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人
4 posters
INCA's forum :: 純聊天, 八卦, 資訊交流 :: 醫療康健
第5頁(共6頁)
糖尿病人
主題回顧 :
新界東是糖尿病重災區,估計每十人就有一人患糖尿病。新界東醫院聯網本年內將推出針對糖尿病病人優化慢性疾病管理計劃,透過電腦系統分析病人病歷。
網上分析病歷
新界東醫院聯網總監馮康昨表示,區內 120萬人口中,約一成即 12萬人患糖尿病,當中只有一半是已知病人,其中 4萬多人屬新界東聯網病人。他指出,很多糖尿病患者輪候診症時間太長,等候期間他們未必能從飲食及生活習慣中控制血糖及膽固醇指標,家庭醫生又缺乏病人完整的病歷,令患者出現併發症的風險增加,「我哋同國際嘅糖尿病控制理想指標仲有距離。」
故此,新界東聯網會於 09至 10年度推出亞洲糖尿病評估計劃( JADE)及領袖同行計劃( PEARL)。 JADE是一個網上電子分析平台,透過輸入病人病歷及數據,分析病人五年內出現併發症,如腎衰竭、冠心病等風險;私家醫生參與計劃後,亦可於網上取得病人糖尿病分析資料,再跟進病況。馮康預計每年可有約 9,000名網內病人參加計劃。至於 PEARL同行計劃,則會邀請一些病情受控制的病人與其他患者分享心得,預計兩年內會有 300個病人受惠。
新界東是糖尿病重災區,估計每十人就有一人患糖尿病。新界東醫院聯網本年內將推出針對糖尿病病人優化慢性疾病管理計劃,透過電腦系統分析病人病歷。
網上分析病歷
新界東醫院聯網總監馮康昨表示,區內 120萬人口中,約一成即 12萬人患糖尿病,當中只有一半是已知病人,其中 4萬多人屬新界東聯網病人。他指出,很多糖尿病患者輪候診症時間太長,等候期間他們未必能從飲食及生活習慣中控制血糖及膽固醇指標,家庭醫生又缺乏病人完整的病歷,令患者出現併發症的風險增加,「我哋同國際嘅糖尿病控制理想指標仲有距離。」
故此,新界東聯網會於 09至 10年度推出亞洲糖尿病評估計劃( JADE)及領袖同行計劃( PEARL)。 JADE是一個網上電子分析平台,透過輸入病人病歷及數據,分析病人五年內出現併發症,如腎衰竭、冠心病等風險;私家醫生參與計劃後,亦可於網上取得病人糖尿病分析資料,再跟進病況。馮康預計每年可有約 9,000名網內病人參加計劃。至於 PEARL同行計劃,則會邀請一些病情受控制的病人與其他患者分享心得,預計兩年內會有 300個病人受惠。
hkinca38- 訪客
港四成人口屬糖尿高危族
亞洲糖尿病基金會估計,本港人口中有高達四成、即270萬人,因糖尿病或前期糖尿而屬於「糖尿高風險一族」。由於糖尿病病徵不容易察覺,令患者容易忽略尿頻、易倦等前期徵狀,結果錯過降低風險的黃金機會。該會建議患者要有良好的健康管理,而沙田威爾斯親王醫院邱中傑糖尿病檢測中心將協助病人以有系統化的護理模式,以降低出現併發症的風險。本報靜態組報道
亞洲糖尿病基金會指內地最新數字,每四人約有一人患有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過去調查結果顯示,在任何一個時段,生活在香港富裕社會的華人,患病風險相比內地高一半,依此估計港人可能有近四成即270萬人,患上糖尿病或前期糖尿而屬「糖尿高風險一族」。其中的100萬人為糖尿病患者,但仍有65萬人未被確診,其餘163萬人處於前期糖尿階段,他們患上糖尿病和心臟病的風險將大大提高。
欠妥善護理易有併發症
亞洲糖尿病基金會首席執行總監陳重娥教授指出,糖尿病如同「隱形殺手」,如果患有糖尿病而不自知,又或不去積極處理,患者會有較高風險出現中風、心臟病、腎衰竭和癌症等併發症。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比一般人高1.8倍,壽命則較短六年。儘管糖尿病及其併發症有很高的「可預防性」,大部分人卻因為不知道、不着緊或不準備改變,而錯過了降低風險的時機。
她引述香港中文大學自1995年起,追蹤在香港糖尿病註冊紀錄中約7,000名糖尿病人,發現如果沒有妥善的健康管理,平均每四名糖尿病患者中,約有一名在五年內會出現併發症。其中12%出現心臟病或中風,7%出現末期腎衰竭,5%患上癌症。
在未來12個月,亞洲糖尿病基金會會致力聯同醫生、病人、其他護理專業人員及相關組織,在社區建立一個緊密的互動系統化協作護理網絡,提高社會對糖尿病的關注,並優化糖尿病護理。
威院糖尿及內分泌科主管周振中醫生表示,如果糖尿病患者能夠做到「ABC」達標,患上心臟病和腎病的風險可下降五成至六成。包括:「A」糖化血紅素HbA1c(低於7%);「B」血壓Blood pressure(低於130/80 mmHg);及「C」低密度膽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低於2.6mmol/L)。
亞洲糖尿病基金會指內地最新數字,每四人約有一人患有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過去調查結果顯示,在任何一個時段,生活在香港富裕社會的華人,患病風險相比內地高一半,依此估計港人可能有近四成即270萬人,患上糖尿病或前期糖尿而屬「糖尿高風險一族」。其中的100萬人為糖尿病患者,但仍有65萬人未被確診,其餘163萬人處於前期糖尿階段,他們患上糖尿病和心臟病的風險將大大提高。
欠妥善護理易有併發症
亞洲糖尿病基金會首席執行總監陳重娥教授指出,糖尿病如同「隱形殺手」,如果患有糖尿病而不自知,又或不去積極處理,患者會有較高風險出現中風、心臟病、腎衰竭和癌症等併發症。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比一般人高1.8倍,壽命則較短六年。儘管糖尿病及其併發症有很高的「可預防性」,大部分人卻因為不知道、不着緊或不準備改變,而錯過了降低風險的時機。
她引述香港中文大學自1995年起,追蹤在香港糖尿病註冊紀錄中約7,000名糖尿病人,發現如果沒有妥善的健康管理,平均每四名糖尿病患者中,約有一名在五年內會出現併發症。其中12%出現心臟病或中風,7%出現末期腎衰竭,5%患上癌症。
在未來12個月,亞洲糖尿病基金會會致力聯同醫生、病人、其他護理專業人員及相關組織,在社區建立一個緊密的互動系統化協作護理網絡,提高社會對糖尿病的關注,並優化糖尿病護理。
威院糖尿及內分泌科主管周振中醫生表示,如果糖尿病患者能夠做到「ABC」達標,患上心臟病和腎病的風險可下降五成至六成。包括:「A」糖化血紅素HbA1c(低於7%);「B」血壓Blood pressure(低於130/80 mmHg);及「C」低密度膽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低於2.6mmol/L)。
hkinca38- 訪客
口服糖尿產品含禁藥籲勿買
衞生署呼籲市民不要購買或服食一種名為「糖人365康巽牌桑葛活胰素膠囊」的口服產品,因產品發現含最少四種未標示西藥成分,其中一種更是本港禁用的「苯乙雙胍」,服後可導致低血糖及乳酸中毒的致命情況。
一名六十七歲、需服用糖尿病藥物的男糖尿病患者曾服用該款聲稱供高血糖人士使用的口服藥,本月十三日因頭暈及胸口不適在將軍澳醫院留醫,至本月廿一日康復。衞生署曾詢問該病人,發現他從雲南省昆明市的藥房購買該產品並已服用達兩年。
引發乳酸中毒可致命
醫管局初步化驗結果顯示,該產品樣本含有多種西藥成分,全都屬處方藥類別,須由醫護人員指導下使用,包括「格列美脲」、「羅格列酮」、「氫氯噻嗪」及「苯乙雙胍」。「格列美脲」會產生惡心及腸胃不適;「氫氯噻嗪」會令人低血壓、電解質不平衡及腸胃不適等;「羅格列酮」的副作用為頭痛、暈眩及下肢水腫,患心臟衰竭人士不宜服用;至於「苯乙雙胍」可引致乳酸中毒,甚至致命,本港在一九八五年已禁用此藥。
調查仍然繼續,該署會特別了解病人的臨床徵狀是否與產品攙雜的西藥有關。
而持有上述產品的市民亦可於辦公時間,將產品送到觀塘巧明街100號Two Landmark East十六樓衞生署中醫藥事務部銷毀。
一名六十七歲、需服用糖尿病藥物的男糖尿病患者曾服用該款聲稱供高血糖人士使用的口服藥,本月十三日因頭暈及胸口不適在將軍澳醫院留醫,至本月廿一日康復。衞生署曾詢問該病人,發現他從雲南省昆明市的藥房購買該產品並已服用達兩年。
引發乳酸中毒可致命
醫管局初步化驗結果顯示,該產品樣本含有多種西藥成分,全都屬處方藥類別,須由醫護人員指導下使用,包括「格列美脲」、「羅格列酮」、「氫氯噻嗪」及「苯乙雙胍」。「格列美脲」會產生惡心及腸胃不適;「氫氯噻嗪」會令人低血壓、電解質不平衡及腸胃不適等;「羅格列酮」的副作用為頭痛、暈眩及下肢水腫,患心臟衰竭人士不宜服用;至於「苯乙雙胍」可引致乳酸中毒,甚至致命,本港在一九八五年已禁用此藥。
調查仍然繼續,該署會特別了解病人的臨床徵狀是否與產品攙雜的西藥有關。
而持有上述產品的市民亦可於辦公時間,將產品送到觀塘巧明街100號Two Landmark East十六樓衞生署中醫藥事務部銷毀。
KateBush- 訪客
羅漢果降糖?中醫要辨證!
要數近年市民心目中的「明星中藥材」,羅漢果肯定名列前茅。由於它被廣泛報道具有防治糖尿病和高血壓的功效,令不少主婦不論家中是否有「三高」人士,也視之為食材之寶。究竟羅漢果是否能夠降糖降壓呢?有沒有哪類人士不適宜使用呢?
羅漢果,在中醫藥學的角度,味甘性涼,具有清熱潤肺、止咳利咽、潤腸通便的功效,適用於肺熱痰火咳嗽、咽喉腫痛聲嘶以及腸燥便秘等症。現代藥學研究發現,羅漢果含有一種比蔗糖甜三百倍的非糖質類甜味物質羅漢果X,因而具有甜度高、熱量低的特點,可作為肥胖者和糖尿病患者的代用糖。
脾胃虛寒不宜服用
糖尿病在中醫裏屬於消渴病的範疇,較常見的證型有肺熱津傷證、胃熱熾盛證、氣陰虧虛證、腎陰虧虛證、陰陽兩虛證與瘀血阻滯證。所謂「證型」就是疾病在某一階段的本質。治病不光辨病也辨證,是中醫治病的一個重要特色。肺熱津傷證的常見症狀包括煩渴多飲、口乾舌燥等;胃熱熾盛證則常表現為多食易饑、大便乾燥等。這兩類病人皆適宜服用清熱生津的藥物和食物,羅漢果就正是其中的一種了。
由於羅漢果屬性偏於寒涼,服用過量可損傷脾胃陽氣而引起惡心頭暈、大便溏爛等症狀,素來脾胃虛寒的人士,就不適宜服用了。對你的體質或證型有疑問?諮詢你的中醫師吧!
電話:3517 2626
廣華醫院中醫藥科研中心黃展玲醫師
羅漢果,在中醫藥學的角度,味甘性涼,具有清熱潤肺、止咳利咽、潤腸通便的功效,適用於肺熱痰火咳嗽、咽喉腫痛聲嘶以及腸燥便秘等症。現代藥學研究發現,羅漢果含有一種比蔗糖甜三百倍的非糖質類甜味物質羅漢果X,因而具有甜度高、熱量低的特點,可作為肥胖者和糖尿病患者的代用糖。
脾胃虛寒不宜服用
糖尿病在中醫裏屬於消渴病的範疇,較常見的證型有肺熱津傷證、胃熱熾盛證、氣陰虧虛證、腎陰虧虛證、陰陽兩虛證與瘀血阻滯證。所謂「證型」就是疾病在某一階段的本質。治病不光辨病也辨證,是中醫治病的一個重要特色。肺熱津傷證的常見症狀包括煩渴多飲、口乾舌燥等;胃熱熾盛證則常表現為多食易饑、大便乾燥等。這兩類病人皆適宜服用清熱生津的藥物和食物,羅漢果就正是其中的一種了。
由於羅漢果屬性偏於寒涼,服用過量可損傷脾胃陽氣而引起惡心頭暈、大便溏爛等症狀,素來脾胃虛寒的人士,就不適宜服用了。對你的體質或證型有疑問?諮詢你的中醫師吧!
電話:3517 2626
廣華醫院中醫藥科研中心黃展玲醫師
hkinca38- 訪客
及早注射胰島素減併發症
不少糖尿病患者提起注射胰島素也恐懼不已,有人怕每日打針會好痛,也有人擔心打針代表糖尿病已到末期。有糖尿病科專家指,病人及早使用胰島素注射治療,可減低出現糖尿足或糖尿上眼等嚴重併發症風險。
記者:郭慧嫻 鍾麗霞
本港估計有 70萬名糖尿病患者,但不少人未能有效控制病情。聖母醫院內科及老人科部門主管楊鐸輝表示,估計只有三至四成病人的血糖水平可達到認可指標,情況並不理想。國際糖尿聯會在上月召開的周年會議上發表最新治療指引,患者的血糖水平若於三個月內持續高企,應積極檢討治療方案,並考慮及早進行胰島素注射治療。
他表示現時醫院管理局治療糖尿病的用藥指引,是當兩種口服藥物無效時,就改用胰島素注射治療,但指引無詳細列出使用口服藥無效多久,才會轉為打針,須由醫生臨床決定,有醫生的觀察期為六至九個月;但他未有評論會否建議公立醫院引入新指示。
齊打針望創健力士紀錄
糖尿病的初期症狀不明顯,也是導致患者血糖水平失控的元凶之一。他指,有些糖尿病患者一直不知道自己患病,直至出現併發症才求診,這類病人通常求診時血糖會很高,要控制致理想水平較困難。
香港糖尿科護士協會主席莫碧虹表示,臨床上最常發現的問題是病人對口服藥及注射胰島素功效有誤解,病人一般分不清兩種治療的功用。口服藥其實是提升身體對胰島素的敏感度,注射胰島素則可直接降低血糖,故對血糖水平持續高企的病人較有效,也有長者病人因擔心不懂打針而放棄治療。
聖雅各福群會一項訪問 280名糖尿病患者的調查發現,逾四成人誤以為注射胰島素是最後的治療方案,也有患者誤會長期打針會上癮。為了令糖尿病患者更關注「控糖」,該會聯同多個糖尿病組織,於本月 15日舉辦「『胰』家齊控糖」教育活動,邀請 277名患者與家人一起學習及試用胰島素針筆,希望可創健力士紀錄。
口服藥控制病情不理想
【本報訊】患有糖尿病 17年的潘太,血糖控制一直不理想,情況最差時糖化血紅素達 9%(理想水平為 7%以下),約八年前醫生建議她改為注射胰島素,但因為「怕痛」而拖延了近三年才下定決心長期打針,現時一日要打四針,即進食三餐前及睡覺前均要打一針,「話唔痛就係呃人,係有少少痛,有時打針手勢唔好就特別痛」。但因為血糖控制有改善,痛還是可以忍受。
注射後血紅素低於 7%
潘太與不少糖尿病患者一樣,早期並無察覺病徵,直至一次因注射肝炎疫苗需驗血,才發現自己的血糖超標,最初以口服藥控制病情,但效果不理想,後來改為注射胰島素,病情才有改善,糖化血紅素一度降至 7%以下。她說現時煮食已不會放糖,也戒了食糖水,但試過因為晚餐吃得太少,睡覺前如常注射了胰島素,在睡眠期間出現低血糖症,要進食麪包及飲牛奶補充血糖。
記者:郭慧嫻 鍾麗霞
本港估計有 70萬名糖尿病患者,但不少人未能有效控制病情。聖母醫院內科及老人科部門主管楊鐸輝表示,估計只有三至四成病人的血糖水平可達到認可指標,情況並不理想。國際糖尿聯會在上月召開的周年會議上發表最新治療指引,患者的血糖水平若於三個月內持續高企,應積極檢討治療方案,並考慮及早進行胰島素注射治療。
他表示現時醫院管理局治療糖尿病的用藥指引,是當兩種口服藥物無效時,就改用胰島素注射治療,但指引無詳細列出使用口服藥無效多久,才會轉為打針,須由醫生臨床決定,有醫生的觀察期為六至九個月;但他未有評論會否建議公立醫院引入新指示。
齊打針望創健力士紀錄
糖尿病的初期症狀不明顯,也是導致患者血糖水平失控的元凶之一。他指,有些糖尿病患者一直不知道自己患病,直至出現併發症才求診,這類病人通常求診時血糖會很高,要控制致理想水平較困難。
香港糖尿科護士協會主席莫碧虹表示,臨床上最常發現的問題是病人對口服藥及注射胰島素功效有誤解,病人一般分不清兩種治療的功用。口服藥其實是提升身體對胰島素的敏感度,注射胰島素則可直接降低血糖,故對血糖水平持續高企的病人較有效,也有長者病人因擔心不懂打針而放棄治療。
聖雅各福群會一項訪問 280名糖尿病患者的調查發現,逾四成人誤以為注射胰島素是最後的治療方案,也有患者誤會長期打針會上癮。為了令糖尿病患者更關注「控糖」,該會聯同多個糖尿病組織,於本月 15日舉辦「『胰』家齊控糖」教育活動,邀請 277名患者與家人一起學習及試用胰島素針筆,希望可創健力士紀錄。
口服藥控制病情不理想
【本報訊】患有糖尿病 17年的潘太,血糖控制一直不理想,情況最差時糖化血紅素達 9%(理想水平為 7%以下),約八年前醫生建議她改為注射胰島素,但因為「怕痛」而拖延了近三年才下定決心長期打針,現時一日要打四針,即進食三餐前及睡覺前均要打一針,「話唔痛就係呃人,係有少少痛,有時打針手勢唔好就特別痛」。但因為血糖控制有改善,痛還是可以忍受。
注射後血紅素低於 7%
潘太與不少糖尿病患者一樣,早期並無察覺病徵,直至一次因注射肝炎疫苗需驗血,才發現自己的血糖超標,最初以口服藥控制病情,但效果不理想,後來改為注射胰島素,病情才有改善,糖化血紅素一度降至 7%以下。她說現時煮食已不會放糖,也戒了食糖水,但試過因為晚餐吃得太少,睡覺前如常注射了胰島素,在睡眠期間出現低血糖症,要進食麪包及飲牛奶補充血糖。
hkinca38- 訪客
日坐八粒鐘易患糖尿致命
文職人員多坐着工作,活動時間較少,而愈高級的管理層,坐着工作的時間愈長。即使公餘或假日,長時間坐在電視或電腦前娛樂,亦有礙健康。衞生署調查發現,成年人平均每日坐六點三小時,有三成六人更坐八小時或以上,就會增加肥胖及二型糖尿病等風險。加拿大有研究顯示,久坐引致死亡和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較少坐者高約一半。衞生署建議,每日撥出最少半小時做體能運動以保持健康。
衞生署去年四月進行的行為風險因素調查,電話訪問逾二千一百名十八至六十四歲人士,結果顯示,在被訪前七日的周一至周五,平均每天坐着六點三小時。每天坐着八小時或以上的受訪者多達三成六,坐着六至八小時的亦有一成八。按組別分析,男性、年齡介乎廿五至三十四歲、未婚者及文員,坐着八小時的比例較高。此外,教育程度愈高以及家庭收入高人士,他們坐着八小時的比例亦會愈高。
五成人每周運動少於一次
調查又發現,不足一成八受訪者在調查前三十天內,每星期有四次或以上利用餘暇時間做運動,運動的強度至少會令他們呼吸較正常急速和輕微流汗。同一調查發現,五成受訪者每周少於一次做運動。有關調查刊於《非傳染病直擊》。
衞生防護中心指出,多坐少動的生活模式可引致多種慢性疾病,亦有損代謝健康。由於坐着的肌肉失去局部收縮的刺激,在代謝過程中有極重要的骨骼肌脂蛋白脂酶的活動作用受到抑制,導致肌肉局部減少吸收血液內的三酸甘油脂,令好的膽固醇濃度降低。同時,坐着會削弱身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影響碳水化合物的代謝,而令肌肉減少攝入葡萄糖,令血糖水平上升,增加患糖尿病的風險。
衞生署去年四月進行的行為風險因素調查,電話訪問逾二千一百名十八至六十四歲人士,結果顯示,在被訪前七日的周一至周五,平均每天坐着六點三小時。每天坐着八小時或以上的受訪者多達三成六,坐着六至八小時的亦有一成八。按組別分析,男性、年齡介乎廿五至三十四歲、未婚者及文員,坐着八小時的比例較高。此外,教育程度愈高以及家庭收入高人士,他們坐着八小時的比例亦會愈高。
五成人每周運動少於一次
調查又發現,不足一成八受訪者在調查前三十天內,每星期有四次或以上利用餘暇時間做運動,運動的強度至少會令他們呼吸較正常急速和輕微流汗。同一調查發現,五成受訪者每周少於一次做運動。有關調查刊於《非傳染病直擊》。
衞生防護中心指出,多坐少動的生活模式可引致多種慢性疾病,亦有損代謝健康。由於坐着的肌肉失去局部收縮的刺激,在代謝過程中有極重要的骨骼肌脂蛋白脂酶的活動作用受到抑制,導致肌肉局部減少吸收血液內的三酸甘油脂,令好的膽固醇濃度降低。同時,坐着會削弱身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影響碳水化合物的代謝,而令肌肉減少攝入葡萄糖,令血糖水平上升,增加患糖尿病的風險。
KateBush- 訪客
注射胰島素 肚腩似屁股
南非一名 55歲糖尿病患者早前到醫院求診,當醫生看到他腹部竟長出兩團像屁股、也像乳房的脂肪團時大感震驚。醫生其後發現,原來他多年來每天都在腹部注射胰島素,長年累月下就長出形狀奇特的肚腩。
據負責為這病人治療的約翰內斯堡糖尿病及內分泌學中心醫生蘭多表示,這名男子患有一型糖尿病逾 30年,導致體內製造胰島素的細胞損壞,無法產生胰島素,因此每天都要注射胰島素,控制血糖水平。
他每次都在腹部兩處相同位置注射胰島素,卻不知其實要經常轉換注射胰島素的位置,如注射在手臂、臀部及大腿,結果其腹部因積聚過多胰島素,導致皮下脂肪腫脹,在肚臍下方長出兩團結實而下垂的贅肉。
但他還以為長出肉團是注射胰島素的正常反應,所以繼續在腹部注射,結果肉團越長越大,形狀似足屁股。蘭多坦言從未見過如此嚴重的病例,由於肉團已長得太大,除非病人做手術切除,否則難以消退。
英國《每日郵報》
這名糖尿病患者因長期在腹部注射胰島素,導致肚臍以下位置長出兩團像屁股的脂肪團。
據負責為這病人治療的約翰內斯堡糖尿病及內分泌學中心醫生蘭多表示,這名男子患有一型糖尿病逾 30年,導致體內製造胰島素的細胞損壞,無法產生胰島素,因此每天都要注射胰島素,控制血糖水平。
他每次都在腹部兩處相同位置注射胰島素,卻不知其實要經常轉換注射胰島素的位置,如注射在手臂、臀部及大腿,結果其腹部因積聚過多胰島素,導致皮下脂肪腫脹,在肚臍下方長出兩團結實而下垂的贅肉。
但他還以為長出肉團是注射胰島素的正常反應,所以繼續在腹部注射,結果肉團越長越大,形狀似足屁股。蘭多坦言從未見過如此嚴重的病例,由於肉團已長得太大,除非病人做手術切除,否則難以消退。
英國《每日郵報》
這名糖尿病患者因長期在腹部注射胰島素,導致肚臍以下位置長出兩團像屁股的脂肪團。
hkinca38- 訪客
茶療治糖尿 欠研究支持
糖尿病人需持久作戰,從飲食或藥物方面控制血糖,以防出現併發症。近年坊間流傳一些茶療方法如苦瓜茶或番石榴茶,聲稱有助控制血糖。《選擇》月刊引述香港營養師協會指,這些茶療方法暫未有足夠隨機對照研究支持,所以營養師一般不會建議使用。有中醫師亦指,這些蔬果不一定適合各人體質,巿民飲用前應先諮詢中醫意見。
苦瓜性偏寒,非人人體質適合。
苦瓜番石榴 未必人人適用
香港大學中醫藥學院劉農虞醫師在《選擇》月刊指出,苦瓜茶和番石榴茶對血糖有一點干預作用,但飲用前須注意體質,苦瓜性偏涼,較宜熱底的人,體質偏寒者如經常腹瀉的人,便不宜使用。相對而言,番石榴屬溫性,較宜氣虛、寒底怕冷的人服用,因此,消費者如欲嘗試這些茶療,應先諮詢中醫師意見。
香港註冊中醫學會會長馮玖表示,中醫主張辨證治療,因應不同人的情況用不同藥材或食材,認為保健產品聲稱用一味食料適合各類糖尿病人是不夠科學。她指苦瓜性寒涼,體質熱的人進食有清熱作用,但體質虛寒者進食可能會暈眩,建議病人應先諮詢中醫師。
香港營養師協會建議,糖尿病患者應以「均衡飲食,定時定量」為大原則來適量攝取各類營養素,避免過飢或過飽,以維持血糖的穩定。若一餐中進食大量食物,會導致血糖大幅上升,而進食太少會令血糖過低,影響健康,故宜採取「少吃多餐」及烹調清淡,有助血糖維持在理想範圍。
苦瓜性偏寒,非人人體質適合。
苦瓜番石榴 未必人人適用
香港大學中醫藥學院劉農虞醫師在《選擇》月刊指出,苦瓜茶和番石榴茶對血糖有一點干預作用,但飲用前須注意體質,苦瓜性偏涼,較宜熱底的人,體質偏寒者如經常腹瀉的人,便不宜使用。相對而言,番石榴屬溫性,較宜氣虛、寒底怕冷的人服用,因此,消費者如欲嘗試這些茶療,應先諮詢中醫師意見。
香港註冊中醫學會會長馮玖表示,中醫主張辨證治療,因應不同人的情況用不同藥材或食材,認為保健產品聲稱用一味食料適合各類糖尿病人是不夠科學。她指苦瓜性寒涼,體質熱的人進食有清熱作用,但體質虛寒者進食可能會暈眩,建議病人應先諮詢中醫師。
香港營養師協會建議,糖尿病患者應以「均衡飲食,定時定量」為大原則來適量攝取各類營養素,避免過飢或過飽,以維持血糖的穩定。若一餐中進食大量食物,會導致血糖大幅上升,而進食太少會令血糖過低,影響健康,故宜採取「少吃多餐」及烹調清淡,有助血糖維持在理想範圍。
hkinca38- 訪客
他汀藥增糖尿病風險
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膽固醇等「三高」會對健康構成損害,應善加控制。惟美國監管機構發出最新通告,指廣泛用於降低膽固醇的他汀藥物,會同時令血糖輕微上升,換言之有可能增加糖尿病風險。然而當局強調,目前他汀藥對於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益處,仍然遠超過其潛在壞處。
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近日發出通告,要求他汀類藥物須在標籤上加上關於增加糖尿風險的資訊,前年一份刊登於權威醫學期刊《刺針》的研究指出,發現服用他汀藥的病人,糖尿病發病率略高於其他組別人士;另一項去年發表於《新英倫醫學雜誌》的研究更明確指出,長時間服用高劑量他汀藥,是增加糖尿病風險的高危因素之一。
然而醫學專家強調,雖然他汀藥會令血糖微升,使本身血糖已偏高人士踏入糖尿病警戒水平,但該藥物仍能極之有效地控制膽固醇,其預防心臟病發方面的效益,在糖尿病患者身上同樣顯著。
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近日發出通告,要求他汀類藥物須在標籤上加上關於增加糖尿風險的資訊,前年一份刊登於權威醫學期刊《刺針》的研究指出,發現服用他汀藥的病人,糖尿病發病率略高於其他組別人士;另一項去年發表於《新英倫醫學雜誌》的研究更明確指出,長時間服用高劑量他汀藥,是增加糖尿病風險的高危因素之一。
然而醫學專家強調,雖然他汀藥會令血糖微升,使本身血糖已偏高人士踏入糖尿病警戒水平,但該藥物仍能極之有效地控制膽固醇,其預防心臟病發方面的效益,在糖尿病患者身上同樣顯著。
KateBush- 訪客
飲咖啡降低糖尿機率
咖啡已成為不少都市人生活必需品,但飲咖啡的好壞一直受爭議。德國最近有大型研究確定咖啡不會增加人體患癌症、中風或其他長期病的風險,更意外地發現它可降低人體患二型糖尿病的機率,值得醫學界作進一步探討。
不會增加患病風險
德國一間營養學院訪問了當地超過 4.2萬人,了解其飲食及生活習慣,包括飲用多少咖啡、有否做運動等。全部人受訪前都無患長期疾病,該研究追蹤期長達 10年,研究人員每二至三年跟進受訪者的健康狀況。若將飲咖啡的程度作分組比較,每日飲超過四杯咖啡與從不飲咖啡的人士,均同樣有 10%患上長期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等,證實飲咖啡不會增加患病風險。
研究又有趣地發現,愛飲咖啡的人士,較少患糖尿病。以每日飲四杯咖啡的受訪者為例,他們患糖尿病風險為 3.2%,比從不飲咖啡人士有 3.6%患病風險為低。若連同肥胖、吸煙等因素計算在內,經常飲咖啡可將患糖尿病風險減少 23%。
專家表示,現階段難以確定咖啡有預防糖尿病的功效,但有動物實驗指出,咖啡內有個別化學物,能將有效維持體內的新陳代謝機制,相信對預防糖尿病有正面作用,稍後會再研究有關功效。其實,不少都市人因健康出了問題,就懷疑與攝取太多咖啡因有關,因而戒掉「嘆咖啡」的習慣。
不會增加患病風險
德國一間營養學院訪問了當地超過 4.2萬人,了解其飲食及生活習慣,包括飲用多少咖啡、有否做運動等。全部人受訪前都無患長期疾病,該研究追蹤期長達 10年,研究人員每二至三年跟進受訪者的健康狀況。若將飲咖啡的程度作分組比較,每日飲超過四杯咖啡與從不飲咖啡的人士,均同樣有 10%患上長期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等,證實飲咖啡不會增加患病風險。
研究又有趣地發現,愛飲咖啡的人士,較少患糖尿病。以每日飲四杯咖啡的受訪者為例,他們患糖尿病風險為 3.2%,比從不飲咖啡人士有 3.6%患病風險為低。若連同肥胖、吸煙等因素計算在內,經常飲咖啡可將患糖尿病風險減少 23%。
專家表示,現階段難以確定咖啡有預防糖尿病的功效,但有動物實驗指出,咖啡內有個別化學物,能將有效維持體內的新陳代謝機制,相信對預防糖尿病有正面作用,稍後會再研究有關功效。其實,不少都市人因健康出了問題,就懷疑與攝取太多咖啡因有關,因而戒掉「嘆咖啡」的習慣。
hkinca38- 訪客
食腐肉清創 蛆蟲助療糖尿足
幾百條蛆蟲蠕動的恐怖畫面讓人毛骨悚然,伊利沙伯醫院骨科專科護士診所率先引入「蛆蟲生物清創法」,為糖尿足或生褥瘡患者清除傷口腐肉,減低發炎機會,○八年至今已在十四名病人身上「放蛆蟲」。將蛆蟲帶入醫院的骨科顧問護師指,這種療法可讓不宜施手術者清創。有患者形容蛆蟲放入傷口後感覺「痠麻」,傷口至今已縮少近七成,認為療法「震撼」卻有效。
伊院骨科專科護士診所於○八年正式運作,主要為外科病人提供術前教育及處理術後慢性傷口,診所平均每年為五百多名病人服務,可將每名病人住院時間縮減兩至三成,再度入院的機會少於百分之三。
部分如心臟病患者不宜進行手術清創,蛆蟲生物清創法是另一治療選擇。該院骨科顧問護師曾家傑指出,醫藥用的蛆蟲是從無菌實驗室之中培植出的烏蠅(Greenfly)幼蟲。
蛆蟲無牙,但會釋出消化酶溶解腐肉;醫護人員會先在紗布沾上生理鹽水,再將一樽約幾百條蛆蟲放在紗布,並敷在傷口上約兩至三天。
「按摩」促進血液循環
蛆蟲分泌液會殺死和吸走細菌,同時刺激纖維細胞增長及抑制酵素,令炎症機會減低;蛆蟲因怕光不會「調皮」亂走出傷口範圍,爬行時亦有按摩傷口作用,促進血液循環。
曾家傑指,至今病人都無產生併發症,治療效果理想。不過,內臟有傷口者使用蛆蟲有機會大量出血,不宜使用,故專責護士會細心篩選適用的病人。
五十五歲糖尿病患者陳先生○九年時左腳腳趾受傷發炎,去年四至五月需接受糖尿足截肢手術將五隻腳趾切除,術後傷口達十厘米,有五成腐肉。住院期間曾兩度使用蛆蟲清創法處理傷口腐肉。
陳先生形容,蛆蟲爬行的時候會有一點痠麻,敷完後打開紗布,蛆蟲已經吃飽,由芝麻般大小脹大如一粒米。另外,傷口顏色轉紅並長出新肉。他笑言:「原本出於好奇試用,但幾百條蟲個場面係非常震撼!」
伊院骨科專科護士診所於○八年正式運作,主要為外科病人提供術前教育及處理術後慢性傷口,診所平均每年為五百多名病人服務,可將每名病人住院時間縮減兩至三成,再度入院的機會少於百分之三。
部分如心臟病患者不宜進行手術清創,蛆蟲生物清創法是另一治療選擇。該院骨科顧問護師曾家傑指出,醫藥用的蛆蟲是從無菌實驗室之中培植出的烏蠅(Greenfly)幼蟲。
蛆蟲無牙,但會釋出消化酶溶解腐肉;醫護人員會先在紗布沾上生理鹽水,再將一樽約幾百條蛆蟲放在紗布,並敷在傷口上約兩至三天。
「按摩」促進血液循環
蛆蟲分泌液會殺死和吸走細菌,同時刺激纖維細胞增長及抑制酵素,令炎症機會減低;蛆蟲因怕光不會「調皮」亂走出傷口範圍,爬行時亦有按摩傷口作用,促進血液循環。
曾家傑指,至今病人都無產生併發症,治療效果理想。不過,內臟有傷口者使用蛆蟲有機會大量出血,不宜使用,故專責護士會細心篩選適用的病人。
五十五歲糖尿病患者陳先生○九年時左腳腳趾受傷發炎,去年四至五月需接受糖尿足截肢手術將五隻腳趾切除,術後傷口達十厘米,有五成腐肉。住院期間曾兩度使用蛆蟲清創法處理傷口腐肉。
陳先生形容,蛆蟲爬行的時候會有一點痠麻,敷完後打開紗布,蛆蟲已經吃飽,由芝麻般大小脹大如一粒米。另外,傷口顏色轉紅並長出新肉。他笑言:「原本出於好奇試用,但幾百條蟲個場面係非常震撼!」
KateBush- 訪客
入口限制繁多「蛆」求不易
蛆蟲從何來?伊利沙伯醫院骨科顧問護師曾家傑透露,礙於各國就蛆蟲的出境條件不同,該院幾經辛苦才找到新加坡實驗室穩定「供貨」,並要廿四小時內空運送到,爭取在蛆蟲最活躍時期展開治療。蛆蟲「得來不易」,故該院都用於曾試大小清創手術也未能清腐肉的患者。
伊利沙伯醫院率先引入「蛆蟲生物清創法」,蛆蟲由無菌實驗室培植。
星洲「新鮮」空運來港
曾家傑指,早於世界大戰時外國已發現,若士兵傷口上有蟲,痊愈效果更好,相反無蟲的愈合情況較差。他憶述,○八年有醫生出席外國醫學會議,期間有外國專家建議引用蛆蟲生物清創法;當初醫院試從英、美國家引入蛆蟲,但因空運時間太長被拒,其後試過從韓國「入貨」也不准出口,終找到新加坡實驗室供貨,要經本港衞生署審批。他強調,治療需在蛆蟲首兩天生長時間進行,效果才好:「所以病人即時要用,就即時入貨。」
蛆蟲也有價,曾家傑透露,每樽蛆蟲約售港幣千元,由醫管局承擔費用。他又笑指,該治療始終有限制:「雖然我未遇過有病人拒絕,但始終唔係個個病人接受到。」
伊利沙伯醫院率先引入「蛆蟲生物清創法」,蛆蟲由無菌實驗室培植。
星洲「新鮮」空運來港
曾家傑指,早於世界大戰時外國已發現,若士兵傷口上有蟲,痊愈效果更好,相反無蟲的愈合情況較差。他憶述,○八年有醫生出席外國醫學會議,期間有外國專家建議引用蛆蟲生物清創法;當初醫院試從英、美國家引入蛆蟲,但因空運時間太長被拒,其後試過從韓國「入貨」也不准出口,終找到新加坡實驗室供貨,要經本港衞生署審批。他強調,治療需在蛆蟲首兩天生長時間進行,效果才好:「所以病人即時要用,就即時入貨。」
蛆蟲也有價,曾家傑透露,每樽蛆蟲約售港幣千元,由醫管局承擔費用。他又笑指,該治療始終有限制:「雖然我未遇過有病人拒絕,但始終唔係個個病人接受到。」
KateBush- 訪客
飯後步行 減患糖尿風險
長期在辦公室工作的人,經常會埋怨沒有時間做運動,影響健康,但澳洲研究發現,只需要在飯後每廿分鐘站起來,離開座位步行短短兩分鐘,便可減低血液中血糖水平近四分之一,亦可降低血液內胰島素水平。血糖及胰島素上升與糖尿病有關聯,今次研究雖未證實有關下降水平是否有利健康,但確定長時間坐着會影響健康。研究刊載於《糖尿病護理》期刊內。
澳洲貝克心臟病與糖尿病研究所對十九名超重成年人進行研究,要求他們在實驗室坐七小時,期間每小時量度他們的血糖和胰島素水平。參加者在兩小時後,飲一杯熱量七百六十三卡路里的高糖和高脂肪飲品,再坐五小時。每人每隔一至兩周,進行同類實驗共三次。他們在首次飲下該杯飲品後,只在休息時間洗澡;第二次在休息時每廿分鐘站起來步行兩分鐘;第三次實驗則在每廿分鐘,做約兩分鐘運動。
有效降低血糖胰島素
研究發現,參加者飲了該飲品後坐着一小時,每十分之一公升血液的血糖由九十毫克升至一百四十四毫克;若每廿分鐘步行一會,血糖水平只升至每十分之一公升血液有一百廿五毫克血糖。整體而言,參加者只要每廿分鐘做輕量運動,血糖水平較長時間坐着的,平均降低百分之廿四;若每廿分鐘進行中度至劇烈運動,血降水平更比坐着不動的人,降低近三成。
胰島素水平與血糖也相似,飲該飲品後兩小時胰島素達到高峰,但沒有活動組別的胰島素水平較長時間坐着和有活動兩組參加者高。研究人員承認沒足夠證據證實血糖和胰島素降三成對健康有好處,有美國學者指,同類研究並非顯示小休好處,而是長時間坐着威脅身體健康。
澳洲貝克心臟病與糖尿病研究所對十九名超重成年人進行研究,要求他們在實驗室坐七小時,期間每小時量度他們的血糖和胰島素水平。參加者在兩小時後,飲一杯熱量七百六十三卡路里的高糖和高脂肪飲品,再坐五小時。每人每隔一至兩周,進行同類實驗共三次。他們在首次飲下該杯飲品後,只在休息時間洗澡;第二次在休息時每廿分鐘站起來步行兩分鐘;第三次實驗則在每廿分鐘,做約兩分鐘運動。
有效降低血糖胰島素
研究發現,參加者飲了該飲品後坐着一小時,每十分之一公升血液的血糖由九十毫克升至一百四十四毫克;若每廿分鐘步行一會,血糖水平只升至每十分之一公升血液有一百廿五毫克血糖。整體而言,參加者只要每廿分鐘做輕量運動,血糖水平較長時間坐着的,平均降低百分之廿四;若每廿分鐘進行中度至劇烈運動,血降水平更比坐着不動的人,降低近三成。
胰島素水平與血糖也相似,飲該飲品後兩小時胰島素達到高峰,但沒有活動組別的胰島素水平較長時間坐着和有活動兩組參加者高。研究人員承認沒足夠證據證實血糖和胰島素降三成對健康有好處,有美國學者指,同類研究並非顯示小休好處,而是長時間坐着威脅身體健康。
KateBush- 訪客
ON9 >> 多吃白米增糖尿風險 哈佛研究 倡亞洲人多吃糙米
【明報專訊】哈佛大學一項大型研究顯示,吃白米太多會增加患糖尿病風險,尤以喜愛吃飯的亞洲人受影響最大。研究中的中國及日本對象群組,吃最多白米的一群患「二型糖尿病」的機會率,較吃白米最少的一群高出55%。研究建議亞洲人多吃較多纖維質的健康糙米,以保障健康。
營養師﹕白粥風險或更高
香港註冊營養師張翠芬稱,科學界已得悉白米的「升糖指數」較糙米高,對糖尿病人風險較大,因巿民吃白米較容易至血糖急劇上升而損害血管。她提醒,白粥的風險可較白米大,因白米煮爛變成粥後會易被人體吸收,故糖尿病人飲食要特別小心。
張翠芬指出,糖尿病人視乎體型,建議每餐不宜吃超過大半碗或一碗白米,並可逐步混入較健康的糙米,又或在餐單適量加入蔬菜、瘦肉碎等,以減少碳水化合物的吸收。
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就全球35萬人的飲食習慣,進行4至22年跟蹤研究,去年研究已發現每周至少吃5餐白米飯的美國成人,患二型糖尿病的機會率較每周僅吃一頓白米飯的高17%;若把三分之一白米換成健康糙米,可減二型糖尿風險16%。
料因加工後只餘澱粉質
哈佛研究人員在英國醫學期刊發表的最新數據,則指愈喜歡吃飯的國家受訪者,白米引起的糖尿病風險亦較高。在中國及日本研究對象中,吃最多白米的一群(每日吃3至4份白米),患二型糖尿病的機會率較吃最少白米的一群高55%。至於吃白米較少的美國及澳洲研究對象,吃白米最多及最少一群的患二型糖尿機會率只相差17%。
研究人員估計,白米的糖尿風險源於它經加工後只餘澱粉質,相對上較少加工的糙米含較豐富的纖維質、鎂及維他命,令升糖指數較低亦較健康。不過,研究人員強調並不是說單是多吃白米便易患糖尿病,因尚有其他食物或生活習慣亦會對健康有影響,未來將就此作更深入研究。
據美國疾控預防中心估計,全球約有3.5億名成人患二型糖尿,原因估計包括不良飲食習慣、肥胖、缺乏運動等。
營養師﹕白粥風險或更高
香港註冊營養師張翠芬稱,科學界已得悉白米的「升糖指數」較糙米高,對糖尿病人風險較大,因巿民吃白米較容易至血糖急劇上升而損害血管。她提醒,白粥的風險可較白米大,因白米煮爛變成粥後會易被人體吸收,故糖尿病人飲食要特別小心。
張翠芬指出,糖尿病人視乎體型,建議每餐不宜吃超過大半碗或一碗白米,並可逐步混入較健康的糙米,又或在餐單適量加入蔬菜、瘦肉碎等,以減少碳水化合物的吸收。
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就全球35萬人的飲食習慣,進行4至22年跟蹤研究,去年研究已發現每周至少吃5餐白米飯的美國成人,患二型糖尿病的機會率較每周僅吃一頓白米飯的高17%;若把三分之一白米換成健康糙米,可減二型糖尿風險16%。
料因加工後只餘澱粉質
哈佛研究人員在英國醫學期刊發表的最新數據,則指愈喜歡吃飯的國家受訪者,白米引起的糖尿病風險亦較高。在中國及日本研究對象中,吃最多白米的一群(每日吃3至4份白米),患二型糖尿病的機會率較吃最少白米的一群高55%。至於吃白米較少的美國及澳洲研究對象,吃白米最多及最少一群的患二型糖尿機會率只相差17%。
研究人員估計,白米的糖尿風險源於它經加工後只餘澱粉質,相對上較少加工的糙米含較豐富的纖維質、鎂及維他命,令升糖指數較低亦較健康。不過,研究人員強調並不是說單是多吃白米便易患糖尿病,因尚有其他食物或生活習慣亦會對健康有影響,未來將就此作更深入研究。
據美國疾控預防中心估計,全球約有3.5億名成人患二型糖尿,原因估計包括不良飲食習慣、肥胖、缺乏運動等。
???HOST- 訪客
糖尿唔食飯反效果
糖尿病患者除要靠藥物控制病情,控制飲食也極重要,但病人切忌過度戒口,致弄巧反拙。大埔那打素醫院每月都接獲病人因戒飯或不吃早餐,致血糖失控入院。該院糖尿病教育及護理中心近年舉辦煲湯班及太極班等,教導病人管理病情,食得健康之餘,不用擔心血糖「飄忽」。
記者:梁麗兒
糖尿病教育及護理中心 97年成立,由糖尿科護士教病人控制病情,包括「篤手指」驗血糖、注射胰島素、處理糖尿腳及飲食調控等秘訣,去年共 2,600人次接受服務。中心每一至兩年為病人做併發症檢查,去年共 1,600人作檢查,當中 50%有微血管併發症,如糖尿眼、糖尿腳等; 20%病人有大血管併發症,如心臟病、中風等。
亂食雜糧血糖上升
中心主任曾昭志指,人口老化、都市人肥胖、少運動等問題加劇,預計糖尿病患者持續增加。該院專科門診處理的糖尿病個案,由 09年 4,500人增至去年 5,000人。另有不少患者對戒口有誤解,「好多病人以為白飯糖份高,完全唔食飯,最後因唔夠飽,反而食多咗其他嘢,令血糖上升,其實身體都要澱粉質」。
常有病人戒吃早餐或早餐份量不足,做運動或體力勞動後致血糖低,引發頭暈或冒汗等症狀。該院每月都有數名病人因血糖失控入院,情況嚴重可影響大腦。中心護士會教病人如何計算食物糖份,如一名體重約 60公斤病人,正餐可吃 1碗至 1.5碗白飯,但須減吃其他糖份高食物。
多吃蘋果少吃提子
鍾女士現年 46歲, 20年前首次懷孕時確診糖尿病要注射胰島素。患病初期,因未掌握節制飲食技巧,曾因「食唔夠早餐去做運動」,致冒汗等低血糖症狀。她呼籲病友以樂觀心態面對,飲食貼士包括飲熱檸茶不加糖、吃走油蔬菜;多吃蘋果及橙、少吃提子等糖份高生果。她完成中心舉辦的太極班後,定期約同學耍太極,分享控制病情心得。
飲食十訣
1.汽水甜品要識揀,選用代糖一樣盞
2.無論我想食啲乜,每餐應有澱粉質
3.搣脂搣皮搣內臟
4.煮餸少油唔使慌
5.餐餐食菜易飽肚,大便暢通腸胃好
6.水果甜度要分清,調校份量至精靈
7.魚又係肉,蛋都當肉;食魚食肉,食五至六両*
8.老火湯、滾清湯,去肥隔渣實健康
9.出街食飯少茨汁,走油走甜先至得
10.餐餐定時係最好,隨意零食要 Say No
*即魚也屬肉類,病人每天整體只可進食五至六両肉類
資料來源:大埔那打素醫院
記者:梁麗兒
糖尿病教育及護理中心 97年成立,由糖尿科護士教病人控制病情,包括「篤手指」驗血糖、注射胰島素、處理糖尿腳及飲食調控等秘訣,去年共 2,600人次接受服務。中心每一至兩年為病人做併發症檢查,去年共 1,600人作檢查,當中 50%有微血管併發症,如糖尿眼、糖尿腳等; 20%病人有大血管併發症,如心臟病、中風等。
亂食雜糧血糖上升
中心主任曾昭志指,人口老化、都市人肥胖、少運動等問題加劇,預計糖尿病患者持續增加。該院專科門診處理的糖尿病個案,由 09年 4,500人增至去年 5,000人。另有不少患者對戒口有誤解,「好多病人以為白飯糖份高,完全唔食飯,最後因唔夠飽,反而食多咗其他嘢,令血糖上升,其實身體都要澱粉質」。
常有病人戒吃早餐或早餐份量不足,做運動或體力勞動後致血糖低,引發頭暈或冒汗等症狀。該院每月都有數名病人因血糖失控入院,情況嚴重可影響大腦。中心護士會教病人如何計算食物糖份,如一名體重約 60公斤病人,正餐可吃 1碗至 1.5碗白飯,但須減吃其他糖份高食物。
多吃蘋果少吃提子
鍾女士現年 46歲, 20年前首次懷孕時確診糖尿病要注射胰島素。患病初期,因未掌握節制飲食技巧,曾因「食唔夠早餐去做運動」,致冒汗等低血糖症狀。她呼籲病友以樂觀心態面對,飲食貼士包括飲熱檸茶不加糖、吃走油蔬菜;多吃蘋果及橙、少吃提子等糖份高生果。她完成中心舉辦的太極班後,定期約同學耍太極,分享控制病情心得。
飲食十訣
1.汽水甜品要識揀,選用代糖一樣盞
2.無論我想食啲乜,每餐應有澱粉質
3.搣脂搣皮搣內臟
4.煮餸少油唔使慌
5.餐餐食菜易飽肚,大便暢通腸胃好
6.水果甜度要分清,調校份量至精靈
7.魚又係肉,蛋都當肉;食魚食肉,食五至六両*
8.老火湯、滾清湯,去肥隔渣實健康
9.出街食飯少茨汁,走油走甜先至得
10.餐餐定時係最好,隨意零食要 Say No
*即魚也屬肉類,病人每天整體只可進食五至六両肉類
資料來源:大埔那打素醫院
KateBush- 訪客
睡眠不定時增糖尿風險
「唔夠瞓」或日夜顛倒的生活不但會致肥,更有機會導致患上糖尿病。美國哈佛大學研究顯示,每天睡眠時間不足五個半小時的人士,其胰臟分泌胰島素會減少三分之一,新陳代謝率亦會減慢百分之八。由於新陳代謝減慢,人體燃燒的卡路里亦會因而減少,如情況持續,一年便可令體重增加十二點五磅。
胰島素分泌減逾三成
哈佛大學向二十一名健康男女進行測試,每天只容許他們睡覺五個半小時,他們可於早上或晚間任何時段睡覺,以仿照需輪更僱員的生活模式,有關實驗並持續三個星期。結果發現,他們在正常進餐後,胰臟分泌胰島素減少三分之一,新陳代謝率亦減慢百分之八。
研究人員Orfeu Buxton指出,人體如不按照生理時鐘睡覺、進食或活動,會出現晝夜節律失調,故當人「唔夠瞓」或日夜顛倒,生理時鐘便會被擾亂,令胰臟不能分泌出足夠的胰島素,人體內的血糖便會較長時間維持於高水平,增加患上糖尿病的風險。
胰島素分泌減逾三成
哈佛大學向二十一名健康男女進行測試,每天只容許他們睡覺五個半小時,他們可於早上或晚間任何時段睡覺,以仿照需輪更僱員的生活模式,有關實驗並持續三個星期。結果發現,他們在正常進餐後,胰臟分泌胰島素減少三分之一,新陳代謝率亦減慢百分之八。
研究人員Orfeu Buxton指出,人體如不按照生理時鐘睡覺、進食或活動,會出現晝夜節律失調,故當人「唔夠瞓」或日夜顛倒,生理時鐘便會被擾亂,令胰臟不能分泌出足夠的胰島素,人體內的血糖便會較長時間維持於高水平,增加患上糖尿病的風險。
KateBush- 訪客
糖尿兒童化 一世要打針
糖尿病已成嚴峻公共健康威脅,去年全球三億六千多萬人患病,估計至二○三○年增至五億五千萬人。美國糖尿病協會最新公布一項兒童糖尿病研究有驚人發現,兒童及青少年的糖尿病惡化速度遠超預期,傳統藥物只對不足半數病童有效,四成半病童發病不足一年已需要使用胰島素,或要一世打胰島素針。汽水及油炸食品等快餐文化導致當地兒童肥胖問題加劇,與之相關的二型糖尿病佔整體兒童糖尿病新症的比例,由數十年前僅百分之三升至現時的五成。糖尿病兒童化,美國每三名兒童有一人終生面對糖尿病風險。研究結果對香港有重要啟示,肥胖兒童趨增,面對同樣威脅,本港糖尿病專家對此感憂慮。
領導「TODAY」研究的Zeitler教授(中)指,兒童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惡化速度驚人,數年已可引發高血壓等健康問題。
專家齊集 本報獲邀出席
東方報業集團記者獲邀出席於費城舉行的美國糖尿病協會(ADA)第七十二屆研討會,為香港唯一傳媒代表。今屆ADA會議雲集全球一萬四千多名頂尖糖尿病專家,兒童及青少年糖尿病成為會議焦點之一。
過往兒童糖尿病以一型為主,即免疫系統失常導致胰島素分泌不足所致,惟隨着兒童肥胖問題加劇,兒童罹患二型糖尿病增加。香港糖尿聯會主席、中文大學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教授馬青雲引述香港兒科學會調查顯示,本港兒童患二型糖尿病個案,由九七年至○七年間急升十倍,將逐漸成為主流。他指糖尿病患者通常有肥胖、高血壓及高膽固醇等問題,兒童患者到廿多歲時可能已須服用血壓藥、糖尿藥等多種藥物,加上傳統藥物效果欠佳,增加治療難度。
HHDC為美國知名的綜合糖尿病中心,圖為中心兒科糖尿病主管Copeland為兒童檢測。(HHDC提供)
極速惡化 靠胰島素控制
由全美十二間醫療中心進行的「TODAY Study」,是迄今測試兒童糖尿病治療效果的最大型研究,同時分析兒童患者的病情進展。研究人員將七百名十至十七歲、兩年內確診二型糖尿病的兒童及青少年分成三組,一組只服傳統降血糖藥「二甲雙胍類」;其餘兩組則在傳統藥物外,分別加入新型糖尿藥「羅格列胴」,或配合運動及飲食等生活模式治療。
專家發現,兒童及青少年的二型糖尿病惡化速度驚人,四成半人在平均十一個半月後已血糖失控或需轉用胰島素。不足四年內,患高血壓的兒童由一成一升至三成三,三酸甘油酯過高的比率,由一成八增至兩成八,有輕微蛋白尿的由百分之六增至一成七。但是治療成效欠佳,傳統藥物的一組,失敗率高達五成一;加入新糖尿藥雖可顯著提升療效,但失敗率仍有三成六;生活模式治療可有效減磅,惟對控制血糖無明顯幫助。
領導研究的科羅拉多州大學兒科教授Phil Zeitler指,這批兒童患病後短時間已出現多種健康問題,他們或在十至二十年內已有各種併發症,對社會造成沉重負擔。參與研究的Harold Hamm Diabetes Center兒科計劃總監Kenneth Copeland指,雖然新藥可提升療效,惟該藥被指有心血管副作用,數年前受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限制,現階段只建議兒童糖尿病惡化應及早考慮用胰島素。
特派記者陳紹恒 美國費城報道
領導「TODAY」研究的Zeitler教授(中)指,兒童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惡化速度驚人,數年已可引發高血壓等健康問題。
專家齊集 本報獲邀出席
東方報業集團記者獲邀出席於費城舉行的美國糖尿病協會(ADA)第七十二屆研討會,為香港唯一傳媒代表。今屆ADA會議雲集全球一萬四千多名頂尖糖尿病專家,兒童及青少年糖尿病成為會議焦點之一。
過往兒童糖尿病以一型為主,即免疫系統失常導致胰島素分泌不足所致,惟隨着兒童肥胖問題加劇,兒童罹患二型糖尿病增加。香港糖尿聯會主席、中文大學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教授馬青雲引述香港兒科學會調查顯示,本港兒童患二型糖尿病個案,由九七年至○七年間急升十倍,將逐漸成為主流。他指糖尿病患者通常有肥胖、高血壓及高膽固醇等問題,兒童患者到廿多歲時可能已須服用血壓藥、糖尿藥等多種藥物,加上傳統藥物效果欠佳,增加治療難度。
HHDC為美國知名的綜合糖尿病中心,圖為中心兒科糖尿病主管Copeland為兒童檢測。(HHDC提供)
極速惡化 靠胰島素控制
由全美十二間醫療中心進行的「TODAY Study」,是迄今測試兒童糖尿病治療效果的最大型研究,同時分析兒童患者的病情進展。研究人員將七百名十至十七歲、兩年內確診二型糖尿病的兒童及青少年分成三組,一組只服傳統降血糖藥「二甲雙胍類」;其餘兩組則在傳統藥物外,分別加入新型糖尿藥「羅格列胴」,或配合運動及飲食等生活模式治療。
專家發現,兒童及青少年的二型糖尿病惡化速度驚人,四成半人在平均十一個半月後已血糖失控或需轉用胰島素。不足四年內,患高血壓的兒童由一成一升至三成三,三酸甘油酯過高的比率,由一成八增至兩成八,有輕微蛋白尿的由百分之六增至一成七。但是治療成效欠佳,傳統藥物的一組,失敗率高達五成一;加入新糖尿藥雖可顯著提升療效,但失敗率仍有三成六;生活模式治療可有效減磅,惟對控制血糖無明顯幫助。
領導研究的科羅拉多州大學兒科教授Phil Zeitler指,這批兒童患病後短時間已出現多種健康問題,他們或在十至二十年內已有各種併發症,對社會造成沉重負擔。參與研究的Harold Hamm Diabetes Center兒科計劃總監Kenneth Copeland指,雖然新藥可提升療效,惟該藥被指有心血管副作用,數年前受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限制,現階段只建議兒童糖尿病惡化應及早考慮用胰島素。
特派記者陳紹恒 美國費城報道
KateBush- 訪客
「糖尿諾獎」激發治療新希望
糖尿病纏擾患者一生,至今仍未有根治方法。為激勵科學界發掘治療新希望,美國著名糖尿病中心HHDC宣布設立獎金達二十五萬美元(約一百九十五萬港元)的「糖尿病諾貝爾獎」,表揚於糖尿病領域有卓越貢獻的科研人員,將於明年公布首屆得獎者。
本身患糖尿病的美國大亨Harold Hamm捐款設立「糖尿病諾貝爾獎」,激勵科學界早日研發治愈糖尿病方法。
致失明腎衰竭截肢
HHDC為全球知名的綜合糖尿病中心,附屬於俄克拉何馬大學,兼具科研及治療角色。該中心於本月初美國糖尿病協會研討會揭幕前夕宣布,設立「國際糖尿病生物醫學研究獎」,以表揚開創性的糖尿病研究。
俄克拉何馬大學校長David Boren指,糖尿病已成全球性威脅,是腎衰竭、失明、截肢及心血管疾病的主因之一,希望獎項可激發科學界尋求治療突破。他指將於今年下半年設立評審委員會,由國際權威糖尿病專家組成,委員會將擬定初選名單,其後逐一詳細審視,明年首季宣布最終結果。獲獎者可以是個人、團隊或學術機構,最重要是科研成果對於「根治糖尿病」有重要意義。他指之後會每兩年頒獎一次,獎金達二十五萬美元,為同類獎項中最高,形容有如「糖尿病諾貝爾獎」。
該獎項由美國石油及能源勘探生產商「大陸資源」主席Harold Hamm捐款設立,HHDC亦是在他捐助下成立。
患病巨富捐助成立
位列《福布斯》美國財富榜第三十位的Harold Hamm是二型糖尿病患者,他約十年前接受身體檢查時確診,坦言該病令他大為沮喪,生活模式完全改變,現時每早起床要驗血糖指數,亦要接受藥物治療。這促使他投身慈善事業,特別大力資助糖尿病科研,希望設立獎項有助學術界早日找出完全治愈糖尿病的方法,讓眾多患者脫離痛苦。
本身患糖尿病的美國大亨Harold Hamm捐款設立「糖尿病諾貝爾獎」,激勵科學界早日研發治愈糖尿病方法。
致失明腎衰竭截肢
HHDC為全球知名的綜合糖尿病中心,附屬於俄克拉何馬大學,兼具科研及治療角色。該中心於本月初美國糖尿病協會研討會揭幕前夕宣布,設立「國際糖尿病生物醫學研究獎」,以表揚開創性的糖尿病研究。
俄克拉何馬大學校長David Boren指,糖尿病已成全球性威脅,是腎衰竭、失明、截肢及心血管疾病的主因之一,希望獎項可激發科學界尋求治療突破。他指將於今年下半年設立評審委員會,由國際權威糖尿病專家組成,委員會將擬定初選名單,其後逐一詳細審視,明年首季宣布最終結果。獲獎者可以是個人、團隊或學術機構,最重要是科研成果對於「根治糖尿病」有重要意義。他指之後會每兩年頒獎一次,獎金達二十五萬美元,為同類獎項中最高,形容有如「糖尿病諾貝爾獎」。
該獎項由美國石油及能源勘探生產商「大陸資源」主席Harold Hamm捐款設立,HHDC亦是在他捐助下成立。
患病巨富捐助成立
位列《福布斯》美國財富榜第三十位的Harold Hamm是二型糖尿病患者,他約十年前接受身體檢查時確診,坦言該病令他大為沮喪,生活模式完全改變,現時每早起床要驗血糖指數,亦要接受藥物治療。這促使他投身慈善事業,特別大力資助糖尿病科研,希望設立獎項有助學術界早日找出完全治愈糖尿病的方法,讓眾多患者脫離痛苦。
KateBush- 訪客
兒童二型糖尿10年升10倍
香港估計有多達七十萬名糖尿病患者,九成已確診個案由公立醫院照顧。有公院資深內科醫生指出,近年觀察到本港兒童及青少年二型糖尿病個案大幅飆升,新症於十年間由三宗增至逾三十宗,相信最快五年後,兒童二型糖尿病個案將追至與一型糖尿病呈「五五之比」。肥胖是兒童病例急升的主因,未來有必要加強針對改善兒童不良生活習慣的公眾教育。
肥胖種下病根,小心患上糖尿病!(陸智豪攝)
醫管局糖尿病中央統籌委員會主席楊鐸輝指,公院求診的糖尿病患者已由○三至○四年度約十五萬人,攀升至上年度逾三十二萬人,九成半屬二型糖尿病。雖然十八歲以下患者僅佔百分之零點二,但仍不容忽視。九七年公院兒童糖尿病新症中,約二十宗屬一型,僅三宗屬二型;到○七年一型略增至廿三宗,二型卻已激增至三十多宗。截至○七年,公院共有五百五十三名兒童及青少年糖尿病患者,一型及二型為六比四,相信現時整體病例已超過六百宗,二型比例已升至佔四成多,估計再過五至六年,一型及二型各佔三百五十宗,之後二型成主流。
肥胖與二型糖尿病息息相關,據衞生署數字,香港小學生過重及肥胖比率由九七/九八年度佔一成六,增至○七/○八年度的兩成一,同期港童二型糖尿病平均發病率為每十萬人有二點一人。楊鐸輝警告,若快餐文化及缺乏運動等問題持續,香港很大機會步日本及台灣等地後塵,這些地區的兒童二型糖尿病發病率已升至每十萬人逾六人。
糖尿聯會推行「遠離糖尿」計劃,向三十多間小學逾兩萬名學童灌輸健康知識。(香港糖尿聯會提供)
病情較成人更難控制
兒童糖尿病的病情較成人更難控制,因患糖尿病時間愈長,出現併發症風險愈大,其次由於兒童未必理解病情嚴重性,要他們嚴格遵守健康生活模式有難度。身兼香港糖尿聯會委員的楊鐸輝呼籲,港府及社會各界加強對兒童的預防教育,例如聯會○九年至去年於卅六間小學推行「遠離糖尿」行動,向逾二萬名小學生灌輸健康知識,並為肥胖兒童舉辦運動班及約見營養師等,協助他們控制體重。
肥胖種下病根,小心患上糖尿病!(陸智豪攝)
醫管局糖尿病中央統籌委員會主席楊鐸輝指,公院求診的糖尿病患者已由○三至○四年度約十五萬人,攀升至上年度逾三十二萬人,九成半屬二型糖尿病。雖然十八歲以下患者僅佔百分之零點二,但仍不容忽視。九七年公院兒童糖尿病新症中,約二十宗屬一型,僅三宗屬二型;到○七年一型略增至廿三宗,二型卻已激增至三十多宗。截至○七年,公院共有五百五十三名兒童及青少年糖尿病患者,一型及二型為六比四,相信現時整體病例已超過六百宗,二型比例已升至佔四成多,估計再過五至六年,一型及二型各佔三百五十宗,之後二型成主流。
肥胖與二型糖尿病息息相關,據衞生署數字,香港小學生過重及肥胖比率由九七/九八年度佔一成六,增至○七/○八年度的兩成一,同期港童二型糖尿病平均發病率為每十萬人有二點一人。楊鐸輝警告,若快餐文化及缺乏運動等問題持續,香港很大機會步日本及台灣等地後塵,這些地區的兒童二型糖尿病發病率已升至每十萬人逾六人。
糖尿聯會推行「遠離糖尿」計劃,向三十多間小學逾兩萬名學童灌輸健康知識。(香港糖尿聯會提供)
病情較成人更難控制
兒童糖尿病的病情較成人更難控制,因患糖尿病時間愈長,出現併發症風險愈大,其次由於兒童未必理解病情嚴重性,要他們嚴格遵守健康生活模式有難度。身兼香港糖尿聯會委員的楊鐸輝呼籲,港府及社會各界加強對兒童的預防教育,例如聯會○九年至去年於卅六間小學推行「遠離糖尿」行動,向逾二萬名小學生灌輸健康知識,並為肥胖兒童舉辦運動班及約見營養師等,協助他們控制體重。
KateBush- 訪客
中藥針灸減肥奏效 患糖尿風險降60%
香港肥胖人口漸增,醫院管理局回顧文獻研究,發現使用中藥及針灸治療肥胖,分別能減重五點八二公斤及四點一公斤;研究又發現,中藥及針灸對比起安慰劑或改變生活習慣,可減重約兩公斤及體重指標每平方米減半公斤。該局建議中醫師參考常用的中藥如黃芪、大黃等,及穴位如足三里等,但需為求診者具體情況辨證論治,制訂適合治療方案。
中醫常在小腿「足三里」穴針灸,治理消化不良、泄瀉、便秘及水腫等,可調整體重。
全港肥胖人口多達一百五十萬人,伴隨包括高血壓、心臟病、高膽固醇、糖尿病、腦血管病等慢性病。醫管局委託中大進行為期一年,中藥及針灸對治療肥胖的醫學文獻研究回顧,評估中藥治療的成效及安全。在二千五百多份相關研究論文中,最後篩選出九十六份隨機對照實驗的研究報告作系統回顧。
研究歸納數據顯示,中醫因肥胖患者體質不同,常診斷為痰濕、脾虛、胃熱、肝鬱及腎虛等類型;分別以化濕、健脾、清胃、疏肝、補腎及益氣活血方法治療,而藥方中常見黃芪、山楂、大黃、白朮等中藥。至於穴位治療,最常用有三陰交、足三里、及天樞等;而耳穴則以飢點、神門及脾穴最普遍。
黃芪
大黃
效果似西藥 副作用少
中大醫學院助理院長陳重娥指,利用西藥控制體重或有腸道不適、增加心率及血壓等副作用,亦會令患者產生負面情緒,中藥減肥效果相若,但副作用較少。總結兩周至四個月的治療期,中藥及穴位對比安慰劑或生活習慣的改變,可減重約兩公斤及體重指標每平方米下降半公斤,有統計學上的意義。又有研究指,超重及肥胖人士體重減少百分之五至十,患糖尿病風險下降約六成,相信中醫治療能改善肥胖人士的疾病風險。中大中醫學院中醫臨床研究中心中醫服務主任郭元琦教授指,中藥及針灸治療肥胖由來已久,市面上用化瘀活血中藥「王不留行籽」製成的耳珠貼,連續貼在耳朵穴位四、五天,亦收到減肥功效。郭強調,肥胖原因十分複雜,個人體質寒熱虛實各不同,患者須經註冊中醫診治辨症,才能對症下藥。
醫管局中醫及中西醫結合服務主管謝達之指,未來三個月會進行臨床研究,在各門診分析肥胖患者類型,以便全面制訂針對性的研究計劃。
中醫常在小腿「足三里」穴針灸,治理消化不良、泄瀉、便秘及水腫等,可調整體重。
全港肥胖人口多達一百五十萬人,伴隨包括高血壓、心臟病、高膽固醇、糖尿病、腦血管病等慢性病。醫管局委託中大進行為期一年,中藥及針灸對治療肥胖的醫學文獻研究回顧,評估中藥治療的成效及安全。在二千五百多份相關研究論文中,最後篩選出九十六份隨機對照實驗的研究報告作系統回顧。
研究歸納數據顯示,中醫因肥胖患者體質不同,常診斷為痰濕、脾虛、胃熱、肝鬱及腎虛等類型;分別以化濕、健脾、清胃、疏肝、補腎及益氣活血方法治療,而藥方中常見黃芪、山楂、大黃、白朮等中藥。至於穴位治療,最常用有三陰交、足三里、及天樞等;而耳穴則以飢點、神門及脾穴最普遍。
黃芪
大黃
效果似西藥 副作用少
中大醫學院助理院長陳重娥指,利用西藥控制體重或有腸道不適、增加心率及血壓等副作用,亦會令患者產生負面情緒,中藥減肥效果相若,但副作用較少。總結兩周至四個月的治療期,中藥及穴位對比安慰劑或生活習慣的改變,可減重約兩公斤及體重指標每平方米下降半公斤,有統計學上的意義。又有研究指,超重及肥胖人士體重減少百分之五至十,患糖尿病風險下降約六成,相信中醫治療能改善肥胖人士的疾病風險。中大中醫學院中醫臨床研究中心中醫服務主任郭元琦教授指,中藥及針灸治療肥胖由來已久,市面上用化瘀活血中藥「王不留行籽」製成的耳珠貼,連續貼在耳朵穴位四、五天,亦收到減肥功效。郭強調,肥胖原因十分複雜,個人體質寒熱虛實各不同,患者須經註冊中醫診治辨症,才能對症下藥。
醫管局中醫及中西醫結合服務主管謝達之指,未來三個月會進行臨床研究,在各門診分析肥胖患者類型,以便全面制訂針對性的研究計劃。
KateBush- 訪客
胰島素注射隨時Out
科學家研究糖尿病新療法出現突破。荷蘭及美國兩地的專家聯手研製出一種一型糖尿病DNA疫苗,初步具有成效,冀長遠免除病人每天注射胰島素之苦。有份參與研究的荷蘭萊登大學醫學中心專家表示,疫苗由載有DNA的質體組成,它可重新改變免疫系統的運作,踢走對胰臟有害的細胞,令其恢復正常功能,包括讓身體有足夠胰島素,控制血糖水平。
兩校邀請了80名一型糖尿病人參與研究,持續12星期、每星期注射一次疫苗,結果顯示病人體內製造胰島素的細胞有上升。專家正計劃進行另一項研究,預計有200人參與,分析疫苗對年輕病人的效用。
兩校邀請了80名一型糖尿病人參與研究,持續12星期、每星期注射一次疫苗,結果顯示病人體內製造胰島素的細胞有上升。專家正計劃進行另一項研究,預計有200人參與,分析疫苗對年輕病人的效用。
KateBush- 訪客
糖尿病或半歲定八十
嬰兒半歲前曾受感染,隨時誘發一型糖尿病。德國一項研究跟進148名初生嬰兒3年,他們均是近親患有糖尿病的高危一族。在研究期內,嬰兒的父母需定期填寫問卷,記錄子女感染、發燒等各項症狀及用藥資料。在三年間,共記錄到1,245宗感染,逾半為上呼吸道感染,也有257宗屬腸胃感染。
研究顯示,在出生首半年曾感染的嬰兒,誘發一型糖尿病的風險較沒有感染的嬰兒高近一倍,若感染是在6至12個月發生,風險下跌至34%,一歲以後才感染則不會增加一型糖尿病風險。研究估計感染會改變幼嬰的免疫系統,或是令糖尿病發作的關鍵。
研究顯示,在出生首半年曾感染的嬰兒,誘發一型糖尿病的風險較沒有感染的嬰兒高近一倍,若感染是在6至12個月發生,風險下跌至34%,一歲以後才感染則不會增加一型糖尿病風險。研究估計感染會改變幼嬰的免疫系統,或是令糖尿病發作的關鍵。
KateBush- 訪客
每日運動30分鐘 糖尿風險減半
根據世界衞生組織指引,凡空腹血糖值界乎於6.1至7 mmol/L,均是空腹血糖受損患者,亦名「前期糖尿病」。美國糖尿病學會資料顯示,此組群中有近七成人會惡化為「二型糖尿病」,患者往往要終身依賴口服藥,或注射胰島素控制病情;其患上心臟病、中風、腎衰竭、肢體壞疽等的風險,亦較非糖尿病患者高。研究證明,糖尿病患者死亡的總風險比非患糖尿病的同齡人增加一倍。
定期監察 延緩病情
現時,醫學界力主在空腹血糖受損期,便要積極介入。雖然我們不能改變部分糖尿病的致病因素,包括種族、年齡、遺傳因子等,但我們能透過改善飲食、生活方式、增加運動量,從而消除過重、中央肥胖等致病風險。據美國糖尿病學會研究,每天三十分鐘中度運動,如急步行,或能改善過重及中央肥胖;身高體重指數和腰圍回復至正常或接近正常,便能把患二型糖尿病的風險減半;再配合定期的監察,定可阻止或延遲病情惡化。
「空腹血糖受損」絕對是一種健康「危機」,但同時亦是化險為夷的「良機」。偏高的血糖值,有助警示健康正備受威脅,只要把握此過渡期「對症下藥」,情況定可改善。查詢詳情,歡迎致電聖雅各福群會綜合醫療保健中心2835 4339。
聖雅各福群會綜合醫療保健中心註冊護士梁穎愉
定期監察 延緩病情
現時,醫學界力主在空腹血糖受損期,便要積極介入。雖然我們不能改變部分糖尿病的致病因素,包括種族、年齡、遺傳因子等,但我們能透過改善飲食、生活方式、增加運動量,從而消除過重、中央肥胖等致病風險。據美國糖尿病學會研究,每天三十分鐘中度運動,如急步行,或能改善過重及中央肥胖;身高體重指數和腰圍回復至正常或接近正常,便能把患二型糖尿病的風險減半;再配合定期的監察,定可阻止或延遲病情惡化。
「空腹血糖受損」絕對是一種健康「危機」,但同時亦是化險為夷的「良機」。偏高的血糖值,有助警示健康正備受威脅,只要把握此過渡期「對症下藥」,情況定可改善。查詢詳情,歡迎致電聖雅各福群會綜合醫療保健中心2835 4339。
聖雅各福群會綜合醫療保健中心註冊護士梁穎愉
KateBush- 訪客
坐得耐行吓 減患糖尿風險
上班族長時間坐着工作,久而久之會損害健康。新西蘭一項最新研究顯示,打工仔每坐半小時便站起身小休,並只需步行不多過兩分鐘,已可顯著降低血糖及胰島素水平,有助預防糖尿病,效果甚至比散步半小時更佳。
比散步更佳
新西蘭奧塔哥大學的學者近日在《美國臨床營養學期刊》發表報告,他們招募了七十名健康成年人參與實驗,在第一部分實驗,參加者只坐着九個小時,並在實驗開始後一小時、四小時及七小時會食用流質代餐,研究人員隨即量度他們的餐後血糖及胰島素水平。第二部分實驗,參加者先散步半小時,之後才坐九小時,並重複第一部分實驗內容。最後一部分實驗,同樣安排參加者坐九小時,但每隔半小時便站起身,每次步行一分四十秒。
結果發現,每坐半小時便起身稍作步行,可明顯降低參加者體內血糖及胰島素水平,意味可減低患二型糖尿病的風險,效果甚至比連續散步半小時更好。
負責的學者指出,今次研究與一項於前年發布的調查相互呼應,該項研究指若上班族有較多起身舒展筋骨的機會,體內的「好膽固醇」水平會較高,今次結果亦顯示頻密、定時地活動身體,比連續運動更能控制血糖。
比散步更佳
新西蘭奧塔哥大學的學者近日在《美國臨床營養學期刊》發表報告,他們招募了七十名健康成年人參與實驗,在第一部分實驗,參加者只坐着九個小時,並在實驗開始後一小時、四小時及七小時會食用流質代餐,研究人員隨即量度他們的餐後血糖及胰島素水平。第二部分實驗,參加者先散步半小時,之後才坐九小時,並重複第一部分實驗內容。最後一部分實驗,同樣安排參加者坐九小時,但每隔半小時便站起身,每次步行一分四十秒。
結果發現,每坐半小時便起身稍作步行,可明顯降低參加者體內血糖及胰島素水平,意味可減低患二型糖尿病的風險,效果甚至比連續散步半小時更好。
負責的學者指出,今次研究與一項於前年發布的調查相互呼應,該項研究指若上班族有較多起身舒展筋骨的機會,體內的「好膽固醇」水平會較高,今次結果亦顯示頻密、定時地活動身體,比連續運動更能控制血糖。
KateBush- 訪客
認識糖尿病治療
糖尿病打針好還是口服藥好?答案要視乎病人是一型還是二型糖尿病,一型糖尿病患者不能產生胰島素,並大多數在20歲前便確診,所以必須用胰島素治療。
治療糖尿病的藥物主要有3類,包括口服藥物、非胰島素注射藥物、胰島素(需要皮下注射)。口服藥物是專門治療二型糖尿病,因這些藥物的正常運作是有賴患者體內仍然能夠產生一定份量的胰島素,若患者體內不能產生或產生的胰島素太少,例如患有一型糖尿病或患病超過10年的二型糖尿病人,便較適宜用胰島素治療。
一些常見的口服藥物包括磺胺尿類、雙胍、噻唑烷二酮、葡萄糖苷酶抑製劑、二啲基啲酶4抑制劑(DPP-4抑制劑)、餐時血糖調節劑(如Repaglinide)。這些藥物都是透過多種不同方式降低血糖,一些刺激胰臟泵出更多的胰島素,一些幫胰島素使血糖減慢流出血液,更容易進入細胞,其他口服降糖藥延緩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幫助穩定血糖。
新藥延遲胃釋放食物
非胰島素注射的糖尿病藥物,在香港註冊只有Exenatide,是一種較新的治療二型糖尿病藥物,能增加胰島素的產生和延遲胃釋放食物到腸道的時間。
胰島素是由胰臟分泌的荷爾蒙,主要治療一型糖尿病患者,和使用其他藥物但血糖未如理想的二型糖尿病患者。常用的胰島素有很多種類,包括長效、中效和短效,所以醫生會按患者身體狀況和需要選擇。
隔周三刊出
撰文:香港復康會適健中心專業顧問陳卓人醫生
網頁:http://www.hkwellness.org
■口服藥物透過多種不同方式降低血糖。
治療糖尿病的藥物主要有3類,包括口服藥物、非胰島素注射藥物、胰島素(需要皮下注射)。口服藥物是專門治療二型糖尿病,因這些藥物的正常運作是有賴患者體內仍然能夠產生一定份量的胰島素,若患者體內不能產生或產生的胰島素太少,例如患有一型糖尿病或患病超過10年的二型糖尿病人,便較適宜用胰島素治療。
一些常見的口服藥物包括磺胺尿類、雙胍、噻唑烷二酮、葡萄糖苷酶抑製劑、二啲基啲酶4抑制劑(DPP-4抑制劑)、餐時血糖調節劑(如Repaglinide)。這些藥物都是透過多種不同方式降低血糖,一些刺激胰臟泵出更多的胰島素,一些幫胰島素使血糖減慢流出血液,更容易進入細胞,其他口服降糖藥延緩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幫助穩定血糖。
新藥延遲胃釋放食物
非胰島素注射的糖尿病藥物,在香港註冊只有Exenatide,是一種較新的治療二型糖尿病藥物,能增加胰島素的產生和延遲胃釋放食物到腸道的時間。
胰島素是由胰臟分泌的荷爾蒙,主要治療一型糖尿病患者,和使用其他藥物但血糖未如理想的二型糖尿病患者。常用的胰島素有很多種類,包括長效、中效和短效,所以醫生會按患者身體狀況和需要選擇。
隔周三刊出
撰文:香港復康會適健中心專業顧問陳卓人醫生
網頁:http://www.hkwellness.org
■口服藥物透過多種不同方式降低血糖。
p-ma- 文章數 : 956
注冊日期 : 2009-12-02
糖尿病人患胰臟癌風險增半
本港目前約有七十多萬名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更往往伴隨多種併發症,胰臟癌便是其中之一。有外科專科醫生指出,糖尿病患者患上胰臟癌風險比常人高一半,五十歲以上才發病的二型糖尿病患者,患胰臟癌風險更高。不幸的是,胰臟癌死亡率極之高,有外科專科醫生指出,由於早期胰臟癌症狀不明顯,確診時往往已是晚期,因此胰臟癌的存活率不足一成。
「隱形殺手」 多晚期始確診
今日是「世界胰臟癌日」,香港綜合腫瘤中心醫務總監兼外科專科醫生潘冬平昨指出,在眾多癌症之中,胰臟癌最不為人熟悉,但它與糖尿病息息相關,高達三分之二的胰臟癌患者同時患有糖尿病,胰臟癌患者的糖尿病發病率較常人高出七倍。胰臟癌更是「隱形殺手」,待腫瘤擴散至其他器官後,才有較明顯症狀,例如腹痛、嘔吐及黃疸等,但此時大多已為晚期。
五十多歲的許女士去年年尾出現胃痛、消化不良及小便茶色等症狀,醫生初時誤診為肝病及胃病。直至做第二次膽管化驗,才確診為二期胰臟癌,且發現同患一期直腸癌,幸腫瘤未擴散,做外科手術切除胰頭十二指腸及直腸後,現已康復。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謝耀昌表示,胰臟癌症狀與其他疾病十分相似,例如胃病,令到很多潛在患者忽略了胰臟癌風險信號。他建議要從糖尿病患者着手,有助及早識別早期胰臟癌。另有家族病史、肥胖、吸煙及大量進食紅肉或加工肉類人士,同樣是胰臟癌高危一族,要每隔半年至一年抽血化驗癌症指標,以免延誤醫治。
「隱形殺手」 多晚期始確診
今日是「世界胰臟癌日」,香港綜合腫瘤中心醫務總監兼外科專科醫生潘冬平昨指出,在眾多癌症之中,胰臟癌最不為人熟悉,但它與糖尿病息息相關,高達三分之二的胰臟癌患者同時患有糖尿病,胰臟癌患者的糖尿病發病率較常人高出七倍。胰臟癌更是「隱形殺手」,待腫瘤擴散至其他器官後,才有較明顯症狀,例如腹痛、嘔吐及黃疸等,但此時大多已為晚期。
五十多歲的許女士去年年尾出現胃痛、消化不良及小便茶色等症狀,醫生初時誤診為肝病及胃病。直至做第二次膽管化驗,才確診為二期胰臟癌,且發現同患一期直腸癌,幸腫瘤未擴散,做外科手術切除胰頭十二指腸及直腸後,現已康復。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謝耀昌表示,胰臟癌症狀與其他疾病十分相似,例如胃病,令到很多潛在患者忽略了胰臟癌風險信號。他建議要從糖尿病患者着手,有助及早識別早期胰臟癌。另有家族病史、肥胖、吸煙及大量進食紅肉或加工肉類人士,同樣是胰臟癌高危一族,要每隔半年至一年抽血化驗癌症指標,以免延誤醫治。
Dino- 文章數 : 951
注冊日期 : 2009-12-02
INCA's forum :: 純聊天, 八卦, 資訊交流 :: 醫療康健
第5頁(共6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
您 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周一 8月 05, 2019 1:22 pm 由 Dino
» 【特寫】踢拖抗暴 — 當催淚彈蔓延至長者社區.黃大仙黑夜
周一 8月 05, 2019 12:01 pm 由 Dino
» 【8.4 將軍澳遊行】寶琳站黑衣人潮湧現 有商場謝絕警方內進
周一 8月 05, 2019 12:54 am 由 Dino
» 【8.4 港島示威 ‧ 不斷更新】警石塘咀放催淚彈 示威者轉戰銅鑼灣 快閃封紅隧
周日 8月 04, 2019 11:17 pm 由 Dino
» 【8-3 旺角遊行】歷幾許衝突士多照開舖 老闆:佔旺時無破壞有幫襯
周日 8月 04, 2019 10:35 pm 由 Dino
» 香港青年對英殖時期的「懷念」從何而來?
周日 8月 04, 2019 5:26 pm 由 Dino
» 【暴動罪審訊】譴責暴動罪檢控 民權觀察促政府回應訴求 (12:49)
周日 8月 04, 2019 5:20 pm 由 Dino
» 【CBD】大麻萃取物產品層出不窮 是神奇草藥抑或要有更多監管
周日 8月 04, 2019 4:56 pm 由 p-ma
» 點解八月五號要罷工?
周日 8月 04, 2019 2:51 pm 由 Dino