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A's forum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老年癡呆

2 posters

2頁(共3頁) 上一頁  1, 2, 3  下一步

向下

老年癡呆 - 頁 2 Empty 老年癡呆

發表 由 Susanna 周四 五月 13, 2010 1:59 pm

主題回顧 :

最近幾年,我遇到的得老年癡呆的人明顯比前幾年多。很多中年人到我這兒瞧病,都抱怨說,父母得了老年癡呆,像個傻小孩兒,脾氣不小,還經常瞎胡鬧,做兒女的簡直是哭笑不得,都沒辦法了。還有的老年人得了老年癡呆,連家都找不著,做兒女的滿大街找爹找媽。

而且,我發現這個病有低齡化的趨勢。很多人都 說,這個病又沒有前兆,總是得了以後才弄得家人措手不及。其實,老年癡呆是可以提前發現的,而且可以通過做足部的反射區來防治。

有一年春節,我去哥哥家拜年,他家親家母正好也過來了。閒聊的時候,我就給他們瞧瞧病。我看見他親家的大腳趾外側,也就是挨著二腳趾的那個地方有一條棱線。我說:“你要注意啊,你有老年癡呆的傾向。”她非常吃驚,說:“我媽就老年癡呆,我是不是有遺傳啊?”我說:“你小腦有問題”,果然,我剛一摸她大腳趾根部的小腦反射區,她就嚷嚷說太疼了。

其實,她腳上的那條棱線就是癡呆線,嚴重的會形成一塊硬皮,像繭子似的。好多女同志會說我這是穿高跟鞋穿的,男同志說我那個皮鞋有點緊。這些都沒關係,如果你發現大腳趾外側有這麼一條繭子了,再摸摸你腳下的小腦反射區,要是疼的話,那就要注意了,這是癡呆症的前兆。按揉小腦腦幹反射區就能防治老年癡呆。

人上了四十歲以後,你一定要多觀察自己的腳,而年輕人回家也一定要多看看自己爹娘的腳看看是不是有了癡呆線。如果有的話,就趕緊劃拉他們腳上的小腦反射區。年輕人,如果發現爸媽腳上有這個棱了,一定要常回家給他們做一做。方法很簡單,就是在大腳趾根部的小腦腦幹反射區,從腳趾縫往外,用我教您的補瀉一 步法,順著推,每天100 下,堅持兩個月。就算從現在開始兩個月天天做,也比父母癡呆了以後你找不著他強。老年人自己也可以每天晚上泡完腳後搬起腳做它100 來下。不出兩個來月,這個棱就消失了,這時,你的小腦就啟動了。

在天津,有個著名話劇演員的夫人,原來是位醫術高明的兒科大夫。她的八十大壽過得非常隆重,但八十歲零七天時就癡呆了。她姑娘從此有錢再也不敢讓母親拿著,怕丟了,只按月給她五百塊錢零花。但是,每次拿完錢母親都不高興。有一次,姑娘給完錢,老人一下子就爆發了,說:“我得跟你談談,你們不能這樣對待我。”她姑娘說:“怎麼了?”老人說:“我的工資好多,你就給我五張。”姑娘聽完哭也不是,笑也不是,只好換了五十張十塊的給她。老人拿著錢就滿意了,說:“我的工資就是這麼多。”這件事聽著可笑,想著可悲。

我們北京的社區住著一位中國音協的編輯,突然患了老年癡呆,不但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居然也不認識與他生活了50多年的老伴和兒女,家人和他本人都備受煎熬。據她老伴說,著名交響樂指揮家秋裏也患上了老年癡呆,兒女都在國外,很可憐。

今天在網上看到這篇關於老年癡呆的文章,轉發給朋友們,不知道是否有道理,但是我想每天按照文章中介紹的方法揉揉腳,肯定不會有壞處。

所以,您學了我教給您的方法,一定要付諸實踐,千萬別讓自己的父母走到這一步。
在這裏,我想跟所有的子女們說,孝敬父母一定要從觀察父母的腳開始。現在每個星期花點時間摸摸父母的腳,不要等到你有一天滿大街都找不到他的時候再到處找後悔藥吃。

老年癡呆 - 頁 2 21JgZ
avatar
Susanna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老年癡呆 - 頁 2 Empty 「六君子湯」抗柏金遜藥遺害

發表 由 katebush 周一 10月 11, 2010 2:40 pm

本港每一百名六十五歲或以上長者,便有一人患柏金遜症,病因與腦部退化病變有關。西藥雖可控制患者震顫及肌肉僵直等病徵,但亦會出現便秘、失眠、抑鬱、嗜睡等副作用。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臨床研究中藥複方「加味六君子湯」的療效,發現柏金遜症病人服用半年後,不但便秘、嗜睡等副作用明顯減少,病人言語不清的問題亦有所改善,但中藥複方對減少震顫方面療效卻不明顯。

香港運動障礙學會委員朱獻倫醫生指,柏金遜症與大腦「黑質」位置的腦細胞壞死退化有關,患者大部分為中老年人士,年輕患者多與遺傳基因有關。每一千人有不足一人患柏金遜症,但六十五歲或以上的發病率則達百分之一。柏金遜的病徵包括震顫、肌肉僵直、運動遲緩及步態障礙,後期會出現認知功能問題。

醫學界現時使用「左旋多巴」等藥物來控制柏金遜徵狀,但服用劑量愈多,副作用愈嚴重,不少病人會出現便秘、嘔吐、失眠、抑鬱等副作用。浸大中醫藥學院去年發表研究,招募四十七名柏金遜症病人,廿二名為治療組,服用中藥複方「加味六君子湯」製成的顆粒;另外廿五人則沒有服用中藥作為對照。治療組的病人平均六十五歲,平均患病五年半。他們服用中藥顆粒半年後,副作用評分顯著由一分降至零點六分。

老年癡呆 - 頁 2 1011-00176-063b2

減震顫效果不顯著
該學院教學部副教授李敏指,「加味六君子湯」的材料包括半夏、陳皮、黨參、雲苓等中藥材,有健脾、補氣、活血、補肝腎等功效,能顯著降低柏金遜症西藥引起的訥呆、便秘、失眠、嗜睡、惡心、低血壓等副作用,但對減輕震顫療效不大,建議服用前先諮詢中醫師。

五十三歲的鄭先生任職銀行管理層,○三年確診患柏金遜症,因擔心工作影響病情,今年年中提早三年退休。他憶述病情最嚴重時右腳走路一拐一拐、右手不由自主地擺動,拿筷子手震及寫字速度緩慢,服藥初期療效不大,加藥後卻出現很大副作用,「食咗藥好眼瞓,又易暈同作嘔」,轉藥及減少服藥劑量後副作用大減,病情得以控制。

avatar
katebush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老年癡呆 - 頁 2 Empty 多步行可防老人癡呆症

發表 由 katebush 周四 10月 14, 2010 6:29 pm

(星島)2010年10月14日 星期四 16:54
美國 研究人員周三指出,每周步行最少九點六公里(六哩),可能有助保持腦部避免收縮,對抗老人癡呆症 。

  這項研究以三百名住在美國匹茲堡的居民作為對象,參與者記錄自己每周的步行距離,結果顯示每周步行最少九點六公里的人,比起步行較少的人,出現與年紀有關的腦部收縮情況較少。

  匹茲堡大學教授埃里克森表示:「腦部在成人階段後期出現收縮,可導致記憶問題。我們的研究結果應可鼓勵年紀較大的長者嘗試進行精心設計的運動,作為預防老人癡呆症及阿爾茨海默症。」

  阿爾茨海默是最常見的一種老人癡呆症,它逐漸殺死腦細胞,而步行等活動可以建立腦容量。

  埃里克森及其同事研究大量步行的人是否對抗老人癡呆症的能力較佳,他們對二百九十九位志願者進行研究,志願者未有患上老人癡呆症,並且自行紀錄步行距離。
avatar
katebush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老年癡呆 - 頁 2 Empty 缺維 B12 癡呆風險高

發表 由 hkinca38 周四 10月 21, 2010 12:37 am

芬蘭一項研究跟進 271名 65至 79歲長者的健康狀況達七年,他們參與研究時均未出現任何癡呆症病徵,研究人員定期量度他們的維他命 B12水平,到研究完成時有 17人患上老人癡呆症,而體內維他命 B12水平最低的一組長者,出現癡呆症狀的風險最高。由於參與研究的人數太少,暫未有足夠證據支持長者應長期服食維他命 B12補充劑,但相信兩者有密切關連。
avatar
hkinca38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老年癡呆 - 頁 2 Empty 痴呆症今改名為腦退化症

發表 由 katebush 周五 10月 29, 2010 3:38 pm

(商台)2010年10月29日 星期五 11:20
老人痴呆症今日起改名為「腦退化症」。新名稱是經過由衞生署、醫管局及平機會等十八個機構,聯手舉辦徵名比賽而定。評判認為,腦退化症這個名稱,可以更加正面及貼切反映病徵,亦希望消除公眾對痴呆症的誤解及成見,避免患者因為害怕受歧視而延誤治療。
avatar
katebush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老年癡呆 - 頁 2 Empty 晚期腦退化症預設臨終照顧

發表 由 katebush 周四 11月 18, 2010 5:24 pm

本港不乏針對末期病患的紓緩治療,但局限於癌症病人,隨着患腦退化症(前稱老年癡呆症)的長者日增,伊利沙伯醫院今年八月起推出,專門針對此症的晚期護理計劃,為末期病者訂立臨終照顧指示及提供心理支援,相信有助縮減病者入院次數,預計半年內可服務區內二百名長者。

腦退化症屬本港第九號殺手,隨着人口老化,估計至二○三六年,六十歲以上患者數目由現時十一萬激增至廿八萬。伊利沙伯醫院內科副顧問譚鉅富醫生稱,晚期腦退化症病人,會出現大小便失禁、不能走路、與人溝通困難等,因長期臥床亦容易患嚴重壓瘡及吸入性肺炎,體重會驟降,病者需要特別照顧護理及經常入院。

減少入院 免舟車勞頓
他說,該院今年起為晚期腦退化症患者推出「院舍長者晚期護理計劃」,由專職醫生及護士為經常入院治療的病者,制訂「預設臨終照顧計劃」、進行病症控制、提供心理輔導及為院舍職員提供指導等。

此計劃針對壽命只餘半年至一年的患者,估計區內三十九間護老院約一成人符合指標,即約三百三十多人,計劃暫為期半年,預計二百名長者可享用服務,視乎結果再進行檢討。兩名專職護士會向院舍職員作簡單培訓,並在病者出院後定期到院舍探訪,以減少病者再次入院,免卻舟車勞頓之苦及降低受感染的機會。

老人科註冊護士梁麗珊稱,醫院早前進行先導計劃,約廿多名已經離世的長者中,八成六人生前均依照計劃接受照顧。八十歲腦退化症患者張婆婆一直居住在長者院舍,需靠食管餵食及長期臥床,近兩年身體機能退化加劇,半年內入院多達三、四次,至今年八月被轉介至該計劃。

梁透露:「婆婆的女兒李小姐成日擔心自己做得唔夠,又怕見唔到媽媽最後一面,經過我哋輔導,心理壓力稍為減輕,照顧媽媽嘅信心亦大咗。」至今兩個多月,張婆婆未有再因病入院。

avatar
katebush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老年癡呆 - 頁 2 Empty 治療腦退化症的新方向──抗病毒藥物

發表 由 hkinca38 周一 11月 22, 2010 7:40 pm

目前本港約有一成 65歲以上的長者患有腦退化症(前稱老年癡呆症),問題值得社會關注。現時治療腦退化症的藥物主要有膽鹼酯酶抑制劑。乙醯膽鹼是負責傳遞腦神經訊息的重要物質,膽鹼酯酶能把乙醯膽鹼水解,從而影響腦神經訊息的傳播。但這些藥物會引起副作用,而且並不是對所有患者都有效。因此,醫學界近年積極研究治療腦退化症的新藥物。

腦退化或由 HSV-1引發
外國有研究發現第一型單純性疱疹病毒( HSV-1)有可能引起腦退化症。患者通常在嬰兒期初次感染此病毒,一旦感染,此病毒會終身潛伏在患者的神經系統。當患者面對壓力或其免疫系統受到抑制,此病毒便會被重新激活並引起感染,使某些患者出現唇疱疹。此外,單純性疱疹病毒有機會導致病毒性腦炎,主要影響腦部的額葉和顳皮層,與腦退化症患者的表現相同。

腦退化症患者的大腦有大量的老化斑塊( Senile Plaque),其中一個主要的組成部份為β-澱粉樣蛋白( Aβ)。β-澱粉樣蛋白可在病毒感染腦細胞時包裹着病毒以保護腦細胞,但過多的 Aβ會形成有害的聚合物,損害腦細胞。

一些抗病毒藥物如無環鳥 苷( Acyclovir)可能有助預防或治療腦退化症,但這推論仍有待科學家進一步研究。
撰文: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藥物教育資源中心

avatar
hkinca38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老年癡呆 - 頁 2 Empty 腦退化症名稱被指欠準確

發表 由 katebush 周四 11月 25, 2010 10:36 am

本港沿用多年的「老人癡呆症」剛被「腦退化症」取代,但香港老年精神科學會對新名字有保留,認為該名稱將所有與腦退化有關的疾病,例如柏金遜症包括在內,容易被誤解,也欠缺對癡呆症病徵的表述,建議推遲對該病正名,再廣泛諮詢各界。

香港老年精神科學會會長李兆華指出,「腦退化症」字面上解作「腦部退化的病症」,未能表達癡呆症病徵,難以引起公眾注意,而且三分之一癡呆症由腦中風引致,不是腦部退化致病,故腦退化並非引致癡呆症的唯一原因。「腦退化症」這個名稱從專業角度看,並不準確,也不是最合適的名稱。

癡呆症應再正名
他表示,《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將在兩年內推出,該手冊中Major Cognitive Disorder有機會取代癡呆症的英文名稱,建議在該手冊推出後才為癡呆症正名。

avatar
katebush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老年癡呆 - 頁 2 Empty 柏金遜患者十年後失藥效

發表 由 katebush 周四 11月 25, 2010 3:49 pm

本港每千名六十歲長者中,便有一至兩人患柏金遜症,近一成人更於五十歲前發病。患者於病發首二至三年屬「蜜月期」,服藥後可有效控制手震及僵硬等徵狀,惟十年後幾乎全部患者均會出現「藥散」現象,藥效會開始減弱,令病情反覆。中文大學醫學院早前引入本港首份「藥效變動」問卷,證實可準確發現近九成「藥散」個案,有助醫生及早調整治療方案,令病情重新受控。

中大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腦神經科榮譽臨床導師陳然欣指,約一成柏金遜症患者於五十歲前發病,她遇過最年輕的患者更只得卅九歲。該症常見徵狀包括手腳震顫、肌肉僵硬、動作緩慢及易失平衡等,病徵通常先在一邊手腳出現,繼而漸蔓延全身。

三年後漸減功效
大部分患者於病發首二至三年屬「蜜月期」,即藥物能持續穩定徵狀,患者可與常人無異。惟柏金遜症會持續惡化,患者最終會進入「藥效變動期」,引發「藥散」現象,藥效會開始減弱,每次服藥之間均會反覆出現徵狀,嚴重影響生活。約一成患者於發病首年便會出現「藥散」現象,有關比率每年增加一成,即十年後幾乎所有患者均有「藥散」。

老年癡呆 - 頁 2 1125-00176-076b2

中大腦神經科副教授莫仲棠指,大部分患者均不察覺自己有「藥散」,因他們未必會出現手震等運動性徵狀,而是出現痛楚、抑鬱及驚恐等感官或精神徵狀;而患者一般每隔半年才覆診,醫生亦較難在診症時察覺「藥散」。中大於○七年引入國際通用的「藥效變動期」問卷,抽取其中最重要的九項問題,制訂成首份適用於本地的問卷,並以四間公立醫院近一百名柏金遜症患者作測試,結果發現問卷準確度達八成六,與國際相近。

倡每年填寫問卷
他續稱,以往有「藥散」的患者需增加服藥次數,由每日三次加至每日五至六次,容易減低服藥依從性。近年公立醫院引入新一代藥物,每日藥效較舊藥延長兩小時,毋須增加服藥次數。他建議早期患者可每半年至一年或於覆診前填寫問卷,讓醫生可及早發現「藥散」現象並轉用新藥。但他亦強調,柏金遜症屬無法逆轉的退化性疾病,患者轉用新藥後數年仍可能再有「藥散」現象,屆時便可能需增加藥量,或採取其他治療方法。

avatar
katebush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老年癡呆 - 頁 2 Empty 日食兩包煙易腦退化

發表 由 katebush 周一 12月 20, 2010 1:38 pm

中年人持續吸煙,小心患上腦退化症(前稱老人癡呆症)。有精神科醫生引述一項大型研究,每日吸食兩包香煙或以上人士, 20年後患上腦退化症機率較非吸煙者高一倍;本港也有中年男士發現記憶力大減,曾因記錯股票號碼而蝕錢,相信與長年酗酒和吸煙有關,引發早期腦退化症病徵。

患病風險高出一倍
精神科專科醫生張建良指,香煙內除了含有尼古丁,還有四千多種有毒物質,故吸煙會導致血管疾病和腦細胞衰老,增加患腦退化症風險;長期吸二手煙的人也一樣有風險。他引述美國醫學會內科醫學檔案 10月刊登的一項研究,追蹤 21,123名平均 58歲人士的健康狀況,結果約 25%人 20年後患上腦退化症,若比較煙民與非煙民組別,每日吸煙兩包或以上人士,患腦退化症風險可高出一倍。

張建良表示曾有一名年近 50歲的退休男士,早年因工作壓力大,養成每天吸兩至三包煙及飲半樽烈酒的惡習,現時日常只在家中股票投資,但近期記憶力減退,試過記錯股票號碼導致蝕錢。檢查後證實出現輕微認知缺損,由於有機會惡化至腦退化症,故他已戒煙戒酒,希望阻止病情惡化。
avatar
katebush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老年癡呆 - 頁 2 Empty 港人研製治腦退化症神藥

發表 由 katebush 周一 1月 17, 2011 7:58 pm

科技大學生命科學部講座教授葉玉如將於下月出任理學院院長,她計劃上任後推動學科互相「交叉」,令學生透過跨學科學習提高水平;同時又會落區到中學演講,吸引優秀學生選修理科。她帶領研究的治療老人癡呆症新藥,已到臨床研究階段,正物色藥廠合作,更期望可幫助患病的「光纖之父」高錕。

老年癡呆 - 頁 2 29047_200x200
葉玉如教授從中藥中找到一種可治療腦退化症的物質,將進行臨床研究。
司徒世華攝

科大教授中藥提煉
葉玉如 04年獲頒有女性諾貝爾獎之稱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傑出女科學家成就獎」,是首名本港獲獎者。她在傳統名校嘉諾撒聖瑪利書院畢業,於哈佛大學獲藥理學博士學位, 93年回港加入科大,現兼任科大分子神經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由於姨媽患上現稱腦退化症的老人癡呆症,激起葉玉如研究治療這種病。姨媽十多年前過世,研究仍然繼續,並在一款中藥找到一種物質,可抑制腦退化症患者腦內出現的一種蛋白質,達到治療效果,也有預防作用。

她表示稍後發表的論文,會公開是哪一款中藥,現正與國際級大藥廠商討在人體進行臨床研究,料五至七年後可用於治療。該藥在老鼠身上的研究顯示,可提高牠們智力,「冇病嘅人,可能食咗會聰明啲」。她的團隊也研究該物質可否用於防治抑鬱症。

葉玉如執掌理學院
下月出任院長後,葉玉如預期工作會增多,但強調不會放棄研究工作。她表示,目前理學院男女學生各佔一半,她將到中學演講介紹理科課程,吸引學生選讀。科大近年推動跨學科學習,她上任後會研究如何交叉學科,盡用大學專家。

葉教授有一子一女,到美國上大學時不約而同選修生物,不過很快改選;兒子在麻省理工學院改讀醫科,今年畢業;女兒讀史丹福大學修經濟,已經畢業。
avatar
katebush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老年癡呆 - 頁 2 Empty 辦年貨治腦退化症

發表 由 katebush 周六 1月 22, 2011 2:23 pm

【記者馮惠詩報道】農曆新年將至,買揮春、糖果等辦年貨活動,可喚起腦退化症患者昔日預備過年的快樂回憶,訓練腦筋。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為患者舉行「懷緬之旅」,與患者及其家人一起辦年貨。職業治療師陳汝威表示,懷緬治療可以增強患者的認知能力、快樂程度以及改善抑鬱,對於早期患者有療效。

腦退化症患者病徵是對近期發生的事記憶力模糊,對過去發生的事反而記得較好,以致患者與現實脫離。陳汝威表示,約一成輕度認知障礙患者會患上腦退化症,及早治療可減慢退化。

舊相舊物刺激 心情開朗
懷緬治療是透過讓患者回想過去的事,喚起記憶中的一些行為,鼓勵患者與人溝通交往。辦年貨是懷緬治療一個好媒介,讓患者感受節日氣氛,亦可透過購物投入生活與人溝通,重拾自信。

陳汝威表示患者家人平時可利用舊照片、舊物件作為刺激媒介,讓患者講講當時的生活片段。家人需耐心聆聽並給予回應。如憶起不開心的事亦可讓患者抒發情緒,家人可給予支持,讓患者重新面對,如患者負面情緒持續,可轉換話題或找職業治療師協助。

九十一歲的黃紹華於三、四年前患腦退化症,常忘記已否吃飯,亦缺乏安全感,需由女兒照顧。黃與女兒參加了該中心辦年貨「懷緬之旅」,買了水仙花、糖果等。黃女稱,母親接受一個多月訓練,變得開朗,亦與父親多了溝通,在辦年貨期間,母親講起以往每年在家擺水仙花的事。

八十六歲患輕度認知障礙的何春德,亦與妻子一起辦年貨。他們表示,想起以前春節會一起向花農買年花、蒸糕點等往事。何太稱,約一年前發現丈夫記性變差,望透過治療及訓練,令丈夫情況不會惡化。該中心智存記憶及認知訓練中心每日可為四十名患者提供訓練,可致電27932138查詢。

老年癡呆 - 頁 2 0122-00176-062b2
陳汝威稱患者家人平時可利用舊照片、舊物件等作為刺激媒介與患者聊天。
avatar
katebush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老年癡呆 - 頁 2 Empty 防病人走失新愛心鈪耐用

發表 由 katebush 周六 1月 22, 2011 3:35 pm

患上早期腦退化症的人士,可能因游走行為而不懂回家,這種情況最令家人憂心。葵涌醫院職業治療部早年為患者製造,附患者姓名及緊急聯絡電話的金屬手鈪,成功尋回數名游走的患者。該部門職業治療師李正傑指出,因手鈪質料為金屬電鍍,會生銹及令患者皮膚敏感,新推出的不銹鋼製手鈪可以解決有關問題。

老年癡呆 - 頁 2 0122-00176-063b1
腦退化症患者佩戴個人資料愛心鈪,可減游走後失聯絡風險。上為男裝,下為女裝。

不銹鋼免皮膚敏感
據美國癡呆症協會統計,約六成腦退化症人士有游走行為,七成游走人士會重複有關行為,死亡率達百分之一至三。

估計本港有二萬四千名游走人士,每年約四百九十人可能遇上不測。李正傑表示,為腦退化症患者配上手鈪是流傳已久的做法,防止患者走失。為解決金屬電鍍手鈪問題,李正傑年前四出尋找電腦雕刻機及贊助機構,最近計劃落實,終可製造字體清晰及耐用的資料手鈪,一旦患者游走,可供熱心人士聯絡患者家屬。患者可透過職業治療師轉介,免費製作手鈪。查詢及申請可致電葵涌職業治療部29598062。

贊助機構香港海景驕陽扶輪社前社長曾劉潔冰指,現階段可供五百名患者及智障人士申請,希望下一步將「扶輪愛心鈪」計劃擴至可能出現休克情況的心臟病及嚴重糖尿病人。

avatar
katebush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老年癡呆 - 頁 2 Empty 聽力減弱 腦退化症先兆

發表 由 hkinca38 周四 2月 17, 2011 2:26 am

長者出現聽力減弱的問題,可能乃腦退化症(前稱老年癡呆症)的先兆,及早作出診斷,有助盡快接受治療。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醫院一項調查,追訪了六百卅九名卅六至九十歲受訪者,他們受訪前無患腦退化症。

受訪者在九○至九四年間先進行認知能力及聽力測試,○八年再分析他們患腦退化症比率。結果發現有一百八十四人出現弱聽問題,其中五十三人屬中度弱聽、即只能收聽四十一至七十分貝的聲音。

另有六人屬嚴重弱聽、即只能聽到七十分貝以上的聲音。整體中最後有五十八人被診斷患腦退化症。

專家稱,損失超過廿五個分貝的人士,患腦退化症的風險便相對增加。分析顯示,對六十歲或以上長者來說,多達三成六患腦退化症的病人都有聽力減弱的問題。

每損10分貝 增2成風險
至於患早期腦退化症的風險,專家表示,每損失十個分貝,便額外增加兩成風險。

專家解釋,長者患上腦退化症初期,因為認知能力大減,加上與社會及對外環境脫節,聽力減弱亦為一種徵狀,希望醫學界及早干預,盡快為病人提供適當的診治。

avatar
hkinca38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老年癡呆 - 頁 2 Empty 吃草莓可防柏金遜症

發表 由 katebush 周六 2月 19, 2011 2:08 pm

草莓等漿果類水果,含有豐富抗氧化劑花青素,美國哈佛醫學院最新研究發現,攝取類黃酮化合物最多的男性,患柏金遜症等神經系統疾病的風險,比攝取類黃酮化合物最少的男性低四成;因此,認為常吃草莓等含花青素的漿果,可預防患柏金遜症。

老年癡呆 - 頁 2 0219-00176-064b1
草莓等漿果類水果含花青素,可預防柏金遜症。

是次研究涉及四萬九千名男子及八萬名女子,參與者要詳細填寫日常飲食的問卷,研究人員計算每名參加者平時從不同食物中攝取的類黃酮化合物總量。在長達廿二年的追蹤調查中,有八百零五人患上柏金遜症。

研究顯示,雖然沒有足夠證據顯示類黃酮化合物的攝取量,與女性患柏金遜症有直接關聯,但類黃酮化合物的一個種類花青素,對男性或女性都有降低患柏金遜症風險的作用,因此,常吃草莓類等漿果可以起到預防該症的作用。

avatar
katebush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老年癡呆 - 頁 2 Empty 根治腦退化 疫苗兩年面世

發表 由 hkinca38 周一 4月 25, 2011 2:16 am

腦退化症(老人癡呆症)至今沒有藥物醫治,但科學家研製出一種革命性疫苗,治療腦退化症效果不錯,可望兩年內面世。

腦退化症源自一種有毒蛋白質「澱粉狀朊」( amyloid)阻塞腦細胞,令腦細肫無法聯繫通訊,以致記憶退化,忘記身邊人和事物。現在的藥物只能阻延病情進一步惡化,卻無法根除病源,但由輝瑞、強生和 Elan三大藥廠支持研製的 bapineuzumab疫苗,內含一種抗體,可將澱粉狀朊冲出體外,阻止甚至扭轉澱粉狀朊沉積,在一個測試中證實可把澱粉狀朊數目削減 1/4。

已通過安全檢測
這種疫苗已完成了頭兩個階段測試,即通過安全檢測,又證明有效,跟着會進行最後階段的臨床測試,全球逾一萬名病人參加,若證實有效,將是重大突破,疫苗可望在兩年內推售。疫苗含有抗體,不會促進免疫系統自行供應抗體,故病人每幾個月就要再注射。
英國《每日郵報》
avatar
hkinca38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老年癡呆 - 頁 2 Empty 腦退化患者 有伴宜多外出

發表 由 KateBush 周四 五月 05, 2011 6:30 pm

腦退化症的出現在於腦部細胞受損,而腦部退化、曾患腦癌或腦炎、腦部血管閉塞,甚至缺乏營養等,均可致腦部細胞受損形成腦退化症,老人科專科醫生佘達明指出,患者應多出外活動,但需有人陪同。

初期失短期記憶 左耳入右耳出

佘達明表示,患病初期,患者會失去短期記憶,「左耳入,右耳出」,例如自己或他人剛說畢的話語,轉頭就忘記,說話會「講完又講」,問題會「問完又問」,自己並不為意。

至中期,患者對熟悉的工作感困難,或對時間及方位感到混亂,如會忘記銀包及鎖匙等熟悉物品的擺放位置;洗澡時忘記有否塗過肥皂,塗完又塗;外出時忘記有否檢查門窗,多次返家「看完又看」;甚至開始忘記回家路線,日常生活會受影響。

後期難自我照顧 大小便失禁

到後期,患者甚至會失去自我照顧能力,飲食有困難、大小便失禁等,要他人長期照顧。患者亦可能有妄想、抑鬱等徵狀,經常認為身邊人會對其不利,因而社會上常有患者出走失蹤事件。

可改善情緒 減輕智商下降

佘醫生又稱,當長者出現腦退化症病徵,不宜單獨外出;但如有親友陪同,則應鼓勵患者多外出接觸不同環境,將有助改善情緒及減輕智商下降的情况。家人應為患者準備資料卡帶在身上,並申請救命鐘;萬一遇意外時亦可立即與平安中心人員聯絡;若家庭經濟許可,可考慮聘用外傭或看護照顧。他補充說,香港老年痴呆症協會將完成開發一套手機軟件,透過軟件的遊戲及活動,改善患者病情。
avatar
KateBush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老年癡呆 - 頁 2 Empty 教育程度低 腦退化較快

發表 由 KateBush 周日 五月 15, 2011 3:56 pm

多讀書、多用腦,患腦退化的風險較低,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科學家便以DNA臨床檢驗,證實上述道理所言非虛。負責研究的倫敦大學學院教授,為逾四百名年齡介乎五十三至七十五歲的長者驗血,量度他們的染色體末端的長度。若染色體終端較短,則顯示他們腦細胞較快退化。驗血結果顯示,教育程度較低的長者,他們擁有較短的染色體終端。

老年癡呆 - 頁 2 0515-00176-063b1
長者多接受教育、多用腦,可減慢腦退化。

一直以來,外國認為人們的健康與社會地位有關,貧窮人士較多吸煙、較少運動及健康質素較差,但今次研究正指出,個人的社會及經濟狀況對人的健康影響,遠不及教育的影響,教育可以令人更健康。有關研究由倫敦大學聯同威爾斯大學學院、加的夫大學及加州大學共同研究。
avatar
KateBush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老年癡呆 - 頁 2 Empty 癡呆症再改名認知障礙症

發表 由 Katebush 周一 6月 27, 2011 10:21 am

為了減低公眾誤解,醫學界去年將癡呆症( Dementia)改名為腦退化症,但隨着國際醫學組織極可能在未來一、兩年,將癡呆症英文名稱由 Dementia改為 Major Cognitive Disorder,本港 10個醫學及長者團體建議將此病的中文名稱,再改為「認知障礙症」,並已向醫管局及 衞生署呈交建議。

關注癡呆症聯席會議主席黃震遐醫生指,癡呆一詞帶貶義,患者容易因被標籤而拒絕求醫。他指癡呆只是部份中後期患者會有的病徵,輕微患者只會出現記性較差及專注力減弱等認知障礙,並不會癡呆,故認為用認知障礙症較中性及貼切,患者接受度較高,有利預防與及早治療。加上使用認知障礙症取代癡呆症能跟上國際標準,希望此名稱能成為中、台、港、澳四地共同學名。

指腦退化不等同癡呆
香港腦科學會榮譽秘書劉國光醫生認為,認知障礙症比腦退化症更貼切,因認知障礙症已包含癡呆症所有病徵;腦退化症卻不一定有癡呆病徵,將腦退化症等同癡呆症或會有誤導。腦退化症也可以指柏金遜症和小腦萎縮症等,因腦部退化而出現的病症,但這類病症卻不一定會癡呆。對於再度改名或會引發混亂,他指改名最終是希望患者不會諱疾忌醫。
耆智園提出將癡呆症改名為腦退化症,總監郭志銳教授謂不反對再改名,只要巿民明白是指那一種病即可。
avatar
Katebush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老年癡呆 - 頁 2 Empty 皮膚細胞 治柏金遜症

發表 由 p-ma 周四 8月 25, 2011 11:06 pm

柏金遜症( Parkinson's Disease)是一種慢性腦部退化疾病,現時沒有根治藥物,科學家以往因缺乏有效的試藥方法,在研發新藥時遇到不少困難。英國的研究人員最近成功將一名在 30歲時已發病的嚴重患者的皮膚細胞,改造為腦部神經元幹細胞,並用於試藥及研究細胞提早衰亡的機理。

醫學界估計約一成柏金遜症病人早於 40歲便發病,更有少數嚴重患者於 30歲前發病,但一直未能確定導致病症提早出現的原因。今次的研究突破相信有助研發針對性藥物,希望可延緩甚至阻止病發。
p-ma
p-ma

文章數 : 956
注冊日期 : 2009-12-02

回頂端 向下

老年癡呆 - 頁 2 Empty 長者練書法延緩腦退化

發表 由 p-ma 周五 9月 02, 2011 4:42 pm

書法不但可陶冶性情,更可改善長者的認知能力、延緩長者腦部退化。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的研究顯示,有記憶力問題的長者每日練習半小時書法,每周進行五天,在兩個月後,認知評估分數由原來廿二分,提升一成至廿五分,顯示認知能力有改善。負責研究的中大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教授郭志銳表示,練習書法講求手眼協調,有助刺激腦部的認知功能,有長者更由「唔記得今日幾號、星期幾,到接受書法治療後知道自己喺邊,對於日期、時間都準確咗」。

有關研究於兩年前進行,將三十一名平均八十六歲的長者分為兩組,其中一組接受書法治療,每周五天練書法半小時,另一組沒有練習書法。在八星期後,為長者進行認知能力評估,以三十分為滿分,書法組長者由治療前的廿二分(即有腦退化症傾向),增至廿五分,另一組長者評分則輕微下降。身兼耆智園總監的郭志銳(圖)表示,參與研究的長者一般記憶力較差,但經過八周的練習後,當向他們作出簡單如「今日幾號、星期幾」的提問時,答案較前準確。

手眼協調 刺激大腦
他解釋,以毛筆寫書法必須專注、手要定,字體才不會出界,加上書法講求手眼協調,是涉及三維空間的活動,有助刺激大腦的空間認知功能。練書法更可令長者的身體及心情放鬆、心跳減慢、血壓亦降低,從而令他們的情緒平和,有助改善行為問題。他指出,長者只需書寫「大、中、正」等簡單的字,「每日寫少少」已可達到效果。他現正招募四、五十名患有腦退化症的長者,希望可於明年進行同類型研究。

蔡清風:練氣增記性
與著名書法家齊白石同獲選為中國百位著名書畫家之一的蔡清風表示,寫書法的姿勢要正確、需屏氣集中,故有助練氣及提升集中能力,若希望字體寫得快而準,更需牢記字詞,有助改善記憶力問題。六十八歲的羅伯練習書法一年多,他認為練書法後手腕較前靈活、「記性都好啲」。
p-ma
p-ma

文章數 : 956
注冊日期 : 2009-12-02

回頂端 向下

老年癡呆 - 頁 2 Empty 吸入式胰島素減慢腦退化

發表 由 KateBush 周三 9月 14, 2011 3:33 pm

老人癡呆症雖不能根治,但及早防治有助延緩病情。美國一項突破性研究發現,每日使用吸入式胰島素兩次,可為早期老人癡呆症病人減慢腦部退化,包括記憶力衰退症狀。專家有望將來可研發治療癡呆症的藥物。

價錢較平使用簡單
醫學界近年發現糖尿病人患癡呆症的風險較高,更有研究指腦部胰島素不足,是罹患癡呆症的原因,將糖尿病與癡呆症拉上關係。美國華盛頓的專家邀請了 104名中度至嚴重癡呆症患者參與分組研究,分別每日吸入 20毫克胰島素兩次、每日吸入 40毫克胰島素兩次,以及對照組。

兩個月後,每日吸入 20毫克胰島素兩次的患者,記憶力測試進步最大,反映腦退化情況減慢。對照組患者的記憶力則逐步衰退。服用 40毫克胰島素的患者,記憶力無改善。整體患者如停用胰島素後,腦退化情況則恢復。專家指吸入式胰島素價錢較便宜及使用簡單,研究雖屬初步階段,但結果令人鼓舞,正待大型研究確定其療效。

本港老人科專科醫生佘達明稱:「已知糖尿、血壓控制唔好,會令細血管阻塞同中風,增加患老人癡呆症機會,呢個情況又叫糖尿上腦」。現時臨床仍未使用胰島素醫治癡呆症,他認為要作進一步研究,才能證實其成效。礙於癡呆症與糖尿病息息相關,糖尿病人有效控制血糖水平,也可預防老人癡呆症。
avatar
KateBush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老年癡呆 - 頁 2 Empty 杞子抗青光眼 阻止腦退化

發表 由 hkinca38 周日 9月 25, 2011 10:48 pm

紅彤彤的杞子,味道清甜,營養價值高,常被視作滋陰草本,尤其對眼睛、腎臟及肝臟有益。長久以來,杞子也被用作治療糖尿病及青光眼。因其鮮艷的外表及天然的甜味,很多菜餚、湯水,甚至甜品也可找到杞子的蹤影。

多吃百利而無一害
宏觀眾神經退化病症,青光眼與腦退化症是兩種典型與年齡相關的病。人們認為杞子有抗衰老的特性,所以,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的研究團隊正努力研究杞子抗衰老特性背後的機理,希望證明具抗衰老成分的中藥,能防止以上兩種病症中的神經退化問題。我們發現杞子除可保護視網膜上的視神經節細胞,以對抗青光眼外,亦可防止大腦的細胞凋亡,以阻止腦退化症的發生。當神經退化開始時,壞蛋白會發放不良訊號去影響神經細胞進行自毀。杞子的提取劑可阻止這些壞細胞傳達訊息,更可發放良好的訊號,保持神經細胞生存。

此外,杞子還可以將不良的炎症反應轉變為有用的免疫反應,把情況轉危為機。我們最近的研究還發現,杞子可刺激內生神經幹細胞生長及產生細胞分裂去替補壞死的細胞。所以,多吃杞子實在是百利而無一害。另外,市民如欲知道有關食品保健養生的知識,可參加港大醫學院下月八日舉辦的《保健養生——保健食品的成效》健康講座。詳情可請登入www.med.hku.hk/publiclecture,或致電28199994查詢。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解剖學系講座教授及系主任何馮月燕基金教授(神經科學)蘇國輝教授及助理教授鄭傳忠博士 
avatar
hkinca38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老年癡呆 - 頁 2 Empty 壓力焦慮殺腦細胞 易患癡呆

發表 由 hkinca38 周三 10月 05, 2011 2:18 am

不少人深信年輕時「多用腦」,可減低患老人癡呆症的機會。但有美國醫生發現,華爾街金融機構老闆因長期處於壓力和焦慮中,令大腦海馬體萎縮如老人癡呆症患者;有關情況亦見於退伍軍人身上。

美國退伍軍人事務部舊金山醫學中心於《神經影像醫學雜誌》發表研究指,患壓力創傷後遺症的退伍軍人亦有很大程度的腦部萎縮。專家分析,當人長期處於壓力、焦慮中,就會令皮質醇偏高而殺死腦細胞,以致負責記憶的大腦海馬體出現萎縮,造成記憶力衰退,增加患老人癡呆症風險。

壓力可能源自工作、感情及創傷等。去年有研究更指,女性踏入中年後,較易對日後的生活感到焦慮,患上老人癡呆症風險較一般人高兩倍。
avatar
hkinca38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老年癡呆 - 頁 2 Empty 醫學界倡癡呆症改名認知障礙症

發表 由 KateBush 周一 10月 24, 2011 7:27 pm

一般人容易將認知障礙、腦部退化或癡呆問題混為一談,誤以為家中長者要「癡癡呆呆」才需要關注,忽略了部份長者在病發初期仍然十分「精靈」,行動能力如常,但卻會短期記憶力大降,甚至出現妄想症狀,誤以為財物被盜。為免市民因誤解症狀而延誤診治,有醫學組織倡議把癡呆症易名為認知障礙症。
記者:郭慧嫻

「癡呆症呢個名真係累死人!」傳媒人麥潤壽的母親過身前患上阿茲海默氏症,他說母親病發初期仍十分精靈,無任何癡呆症狀,故沒有留意母親的初期病徵。他記得那時母親仍懂得自己到老人中心參加活動,但漸漸變得「無記性」,找不到物件便懷疑被人偷竊,又忘記老人中心聚會時間,「我有問佢點解唔去,佢答話無興趣,可惜嗰陣我無留意佢呢啲生活細節嘅改變。」

他指,與自己同住的母親有時會誤會自己寄人籬下,曾試過自己執拾細軟,並避開大廈保安員,返回自己的另一個單位居住。他說母親未確診前兩人經常發生磨擦,得悉她的病情後,開始改變兩人的相處方式,並善用她無記性的特點,有助減少衝突。

癡呆症帶歧視成份
「認知障礙症關注聯盟」召集人兼腦神經科專科醫生莫仲棠說,癡呆症(又可以稱為老人癡呆症或腦退化症)一詞容易令人誤會,也帶有歧視成份,故倡議改名為認知障礙症。他說,認知障礙症泛指影響記憶、思維、語言及判斷能力等疾病。

據衞生署一項調查顯示,每 10名 60至 70歲長者,便有一人患認知障礙症。在各類認知障礙症中,阿茲海默氏症佔逾六成,本港現時約有六萬人患此病,估計 2050年患者將增至超過 33萬人。

藥物治療減慢惡化
莫仲棠稱很多人誤會年紀大記性一定會變差,忽略了可能患上認知障礙症。他指,短期記憶變差、說不出常用詞語或因忘記物件位置而變得多疑等,都是認知障礙症早期病徵。現時未有藥物根治阿茲海默氏症,但藥物治療能減慢病情惡化,有研究顯示將藥物劑量提高,有助控制病情,患者可保留自理能力,減輕照顧者壓力和負擔,故病人應遵從醫生指示服藥。

分辨阿茲海默氏症
短期記憶
一般年老退化︰能記起大部份事情(如最近數分鐘至數小時事情)
阿茲海默氏症︰幾乎不能記起最近發生的任何事,但對很久以前的事尚有記憶

語言能力
一般年老退化︰大致沒有問題
阿茲海默氏症︰經常找不到適當的詞語,難以按指示辦事

判斷能力
一般年老退化︰正常
阿茲海默氏症︰變差

對自己認知能力看法
一般年老退化︰知道自己認知能力下降
阿茲海默氏症︰不知自己認知能力下降

自理能力
一般年老退化︰正常
阿茲海默氏症︰漸漸不能照顧自己

資料來源:認知障礙症關注聯盟
avatar
KateBush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老年癡呆 - 頁 2 Empty 長者多吃魚降癡呆風險

發表 由 hkinca38 周二 12月 13, 2011 11:27 pm

長者多吃魚類可減患老年癡呆症風險,進一步得到科學證據支持。美國匹茲堡大學醫學院最新研究發現,經常吃魚的長者,可減少腦部負責短期記憶區域的腦細胞死亡,相信吃魚有助維持腦細胞數目。

老年癡呆 - 頁 2 1213-00176-066b1
美國研究發現,長者多吃魚類,有助減少腦細胞死亡,減低患老人癡呆症風險。

若長者每周最少一餐吃焗魚或烤魚,可減低記憶力衰退,甚至減少患老年癡呆症機會。

參與研究的二百六十名長者平均年齡七十一歲,在一九八九年至九○年間都沒有記憶力問題。研究人員先利用問卷收集他們的飲食習慣等資料,發現其中一百六十三人每周吃魚一次,部分更多達四次。他們在研究初期先接受一次腦掃描,平均七年後再照第二次。

研究人員發現,不吃魚的長者中,腦細胞在五年後開始死亡,百分之四十七更加患上老年癡呆症或出現記性差的情況;而每周吃魚的長者中,老年癡呆症患者只有百分之三。

研究人員分析長者的年齡、教育程度、運動習慣、肥胖和進食肉類等因素之後,認為吃魚有助腦部健康。

煎炸烹調失效
不過,負責的學者指出,現時仍未清楚吃多少魚類才能保護腦部,而且不是吃任何魚類都有益,部分魚類可能含毒素,反增加患老年癡呆症風險,而以煎炸方式烹調魚類也無助維持腦部記憶力。
avatar
hkinca38
訪客


回頂端 向下

2頁(共3頁) 上一頁  1, 2, 3  下一步

回頂端


 
這個論壇的權限:
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