延遲一周以上,亦有六成三患者指傳統治療影響日常生活。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岑信棠表示,病人需每半個月接受化療,拖延六日已很嚴重,可增加復發機會,建議病人可接受口服化療,減低治療對生活的影響。

7%病人無床位延誤診治
香港造口人協會上兩個月向結直腸癌患者進行調查,一百六十六名受訪患者需接受藥物治療,當中六成半人接受傳統靜脈滴注化療。百分之七患者曾因缺乏床位延誤診治,當中擔心影響療效及感到煩躁不安的分別有二成三,擔心病情惡化及對治療失去信心的分別佔一成四。

岑信棠表示,接受傳統化療的患者需每兩周入院兩日接受治療,需負擔入院費用及生活受影響。歐洲腫瘤醫學會○九年發出臨床指引,指出口服化療藥卡培他濱配合草酸鉑的化療組合療效與傳統化療一樣,而口服化療組合每次入院需兩小時。

卡培他濱於本港是自費藥物,每次療程藥費三千元,較傳統化療貴五至六倍。岑又稱,卡培他濱無殺死癌細胞的藥性,經腸胃吸收後於肝臟轉化,到達癌細胞才會發揮藥性,對健康細胞影響較小,但會有皮膚發紅、腫脹、脫皮,食欲不振,腸胃不適等副作用。五十多歲的Betty○八年底開始肚痛,以為是替兒子揹書包時拉傷肌肉,但情況持續一個月仍沒改善。

醫生檢查後稱Betty大腸外側有膿瘡,做手術切除時卻發現大腸壁有破洞,進一步檢查始知患結直腸癌。

Betty切除腫瘤後即接受口服化療診治,藥物曾令她指甲及膚色變黑,手腳麻痹得不能扣鈕,在○九年中完成八次療程,至今沒有復發。

avatar
hkinca38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吃加工肉類增腸癌風險 - 頁 2 Empty 少吃牛羊等紅肉少患腸癌

發表 由 katebush 周日 2月 27, 2011 3:20 pm

牛肉、羊肉、煙肉、火腿等紅肉及經加工的肉製品是市民常吃的肉食品。英國「營養科學諮詢委員會」專家的研究報告指出,紅肉中的血紅素及肉製品加工處理時,產生的一些物質可能會增加患腸癌風險。專家建議,每天吃紅肉不應多於七十克,以減低患腸癌風險。

吃加工肉類增腸癌風險 - 頁 2 0227-00176-062b1
紅肉雖有不少營養,但吃得太多卻會增加患腸癌風險。

英每年1.65萬人腸癌亡
英國每年有一萬六千五百人死於腸癌,英國衞生部公布的研究顯示使紅肉具有顏色的血紅素等物質,以及加工處理肉製品過程中產生的一些物質,可以損害身體細胞,並讓癌細胞得以發展。研究中所指紅肉包括顏色較深的牛肉、羊肉及豬肉,加工的肉製品包括熏肉、醃肉、火腿、香腸、漢堡扒等。

英國衞生部指日吃紅肉逾九十克的人,應減少攝取量至七十克,即等於兩個標準大小的牛肉漢堡包、一塊羊排、或三片火腿。若以一周計算,則不應進食多於五百克。

中文大學營養研究中心經理兼首席營養師史曼媚認為,醫學上對紅肉中的血紅素與加工肉類產生致癌物的資料了解仍有限,但紅肉中的飽和脂肪在高溫烹煮時,已足以釋出致癌物,故應少吃紅肉。她建議每周吃少於五両紅肉,相當於茶餐廳售賣一塊牛扒的分量,並應多吃水果攝取抗氧化成分,最重要的還是要注重均衡飲食。

avatar
katebush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吃加工肉類增腸癌風險 - 頁 2 Empty 預防腸癌少吃火腿腸仔

發表 由 hkinca38 周三 五月 25, 2011 10:56 pm

火腿三文治、火腿炒蛋、腸仔公仔麵、沙樂美腸薄餅,是港人常吃的西式食品。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科學家分析二百六十三份有關大腸癌的膳食、患者體重及運動等研究文章後,發出警告,直指進食紅肉及加工肉類與大腸癌有直接關聯,建議最好吃新鮮肉類。

吃加工肉類增腸癌風險 - 頁 2 0525-00176-079b1
研究指進食加工肉類與大腸癌有直接關聯。

多吃鮮肉避吃加工肉
該批科學家在倫敦帝國學院分析有關文章後,認為證據可令人信服,於是在近日基金會的報告上提出有關警告,指紅肉與加工肉會增加患大腸癌的機會。基金會建議人類應限制進食紅肉及加工肉,紅肉應限一星期進食五百克,加工肉則應避免食用。

根據本港醫管局癌病資料統計中心資料,○八年十大常見癌症中,大腸癌排第二位,新案例有四千零三十一宗。
avatar
hkinca38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吃加工肉類增腸癌風險 - 頁 2 Empty 三藥混合治末期大腸癌

發表 由 Katebush 周二 8月 02, 2011 12:11 pm

大腸癌是全港第二號癌症殺手,末期患者五年內的存活率僅得百分之五。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張文龍一項研究發現,末期腸癌患者及早使用混合三種化療藥物的「綜合化療」加標靶治療,可有效殺死已擴散癌細胞,病人存活期較傳統化療延長約一年。參與研究五名晚期患者經治療後,腫瘤不再明顯。

吃加工肉類增腸癌風險 - 頁 2 0802-00176-064b3
多吃含豐富纖維的食物有助預防大腸癌。

衞生署○八年錄得四千零三十一宗大腸癌新症,兩成屬末期患者,年齡介乎六十至七十歲,患者出現持續肚瀉、糞便帶血等症狀。本港醫學界以混合兩種化療藥物的單化療或雙化療作一線治療,末期病人中位存活期約二十至二十四個月。

張文龍醫生於○八年十月至一○年五月期間,揀選七名五十至八十歲、身體不太虛弱的末期大腸癌患者進行研究,以三種化療藥物包括草酸鉑、CPT11及5FU,再加標靶藥,治療四至十二次。結果其中五名患者的MRI(磁力共振)掃描顯示腫瘤並不明顯,甚至看不見腫瘤殘留;一名患者接受治療半年後進行手術,發現切出來的腸臟組織並沒殘留癌細胞,僅一人藥物無效,轉往外國治療不久便離世。整體而言,六名病人的存活期有廿四至廿六個月。

張文龍說,該名化驗證實腸臟組織沒有癌細胞的病人年約五十歲,○九年發現有排便頻密的徵狀,及後確診末期大腸癌,癌細胞已擴散至肝及頸部位置。病人分別於同年十月及十一月接受兩次綜合化療加標靶藥療程,直至一○年四月進行掃描檢查,發現癌細胞指標已回復正常水平,但有輕微肝硬化,不排除受化療影響。

毒性強 公院暫未採用
費用方面,未計標靶藥,張文龍指綜合化療每次療程需三萬元,較雙化療貴約二萬元,副作用與傳統化療相若,包括白血球減少、四肢麻痹等。他估計,只有數名私人執業醫生採用新療法,公立醫院或擔心三隻化療藥混合毒性太強,暫未採用,他期望未來有更多研究支持此療法的效用。

腸癌知多啲腸癌知多啲
風險因素

 年齡五十歲以上

 家族成員有病史

 曾患腸疾病、良性息肉

 缺乏運動、有吸煙和飲酒習慣

 經常進食高脂、高膽固醇、少纖維食物

症狀

 大便習慣改變,如持續多天肚瀉或便秘

 血液混在糞便內,有黏液

 排便後仍有便意

 腹部或肛門疼痛或絞痛

 急性腸塞
avatar
Katebush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吃加工肉類增腸癌風險 - 頁 2 Empty 多吃紅腰豆扁豆 減患腸癌

發表 由 p-ma 周三 8月 10, 2011 6:46 pm

常吃含高纖維的食物有助預防大腸癌,外國有研究指,多吃扁豆及紅腰豆有助減低患腸癌的風險達三成。專家又指,吃適量的糙米、乾果及蔬菜也能達致預防腸癌,減患腸癌機會達近四成。

吃加工肉類增腸癌風險 - 頁 2 0810-00176-066b1
多吃含豆類植物如紅腰豆有助吸收纖維,減低患腸癌的機會。

為了研究哪些指定食物有助減低患腸癌的機會,美國有研究團隊找來三千名市民調查,了解他們二十五年來的飲食習慣,例如是否常吃豆類、糙米以及蔬菜等食物。團隊又詢問了各人的健康狀況、例如家族病史或吸煙飲酒習慣,當中有六人證實腸臟曾生息肉。

高纖食物有幫助
結果發現,若每周食至少三次豆類如扁豆及紅腰豆的人可減低生息肉的機會。另外,每周只需食一次糙米也可減少患腸癌機會近四成,每天吃蔬菜更能減兩成半患腸癌的機會。

專家指出,多吃含高纖維的食物有助減低患結腸癌的機會。
p-ma
p-ma

文章數 : 956
注冊日期 : 2009-12-02

回頂端 向下

吃加工肉類增腸癌風險 - 頁 2 Empty 大腸鏡檢查 不建議全身麻醉

發表 由 p-ma 周四 8月 11, 2011 10:38 am

國人大腸癌增加速度非常「恐怖」,建議民眾從日常飲食中呵護自己的腸道,並以大腸鏡檢查,早期篩檢大腸癌。

 近幾年台灣大腸癌發生率快速竄升,目前每年發生個案已經破萬,高居各項癌症首位,國內腸胃科權威台大王正一教授,認為國人大腸癌增加的速度非常「恐怖」,他呼籲大眾,如果要愛護自己的大腸,請多吃素,才能「腸」保健康,他自己也以身作則,每天至少有一餐,每周至少有一整天吃素。

 目前擔任副總統醫療小組召集人的王正一,是國內大腸鏡檢查的「先鋒戰士」,近40年透過大腸內視鏡檢查,他發現長度約一公尺的大腸可長可短,非常有彈性,他認為,如果做人也能像腸子一樣「能屈能伸」,那就真是了不起。

 飲食少肉少油 以蔬菜水果為主

 王正一說,大腸最害怕的是「含高油脂的肉類」,現代人普遍愛吃油炸食物,平日太忙又缺少運動,加上少喝水,肉類油脂到了小腸後,腸子動作變得慢吞吞,連大腸也不動了,因此衍生便秘、機械性腸阻塞、癌症等種種問題。

 身為腸胃科醫師,王正一覺得有責任替大腸說說話,也從日常飲食悉心呵護自己的腸道。

 他長年吃肉邊素,飲食少肉少油,以水分纖維豐富的蔬菜水果為主,如果碰到應酬,盡量選擇魚、白肉等較清淡的食物。三餐中至少做到有一餐是蔬果餐,每周五吃一整天全素,以保持乾淨健康的大腸。

 看了太多腸胃疑難雜症,王正一鼓勵大家一起「吃素」,並以大腸鏡檢查,早期篩檢大腸癌。

 不過,對於全身麻醉的無痛大腸鏡檢查,他頗不認同,王正一表示,全身麻醉雖然病人比較舒服,但會增加醫師執行的風險,包括腸穿孔、出血至少增加3倍。

 大腸鏡檢查 不建議全身麻醉

 另外,麻醉後遺症導致老人癡呆也不容忽視。他舉例說,美國總統雷根在職期間,做完5次麻醉大腸鏡後,公開演講時出現說話語句重複、含糊不清的狀況,可能就是老人癡呆的開始。據報導,雷根因大腸息肉,前後進行了13次麻醉大腸鏡檢查,結果無可避免日後發生老人癡呆症。

 王正一認為,大腸鏡檢查不需要做全身麻醉,檢查時,有經驗的醫師會和病人說話,轉移注意力,一邊詢問病患的感覺,不舒服就變換一下位置再繼續,如此可避免戳傷大腸、減少穿孔的風險,檢查也比較人性化。

 今年70歲的王正一,在年輕時就是拚命三郎,實習醫生時期,為了代別人一天班,竟創下一連72小時在開刀房的紀錄。原以為這是醫學生涯的極致,誰知1980年,他打破自己的紀錄,在第三屆亞太內視鏡醫學會中創造96小時不眠不休的紀錄。

 一周運動五次 體能優於退休前

 他笑說:「我希望能一直保有這個紀錄,不要有人打破。」不過,工作太拚命對健康耗損太大,他現在倡導年輕醫師的工作時數,每周不要超過55小時。

 5年前,王正一自台大醫院退休後,作息還是排得滿檔,除了擔任台大醫學院名譽教授,還每周固定往返花蓮慈濟醫院教學。過去,有人找他做運動,他都說「沒空」,直到太座力邀,才開始在住家附近養成固定的游泳運動習慣。

 現在,他每天早上晨泳半小時,游大約5、6百公尺,一周至少運動5次以上。有了固定的運動之後,他自覺精神和體力甚至比台大退休前更好。

 王正一主張,正確的吃、好好的睡,多喝水,必要時可補充維生素C、E等抗氧化劑,不斷使用腦筋,多多思考,加上定期的運動習慣,就是最積極的養生法則。
p-ma
p-ma

文章數 : 956
注冊日期 : 2009-12-02

回頂端 向下

吃加工肉類增腸癌風險 - 頁 2 Empty 加工果汁不健康多飲患腸癌

發表 由 hkinca38 周三 9月 28, 2011 2:50 am

都市人生活繁忙,少吃蔬果,以為飲果汁可攝取所需營養。但澳洲有研究指出,加工果汁含高糖分,水果中的抗癌成分也在加工過程中流失,大量飲用反為不美。每日飲超過三杯加工果汁,患腸癌機會增加,每日吃蔬果則可減低患腸癌風險。本港腫瘤科醫生指出,一般人以為飲果汁可取代吃蔬果,忽略水果中的纖維對腸道健康的重要,但認為日常飲食中攝取的高糖分,與患腸癌沒有直接關係。

吃加工肉類增腸癌風險 - 頁 2 0927-00176-075b1
澳洲研究指,加工果汁高糖分和少纖維,多飲或增患腸癌機會。

澳洲珀斯的研究人員對二千二百名成人進行問卷調查,了解他們的飲食習慣,並跟進他們兩年,了解他們患腸癌的情況。結果發現,每日進食蘋果、豆芽、椰菜花或西蘭花等蔬果的受訪者,患腸癌機會減低,但大量飲果汁的受訪者較高機會患腸癌。專家相信,加工果汁的糖分高,增加腫瘤出現的機會,而且果汁在加工過程中,蔬果纖維、維他命C和抗氧化物流失,未能保護腸道,增加患腸癌風險。

第二號癌症殺手
大腸癌在本港已成為第二號癌症殺手,僅次於肺癌。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數字顯示,二○○八年共有四千零卅一宗大腸癌新症,一千六百八十六人死於大腸癌。醫學界認為,腸癌成因主要與遺傳因素、飲食習慣高脂肪和低纖維有關。

本港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應志浩指出,遺傳因素佔腸癌患者一成多,大部分患者的飲食習慣不健康,即攝取高脂肪、多肉類和少吃蔬果。不少病人以為飲果汁等如吃水果,攝取了水果營養,但果汁中纖維不及水果多,而纖維對腸道健康很重要,是飲果汁無法取代,他建議市民應多吃蔬果。但他認為,果汁的高糖分與癌症沒有直接關係,相信攝取糖分高而導致肥胖,間接增加患癌風險。

香港大學內科學系授梁偉強認為,日常進食過高糖分的食物,容易引致肥胖和患糖尿病,而肥人和糖尿病患者腸道容易出現息肉,間接增加患腸癌機會。他強調,飲食習慣多肉類和低纖維,才是導致腸癌的主因。
avatar
hkinca38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吃加工肉類增腸癌風險 - 頁 2 Empty 糖尿病增腸癌風險

發表 由 Tango 周五 9月 30, 2011 3:20 pm

糖尿病人較易患結腸癌,美國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研究人員綜合分析 14個國際研究後,確定糖尿病患者患結腸癌風險較一般人高 38%,糖尿病男病人患直腸癌風險更增加 20%。是次研究雖沒證明糖尿病會直接導致腸癌,但估計或與年長、肥胖及吸煙等原因有關。

有研究結腸癌成因的專家認為,糖尿病患者有較高控制血糖的胰島素及相關「類胰島素生長因子」水平,可刺激癌細胞生長。

參與是次研究的醫生表示,目前糖尿病並未視為結腸癌的風險因素,建議糖尿病患者按醫生建議接受癌症檢測。研究結果已刊載於《美國腸胃病學期刊》。
avatar
Tango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吃加工肉類增腸癌風險 - 頁 2 Empty 腸癌勢成癌病之首 早醫有得救

發表 由 KateBush 周六 11月 05, 2011 2:42 pm

最近有報道指出,醫院管理局預測明年腸癌將會超越肺癌,成為癌症發病率之首。男性的腸癌患者比女性多,而患者大部分為五十歲以上。若能及早得到治療,其治愈率和生存機會也頗為可觀。

外科手術通常會將腸道腫瘤和附近的組織與淋巴一併切除。如果腫瘤太接近肛門,醫生便需要將肛門切除,然後將大腸末端拉出,縫在腹面,成為「造口」。以後病人需要在造口位置貼上造口袋,以收集排泄物。

微創手術痛楚小康復快
微創手術只需在病人身上開三個約半吋長的切口,將光源及微型攝影機等儀器放進腹腔,然後透過高清電視顯示腹腔內器官的情況。

此外,醫生亦會通過一道約兩吋長的切口拉出切除了的腫瘤部分。由於微創手術的傷口較小,病人相對承受較小痛楚,康復速度也會加快。

放射治療是利用儀器將輻射線或粒子集中照射在腫瘤位置,殺死癌細胞。手術前進行放射治療可將腫瘤縮小,方便手術切除和減少手術後引起的併發症。手術後也可利用放射治療防止腫瘤復發。

先做化療增手術成功率
化療可以分為口服與靜脈注射兩種。同樣,於手術前接受化療,有機會將腫瘤縮小,增加手術成功機會率。

有時腫瘤在手術後未能完全除去,接受輔助性化療,可將餘下可能已擴散到其他器官的的癌細胞消滅。對於晚期腸癌的患者,化療或可紓緩症狀帶來的不適。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藥物教育資源中心
avatar
KateBush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2頁(共3頁) 上一頁  1, 2, 3  下一步

回頂端


 
這個論壇的權限:
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